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紅色記憶:領導人後代回憶實錄(簡體書)
滿額折

紅色記憶:領導人後代回憶實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回憶實錄》是從《環球人物》雜志“名門之后”欄目中,精選2008——2012年間對中共領導人后代采訪的一些篇章結集而成的。“名門之后”欄目是雜志社最受歡迎的欄目,所刊載的文章,不僅被國內外媒體轉載,在網上的點擊率也超過千萬。書稿入選文章都屬于獨家專訪,包括毛澤東的外孫女、周恩來的侄女、劉少奇的女兒、朱德的女兒、任弼時的女兒、陳云的女兒、彭德懷的侄女、劉伯承的女兒、賀龍的女兒、陳毅的女兒等的回憶實錄。《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回憶實錄》這些實錄都是雜志社記者在研究大量史料后,和領袖們的后人聊出來的,很多細節都是第一次披露。書稿入選文章分為兩部分,一部分是“紅色后代”對父輩的懷念,包括父輩的教育方法、生活情趣、處世態度和個人愛好;另一部分是“紅色后代”自己的人生歷程,這些在外人看來成長在“紅墻”內的“高干子女”,其實也經歷了常人無法想象的風雨和艱辛。書稿真實感人,能讓讀者了解到大人物背后的小故事,大事件背后的小細節。

名人/編輯推薦

《紅色記憶:領導人后代回憶實錄》由人民出版社出版。

目次

1.毛澤東家三代女性:賀子珍、李敏、孔東梅
——毛澤東外孫女孔東梅回憶實錄
2.在中南海的似水年華
——周恩來侄女周秉德回憶實錄
3.父親留給我寶貴的精神財富
——劉少奇長女劉愛琴回憶實錄
4.我在爺爺的批評中長大
——朱德之孫朱和平回憶實錄
5.永生難忘的四年零三個月
——任弼時之女任遠志回憶實錄
6.父親是我的良師
——陳云之女陳偉華回憶實錄
7.父親教全家人懂“禮”
——葉劍英之女凌孜回憶實錄
8.胡耀邦子女在“自力更生中長大”
——胡耀邦之子胡德華回憶實錄
9.父親研究法律從坐監獄開始
——彭真之子傅洋回憶實錄
10.父親退休后有三條戒律
——萬里長子萬伯翱回憶實錄
11.不忍回憶,因為傷痛太深
——瞿秋白之女瞿獨伊回憶實錄
12.父親要我們甘當配角
——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回憶實錄
13.外公張聞天的寂寞晚年
——張聞天外孫女張秀君回憶實錄
14.父母離我很遙遠
——博古之女秦吉瑪回憶實錄
15.李先念:家事、家教、家風
——李先念子女回憶實錄
16.“化緣”度晚年
——李富春之女李特特回憶實錄
17.陶鋪家的兩個女“革命”者
——陶鑄之女陶斯亮回憶實錄
18.耿飚長女的“文化苦旅”
——耿飚長女耿瑩回憶實錄
19.為伯伯再上“萬言書”
——彭德懷侄女彭鋼回憶實錄
20.劉伯承之女講述元帥家風
——劉伯承之女劉彌群回憶實錄
21.“文革”海上逃亡40天
——賀龍之女賀曉明回憶實錄
22.父親是我最大的財富
——陳毅之女叢軍回憶實錄
23.父親與毛主席的特殊情誼
——羅榮桓之子羅東進回憶實錄
24.我和父親是“軍事父子”
——粟裕長子粟戎生回憶實錄
26.父親是堅韌的“老農”
——黃克誠長女黃楠回憶實錄
27.陳賡家族和共產黨焊在一起
——陳賡之子陳知建回憶實錄
28.“我是海的女兒”
——肖勁光之女肖凱回憶實錄
29.父親一生戎馬,半世柔情
——張云逸之子張遠之回憶實錄
30.因為父親,走進大漠
——羅瑞卿長子羅箭回憶實錄
31.父親用“冷漠”溫暖我
——許光達之子許延濱回憶實錄
32.42歲開始認識父親
——左權之女左太北回憶實錄
33.父親的生死“游戲”
——葉挺長子葉正大回憶實錄
34.第一次見父親,就成永別
——項英之女項蘇云回憶實錄
5.父親還是個金融家
——方志敏之女方梅回憶實錄
36.斯諾稱父親為“現代俠盜羅賓漢”
——劉志丹之女劉力貞回憶實錄
37.父母親的跨國婚戀
——李立三之女李英男回憶實錄
38.父親的蘇區反貪故事
——謝覺哉之子謝亞旭回憶實錄
39.父親的“另類”
——熊向暉之女熊蕾回憶實錄
40.讀懂父親太晚了
——烏蘭夫之女云杉回憶實錄
41.主席著作絕不是父親代筆
——胡喬木之女胡木英回憶實錄
42.父母不是一般的夫妻
——喬冠華之女喬松都回憶實錄

書摘/試閱



7.父亲教全家人懂“礼”——叶剑英之女凌孜回忆实录
一身朴素的黑色中式服装、小礼帽、黑布鞋,叶剑英的女儿凌孜步履轻盈地走出“两会”代表驻地。距离我们采访的地点,还有将近一公里的路程,凌孜说:“现在都提倡低碳生活,要减少碳排放。”她没有叫司机开车,坚持步行前往。
3月6日,北京正是乍暖还寒的季节,六级的大风吹起尘土,打在脸上,沙沙的疼。凌孜一面护着怀里为我们采访准备的厚厚的资料,一面招呼我们快速通过马路。来到采访地点,她首先掏出一本中央党校任登第教授所著的《大家都学弟子规》,作为礼物送给记者,而不是父亲叶剑英的传记或自己的著作。“现在很多国家都在学孔孟之道,尊崇儒家思想,这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的命脉。这个思想如果我们自己丢了,那是我们的责任!”凌孜说,《弟子规》应该成为每位中国人的生活规范。
凌孜原名叶向真,第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著名导演,现任国际儒学联合会副主任,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她的一生经历了诸多风雨:“文革”中坐牢四年,是家中入狱时间最长的;出狱后转行做过七年的医生;后转业归队成为电影导演。1981年,改编并执导了曹禺先生的《原野》,轰动影坛;还曾在香港尝试过短暂的经商——丰富的阅历,让凌孜进入晚年后,越发觉得“根”的重要,而这个“根”就是中国传统的儒家文化思想。
谈起父亲叶剑英——这位十大元帅中政治生涯最长,被毛泽东评价为“诸葛一生唯谨慎,吕端大事不糊涂”,每每在关键历史时刻都能发挥重要作用的人物,凌孜说,在她看来,父亲具有三大特点:有儒家风范,有文化气息,有人情味。
黄埔军校副教育长
这次‘两会’上,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提出要发扬、延续黄埔的精神,它是两岸和平统一的纽带。这一点我的印象很深。因为黄埔对于父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凌孜告诉记者,父亲叶剑英曾是黄埔的副教育长,“直到晚年,他还一直致力于军事学校的教育工作。从黄埔军校始,到红军时期及解放后的各军事院校,即军事科学院、国防大学,所有的军队教育以及军队的建制,他都做了不少的工作。”
谈起这段历史,凌孜说:“很多人不知道,父亲是马来西亚华侨,也是共产党里唯一的一个华侨领导人。”她说,“毛主席曾在接待西哈努克亲王时说:“我们党内也有华侨。’指的就是父亲。”
1897年,叶剑英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小商人家庭,原名叶宜伟。梅县是华侨之乡,叶剑英的四个伯父都在南洋谋生。1916年,依照侨乡的习惯,19岁的叶剑英辗转到了马来西亚。“谋生的日子还可以,但是他报国的志向无法实现。正当父亲苦闷时,得知云南都督唐继尧在南洋招收华侨学生,于是他毅然于1917年回国,入了云南讲武堂。”
凌孜说,父亲毕业后,谢绝了学校派他去南洋招生的工作,回到广东参加粤军。1920年加入国民党,走上了追随孙中山先生革命的道路。“父亲从小受中国传统文化教育,那时的知识分子就是一心‘为国为民’,父亲就是要追随孙中山,把中国从苦难中解脱出来。”
为培养一批领军人才,孙中山创办了黄埔军校。凌孜说:“黄埔军校其实是以云南讲武堂为蓝本,复制了全套教材,教学宗旨和人才培养方法也都是从云南讲武堂移来的。”毕业于讲武堂的叶剑英担任了黄埔军校的副教育长,“相当于咱们现在的副教务主任,负责安排所有科目的教学内容和课程。父亲安排好课程后,便东征打军阀去了。黄埔开学时,他并未在现场。国共分裂后,黄埔军校成为了国民党的传统学校,不能提它的副教育长是共产党人,所以很少有人知道这段历史。”
军阀陈炯明叛变,在广州攻打总统府,当时,是叶剑英守护孙中山在自鹅潭“永丰舰”上成功脱险。这一切都让黄埔校长蒋介石看在眼里,他对叶剑英的忠厚、尽职、多谋、多智大加赞赏。凌孜说:“父亲当时甚至成为唯一可以佩剑进入蒋介石卧室的人。”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在上海大肆屠杀工人,使叶剑英看清了蒋的真面目。“父亲后来曾讲过,他们那时的生活极其优越:行军时有马骑,累了还可以坐轿子。途中战士挑着外国进口的曲奇饼干、炼奶、咖啡、白兰地酒。然而,他却毅然放弃了高官厚禄,脱掉皮鞋穿上草鞋,奋起通电反蒋。”
在大革命失败,共产党处于最低谷的时候,叶剑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井冈山根据地,他们连吃的一点盐都找不到,只好天天拿白水煮竹笋。以至于几十年后,父亲都怕看见笋,多少年都不吃。”凌孜说,1954年她得到一张祖母的照片,才明白了父亲的选择,“照片下面父亲题了几个字,写的是‘为人民的中国而欢心,为人民的儿子而微笑,。我想这就是父亲当时的人生定位,永远把自己定位在‘为人民’上。”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