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近代報刊史(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近代報刊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介紹1800至1912年中國報刊的發展概況,包括本土報刊的消亡,新興報刊的崛起,后者從對前者的嚴重依賴演變成完全獨立的過程。不同的報刊代表著不同的政治體系、黨派組織或私營企業的心聲,構成一座反映長達百余年特殊歷史時期的中國社會現實的各種錯綜復雜、詭譎叵測的多面體架構,保守的,改良的;理想的,現實的;革命的,反動的;勵志的,頹廢的;嚴肅的,淫蕩的;全面的,片面的;夸張的,沖淡的;科學的,迷信的;宗教的,邪教的;盈利的,虧損的;商業的,贊助的,諸如此類,不一而足。從中我們會看到中國報刊開始走向多元化、產業化和現代化的發展格局,充分展示中國社會風聲鶴唳、波濤激蕩、變幻莫測的生動畫面。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白瑞華 譯者:蘇世軍

蘇世軍,北京印刷學院教授。1983年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英語研究生畢業,曾在北歐公共衛生學院和加州州立大學溪口分校做高級訪問學者;在海內外發表《歷史上最有影響的100人》(湖北教育出版社,1988;臺北圓神出版社,1993)、《愛情的肖像》(金城出版社,2009)、“西方編輯出版理論與實務系列教材”(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2)等論著、譯著、教材、詞典20余部,論文譯文百余篇。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近代報刊史》由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

目次

譯序:千古文章未盡才
前言
第一章本土報刊和公報
第二章西方報刊的引入
第三章中國人對外國報刊的反應
第四章王韜與香港報紙
第五章條約口岸的外國期刊
第六章《申報》與其他上海報
第七章報紙發展概況
第八章梁啟超與改良報刊
第九章當局與新興報刊
第十章革命報刊
第十一章新報刊與舊報刊
參考文獻
附錄一:書影圖版
附錄二:英文原版

書摘/試閱



《中國年鑒》根據郵局數據所作出的列表遺漏很多僅僅依靠直接投遞和沿街叫賣來發行的報刊。《申報》1921年統計的期刊數目為1134種,《中國年鑒》則為840種,而在四年前吳板橋估算總共有2,000種日報。
盡管具體發行量很小,但如此眾多報刊的存在表明,中國報刊紙張和油墨成本超過編輯排版成本,其比例高于其他國家。報刊社本身作為一種機構,如果品種少、發行量大、收入多、員工力量強、設備好,那么盈利就會大。報社的穩步向前并不在于不同期刊在數量上增加,而在于期刊發行量的增長,通過為大眾服務來取得進步。任何真正為大眾需求或需要服務的報刊一般都能獨立經營,盡管其讀者數目遠遠超過訂戶數目。但很多期刊都滿足出版人的愿望,而不是公眾的愿望。宣傳類刊物可以得到資助,資助者的目的各不相同,從最崇高的社會責任的理想到純粹的世仇和敲詐,抑或為俱樂部、學會,甚至諸如演員和失意的政治軍閥這樣的個人所出版,完全是為了要臉面。派系和個人的政治刊物構成非營利性報刊的主流。1925年,北京有52種中文和7種外文日報,更不用說非日報期刊了。遷都南下之后,1932年,南京有33種日報、39種其他中文期刊和31個通信社。在為經營付出的激烈競爭中,補貼系統自然與鼓動和宣傳的迫切需要、出版人和編輯人的經濟壓力相關聯。很多報刊都依靠補貼。
報刊傳播即引領著又順應著大眾教育的潮流。期刊閱讀提高識字率,期刊本身也對教育有很大推動作用。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