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楚辭評注(第3輯)(簡體書)
滿額折

楚辭評注(第3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4.8 元
定價
:NT$ 209 元
優惠價
8718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楚辭」又稱「楚詞」,是戰國時代的偉大詩人屈原創造的一種詩體。作品運用楚地(今兩湖一帶)的文學樣式、方言聲韻,敘寫楚地的山川人物、歷史風情,具有濃厚的地方特色。漢代時,劉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襲屈賦」的作品編輯成集,名為《楚辭》,成為繼《詩經》以後,對我國文學具有深遠影響的一部詩歌總集。 湯漳平,男,漢族,福建雲霄人,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州學刊》副主編、社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河南省美學學會秘書長。1993年10月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作者簡介

湯漳平,男,漢族,福建云霄人,曾任河南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中州學刊》副主編、社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詩經學會理事,河南省美學學會秘書長。1993年10月被授予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有突出貢獻專家稱號。

名人/編輯推薦

我國最早的辭賦總集

繼《詩經》成書三百年后,地處南方的楚國產生了一種新的詩體,人們稱之為“楚辭”。西漢時期,人們將所有流傳的楚辭作品收集起來,加上當時人主要為紀念屈原而寫的部分擬騷作,整理成書,這便是中國文學史上的第二部詩歌總集——《楚辭》。從此,《詩經》和《楚辭》就成了中國詩歌史上最重要的兩座豐碑,因而,也是中國詩歌之祖。南朝的著名文學家沈約在《宋書·謝靈運傳論》中,對幾百年間詩歌創作狀況進行逐一評論之后說:“是以一世之士,各相慕習,原其飆流所始,莫不同祖《風》《騷》。”《風》即《詩經》中的“國風”,代指《詩經》;《騷》即《離騷》,代指《楚辭》。這句話的意思是,不管后代詩歌如何發展,追尋其根源,不是出于《詩經》,便是出于《楚辭》。
時隔三百年之久的兩種詩歌,卻并稱于世,有其特殊的原因。一是從產生的地域看,《詩經》中的作品,除二《南》(即《周南》和《召南》)外,都產生于中原各國,二《南》中的詩篇,雖有部分出自江漢一帶,但也多有黃河流域的詩。而《楚辭》作品,全部產生于長江流域的南方,因此,兩部詩集有北方文學與南方文學地域之不同。二是從創作主體看,《詩經》中的作品,除《雅》《頌》外,主要是各地采集的民歌,經王朝樂官的統一整理后,已帶有明顯的政治教化的目的。而《楚辭》中的作品,主要是屈原個人的抒情之作,從而開啟了我國詩歌以作家詠懷抒情為主的基調。三是創作風格明顯的區別,《詩經》中的作品,主要采用寫實的創作手法,人們或稱之為現實主義的作品。而《楚辭》中的作品,由于作者的構思獨特,想象神奇,上天入地,指揮天帝,役使百神,使作品充滿浪漫氣氛,因而人們指其為浪漫主義的作品。四是詩的創作形式不同,《詩經》中的作品,多以四言句式寫成,篇幅較短,且多重章疊韻。而《楚辭》作品,雖也有部分為四言,但更多采用的卻是雜言句式,詩行句中或句末有規律地使用“兮”字作為連接詞或語氣詞,篇幅也更長。魯迅在《漢文學史綱要》中曾說,《楚辭》作品“較之于《詩》,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這兩部詩集所形成的不同風格,為歷代詩人所共同追求和效仿。時至今日,當我們談及文學的繼承性、文學的民族傳統時,依然上溯到《詩經》與《楚辭》。從這點上說,它們所產生的藝術魅力,確實是超越時空界限的。
作為一種文學現象,楚辭的產生,有其必然性與偶然性。所謂必然性,是戰國時代的社會大環境,思想潮流,時代氛圍,它們共同為楚辭的產生創造了一定的外部條件。這其中,當然和楚國的興起與楚文化的繁榮關系更為密切。而所謂的偶然性,是指屈原的產生有其特殊性。人們經常說,偉大的時代不一定就能產生偉大的作家和作品,而只有時代驕子的出現,才能發揮特殊作用,產生驚世之作。這樣的作品,既成為一個時代的文化代表符號,又是流芳百世的藝術瑰寶。在中國文學史上還沒有哪位作家能像屈原一樣,把自己的名字同一個時代的文學如此緊密地聯系在一起。
自春秋而進入戰國,中國社會發生了激烈的變動,“五侯爭霸”已成歷史的記憶,“尊王攘夷”的口號也成了空谷回響。秦、楚、齊、燕、韓、趙、魏七雄紛爭,逐鹿中原,他們都希望通過實行變法,富國強兵,進而吞并其他諸侯,一統中國。兩百多年間,他們在這一時代大舞臺上演出了中國歷史上最為紛繁、最為壯觀、最為慘烈的時代悲喜劇。而楚國,便是這場悲喜劇重要的演出場地之一。
誕生于這一特殊時代的屈原,有其特殊的人生經歷。司馬遷在《史記·屈賈列傳》中一開頭就對屈原的特殊身份和地位作了簡括的介紹: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圖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對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其后便寫了屈原奉令起草憲令,上官大夫奪稿不得后,在懷王前造謠言挑撥離間,使得“王怒,而疏屈平”的經過。爾后,屈原被趕出楚統治集團的核心,先任三間大夫,繼而被放流于漢北。懷王執政后期,一度被召回。但當懷王被秦所騙,入武關,拘于秦并終客死于秦后,懷王的兒子頃襄王繼位,以其弟子蘭為令尹,屈原不為所容,被放逐于江南的沅、湘、洞庭一帶,時間長達二十馀年。根據《九章》中的《哀郢》一詩,研究者多認為屈原之死,與頃襄二十一年(前278)秦將白起拔郢,楚國君臣倉皇出逃有關。在看到國勢一蹶不振,自己終生追求的美政理想已成泡影,而秦軍直下自己的流亡地五湖、洞庭一帶時,屈原終于決心以身殉國,自沉于汨羅。
屈原從被疏到沉江,其間長達三十馀年。在痛苦的遭遇中,在身受不公平的待遇、冤情不能自白的情況下,他拿起筆,創作了大量的詩篇。后人將其作品收集成書,取名為《楚辭》。據班固《漢書·藝文志》載:“屈原賦二十五篇。”現今保存于《楚辭》中署名屈原的作品大致與此相當(雖然在其真偽方面認識有分歧)。也就是說傳世較早的屈原作品,多數應是流傳下來了。
屈原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融合南北文化的特色,站在時代的前列,用熾熱的感情、赤子般的真誠,寫下一首首感天動地的詩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最享盛譽的愛國詩人。他的詩篇,是以生命寫就的,因而具有強烈的藝術震撼力。
屈原逝世后,楚國有宋玉、唐勒、景差等,也都“好辭而以賦見稱”。唐勒和景差的作品,沒有流傳下來(《楚辭》中之《大招》,也有人認為是景差所作,但無證據)。但是,宋玉卻尚有十幾篇作品流傳至今,其中一篇為《九辯》,保存在《楚辭》一書中,另一篇《招魂》,雖署名作者為宋玉,但今人多據《史記·屈賈列傳》中司馬遷的贊語,認為是屈原所作。所以宋玉流傳至今的作品最多是賦作,它們分別保存于昭明太子《文選》(五篇)、《古文苑》(六篇)。20世紀80年代前,中國文學史研究者多認為像傳世的宋玉賦那樣成熟的賦作,不可能在先秦時期出現,因而被判定為后人托名之作,很少有人進行研究。但是,1972年在山東臨沂銀雀山西漢墓葬中,出土了一批先秦古籍,其中有《唐勒賦》(今研究者多認為應名為《御賦》)殘簡,經研究,其作品形態、文字風格,均與傳世的宋玉賦相似,由此推翻了傳世宋玉賦均為偽作的說法。近二十年來,宋玉辭賦研究,已成為先秦文學研究中的新熱點。
宋玉由于其身世經歷與屈原不同,因而他的作品,就其思想意義而言,難以和屈原相比。但宋玉也是一位多才多藝、有杰出創作才能的作家。他的努力開拓,創造了中國文學史上影響深遠的賦體文學的體式,我們將其稱為“楚賦”。正是由他所創造的這種文學形式,深刻地影響了后代的文學創作,形成兩漢賦體文學的興盛。文學史上常以“屈宋”并稱,既說明了他們之間密切的承繼關系,也說明他們在文學史上都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劉勰在《文心雕龍·詮賦》篇中指出:“茍況《禮》《智》,宋玉《風》《釣》,爰錫名號,與《詩》畫境。”高度肯定了宋玉在賦體文學方面的開創者地位。
本書為《楚辭》選本,共選入屈原作品25篇,宋玉作品1篇,是《楚辭》作品中最精華的部分。原傳世的《楚辭》中漢人作品部分,被稱為擬騷作,本書均未收入。一方面這部分作品為漢人所作,收入《楚辭》中本身就不是很合適。其次,這些作品,除極少數篇(如淮南小山的《招隱士》等)外,其馀的藝術成就不高,后人甚至有“無病呻吟”之譏,故此均不收入。
我國近代史上偉大的啟蒙主義思想家梁啟超曾經說過:“吾以為凡為中國人者,須獲有欣賞楚辭之能力,乃為不虛生此國。”(《要籍解題及其讀法》)希望本書的出版,能使更多國人學習和了解楚辭,認識屈原和宋玉這兩位中國文學史上的杰出作家,承繼其傳統,以繁榮今日的文學創作。
本書采用中華書局1983年版的洪興祖之《楚辭補注》為底本,兼采古今學者的研究成果,對個別字句有所改動,并在注釋中作了說明。作為先秦文學作品,楚辭和楚賦中有較多今天不常用的冷僻字,凡列入《簡化字總表》的,依《總表》使用簡化字;未列入《總表》的按照《漢語大字典》體例,其冷僻字偏旁就不作類推簡化,這樣不再增加漢字數量,以減少讀者閱讀的困難。另外,在古漢語中,一些異體字、繁體字,與今天相應的規范字、簡化字字義上有差別或者可能引起歧義者,仍保留這些異體字、繁體字不做改動,以免損傷原作文意。本書在題旨說明、譯注及內容分析方面,參考引用了歷代學者及今人的研究成果,有的均在文內指明,有的未能逐一注出,特此說明,并致謝忱。
湯漳平
2013年8月

目次

前 言…………………………………………… 1
屈原作品
離 騷…………………………………………… 3
九 歌…………………………………………… 49
東皇太一 ……………………………………… 53
東君 …………………………………………… 60
云中君 ………………………………………… 65
湘君 …………………………………………… 69
湘夫人 ………………………………………… 79
大司命 ………………………………………… 87
少司命 ………………………………………… 94
河伯 …………………………………………… 101
山鬼 …………………………………………… 109
國殤 …………………………………………… 115
禮魂 …………………………………………… 120
天問 …………………………………………… 125
九章 …………………………………………… 179
惜誦 …………………………………………… 183
涉江 …………………………………………… 193
哀郢 …………………………………………… 203
抽思 …………………………………………… 215
懷沙 …………………………………………… 227
思美人 ………………………………………… 238
惜往日 ………………………………………… 248
橘頌 …………………………………………… 259
悲回風 ………………………………………… 266
卜居 …………………………………………… 280
漁父 …………………………………………… 288
招魂 …………………………………………… 293
宋玉作品
九 辯…………………………………………… 321

書摘/試閱

《離騷》一文,素稱難讀。清人朱冀曾說:“蓋《楚辭》中最難讀者莫如《離騷》一篇。……章法大則開闔亦大。中間起伏呼應,一離一合,忽縱忽擒,如海若汪洋,魚龍出沒,變態萬狀,令人入其中而茫無津涯。”(《離騷辯》)這話一點也不夸張。因為《離騷》乃是屈原用其畢生的精力和心血,構筑而成的鴻篇巨制,它自然不像絕旬、律詩那么易誦易記。其次,作品的內容豐富。其中所涉及的人名、神名、天文地理、神話傳說、歷史事件乃至飛禽走獸、花草樹木等,種類繁富,頭緒眾多,令人有目不暇接之感。因此,要很好地理解本詩,必先把握其總體構思,在熟悉作品內容的基礎上,條分縷析,從而理解作品的真諦,并從中得其精華。
對此,前入作過許多探索。據姜亮夫統計,僅對《離騷》進行分段一項,意見不同者竟有九十五家之多。今人比較一致采用的是清人王邦采在《離騷匯訂》一書中提出的三段分法,這一分段法頭緒清楚,易于理解。當然,每一大段里又可分出若干部分,下面,我們將按這一分法加以說明。
從開頭到“豈余心之可懲”為第一段。這一段是詩中的主人公對其生活道路的回憶與反思。詩人基本上是采用自傳的形式直敘其生平、抱負、道德修養與政治理想,并為實現其“美政”理想而進行的頑強的斗爭,突出了理想與現實之間存在的尖銳矛盾。
由“女媭之嬋媛兮”到“余焉能忍而與此終古”為第二段。集中描寫自己對于理想的執著追求。在篇幅上,這一段和第一段大體相同,都是一百二十馀行詩。
從“索篿茅以筵尊兮”至全文結束,是本詩的第三段。敘述靈均在各種追求和努力都失敗后,求教于靈氛與巫咸,決定去國遠游,尋求可以施展才能、實現理想的處所。然而,故鄉像一個強大的磁場一樣吸引著他,終于又不忍離去。
從“亂日”之后五句,是全詩的結束語,反映了主人公強烈的悲憤心情和以身殉國的決心。
從上述這一分析中可見,《離騷》篇幅雖長,但貫穿著屈原報效祖國、尋求真理、為實現美政理想而不屈不撓地堅持斗爭的主線。所以劉熙載在《藝概·賦概》中說:“《離騷》東一句,西一句,天上一句,地上一句,極開闔抑揚之變,而其中自有不變者存。”所謂“不變者”,即是上述這一根主線。
那么,上述三個段落之間的關系如何,據王邦采的說法,從開頭到“豈余心之可懲”“為第一段之結束,而全文已包舉。后兩大段雖另辟神境,實即第一段之意,而反復申言之。所謂言之不足,又嗟嘆之也。其中起伏斷續,變化離奇,令人莫測”(《離騷匯訂》)。也就是說,第一段中已將全文的意思講完了,后兩段是進一步深化了主題。此說雖可通,但這只能說,屈原從政時期的經歷,至第一段結束時已敘述完了,并不能說已包舉了全文的意思。因為第二、第三兩段的脈絡,仍然是在第一段的基礎上進一步地發展,它是屈原在政治上失意后面臨的更加激烈尖銳的思想斗爭,是對自我的前途與命運的新的抉擇。因此,第二段是緊接第一段之后寫其思想上矛盾與斗爭的過程,并在此基礎上尋求賢者,以共同奮斗。然而,登天無門,“三求女”又遭失敗。這里雖是想象,但已明確地說明,由于楚國現實社會的黑暗,我們的主人公已不可能再抱有任何幻想。所以,從第三段開始,即展開了新的矛盾:既然報國無門,出路何在?靈氛和巫咸的啟示使他產生了去國遠游的意念,并在神游天界的過程中加以表現。然而,他終于未能擺脫對故鄉故國的無限留戀之情,從天而降,踏上故鄉的土地。顯然,這里自始至終有著清晰的發展脈絡,而且后兩段的高峰迭起,也不是簡單的設想,它必然隱含著作者的某種現實的行動為其背景材料。也只有這樣,詩篇才把主人公的全部奮斗過程表達得充分完整。
《離騷》是屈原的具有自傳性質的長篇抒情詩。這兩千多字篇幅,蘊藏十分豐富的內容。就詩人本身而言,詩中描述了詩人大半生的奮斗歷程,汲汲追求的美政理想,以及為實現這種理想而進行的艱苦的斗爭直至失敗的整個過程。從社會的角度來看,這首詩反映的是一個劇烈變化的時代,它以楚國這一政治舞臺為背景,描寫了在這樣一場社會大變革中,正直進步的力量與腐朽落后的勢力之間進行的無比激烈的斗爭。昏庸的楚國國君,任用腐朽無能的貴族集團,把持了楚國的朝政,使曾經在當時具有舉足輕重地位的國家,面臨著失敗的命運。作者在詩中毫不留情地揭露上層社會統治集團的這種黑暗反動的政治,表達了他對國家前途命運的擔心。因此,從作品表現的實際內容來說,它不是新興階級勝利前進的進行曲,而是腐朽奴隸主階級沒落衰亡的挽歌。由于作者忠實于社會生活,在作品中揭示出社會的主要矛盾,正確地預示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因而使這篇作品具有十分深刻的認識價值。司馬遷在《屈原列傳》中寫道:“屈原既死……其后楚日以削,數十年,竟為秦所滅。”他把屈原之死與楚國滅亡這兩者聯系起來,是很有見地的。因為屈原的失敗,實際上代表著進步力量的失敗,其結果,楚國當然只有走向滅亡的道路。
《離騷》中所反映的這一具有深刻社會意義的主題,使這部作品充滿強烈的悲劇色彩,靈均的為正義而獻身的精神更使這部作品具有感人的藝術魅力。明入胡應麟曾說過:“紆回斷續,騷之體也;諷諭哀傷,騷之用也;深遠優柔,騷之格也;宏肆典麗,騷之詞也。”(《詩藪》內編卷一)這是從總體上對《離騷》所作的評價。“諷諭哀傷”,確為本詩的主基調,后人都注意到這一特點。在屈原之前的楚昭王時,申包胥曾哭于秦廷,乞得秦師以復楚。可見悲哀,尤其是發自真心的哀傷,確實可以產生感人的力量。屈原的《離騷》,塑造了靈均那崇高而感人的藝術形象,然而這一完美的藝術典型卻不容于黑暗的社會現實,他遭到各種惡勢力的攻擊,導致了失敗以致逐步走向死亡。這一美好的藝術形象的毀滅,確實也震撼了人們的心靈,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激起人們對黑暗的社會現實的巨大不滿與仇恨。同樣,靈均那美好的藝術形象,成為我國歷代知識分子學習和仿效的榜樣。
敘事和抒情的統一,是這首詩創作上的一個重要特征。全詩中,屈原以娓娓動人然而又毫無做作的語氣,敘述和描寫自己的全部生活、思想、愛好,他像一位天真無邪的赤子毫不隱晦地把自己的一切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在這些敘述中,他盡情地抒發了自己真實的感情、美好的愿望和對祖國對人民深沉的摯愛。全詩敘事中有抒情,抒情中又敘事,兩者完整地交融為一體,完美而和諧。P42-45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