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沈從文讀書與做人(簡體書)
滿額折

沈從文讀書與做人(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2.8 元
定價
:NT$ 197 元
優惠價
87171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沈從文的知識和智慧更多是自然和人生這部大書給他的。十五歲當兵,五年行伍生涯,大部分時間輾轉於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養了兩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從文的性情和文章。
關於讀書,沈從文有自己的心得:“一個人真真得到書的好處,也許是能夠自動看書時,就家中所有書籍隨手取來一本兩本加以流覽,因之對書發生濃厚興趣,且受那些書影響成一個人。”
關於做人,沈從文也有極其複雜又獨特的感悟:“我的全部生命,是從一個比較複雜過程中生長的。從十歲起,即如完全單獨進人社會。由於稟賦脆弱,便用‘謙退’和‘沉默’接受外來一切壓迫和打擊,繼續于困難中向前。“
本書精選沈從文關於讀書、創作、做人方面的心得體悟,精心編排。願讀者能通過本書,更好地理解沈從文及他的世界。

作者簡介

沈從文(1902—1988),原名沈岳煥,湖南鳳凰縣人,現代著名作家、歷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說代表人物。沈從文14歲時投身行伍,浪跡湘川黔邊境地區,那時正是中國最黑暗的軍閥統治時代,他同形形色色的底層人士生活在一起,親身體驗到了他們的悲慘生活,為後來的創作打下了豐富的生活基礎。
從20世紀30年代起,沈從文開始用小說構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邊城》《長河》等,成為白話文學革命的重要踐行者和代表作家。沈從文的作品在國內外也有重大的影響,先後被譯成四十多個國家的文字出版,並兩度被提名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

名人/編輯推薦

“不折不從,亦慈亦讓,星斗氣溫,赤子氣人”。
沈從文,二十世紀中國杰出的文學大師,是五四“新文化運動以來最有影響的作家之一。本書精選沈從文讀書、做人的思想精華,展現一代文學大師的清醒與智慧!
要是說中國作家得獎,沈從文頭一個就是,五四運動以來的中國作家就是他,頭一個可以獲獎的。你不同意我的看法嗎?……沈從文沒有文學家的自負清高,因為他是一個土包子,一個鄉巴佬,他懂得下層人民的疾苦,懂得歷史上人民生活的疾苦,所以他會寫《邊城》、《長河》那樣偉大的小說。……在中國,要得諾貝爾文學獎,除了沈從文,有誰能得呢?”--馬悅然(瑞典文學院院士、諾貝爾文學獎評委)

代序 我年輕時讀什麼書
每個人認了不少單字,到應當讀書的年齡時,家中大人必為他選擇種種“好書”閱讀。這些好書在“道德”方面照例毫無瑕疵,在“興味”方面也照例十分疏忽。中國的好書其實皆只宜於三四十歲人閱讀,這些大人的書既派歸小孩子來讀,自然有很大的影響,就是使小孩子怕讀書,把讀書認為是件極其痛苦的事情。有些小孩從此成為半癡,有些小孩就永遠不肯讀書了。一個人真真得到書的好處,也許是能夠自動看書時,就家中所有書籍隨手取來一本兩本加以流覽,因之對書發生濃厚興趣,且受那些書影響成一個人。
我第一次對於書發生興味,得到好處,是五本醫書。
(我那時已讀完了《幼學瓊林》與《龍文鞭影》。《四書》也已成誦。這幾種書簡直毫無意義。)從醫書中我知道魚刺卡喉時,
用貓口中涎液可以治癒。小孩子既富於實驗精神,家中恰好又正有一隻花貓,因此凡家中人被魚刺卡著時,我就把貓捉來,實驗那丹方的效果。又知道三種治癬疥的丹方,其一,用青竹一段,燒其一端,就一端取汁,據說這水汁就了不得。其二,用古銅錢燒紅淬入醋裡,又是一種好藥。其三,燒棗核存性,用雞蛋黃炒焙出油來,調棗核末,專治瘌痢頭。這部書既充滿了有幻術意味的丹方,常常可實驗,並且因這種應用上使我懂得許多藥性,記得許多病名。
我第二次對於書發生興味,得到好處,是一部《西遊記》。前一書若養成我一點幼稚的實驗的科學精神,後一書卻培養了我的幻想。使我明白與科學精神相反那一面種種的美麗。這本書混合了神的尊嚴與人的諧趣,——一種富於泥土氣息的諧趣。當時覺得它是部好書,到如今尚以為比許多堂皇大著還好。它那安排故事刻畫人物的方法,就是個值得注意的方法。讀書人千年來,皆稱讚《項羽本紀》,說句公道話,《項羽本紀》中那個西楚霸王,他的神氣只能活在書生腦子裡。至於《西遊記》上的豬悟能,他雖時時刻刻騰雲駕霧,(駕的是黑雲!)依然是個人。他世故,膽小心虛,又貪取一點小便宜,而且處處還裝模作樣,卻依然是個很可愛的活人。
讀者——尤其是青年讀者——若想在書籍中找尋朋友,豬悟能比楚霸王好像更是個好朋友。
我第三次看的是一部兵書,上面有各種套彩陣營的圖說,各種火器的圖說,看來很有趣味。家中原本願意我世襲雲騎尉,我也以為將門出將是件方便事情。不過看了那兵書殘本以後,他給了我一個轉機。第一,證明我體力不夠統治人,第二,證明我行為受拘束忍受不了,且無拘束別人行為的興味。而且那書上幾段孫吳治兵的心法,太玄遠抽象了,不切於 我當前的生活,從此以後我的機會雖只許可我作將軍,我卻放下這種機會,成為一個自由人了。
這三種書幫助我,影響我,也就形成我性格的全部。
(本文原載於1935年6月《青年界》。)

目次

第一部分 讀書
魯迅的戰鬥 / 003
偉大的收穫 / 008
小說作者和讀者 / 011
論中國創作小說 / 022
蕭乾小說集題記 / 042
高植小說集序 / 044
讀《西班牙遊記》 / 046
從徐志摩作品學習“抒情” / 049
從周作人魯迅作品學習抒情 / 055
郁達夫張資平及其影響 / 065
論施蟄存與羅黑芷 / 071
由冰心到廢名 / 076
論穆時英 / 087
論馮文炳 / 090
論郭沫若 / 096
論落華生 / 102
論汪靜之的《蕙的風》 / 105
論徐志摩的詩 / 113
論聞一多的《死水》 / 124
論焦菊隱的《夜哭》 / 129
論劉半農《揚鞭集》 / 134
論朱湘的詩 / 140
第二部分 做人
美與愛 / 153
生命 / 156
時間 / 159
悲觀與樂觀 / 161
煩悶 / 163
沉默 / 165
潛淵 / 169
長庚 / 173
不毀滅的背影 / 177
友情 / 182
從現實學習 / 186
雜談 / 203
一種態度 / 205
談沉默 / 207
中國人的病 / 210
應聲蟲 / 213
關於學習 / 217
學魯迅 / 221
燭虛 / 223
讀書人的賭博 / 242
真俗人和假道學 / 246
談保守 / 250
元旦日致《文藝》讀者 / 255
給某作家 / 258
給駐長沙一個炮隊小軍官 / 261
致一個作者的公開信 / 265
一周間給五個人的信摘錄 / 267
自傳

書摘/試閱

自傳
北京解放已一年。一年來,在北京進行的一連串大事,無疑和國家新生世界和平都相關。我個人卻是在一種病痛的回復中度過的。二十年工作離群,生活又拘束於一個小小範圍裡,工作不知節制,用筆也少檢點它所作成的社會效果。解放前後,外多窘迫,內有矛盾,神經在過分疲乏中,終於逐漸失去常度。大病之後,生存意義全失。新的學習,人事書本接觸範圍都極窄,某些方面或小有進步,某些方面實依然故我:
小有進步處是理性回復,明白由於萬千人民種種不斷努力,已建立一個新的國家根基,領導者凡事小心謹慎,實事求是,發展下去,社會必然可望日益趨於合理。舊社會所有人剝削人、人糟蹋人的種種,都不至於重複在新社會發生,而新的國家中新的人民,將是健康樸實,心懷坦蕩,抱著弘願和堅信,在一定計劃中,分工合作,齊向生產技術和文化知識高峰進取,以豐饒人類生命為目標,克服應有挫折,奮迅而前,將歷史帶入一個嶄新榮光裡。這個遠景實現雖還要些時間,惟覺醒後的中國人民,總會慢慢來完成的。
依然故我處是“政治”給我的印象實權力過大,易失協調。在變革過程中,人力物力易作成不必要犧牲。這種印象在過去,即形成我工作對於政治的游離,厭惡政治。在當前,因之即對於新的時代充滿深愛和關心,個人仍不免粘著於一己。政治使人失去意義。
我的全部生命,是從一個比較複雜過程中生長的。從十歲起,即如完全單獨進入社會。由於稟賦脆弱,便用“謙退”和“沉默”接受外來一切壓迫和打擊,繼續于困難中向前。(二十歲年青知識份子,出身小資產階級,或官僚地主兒女,于近乎溫室的學校中長大,歡喜說戰鬥,是不易設想學校以外的社會,有多少人求生存,求知識,需要用一種什麼精力和忍受來戰鬥的!)一面受區域性的楚人氣質束縛,一面用習得性的工作方式適應,發展下來,自然即形成一種性格,能孤立學習,不善合作同功。性格中且見出鮮明矛盾:固執又通脫,堅強兼脆弱,大方中有小氣,成熟中多天真,重情分,處世知識卻不發達平衡。對實際權力財富少興致追求,對於知識上的進取心,卻永不滿足。想像縱馳,舉措取予又異常拘泥。有熱忱,少計畫。對於自然景物和造型藝術愛好,都達到近乎病態程度,但經營經濟事務,可完全不在行。對專門知識,異常敬重,因之於社會分工理想,覺得十分合理。
對政治上的專門家,卻容易看成蘇秦張儀。即本來是個在文化方面有特殊貢人物,一作蘇秦張儀,還不免變成幫助強霸統治者奴人民工具。這種人即事功赫赫,對人類貢獻,自然遠不如老莊荀墨。現代政治家意識形態,雖和過去時代大不相同,依然不如現代科學家和文學藝術家對人類進步有益有用,為的是前者擴大死亡而後者豐饒生命。這可說對於現實社會的規避,和對於階級鬥爭的無知。但在另一面,也明白近五十年中國或世界人民追求進步方式,梁任公的影響雖大,實不如孫中山工作徹底;列寧的努力,比恩斯坦工作實更艱難;我個人從事工作,也並不比一個普通政治工作人員對人類進步全程為多貢獻。為的是調排文字,組織思想,似難而易,個人努力可以成功。處分人事,主持行動,加上一個多變易的時代,必有個集團並善於運用集團方能成事。一個真正現代政治家所從事的工作,實無疑比藝術還更藝術。可是或由於環境限制,對近三十年社會發展印象,總以為唯和平方能進步,我和許多知識份子一樣,都不免走了一條爭取學術思想獨立的路,也可說即是妥協的道路。認為社會本是一個在變易發展中的有機體,政治現實極不合理,流血無結果,唯知識必可促進人和自然和社會的新的關係。一切專門知識如充分抬頭,社會中的對立矛盾,也就可望不必經過正反鬥爭,方能得到那個合。這自然是知識份子的幻想,無基礎,無邊際,和社會現實從另外一個鬥爭規律發展不符合。這個發展過程,是必在正與反中廣泛流血鬥爭,方能達到那個合的。我的思想,我的工作,和這份生辣辣現實一接觸,統統失去了意義,取予進退,百無是處。到末後,即自然病倒了。
一年中隨事學習,隨時自省,將兩者所得加以綜合:第一點是明白人不能離群,離群必病。第二點是若為一己作計,游離和孤立,還是可做點事;若為全體人民設想,必需把個人一點點能力從束縛中解放出來,用到更多數年青一代需要上去,我得想辦法重新歸隊。歸向全國人民所趨向的方向。用過去把握工作追求知識的熱忱和虔敬態度,來向萬千人民流血苦撐所把握的原則,謹慎謙虛從頭一一學起。弄明白新的國家社會發展過程,和向前的步驟,以及人和人關係重造方式及種種不同問題,也方可望明白自己能作些什麼,應當怎麼去作。
這次擬人華大四部,是個人一個新的學習起始。在新的政治檔中,常提到知識份子改造的困難,及改造過程的痛苦,這我應當是事實。以文學運動而言,從十二年有革命文學,十六年有大革命,直到三十一年,方有個延安文藝座談會講話,將文學理論面向工農兵的原則方式,作成素樸的統一,達到一個新的起點,於黨的發展,于文學的發展,都影響極大。政治革命由鄉村進入城市後,由否定傳統到建設生產,一些問題隨發展而不同,理論或待修正,方式或要重新摸索。我的學習的第二步,大致是在這方面要明白文學創作的實踐,和馬列毛澤東思想結合的方法,有若干假定。文學與政治結合、提高政治的現實,有若干假定。希望從工作實踐中,來學習,來實驗,看這些假定有若干能證實。而文學面向工農兵,從一個舊的傳統中,又還有些什麼可以取法,作成更新的綜合,也是要從學習並實踐中明白的。
我的天分經驗都極有限,惟隨事學習的耐性,或可補足許多短處。終於用筆自大的弱點,早被一本黨員修養克服了。
一九五〇年二月廿一日
本文是1949年後,作者按規定所寫並以《自傳》為題的第一份文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71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