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見聞與傳奇(簡體書)
滿額折

見聞與傳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金·弗瑞薩德的《見聞錄》
區別于當時盛行的基督教史學,生動地記述了1326年到1400年間騎士時代的西歐社會風情以及偉大的騎士精神。
托馬斯·馬洛里的《圣杯》
關于西方文化史中久經不衰的圣杯主題,英國文壇獨樹一幟的作品。
威廉姆·哈瑞森《英格蘭伊麗莎白時代的描述》
公正客觀又翔實生動地描述了英格蘭伊麗莎白時代的歷史。

作者簡介

金·弗瑞薩德
法國中世紀著名編年史家、神父,代表作品《見聞錄》。
托馬斯·馬羅禮
英國作家,代表作品歷史傳記文學《亞瑟王之死》。
威廉姆·哈瑞森
英國科巴姆圣主教堂的皇宮牧師,曾經游歷英美兩國。


查爾斯·艾略特
美國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學第二任校長,任職長達45年之久,是哈佛大學歷史上任職時間最長的校長。任職期間主張自然科學與人文科學并重,強調選修課,提高入學標準,終于使哈佛成為國際著名學府。著有《教育改革》《自傳》等,主編了《哈佛百年經典》系列叢書,影響了整個世界。

名人/編輯推薦

囊括人類有史以來至19世紀最優秀的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文獻
向現代讀者展示人類觀察、記錄、發明和思想演變的進程
人類史上最重要、影響力最大的思想性讀物

自1901年問世以來,暢銷逾百年!
每個西方家庭必備藏書
西方學生接受古代和近代文明最權威讀物
暢銷了一個世紀的西方巨著,中文版首次整體面世

我選編《哈佛百年經典》,旨在為認真、執著的讀者提供文學養分,他們將可以從中大致了解人類從古代直至19世紀末觀察、記錄、發明以及想象的進程。
在這50卷書、約22000頁的篇幅內,我試圖為一個20世紀的文化人提供獲取古代和現代知識的手段。
作為一個28世紀的文化人,他不僅理所當然的要有開明的理念或思維方法,而且還必須擁有一座人類從蠻荒發展到文明的進程中所積累起來的、有文字記載的關于發現、經歷、以及思索的寶藏。
——查爾斯·艾略特

出版前言
人類對知識的追求是永無止境的,從蘇格拉底到亞里士多德,從孔子到釋迦摩尼,人類先哲的思想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將這些優秀的文明匯編成書奉獻給大家,是一件多么功德無量、造福人類的事情!1901年,哈佛大學第二任校長查爾斯·艾略特,聯合哈佛大學及美國其他名校一百多位享譽全球的教授,歷時四年整理推出了一系列這樣的書——《Harvard Classics》。這套叢書一經推出即引起了西方教育界、文化界的廣泛關注和熱烈贊揚,并因其龐大的規模,被文化界人士稱為The Five-foot Shelf of Books——五尺叢書。
關于這套叢書的出版,我們不得不談一下與哈佛的淵源。當然,《Harvard Classics》與哈佛的淵源并不僅僅限于主編是哈佛大學的校長,《Harvard Classics》其實是哈佛精神傳承的載體,是哈佛學子之所以優秀的底層基因。
哈佛,早已成為一個璀璨奪目的文化名詞。就像兩千多年前的雅典學院,或者山東曲阜的“杏壇”,哈佛大學已經取得了人類文化史上的“經典”地位。哈佛人以“先有哈佛,后有美國”而自豪。在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中,幾乎所有著名的革命者都是哈佛大學的畢業生。從1636年建校至今,哈佛大學已培養出了7位美國總統、40位諾貝爾獎得主和30位普利策獎獲獎者。這是一個高不可攀的記錄。它還培養了數不清的社會精英,其中包括政治家、科學家、企業家、作家、學者和卓有成就的新聞記者。哈佛是美國精神的代表,同時也是世界人文的奇跡。
而將哈佛的魅力承載起來的,正是這套《Harvard Classics》。在本叢書里,你會看到精英文化的本質:崇尚真理。正如哈佛大學的校訓:“與柏拉圖為友,與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與真理為友。”這種求真、求實的精神,正代表了現代文明的本質和方向。
哈佛人相信以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為代表的希臘人文傳統,相信在偉大的傳統中有永恒的智慧,所以哈佛人從來不全盤反傳統、反歷史。哈佛人強調,追求真理是最高的原則,無論是世俗的權貴,還是神圣的權威都不能代替真理,都不能阻礙人對真理的追求。
對于這套承載著哈佛精神的叢書,叢書主編查爾斯·艾略特說:“我選編 《Harvard Classics》,旨在為認真、執著的讀者提供文學養分,他們將可以從中大致了解人類從古代直至19世紀末觀察、記錄、發明以及想象的進程。”
“在這50卷書、約22000頁的篇幅內,我試圖為一個20世紀的文化人提供獲取古代和現代知識的手段。”
“作為一個20世紀的文化人,他不僅理所當然的要有開明的理念或思維方法,而且還必須擁有一座人類從蠻荒發展到文明的進程中所積累起來的、有文字記載的關于發現、經歷以及思索的寶藏。”
可以說,50卷的《Harvard Classics》忠實記錄了人類文明的發展歷程,傳承了人類探索和發現的精神和勇氣。而對于這類書籍的閱讀,是每一個時代的人都不可錯過的。
這套叢書內容極其豐富。從學科領域來看,涵蓋了歷史、傳記、哲學、宗教、游記、自然科學、政府與政治、教育、評論、戲劇、敘事和抒情詩、散文等各大學科領域。從文化的代表性來看,既展現了希臘、羅馬、法國、意大利、西班牙、英國、蘇格蘭、德國、美國等西方國家古代和近代文明的最優秀成果,也擷取了中國、印度、希伯來、阿拉伯、斯堪的納維亞、愛爾蘭文明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從年代來看,從最古老的宗教經典和作為西方文明起源的古希臘和羅馬文化,到東方、意大利、法國、斯堪的納維亞、愛爾蘭、英國、德國、拉丁美洲的中世紀文化,其中包括意大利、法國、德國、英國、蘇格蘭、西班牙等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思想,再到意大利、法國三個世紀、德國兩個世紀、英格蘭三個世紀和美國兩個多世紀的現代文明。從特色來看,納入了17、18、19世紀科學發展的最權威文獻,收集了近代以來最有影響的隨筆、歷史文獻、前言、后記,可為讀者進入某一學科領域起到引導的作用。
這套叢書自1901年開始推出至今,已經影響西方百余年。然而,盡管民國時期的文化人士對這套叢書大加贊賞,很遺憾的是中文版本卻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始終未能面市。
2006年,萬卷出版公司推出了《Harvard Classics》全套英文版本,這套經典著作才得以和國人見面。但是能夠閱讀英文著作的中國讀者畢竟有限,于是2010年,我社開始醞釀推出這套經典著作的中文版本。
在確定這套叢書的中文出版系列名時,我們考慮到這套叢書已經誕生并暢銷百余年,故選用了“哈佛百年經典”這個系列名,以向國內讀者傳達這套叢書的不朽地位。
同時,根據國情以及國人的閱讀習慣,本次出版的中文版做了如下變動:
第一,因這套叢書的工程浩大,考慮到翻譯、制作、印刷等各種環節的不可掌控因素,中文版的序號沒有按照英文原書的序號排列。
第二,這套叢書原有50卷,由于種種原因,以下幾卷暫不能出版:
英文原書第4卷:《彌爾頓詩集》
英文原書第6卷:《彭斯詩集》
英文原書第7卷:《圣奧古斯丁懺悔錄 效法基督》
英文原書第27卷:《英國名家隨筆》
英文原書第40卷:《英文詩集1:從喬叟到格雷》
英文原書第41卷:《英文詩集2:從科林斯到費茲杰拉德》
英文原書第42卷:《英文詩集3:從丁尼生到惠特曼》
英文原書第44卷《圣書(卷Ⅰ):孔子;希伯來書;基督圣經(Ⅰ)》
英文原書第45卷《圣書(卷Ⅱ):基督圣經(Ⅱ);佛陀;印度教;穆罕默德》
英文原書第48卷《帕斯卡爾文集》
這套叢書的出版,耗費了我社眾多工作人員的心血。首先,翻譯的工作就非常困難。為了保證譯文的質量,我們向全國各大院校的數百位教授發出翻譯邀請,從中擇優選出了最能體現原書風范的譯文。之后,我們又對譯文進行了大量的勘校,以確保譯文的準確和精煉。
由于這套叢書所使用的英語年代相對比較早,叢書中收錄的作品很多還是由其他文字翻譯成英文的,翻譯的難度非常大。所以,我們的譯文還可能存在艱澀、不準確等問題。感謝讀者的諒解,同時也歡迎各界人士批評和指正。
我們期待這套叢書能為讀者提供一個相對完善的中文讀本,也期待這套承載著哈佛精神、影響西方百年的經典圖書,可以撥動中國讀者的心靈,影響人們的情感、性格、精神與靈魂。

目次


弗瑞薩德見聞錄
〔法〕 金·弗瑞薩德
克雷西戰役
波蒂埃戰役
瓦特·泰勒的暴動
奧特伯恩戰役

圣 杯 〔英〕 托馬斯·馬洛里
第十三卷
第十四卷
第十五卷
第十六卷
第十七卷

英國伊麗莎白時代的描述
〔英〕 威廉姆·哈瑞森
第一章 貴族和市民
第二章 英格蘭城鎮
第三章 花園和果園
第四章 交易會和市場
第五章 英格蘭教會
第六章 英格蘭的食品和飲食
第七章 我們的服裝
第八章 建筑的樣子和房間的家具
第九章 對窮人的規定
第十章 天氣、土壤和農牧
第十一章 礦產和冶金
第十二章 牲畜和家禽
第十三章 飛禽走獸
第十四章 野生動物
第十五章 英格蘭的獵犬
第十六章 般只與航海
第十七章 英格蘭律法
第十八章 宗教和教育

書摘/試閱

弗瑞薩德見聞錄
The Chronicles Of Froissart
〔法〕 金·弗瑞薩德

主編序言

金·弗瑞薩德,1337年出生于瓦朗謝納,是中世紀晚期最具代表性的紀實作家。弗瑞薩德20歲便開始寫見聞錄,相較其詩歌而言,他的紀實性小說更加出名。弗瑞薩德的第一本書成型于1369年,由此,他在這方面的發展便一發不可收拾,直至逝世。1361年,弗瑞薩德奔赴英國,加入教堂并開始為埃諾國王愛德華三世的妻子——菲莉帕女王效力。菲莉帕女王讓弗瑞薩德在她的教堂里擔任神職人員兼秘書。弗瑞薩德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旅行,他曾跟隨布蘭科王子前往法國,也曾跟隨克拉倫斯公爵到過意大利。在旅途中,他目睹了蘇格蘭邊境的戰爭,游歷過荷蘭、薩沃伊以及普羅旺斯,其間還曾輾轉到過巴黎和倫敦。弗瑞薩德曾在艾斯提那摩和孔德布魯瓦兩地當過牧師,但是教堂對他而言,只是一個糊口的地方,不是一個信仰之地,因此,他最后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并于1410年仙逝于此。
金·弗瑞薩德漂泊的一生突顯了他作為一名歷史學家的典型特質。他時而客觀時而偏激的特性,并不是因為狹隘的黨派偏見,而是源自他非凡的國際視野。
比如偏激的時候,他曾表示討厭德國人,認為他們沒有風度;客觀的時候,他也曾表示出對英法兩國人友好的態度,盡管他的一生正好處在英法兩國長達百年的戰爭期間,并且他也描述過許多關于英法戰爭的事實。
弗瑞薩德出身于資產階級家庭,但是他的品位和交往的圈子卻把他造就成了一名貴族。在他的書中,他也曾描述過下層階級在戰爭中的痛苦遭遇,但是這些描述都顯得輕描淡寫和冷漠,而他所感興趣的只是那些在戰爭中還一心想著騎馬比賽、宴會、排場和攀比的和他年紀相仿的墮落騎士。由于對冒險充滿了熱愛,弗瑞薩德曾穿越了半個歐洲,只為一睹那些戰爭、加冕儀式和皇家婚禮的壯麗。力量、勇氣和忠誠是弗瑞薩德所鐘愛的美德;懦弱、貪小便宜則為他所痛恨。這些猶如強盜頭子一般的貴族是弗瑞薩德的朋友和衣食父母,在他的描述當中,這些人光鮮亮麗的生活甚至掩蓋了他們本身的殘酷和不公。
在弗瑞薩德早期的見聞錄中,大部分材料的原型來自于他的前輩——金·勒貝爾。而他后期所著書中的材料則是他本人游歷各地時親眼所見或者那些親歷此事的人親口告訴他的。由于弗瑞薩德的寫作風格活潑俏皮,他作品中所描述的這些史事能夠如圖畫般生動地展現于讀者面前。這些中世紀的皇廷和古堡中的生活讓弗瑞薩德眼花繚亂、欣喜若狂,閱讀他的作品,讀者們猶如在享受一次關于中世紀的盛宴。
無論是作為一名詩人,還是作為一名歷史學家,弗瑞薩德都在他所處的那個時代中占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他的寫作風格由開始的以寓言形式為主漸漸轉向了流行,而他的詩歌雖然采用的是古舊的模式,但是內容豐富多彩,十分鮮活,甚至連杰弗里·喬叟都曾模仿過他的風格。
但是,作為中世紀晚期最著名的紀實小說家,弗瑞薩德曾在其書中寫道:“上帝對我是如此的仁慈,他允許我去參觀皇廷,去拜訪那些國王、貴族、公爵、伯爵、男爵、騎士的領地,去游歷那些國家的領土,這對我來說是多大的恩惠啊。此外,上帝還愿意傾聽我的訴說,愿意接納我,這些對我都具有非凡的意義。無論我走到哪兒,我都會去詢問那些曾親歷過戰爭和死亡的鄉紳和退役騎士,同時,為了驗證他們所言非虛,我也會向有關當局和前輩們討教。通過這種方式,我搜集了大量有關貴族的事跡并將其整理成冊,感謝上帝的眷顧,我成功做到了,并且在有生之年,我還會繼續做下去,因為,我越投入其中,便越能享受到其中的樂趣。我相信,此類貴族的生活方式,將會滋養大批狂熱于戰爭的騎士,而且這樣的人將會越來越多。”

查爾斯·艾略特

克雷西戰役

英國國王是如何再次到達海邊并拯救
他那些被關在艾吉永的部下的

當英國國王聽說他的部下被關在艾吉永的城堡里痛不欲生時,他便盤算著率領大批軍隊穿越加斯科因海域。為了累積財富,英國國王開始制定各類條款,并在自己的領地和其他地方發布實施。與此同時,哈科德的戈弗雷勛爵被法國放逐之后,也流亡到了英國。英國國王熱情接待并收容了這位勛爵,還賜予他大片的土地,讓他在英國保持和以前相當的地位。然后,英國國王開始建造大批的海軍戰船以便侵占漢普頓,同時,他還集結了大批戰斗力量囤積于此。就在我們的主神——蒙賽爾四世進行洗禮的那一年,英國國王離開了他的王后,并把她托付給了他的堂兄——肯特伯爵。此外,他還冊封了珀西勛爵和內納爾勛爵,用以看守他的領地,包括坎特伯雷的大主教、紐約的主教、林肯的主教以及達勒姆的主教。他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雖然從未放棄過他的領地,但是有時候他必須遠行出征從而無法保衛自己的領土(當然,所謂的保衛,是指在需要的情況之下)。安排好這一切之后,英國國王騎行到了漢普頓,但是因為強風的關系,他在此耽擱了下來。然后,國王,威爾士王子,哈科德的戈弗雷勛爵,其他的勛爵、男爵、伯爵、騎士以及所有隨行人員全都上了戰船。這支隊伍除了愛爾蘭人和威爾士人以及隨行的主力步兵之外,還有四千名士兵和一萬名弓箭手。
現在,就讓我為大家列舉一下這次跟隨愛德華國王一同出征的勛爵名字吧!首先,是愛德華的大兒子,年僅十三歲的威爾士王子(實際上他是1330年6月15日出生的,當時已經有十六歲了),各郡的伯爵,包括赫里福德郡、北安普敦郡、阿倫德爾郡、康沃爾郡、華威郡、亨廷頓郡、薩福克郡和牛津郡。還有瑪奇男爵、約翰勛爵、比徹姆的路易斯和羅杰以及瑞納德科伯姆的勛爵,緊隨其后的,則是莫蒂默勛爵。在這些勛爵當中,光是莫布雷的勛爵就包括了露絲、露西、費爾頓、布蘭斯坦、莫爾頓、德拉維爾、曼尼(也許是叫莫翰)、巴賽特、伯克雷、威洛等及其車夫們。而隨行的謀臣則有約翰·錢多斯、菲茨·沃瑞、彼得、詹姆斯·奧德利、威特利爾的羅杰、伯克爾希的巴圖郝維、盆布瑞吉的理查德及其車夫們,當然,還有其他一些我不知道名字的謀臣。這支隊伍里面也有一些我不熟悉的人,比如翰諾德的伯爵、庫斯特爾的沃華德先生、奧爾曼的五六個騎士以及其他很多我不知道名字的人。
然后,他們便在那一天,以上帝的名義出航了。在前往加斯科因的路上,一切還算順利,但是到了第三天,風向突然改變,把他們吹到了康沃爾邊境并使其在此停駐了六天。在停留期間,愛德華的謀臣——戈弗雷先生開始勸說國王不要進入加斯科因境內,而應該在諾曼底登陸。他對國王說道:“陛下,諾曼底是世界上最富饒的國家之一,我以人頭擔保,如果我們能在這登陸,是絕對沒有人敢反抗您的,因為諾曼底的老百姓們根本沒有適應戰爭,而那里的騎士和鄉紳們都跟著公爵跑去艾格蘭攻城去了。因此,陛下,我們等于是去攻打一座完全沒有圍墻的城鎮,您一定會大獲全勝的,然后這個地方在您的領導下,不出二十年,一定會變得更好。我們一定會追隨您到達諾曼底的卡昂的,我懇請您相信我并采納這一建議,陛下!”
這位國王,當時年輕氣盛、血氣方剛,他為了一己私欲,毫不吝嗇犧牲自己的軍隊,所以他立即采納了他的這位堂兄——戈弗雷勛爵的建議,并向他的水手們下令,向諾曼底出發!沃德華把海軍上將的象征——華威的伯爵也一并帶上了戰船,并告訴他:“你一定會成為這支軍隊的海軍上將!所以,在你成為這支海軍的統治者之前,出發吧!這兒隨時都會起風的!”然后,愛德華就到達了科唐坦的小道,一個名為霍格-圣瓦斯特的港口。
英國人到達奧蘭的消息很快傳到了國外:科唐坦半島的城鎮收到這個消息后,迅速向巴黎國王菲利普發出了求救信息。菲利普對于愛德華帶領大批軍隊出航之事早有耳聞,但是卻摸不透愛德華此行的目的地在何地方,到底是諾曼底、布瑞特還是加斯科因?所以,當聽說愛德華已抵達諾曼底的奧蘭時,菲利普立即派遣兩名剛從他的兒子手下調過來的部下——吉內斯和唐卡維爾的伯爵——前往卡昂鎮準備抵抗英國大軍(這兩名伯爵之前一直跟隨菲利普的兒子在圍攻艾吉永)。這兩名伯爵發誓將竭盡全力抵抗英軍,他們接到命令后,即刻撤離巴黎戰線,向卡昂鎮出發了。這兩位伯爵一抵達卡昂鎮,就受到了當地人的熱烈歡迎,同時,他們的到來,也使得駐守在此的軍隊士氣大增,信心高漲。愛德華派出的勛爵們小心翼翼地探查這個城鎮后發現,這個地方完全沒有防御力量。于是,愛德華便率領軍隊到達了圣塞維爾附近的圣瓦斯特港口(此行中,隨行的還有繼承了哈科德的戈弗瑞勛爵爵位的子爵)。

諾曼底三次大戰——英軍入侵

英國軍隊一抵達圣瓦斯特港口,愛德華就迫不及待地鉆出了戰船,但是他雙腳剛踏上陸地,便立刻覺得鼻孔發酸,隨即,鼻血便噴涌而出。他身后的騎士們見狀,趕緊上去扶著他說道:“陛下,上帝再一次眷顧了您的戰船,但是他今天卻沒有眷顧這片土地,這是個不祥之兆啊。”愛德華聽罷,立刻回答:“怎么可能呢?這對我來說實際上是個好兆頭!這說明這片土地需要我!”眾人聽到愛德華這番話,都不禁歡呼雀躍起來。于是當天,愛德華和他的軍隊便在海邊沙灘上安營扎寨,然后他又命令部下將戰馬和必需品全部從戰船上卸了下來。此外,愛德華還將他的軍隊分成兩支,并各自任命了統帥,一支部隊的統帥是哈科德的戈弗雷勛爵,另一支部隊的統帥則由沃瑞克的伯爵和阿倫德爾的伯爵共同擔任。之后,愛德華便命令亨廷頓伯爵帶領一百士兵和四百弓箭手嚴守戰船。最后,他還集合了三支護衛隊,一支駐守在海邊,防衛他的右翼,第二支防衛他的左翼,而他自己,就躲在三支護衛隊的中間,每天晚上,三支護衛隊都必須巡視周圍所有領域。
此后幾天,整支軍隊便在愛德華的命令下,有條不紊地沿著海岸線開始前進了,沿途一旦遇到船只,他們就會收繳。這樣水陸并進了幾天,他們抵達了一個名為巴夫勒爾的小鎮,這里的人都怕死,所以,愛德華大軍不戰而勝,接著他們便開始大肆洗劫。他們在這個富饒的小鎮里搜出的金銀財寶數不勝數,以至于軍隊里的年輕人和惡棍們把皮衣都塞得裝不下了。除了搶劫財物之外,他們還把鎮子里所有的男人都抓到了船上,以防這些人集結起來背叛他們。在沒有費一兵一卒的情況下,愛德華大軍就洗劫了巴夫勒爾小鎮,嘗到了甜頭,他們又開始按照原計劃,入侵這個國家的其他城鎮。最后,他們抵達了一個富饒的大城鎮,名叫瑟堡。愛德華在這個城鎮同樣攻無不克并肆意搶劫,但是城鎮中的城堡,他們卻始終無法攻下,因為這個城堡固若金湯、守備森嚴,愛德華大軍最終只好放棄了攻打城堡的念頭,繼續前行,來到了蒙特布格并將其洗劫一空。就這樣,愛德華大軍一路上燒殺搶掠,侵占了很多城鎮并積累了不計其數的財富。后來愛德華大軍來到一個名叫卡蘭坦的城鎮,這個城鎮的防御力量很強,城鎮里面也有一個固若金湯、守備森嚴的城堡。于是,愛德華手下的那些勛爵便帶領軍隊對這個城鎮發起了瘋狂的突擊。城中的老百姓們害怕丟掉性命,也怕禍及妻兒,所以他們一旦遭遇到入侵的英國士兵,就馬上拿出自己的家當,以討士兵們的歡心,換取活命。英軍士兵見狀,便毫不猶豫地沖進了城堡,進行了兩天兩夜的瘋狂襲擊。當他們發現城堡里根本沒有敵方后援部隊的時候,他們開始歡呼雀躍起來,因為他們不用和敵人拼命,那些死去的士兵也得到了安息。英軍占領這個城鎮及城鎮里面的城堡后,不僅肆意搶奪,最后還一把火把這里燒得精光。而城鎮里的市民,則被他們俘獲上船,正如他們在巴夫勒爾、瑟堡和其他沿海城鎮干的那樣。事實上,凡是戰火燒及的沿海城鎮,甚至是海上,都會遭受如此的災難。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英國國王的戰爭吧。正如我們所聽說的那樣,當愛德華第一次把戰火燒到海邊時,他命令由沃瑞克伯爵和科巴姆勛爵率領的分隊貼身保護他,然后由另一支分隊守衛他的左翼,因為他很清楚,要入侵諾曼底,這個地方是再合適不過了。此外,由戈弗雷率領五百士兵作為先鋒隊,在國王的分隊前面保持六百到七百碼的距離,率先攻入各個城鎮進行搶掠,這些城鎮是如此的富饒——農場里面的玉米、馬車,還有馬匹、豬、羊等各種牲畜簡直數不勝數。士兵們在這些入侵后已經歸屬于愛德華的土地上瘋狂掠奪,想要什么就搶什么,此刻,他們已經完全把國王和長官拋到了九霄云外,無論是金子還是銀子,所有他們能搶到的東西,都進入各自的私囊了。因此,戈弗雷不得不每天忙于在愛德華國王的領土上來回巡視,以防止士兵們中飽私囊。愛德華要去科唐坦半島,要么就走水路,要么就走陸路,但是如果走水路的話,他就得和海邊行進的分隊分道而行。所以,愛德華便命令車隊在他前面行進,同時,沃瑞克伯爵、薩福克伯爵、托馬斯·霍蘭德軍官和瑞諾德·科伯姆軍官以及其他人員,一起入侵城鎮——就如哈科德勛爵干的那樣,而愛德華則在這些分隊中間行進,到晚上的時候,再把所有分隊會聚到一起安營扎寨。

法國國王聚集軍隊抵抗英國大軍

正當英國大軍在諾曼底興致勃勃地燒殺搶掠之時,法國國王下令急召埃諾的約翰勛爵,然后約翰就帶領了大批軍隊前來晉見。同時,法國國王還召集了其他公爵、男爵、伯爵、騎士、鄉紳等一切可以號召的軍事力量,這些勢力匯集在一起,組成了一支百年難得一見的龐大軍隊。但是,因為有些軍事力量是在較遠的一些國家,所以,要聚集在一起,需要很長的時間,而與此同時,英國國王卻還在興致高昂地侵略著。法國國王對愛德華的瘋狂暴行早有耳聞,他發誓一定要把愛德華打得落花流水,并讓他們為所做的一切付出沉痛的代價!為了保險起見,法國國王還寫了親筆信寄給他遠在因派爾的朋友們:除了最遠的那些朋友之外,還有波西米亞國王、查理勛爵之子——他后來在其父親和法國國王的共同扶持下,成為了阿拉曼國王。法國國王在信中要求他們帶上所有的軍隊前來共同抵抗無惡不作的愛德華,于是,這些王子和勛爵們便集結了阿拉曼、波西米亞和盧森堡的軍隊,相約來到了法國。同時,洛林的公爵帶領的三百名長矛兵,圣莫斯、薩爾布呂肯、福倫蒂、那慕爾各地的男爵也都率領各自的軍隊前來助陣。
之前我們已經說過,愛德華的軍隊是兵分三路布局行軍的,他們每天只在中午到下午三點之間才向前推進,所以每天的行軍距離并不算遠。再加上他們已經發現,其所經之處皆豐饒富庶,且毫無抵抗力量,所以他們只需要從容推進,一路搶掠,累積財富和物資就行了。一路過來,那些城鎮里的人老早就聞風而逃了,只留下了大量的馬匹和莊稼,根本沒有任何軍事力量。盡管如此,愛德華父子還是率領了三百名士兵、六百名弓箭手和一萬名步兵貼身保護他們。
愛德華大軍這一路上雖然燒殺搶掠,但是一直都保持著隊形,有條不紊地向前推進,就這樣,他離開了康坦斯,抵達了一個十分富饒的小鎮——圣洛。這個城鎮里面住了八九個詭計多端的下議員,為了避免沖突,愛德華便駐扎在了城鎮外面,并命令他的部隊將鎮子周圍洗劫一空,而這次洗劫真是戰果輝煌,特別是搶到的布匹,更是堆積如山,如果這時有人要買這些布匹,肯定廉價得超乎想象。
此后,愛德華便朝著另外一個比圣洛更加富饒的城鎮——卡昂行進開去。卡昂盛產布匹和其他商品,同時也住了很多有錢的議員、貴婦和小姐,此外,還有一些有錢的教堂,其中尤以基督教堂和圣史蒂芬教堂最為富有。在卡昂一角,有整個諾曼底最金碧輝煌的教堂,這個教堂的主教是沃格尼的羅伯特,還有三百名吉諾威僧侶。而鎮子里面則住著歐洲和勒吉恩的伯爵、法國的官員、唐卡維爾的伯爵,以及大量的軍隊。愛德華大軍從圣洛出發,當天就抵達了一個名叫奧斯漢姆的小鎮,并于當晚集中駐扎在這個鎮子里,這個鎮子雖然是卡昂的同盟,但是并不富饒。同時,由亨廷頓伯爵率領的海軍分隊也抵達了這里。
當晚,卡昂的軍官和勛爵們得知愛德華大軍已經逼近,馬上嚴守城鎮,并于凌晨時分開始全城戒備,嚴禁任何人出城,同時在所有城墻、城門、河流和大橋周圍都加強守衛,唯獨城郊沒有任何守衛力量,因為這個領域實在是寬闊無垠,而且又有河流環繞,所以這些勛爵和軍官們認為即使沒有派兵守衛城郊領域,他們也能夠抵抗英軍來襲,守住卡昂。一切布置妥當之后,軍官們決定以上帝的名義,和部下們一同抵抗英軍侵襲,于是他們整裝出發,誓死保衛卡昂!

卡昂之戰,英軍來襲

就在同一天,英軍也整裝待發,準備攻打卡昂!愛德華在日出之前就騎上了戰馬,集合了軍隊,王子、戈弗雷勛爵、部隊將領們還有議員,開始朝卡昂進軍。卡昂的軍隊原本嚴陣以待,信誓旦旦,但是,當他們看到英軍分成了三個分隊,揮動著戰旗,還有那么多弓箭手,一起朝卡昂這邊推進過來的時候,他們立刻害怕得屁滾尿流,不戰而逃。于是英軍開始在后面盡情地追擊這些逃軍,唐卡維爾的軍官和伯爵看到英軍勢如破竹,趕緊關上大門躲了起來。而那些所謂的騎士和鄉紳們,則一路向城中的城堡倉皇逃去,還好,這個城堡夠大,這些騎士和鄉紳們都能夠在里面暫避一下,只留下殺紅了眼的英軍在城里面大開殺戒,肆意妄為。
唐卡維爾的軍官和伯爵躲在一座大橋下面的塔里,戰戰兢兢地看著自己的部下被英軍屠殺,乞求著上天,別讓自己落到英軍手里。就在這時,他們突然發現英軍將領里有一個獨眼騎士,這不正是他們之前在布魯斯、加拿大等很多村鎮都見過的那個托馬斯軍官嗎?于是,他們趕緊派人前去告知托馬斯,他們愿意向英軍投降。托馬斯收到這一消息,立刻率隊來到這幾個勛爵的藏身之處,此時,這些勛爵手下僅剩二十五個騎士,猶如落水狗一般向托馬斯跪著投降。托馬斯見狀,立刻收押了他們,并策馬回到了街上。因為英軍士兵見人就殺,所以托馬斯不得不從士兵們的屠刀下救出了一些婦女兒童。在這個季節能夠攻打下卡昂,對英軍來講,實在是如虎添翼,因為城中的河流在這個季節的水深正好可以行船,且水流非常平穩,英軍可以在橋邊任意停靠并上岸。與那些軍官和伯爵不同,城中百姓都躲到自己的房子里,朝英軍投擲石塊、木頭和鐵器,砸傷了五百多名英兵,這一微弱的抵抗卻把愛德華惹惱了。他當晚便發號施令,第二天定要血洗卡昂,踏平城鎮。戈弗雷見狀,立刻上前勸道:“尊敬的陛下,愿上帝平息您的怒氣!您現在已經如愿以償了,而我們此行的目的并不止于此。在到達卡雷斯之前,我們還有很多事情要做,這些星斗市民,雖然微不足道,但是他們一定會誓死保護自己的家園,如果陛下您堅持要把他們全部殺死,那您的軍隊一定也會有所損傷的,在我們還沒拿下卡雷斯之前,這個月之內,我們都得保存實力,因為菲利普國王和我們免不了有一場惡戰,除此之外,我們一路上肯定還會有很多仗要打,現在我們最緊要的是養精蓄銳,增加戰備。我相信,只要我們不再繼續大開殺戒,城中的貴族和勛爵們必定會傾盡所有來哄您開心的。到時候,您就是卡昂真正的勛爵了。”愛德華聽罷,說道:“戈弗雷,你果然是我的智囊,好吧!那就按照你說的下去部署吧!”戈弗雷得令,即刻命人策馬遍游城中大街,搖旗吶喊,告知城中居民們,愛德華國王寬厚仁慈,下令不再侵占任何一棟民居,也不會屠殺任何男同胞或者強暴任何女同胞。城中百姓們聽到這一通知,知道自己可以保住性命,立刻高呼國王萬歲,并大開房門,迎接英軍,完全忘記了英軍之前的種種暴行,同時,他們紛紛獻出所有,讓英軍在真正意義上獲得了一次徹徹底底的勝利。英軍把得到的財寶物資都搬上戰船,通過英國奧斯漢姆的水路運回了英國海軍聚集地之一——圣塞維爾。然后,愛德華又派遣亨廷頓伯爵率領兩百名士兵和四百名弓箭手,隨海軍一路,押送財寶物資和俘虜返回英國。同時,愛德華把那個法國軍官和唐卡維爾勛爵交給了托馬斯軍官,并附以貴族兩萬人。

戈弗雷與亞眠人之戰

愛德華先是命令他駐扎在卡昂的商隊將搶來的金銀珠寶、布匹商品還有將近四百個俘虜(其中騎士有六十多個,鄉紳有三百多個)一并押上戰船,通過水路押送回英國本土,而他自己則離開卡昂,按照之前的行軍隊形一路行進,經過埃夫勒到達了諾曼底的商業、制造、經濟中心——盧維爾斯市。因為防御力量薄弱,英軍輕而易舉地攻下了這座城市,然后開始瘋狂地燒殺搶掠。此后,英軍又攻進了埃夫勒并大肆洗劫了一番。不過在埃夫勒,英軍并沒有去攻打那些守衛森嚴的城堡和小鎮,因為這些地方配備有大炮,而且士兵們也會英勇反擊。
在魯昂附近的塞恩河路線上,駐扎有戈弗雷軍官的弟弟——哈科德伯爵,和他在一起的還有帶領著大批軍隊的德勒伯爵,這支力量恰恰又是法國陣營的,所以愛德華繞開了魯昂,行進到了索爾。索爾的博伊西里面有一座堅固的城堡,愛德華并未去攻打這座城堡,但是他還是成功地入侵了魯昂和蓬德納什的其他城鎮以及塞恩河畔所有有橋能夠入侵的城鎮。最后,英軍抵達了普瓦西,發現這里的城橋雖然已被攻破了,但是河對岸修著柵欄,駐守著弓箭手。愛德華在此逗留了五天,同時派人修復城橋,以便大軍安全通過。隨后,英軍分別入侵巴黎、雷恩的圣日耳曼、特喬伊、圣克勞德、與巴黎毗鄰的布洛涅小鎮,還有王后所有的一些小鎮,這些地方的人為求保命,都紛紛放棄了抵抗。
而另一方面,法國國王菲利普所到之處,當地軍隊紛紛加入他的盟軍,當他抵達圣丹尼斯之時,波西米亞國王、埃洛的約翰勛爵、洛林公爵、法蘭德斯伯爵、布魯瓦伯爵還有其他很多勛爵和騎士們紛紛前來會合。但是,巴黎人民看到自己的國王要離開,趕緊向菲利普跪問道:“陛下,您離開了巴黎,我們該怎么辦?也離開巴黎嗎?”“我親愛的子民們,你們不用擔心,英軍絕不敢再往前入侵一步了!”
“為什么啊?陛下?他們只要知道您不在巴黎,肯定立刻就會前來攻打的呀!而我們沒有您在,根本無法抵抗英軍的攻勢。為了保護您的子民們,就請您留在巴黎不要離開吧!”
“無須多言!我必須前往圣丹尼斯為我的子民而戰!我一定會把英軍打得落花流水,灰溜溜地滾回家去,再不敢來犯!”
愛德華在普瓦西逗留期間,一直住在修道院里面,他甚至還穿著猩紅色的貂皮長袍宴請了那些修女們。盛宴結束后,愛德華又一次踏上了征程。這次隊形依舊沒變:戈弗雷勛爵帶領五百名士兵和三千名弓箭手在一側護衛。在路上,他們和一群接到菲利普的命令,準備前往法國的亞眠騎兵隊進行了一場遭遇戰。這支亞眠騎兵隊的指揮官有四名,都是亞眠的騎士,而且這支騎兵隊訓練有素,裝備精良,面對這突如其來的遭遇戰,他們迅速出擊,奮勇抵抗,于是這場遭遇戰規模不大,卻持續了很久,第一回合下來,雙方傷亡都比較嚴重,不過英軍還是獲得了最終的勝利,他們洗劫了這支騎兵隊的軍備物資,同時還進行了大屠殺。這支騎兵隊原本是要去晉見法國國王,為其效力的,他們已經數年沒有見到過菲利普了,沒想到這次一共一萬二千人出行,卻在半路全部被英軍屠殺了。
打敗了亞眠的騎兵隊,英軍又來到了貝拉沃爾塞斯,同樣又是一番燒殺搶掠后,英軍駐扎在了貝拉沃爾塞斯附近一個叫圣呂西安的鎮子里的一座修道院里。不過愛德華僅在此逗留了一晚,第二天一大早便上路了。但是沒走多遠,他就看到身后的修道院居然燃起了熊熊烈火,不禁龍顏大怒,立即下令絞死縱火的那二十個手下,因為他之前早有命令,絕對不準搶劫或者破壞任何教堂或者修道院。愛德華在經過貝拉沃爾塞斯時,沒有挑起任何戰爭,而是直接繞行至一個名為米莉的小鎮,因為他想保存戰力,節約軍備物資。但是愛德華手下的兩名大將因為離貝拉沃爾塞斯實在太近,所以他們還是向這個城市的三處防御點發起了攻勢。不過因為戰線拉得太長,加上城里的人配有大炮,所以最后這兩名大將不得不無功而返。在回歸愛德華主力部隊之前,這兩名大將還不忘在城周圍洗劫一番。
第二天,愛德華大軍一路燒殺擄掠,行至卡維因村。第三天,愛德華又率軍迅速拿下了道格斯,因為這里根本就沒人守城。在踐踏了這塊土地后,愛德華大軍抵達了尹高,這個地方有一個小鎮和兩座城堡。而城堡里居然只有尹高城主的妻子和女兒們在,所以,英軍不費吹灰之力便占領了城堡,并且把城堡里的女人強奸了。但是有兩個英軍的騎士(約翰·甘道軍官和巴塞特長官)并沒有參與這種獸行,他們護衛著一些婦女,并把她們帶到了愛德華國王面前。這讓愛德華對他倆大加贊賞,并特批他們可以帶著這些女人安全離開。當晚,愛德華就駐扎在了尹高城內,而另一方面,城里和城堡里的人為了避免城鎮被英軍搶掠,便滿口答應,在英軍離開之時會支付一大筆錢財,這讓愛德華國王十分高興,所以第二天一早,他便率軍離開了尹高城,只留下了少部分人等待收取錢財。結果城里面的人一看大軍離開了,立刻翻臉不認賬,他們開始攻打留下來的英軍小分隊,同時派人前去請求支援,諾納德和托馬斯兩位軍官聽說自己的手下居然被尹高城的人圍攻,立刻率軍返回支援,當他們一路高喊著“逆賊!逆賊!”回到尹高時,自己的手下們正在和城里的人打得不可開交,于是他們狂性大發,攻下了城堡并瘋狂地屠殺和搶奪,直到將尹高城夷為平地,才調轉馬頭前去與愛德華國王會合。當他們趕上愛德華時,他已經到了艾翰城,并在此安營扎寨。為了避免傷亡,愛德華下令這次不得攻打這個城鎮,他現在唯一關心的就是如何能夠渡過索姆河,這可是他們前行的必經之路。

菲利普國王一路追尋愛德華大軍至貝拉沃爾塞斯

現在我們再看看菲利普國王吧,他之前在圣丹尼斯召集了大批人馬,實力大增,隨即馬不停蹄行至艾眠三聯盟之一的庫特根城,并在此停下了行軍的腳步。與此同時,愛德華大軍還在為渡河而絞盡腦汁,這條河水流湍急,而河上面的所有橋梁都已損毀。于是愛德華派出兩名將領率領一千名士兵和兩千名弓箭手沿河找到了過河的河道,這支尋路分隊沿河行至一座名叫雷米的大橋,這座橋有重兵把守,于是英軍發動了攻擊,但是橋上的守軍實在是防守得太頑固,一直到中午都沒能攻下,沒辦法,英軍只好灰溜溜地繞開了。然后,尋路分隊又來到了索姆河沿岸的另一個城鎮——福特城,這個地方同樣沒有軍隊把守,所以很容易就被英軍占領了。在搶完福特城后,英軍又抵達另一個城鎮——蓬蒂約,但是這個城鎮和福特不一樣,這里守衛森嚴,所以英軍也沒有占到什么便宜,只好繞行抵達匹格尼,結果這里的守衛比起蓬蒂約有過之而無不及——法國國王為了不讓愛德華過河,親自率領重兵在此把守,打算在此和愛德華一較高下。
尋路分隊找遍了沿河所有河道,都未能完成任務,只好返回營地向愛德華如實稟報。而就在當晚,菲利普國王也率領一千多士兵返回了艾眠(Amiens)。愛德華接到手下的回報,陷入了沉思。第二天天剛亮,他便集合大軍,向阿布維爾行進。在行軍路上,他們發現了一個鎮子,這個地方雖然也有重兵把守,但是愛德華大軍還是攻下了這個鎮子,并進行了一場大屠殺,隨后便在此扎營。就在同一天,菲利普國王也率軍離開了艾眠,英軍前腳剛走,法軍后腳就到達了艾蘭(Airaines),這時已經是中午時分了,菲利普發現英軍離開得很匆忙,面包和餐具還擺在桌上,餅還在爐子里烤著,酒和杯盤碗碟也在桌上擺著,連桌子都已經鋪好了,看到這一切,菲利普倒也樂得方便,順勢就在此駐扎下來,等著他的勛爵們前來會合。
當晚,英軍則在沃森瑪駐扎下來,然后被愛德華派出去探路的兩支分隊也趕回了營地,這兩支分隊為了找到前往阿布維爾和圣瓦列里的河道,花了整整一天的時間,尋遍了周遭,甚至還大干了一仗。愛德華聽完探路分隊的匯報后,召集了所有謀士重臣,同時還下令將一部分之前從蓬蒂約和基莫俘獲的囚犯也帶到跟前,并詢問他們是否知道在阿布維爾下游哪里有河道可以幫助英軍渡過索姆河。愛德華對著這些囚犯許諾,誰能夠指出河道,誰就可以被當場釋放,同時還可以任意攜帶二十人一同回去。聽到這番許諾,一位名叫戈賓·艾格斯的俘虜立即上前一步對愛德華說道:“陛下,我以人頭擔保,我可以找到河道,讓您的大軍安全渡河。索姆河平時都有潮峰,一旦潮峰涌來,河里的水深是平時水深的兩倍,且水勢洶涌,根本無法渡河,但是我知道有一條河道,每天會有兩個特定的時間,水勢平緩,水深下降,僅能沒膝,此時無論騎馬涉水還是徒步蹚河,都絕對安全。我們正好可以利用這兩個時間段,每天渡河兩次,每次渡河十二人。其唯一的缺點就是這條河道河底全是堅硬的白卵石,因此這條河道被人稱為‘布蘭奇要塞’,有了這條河道,您的車隊都可以全部安全過河。我們可以現在就出發,也可在日出之前出發。”愛德華聽罷,立即說道:“若你所言非虛,我定還你自由并允許你帶手下回去,除此之外,我還賜你貴族一百!”說完便對軍隊下令:“所有人給我聽好了!集中精神,一旦聽到出發號聲,即刻動身!”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