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後農業稅時代”的中國鄉村治理:以東北鄉村為研究視域(簡體書)
滿額折

“後農業稅時代”的中國鄉村治理:以東北鄉村為研究視域(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6 元
定價
:NT$ 276 元
優惠價
8724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后農業稅時代的中國鄉村治理--以東北鄉村為研究視域》是人民日報學術文庫之一,《后農業稅時代的中國鄉村治理--以東北鄉村為研究視域》以免除農業稅前后的東北鄉村治理為對比研究背景,在梳理自傳統社會以來我國鄉村治理模式的演變基礎上,考察農業稅全面免除對鄉村治理產生的深刻政治影響、經濟影響及社會影響,并對“后農業稅時代”東北鄉村政治進一步發展的動力、治理困境等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進行理性思考,試圖分析新時代背景下鄉村建設達成善治的可能路徑。

作者簡介

何曉杰,女,1972年9月生,吉林省吉林市人。吉林省吉林市委黨校教育長,教授,吉林大學政治學博士。長期從事政治學、公共管理學、領導科學方向的研究和教學工作。現已在《理論探討》《長白學刊》《公共論壇》《新長征》等省級以上報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30余篇,主持并完成省、部級課題6項,參與省、部級課題8項,上述科研成果有10項獲得省、市級獎勵。

名人/編輯推薦

《"后農業稅時代"的中國鄉村治理:以東北鄉村為研究視域》由人民日報出版社出版。

目次

導論
一、問題緣起與選題意義
(一)問題緣起:免除農業稅后巨變的鄉村治理格局
(二)選題意義:鄉村社會達成善治的使命
二、文獻回顧與簡要評述
(一)中國鄉村治理研究的學術演進
(二)鄉村治理研究的主要論域
(三)鄉村治理的分析路徑
(四)鄉村治理研究的學術趨勢
三、研究方法與邏輯進路
四、核心概念與研究界定
(一)核心概念
(二)研究界定
五、可能創新與研究不足
第一章“后農業稅時代”的內涵闡釋和政治意義
一、中國農業稅的歷史演變與農村稅費改革的歷史背景
(一)中國農業稅的歷史演變
(二)中國農村稅費改革的歷史背景及過程
二、“后農業稅時代”的內涵闡釋與政策導向
(一)“后農業稅時代”的概念簡考
(二)“后農業稅時代”的特征認識
(三)“后農業稅時代”的政策導向
三、免除農業稅:政治意義大于經濟意義
(一)國家與農民關系的調整
(二)鄉村治理主體關系的優化
(三)鄉村政治穩定的邏輯實現
第二章治理與鄉村治理理論概述
一、治理與鄉村治理的內涵
(一)治理理論的興起與概念界定
(二)鄉村治理的提出和中國境域的詮釋
二、鄉村治理的主體分析框架:國家一社會關系理論
(一)西方“國家一社會關系”理論的演進脈絡與理論檢視
(二)“國家一社會”二元分析框架下中國鄉村治理的研究
路徑及其理論限度
三、中國鄉村治理模式的嬗變歷程
(一)傳統鄉村社會:“皇權止于縣政”的鄉里模式
(二)民國時期:政權下沉及其“內卷化”的經紀模式
(三)建國初期:土地改革運動中的“(鄉)行政村制”模式
(四)人民公社時期:“政社合一”的全能主義控制型模式
(五)改革開放后:“鄉政村治”的政府主導型模式
第三章稅費征繳時代的鄉村治理運作邏輯與制度缺陷
一、稅費征繳時代農業稅費與鄉村治理的關聯及其矛盾
二、代表國家的鄉鎮政權運作實態及治理缺陷
(一)稅費改革前吉南鄉機構設置與權力運作實態
(二)稅費改革前鄉鎮治理體系的制度缺陷
三、代表社會的村治體系及其內部沖突
(一)稅費征繳時代村治體系的權力結構劃分及相互關系
(二)稅費改革前的村治困境
第四章免除農業稅對鄉村治理的正效應
一、“后農業稅時代”的鄉村治理呈現新特點
(一)鄉村關系柔性化
(二)治理主體多元化
(三)治理方式間接化
二、“農不養政”倒逼“鄉政”體制全面轉型
(一)為鄉鎮政府職能轉變提供了動力
(二)為鄉鎮政府機構改革創造了條件
三、功能消減催生“村治”權力關系優化
(一)村治組織“去行政化”得以可能
(二)村“兩委”矛盾有所緩解
(三)干群關系趨于改善
四、“官退民進”提升村民政治權利意識
(一)農民對國家政權政治認同感增強
(二)鄉村精英取代鄉鎮干部成為村治主體
第五章“后農業稅時代”鄉村治理的新困境
一、從“積極行政”到“治理缺位”:鄉村治理危機的新表現
二、“后農業稅時代”鄉鎮政權面臨的治理困境
(一)鄉鎮政府治理邏輯發生新變
(二)鄉鎮治理能力呈現弱化表象
(三)鄉鎮轉型矛盾凸顯
三、取消農業稅后村級治理面臨的新挑戰
(一)體制內精英權威勢弱,干群關系更加疏離
(二)土地問題取代負擔問題,治理危機出現新焦點
(三)公共事業建設艱難,“一事一議”變成“凡事難議”
(四)集體債務化解無望,稅費尾欠政策引發新矛盾
(五)實性“官退”而虛性“民進”,鄉村自治性不強反弱
第六章“后農業稅時代”鄉村達成善治的實施條件
一、糾正偏見,走出鄉村治理的認識誤區
(一)誤區之一:鄉鎮組織作用微弱,主張全面撤銷鄉鎮政府
(二)誤區之二:鄉鎮干部素質低、作風差,是“三農”問題的禍根
(三)誤區之三:農民不能組織起來,否則會危機社會穩定
(四)誤區之四:體制外精英是不安定因素,必須打壓
二、合作共治,建構鄉村治理主體間的良性互動關系
(一)轉變鄉鎮職能,弱化行政管治——實現“鄉政”與“村治”的良性互動
(二)明確“兩委”權責,理順“兩委”關系——實現體制內精英間的良性互動
(三)確認村民自治權主體地位,變“村官自治”為“村民自治”——實現村治精英與普通村民的良性互動
三、調整變遷路徑,提高鄉鎮體制改革效度
(一)鄉鎮體制改革應站位于地方治理的高度系統進行,在轉變職能與提高治理能力間尋求平衡
(二)鄉鎮體制改革應根據因地制宜原則,在全面改革與分類推進之間尋求平衡
(三)改革后的鄉鎮政府防止政治功能弱化,在政治角色和服務角色之間尋求平衡
四、掘發村莊內生資源,培育鄉村秩序整合的內源力
(一)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推進村級治理形態的現代化
(二)扶持民間組織發展,提高農民自組織能力
(三)繼續推行“一村一名大學生”項目,培植現代化的村治精英
(四)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化解因土地爭議引發的治理危機
五、提高鄉村財政自生能力,夯實鄉村治理經濟基礎
(一)理順縣鄉財政分配關系,合理界定鄉鎮財權事權
(二)發揮“造血”功能,培植鄉村財政收入增長點
(三)分步有序化解鄉村債務,為鄉村財政松綁減負
六、把握“兩個趨向”,建構農村公共產品供給新機制
(一)破除城鄉“二元”公共產品供給模式,實現公共品供給均等化
(二)破除供給主體“一元化”模式,建立多元化的公共產品供給機制
(三)破除“撒胡椒面式”的公共產品供給方式,明確農村公共產品供給的優先序
(四)破除政府導向的供給決策機制,建立農民對公共產品需求的偏好表達機制
七、選擇試點,探索順應“后農業稅時代”要求的鄉村治理體制
基本結論
參考文獻
相關學術論文及科研成果
附錄
附錄《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附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行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
附錄《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農村稅費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
附錄《吉林省村民委員會選舉辦法》
后記

書摘/試閱



總而言之,全面免除農業稅以后,鄉鎮政府工作重心一改向下“收錢”為向上“要錢”,這種行為路向的轉變更深遠的影響在于,基層政權運作邏輯發生根本改變:鄉鎮基層政權組織已經由過去的“吃飯財政”變為“要飯財政”,加重了基層政權對上級的依附性,從財政方面加強了縣對鄉、鄉對村的控制,實質是一種更加集權化的改革。全面取消農業稅后,鄉鎮政府的職能和工作重心本應該是社會服務,但由于對上級政權的依附性使得鄉鎮基層政府越來越注重主宰他們生存資源的上級政府的政治偏好,尤其在“壓力型體制”沒有根本改變的情況下,鄉鎮政府更多選擇對上負責,調動原本不多的資源來完成上級下達的各種考核指標,從而無暇顧及其他,導致了鄉鎮政府對上負責有余而對下服務不足。稅費改革更深層次的目標,即轉變政府職能,實現國家與農民的“服務型”關系并沒有完成,其中最為重要的是以鄉鎮政府為中心的基層政府行為的“迷失”,對上級政府的依賴性將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基層民主建設的進程。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4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