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升級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人最易誤解的文史常識(升級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打開本書,帶你進行一場場充滿奇趣的文化旅行,讓你輕松掌握近300條文史常識的準確用法。
本書旁征博引,為你講解近300條國人誤用至今的文史常識,分析易錯的文史常識的來龍去脈,辨析易錯的禮儀知識、容易混淆的詞語用法、講述有特定含義的歷史典故、揭秘豐富多彩的民俗……在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歷史故事中,讓你恍悟文史知識的真正用法,避免誤用的尷尬,增加國學知識,領略傳統文化的魅力。
本書既是編輯、記者等文化工作者及學生的案頭工具書,也是一本趣味盎然的歷史枕邊書。
◎ 體例明晰,資料翔實,在生動有趣的故事中,讓你輕松掌握300個文史常識。
◎ 為匡正錯誤,普及常識,作者認真查找各種典籍,諸如《史記》《戰國策》《說文解字》《后漢書》以及四書五經、諸子百家,幾乎囊括古代重要文獻,為今天缺失國學教育的讀者提供一場傳統文化的盛宴。
◎ 本書分類明確,內容包括日常交際、居家風水、節令禮儀、詞語辨析、還有易混淆的典故佳話等,是一本精華版的傳統文化的百科全書
◎讀完此書,相信你會感到在進行一場充滿趣味的文化之旅,同時也找到了破譯隱藏在典故、民俗、禮儀中的文史密碼,在以后的寫作、演講、生活應用中解悟其真正用法,避免誤用的尷尬。

作者簡介

郭燦金,文學博士,河南大學教師,河南文藝出版社簽約作家。致力普及國學知識。探究歷史真相。著有《古典下的秘寫》《郭燦金讀史》《趣讀史記》系列《中國人最易誤讀的文史常識》等十余種。曾任12集人文歷史專題片《發現豫商》總撰稿。

名人/編輯推薦

◆ 暢銷海峽兩岸十年 全面修訂升級版
◆ 最實用的案頭工具書 :“挑錯”影視劇、名人微博、媒體報道、日常交際、居家風水、報紙雜志、社交演講、網媒……文史“啄木鳥”,為你指出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卻又習焉不察的文史錯誤,提高傳統文化修養。
◆ 最有趣的的歷史枕邊書:每一個文史常識背后都有一個引人入勝的歷史故事,讓你進行一場奧妙無窮的歷史穿越。
◆ 隨身行的國學課:本書300個文史常識獨立成篇,相互之間既獨立又有關聯。隨時翻開任何一頁,都可以讀下去。適合馬上、廁上、枕上隨手翻閱,適合現代人繁忙工作之余隨時充電。
◆ 必備的學習助手:本書是編輯、記者、教師、文化工作者以及學生必備的案頭工具書。本書對常識、對詞語、對禮儀、對民俗等原本意思進行探究,厘清它們產生的背景,洞悉它們原本的意蘊,為你的寫作、演講、生活提供有益的幫助。做中國人,寫好中國字,掌握好基本的中國傳統文化,做一個有學問、有內涵的中國人。

目次

典故溯源
3 /// “刑不上大夫”無關特權
6/// “富貴不能淫”無關淫穢
7/// 古時“山東”指崤山以東
8 /// 清朝“湖廣”是湖南湖北
9 /// “飲食男女”存“大欲”
10/// “梨園弟子”非農民
11/// 古今差別話“中國”
12/// 唐宋無人“中三元”
13/// “人彘”是人不是豬
14 /// 律詩不叫古體詩
15/// “萬卷”該有多少書
16/// “仁者”為何要“樂山”
17/// “幽閉”不是關禁閉
18/// “五毒”原來是良藥
典故溯源
3 /// “刑不上大夫”無關特權
6/// “富貴不能淫”無關淫穢
7/// 古時“山東”指崤山以東
8 /// 清朝“湖廣”是湖南湖北
9 /// “飲食男女”存“大欲”
10/// “梨園弟子”非農民
11/// 古今差別話“中國”
12/// 唐宋無人“中三元”
13/// “人彘”是人不是豬
14 /// 律詩不叫古體詩
15/// “萬卷”該有多少書
16/// “仁者”為何要“樂山”
17/// “幽閉”不是關禁閉
18/// “五毒”原來是良藥
20/// “登堂入室”臻佳境
21/// 究竟如何“平天下”
22/// “阿堵物”是啥東西
23/// “刀筆吏”是什么人
24/// “梅開二度”實在冤
25/// “長袖善舞”不跳舞
26/// “平易近人”有演變
27/// “人面桃花”未了情
28/// “捉刀”“捉筆”意不同
29/// “俸”“祿”不是一回事
31/// 古今“滑稽”意趣不同
32/// 呆若木雞高境界
33/// 白云蒼狗究可哀
34/// 不可隨便“敲竹杠”
35/// 切勿妄稱“忘年交”
36/// 何故要稱“東道主”
37/// 何人愿吃“閉門羹”
38/// 汗牛充棟因書多
39/// 春風夏雨教化人
40/// 切勿亂拋“橄欖枝”
41/// 狗尾沒必要續貂
42/// 問鼎沒有拿第一
43/// “亂七八糟”因戰亂
44/// “大傳”和傳記無關
45/// “杜撰”和杜姓有緣
46/// “跳槽”原是青樓語
47/// 誰是“孺子”誰是“牛”

詞語考古
51/// “雀屏中選”是門婿
52/// “暴得大名”非出名
53/// “為富不仁”本“仇富”
55/// “云英未嫁”是妓女
56/// “難兄難弟”未遭難
58/// “孰不可忍”是誰忍
59/// “酷吏”非貪官污吏
60/// “朋黨”非皆是壞人
61/// “成規”為何要“墨”守
62/// 萬人空巷“坑”萬人
64/// 學有余力才稱“優”
65/// “天之驕子”是匈奴
66/// “上行下效“當慎用
67/// “罄竹難書”是罪惡
68/// 亂說“哇塞”傷風雅
70/// “朕”也曾是老百姓
71/// “杏林”“杏壇”路途遠
72/// 夜色如何算“闌珊”
73/// “牧師”一詞為誤用
74/// 如何才能算“忝列”
75/// “恩客”非恩公
76/// “三軍”非三軍
78/// 人浮于食本好事
79/// “失足”不是大問題
80/// “不刊之論”不能改
81/// “不足為訓”非準則
82/// “臭味相投”古今異
83/// “微言大義”意義深
84/// “駭”“聳”豈能混著用
85/// “負”“孚”兩字意不同
86/// 疊床架屋:“目睹”前加“親眼”
87/// 畫蛇添足:“凱旋”后接“而歸”
88/// “歷史周期”無比“率”
89/// “人微”難道言就輕
90/// “美輪美奐”房屋好
91/// “莘莘學子”多少人
92/// “望其項背”追得上
93/// “首當其沖”非首先
94/// “嘆為觀止”含褒義
95/// “犯而不校”是寬容
96/// 不恥下問向誰問
97/// 曾幾何時為幾時
98/// “明日”黃花非“昨日”
99/// 究竟是“癢”還是“庠”
100/// 七月流火非天熱
101/// 三人成虎是誤傳
102/// 如何算空穴來風
103/// 因何故炙手可熱
104/// “面首”原來吃軟飯
105/// “掌上明珠”稱嬌女
106/// “閉門造車”曾是技術活
107/// “百尺竿頭”是禪語

禮儀點校
111/// “慈母”曾是傷心事
112/// “胎教”自古不新鮮
113/// 古人不敢自稱“我”
114/// 你的“九族”是何人
115/// “名”“字”不是一回事
116/// “姓”“氏”曾經有差別
117/// “先母”“先父”已作古
118/// “皇親”“國戚”無關聯
119/// “內子”專指你夫人
120/// “岳父”原來是敬稱
121/// “賤內”“夫人”莫自稱
122/// “犬子”“麟兒”莫混淆
124/// “勞燕”最慣是“分飛”
126/// “先喝為敬”有淵源
127/// “九拜”不是拜九次
129/// “五服”并非五件衣
131/// “家父”“令尊”是兩人
132/// “淑女”“美女”大不同
133/// 生前無人有謚號
134/// 罪人姓名才三字
135/// 人到七十才“致仕”
136/// “致仕”之后怎么辦
137/// 至尊為何是“九五”
138/// “使節”原來不是人
139/// 快婿“乘龍”不“成龍”
140/// “太牢”“少牢”非牢房
141/// “冠冕”并不皆“堂皇”
142/// “招搖”怎樣算“過市”
143/// “長跪”和謝罪無關
144/// “此致”乃到此結束
145/// “授受不親”有權變
146/// “浮以大白”因罰酒
147/// “即刻問斬”使不得
148/// 封禪到底為哪般
149/// “椿萱”原來指父母
150/// “笑納”非笑著納
151/// “蓬蓽生輝”是謙辭
152/// 自己“喬遷”不合適
153/// “豐碑”自古不是碑
154/// “大肆”原本非放肆
154/// “昭”“穆”排列存智慧
155/// “左”“右”座次有講究

民俗揭秘
159/// 李娜沒有“苦主”
160/// 元芳手無“紋銀”
161/// “忌日”不可更改
162/// 失誤大于“烏龍”
163/// “烏紗”為何那樣“烏”
164/// “貳臣”該是什么“臣”
165/// “福”字倒貼有禁忌
166/// 大象把門待商榷
167/// 不可隨便就“扶正”
168/// 何物才可來“填房”
169/// “三陽開泰”非“三羊”
170/// “蛛絲馬跡”非“螞跡”
172/// “弄璋”“弄瓦”莫混淆
173/// 龍生九子各不同
174/// 大塊吃肉是土匪
175/// 男人被閹稱“凈身”
177/// 無事不登三寶殿
178/// 豈可隨便就出家
179/// 萬歲原本非皇帝
180/// 太監不等于宦官
181/// “敦倫”非同“倫敦”
182/// “倒楣”不是“倒霉”
184/// “道人”未必是道士
185/// “兵”“勇”其實并不同
186/// “吃醋”曾經是佳話
187/// 男人討厭綠帽子
188/// 餓死事不小,失節事不大
190/// 不孝本有三,無后何為大
192/// 五福臨門哪五福
192/// 舉頭三尺有神明
194/// “豆蔻年華”是特指
195/// “從一而終”是理想
196/// “三長兩短”捆棺材
197/// “三教九流”話職業
198/// 未亡人限制性別
199/// 護城河暗藏機鋒
200/// “附庸”也可有“風雅”
201/// “雞丁”前面冠“宮保”
202/// 白天只能撞鐘
203/// 靈柩不是棺材
204/// 東西緣何稱“東西”
205/// 虛歲到底如何“虛”
206/// 紅得發紫受艷羨
207/// 駙馬命運夠辛酸

人物品評
211/// 醉生夢死,馮小憐“玉體橫陳”
212/// 古已有之,陳子昂善于“炒作”
213/// 李太白無緣品白酒
214/// 陳世美不是負心郎
215/// “弄臣”鄧通情商高
215/// “奸臣”潘美委屈多
216/// 王恭“身無長物”
217/// 包拯未當宰相
218/// 孟姜女原不姓孟
219/// 諸葛亮不是山人
220/// 金屋藏嬌,漢武帝有始無終
222/// 歸遺細君,東方朔恩愛有加
223/// 李賀、韓愈“嘔心瀝血”
224/// 周昌、鄧艾“期期艾艾”
225/// 差強人意贊吳漢
226/// 彈冠相慶貶貢禹
228/// 蘇軾笑河東獅吼
229/// 王猛竟捫虱而談
230/// 貌如花,虢國夫人素面朝天
231/// 感情深,梁鴻、孟光舉案齊眉
232/// 傾城傾國褒姒笑
233/// 青眼白眼阮籍拋
234/// 緣嘴饞,公子宋食指大動
235/// 因勤奮,孔夫子韋編三絕
236/// 公道在人心,張儉望門投止
237/// 才思如泉涌,禰衡文不加點
238/// 千古癡情,尾生信橋抱柱
239/// 至今訛傳,孔明草船借箭
240/// 小時了了,大未必佳
241/// 顧悅未老先衰,自嘲蒲柳之姿
242/// 徐娘半老猶風韻
243/// 蕭郎原來是情郎
244/// 商湯網開三面非一面
245/// 達摩一葦渡江顯神奇
247/// 躲避嫌疑,清郎瓜田李下
248/// 眾口鑠金,伯虎未點秋香
250/// 動“龍陽之興”,魏王原為“同志”
251/// 曾“上下其手”,鄭王不涉“淫褻”
252/// 積習難改,程顥見獵心喜
251/// 知恩圖報,韓信“一飯千金”
254/// 后記

書摘/試閱

“跳槽”原是青樓語
你“跳槽”了嗎?在眼下,這是一句很平常、很普通的問候。其意思也很明白,那就是,你炒沒炒老板的“魷魚”?你是不是還在原來的地方工作?但在明清時代,這句問話卻含有狹邪之意,相當不雅。
隨便翻翻明清的小說或者筆記,“跳槽”一詞不時可映入眼簾。徐珂的《清稗類鈔》對“跳槽”給出了非常確定的解釋:“原指妓女而言,謂其琵琶別抱也,譬以馬之就飲食,移就別槽耳。后則以言狎客,謂其去此適彼。”意思說得很明白,最早這個詞是說妓女的。一個妓女和一個嫖客纏綿了一段之后,又發現了更為有錢的主,于是丟棄舊愛,另就新歡,如同馬從一個槽換到了另外一個槽吃草, 因此,這種另攀高枝的做法被形象地稱為“換槽”。后來,這個詞也被用到了嫖客身上。一個嫖客對一個妓女厭倦了,又另外找了個發泄對象,這種行為也可稱為“跳槽”。是啊,同樣一個詞,妓女用得,為什么嫖客用不得?與此相佐證,明代馮夢龍編的民歌集《掛枝兒》里就有一首名叫《跳槽》的歌,歌中的青樓女子哀婉地唱道:“你風流,我俊雅,和你同年少,兩情深,罰下愿,再不去跳槽。”妓女與嫖客互訴衷腸,最終達成的協議就是“再不去跳槽”。至此,“跳槽”的意思已經非常顯豁,那就是專指風月場中男女另尋新歡的行為。
可是不知何時,“跳槽”這個充滿狹邪意味的詞被大家拿來當成變換工作的代語,也許剛開始使用這個詞的時候是出于一種自嘲或是玩笑,但最后該詞卻脫穎而出,成了更換工作的最佳說法。盡管如此,我們知道這個詞的本來意思也不是一件壞事。
“浮以大白”因罰酒在一些場合,很多人會經常見到“浮以大白”這個詞語,但是并不知道其中之意。有些人覺得這兩個詞的意思很古怪,就根據上下文銜接,推斷其可能表示“夸獎”之意。事實上,這個詞語與飲酒有很大的關系。
“浮以大白”這個詞中,“浮”,即違反酒令被罰飲酒;“白”,意為罰酒用的酒杯。“浮以大白”的意思原指罰飲一大杯酒,明清之后,也指滿飲一大杯酒。 “浮以大白”出自漢代劉向的《說苑善說》。魏文侯設宴招待諸位大夫,命令公乘不仁做“觴政”,并對大家說:“飲不釂者,浮以大白。”意思是說,如果有人沒有把杯中酒喝完,就罰他喝一滿杯。諸人哪敢不聽,都一飲而盡。可是魏文侯喝了一會兒,就不想喝了,可酒杯里還剩了一些。公乘不仁就站在魏文侯前面,說“從前有些國家之所以滅亡,就是因為政令無法貫徹,臣子不容易,國君也不容易。現在您下了命令讓臣子執行,難道大家可以不遵守嗎?”魏文侯見他講得有道理,就端起酒杯喝完了,并讓他坐上座。
西周時期有著很嚴格的飲酒禮儀制度。除設有專門“掌酒之政令”的酒官外,在酒宴上還設有監視人們飲酒的“監”、“史”。《詩經小雅賓之初篷》中說:“凡此飲酒,或醉或否。既立之監,或佐之史。”不管敬酒、罰酒,都要受到“監”、“史”的節制,不準飲酒過度,不準有失禮儀,違者予以懲處。而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西周奴隸制度的解體,禮崩樂壞,“監”、“史”則被“觴政”所取代,而“觴政”是在宴會上執行罰酒的使命。
人們在喝酒時候,往往想達到開懷暢飲的地步,以求盡興。監酒的公乘不仁,不但很有原則,而且也算是很會勸酒的了。
“賤內”“夫人”莫自稱
2012年7月,知名人士汪小菲、大S夫婦前往云南做慈善,查看汪小菲在云南貧困地區建的小學食堂。夫妻兩人很開心,并和當地孩子親密互動。至此,一切都很完美。但是,7月13日,大S的一條微博引起了外界的圍觀。
微博是這樣寫的:“云南芒市是個很美、很干凈、很平和的城市,這里有許多可愛的少數民族。老公的餐飲服務業能往這樣美好的方向發展,賤內與有榮焉!”大S熱心公益當然值得嘉許,但在這條微博里,大S犯了一個常識性的錯誤也是十分明顯的。錯誤就出在“賤內”上。
“賤內”是個謙稱,是丈夫向外人提及或者介紹自己的妻子時專用的一個詞語,和這個詞語詞義相同的還有“拙荊”、“荊人”、“荊室”、“荊婦”、“山荊”、“內子”、“內人”、“糟糠”等。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賤內”等詞語是謙稱,但妻子本人不能使用,因為這些詞是專門為男性預留的。丈夫提及妻子的時候可以說“賤內如何如何”,但妻子說到自己時切不可說“賤內如何如何”。如果非要說找個謙稱,也許可以自稱“賤妾”。
還需要注意的是,現在在社交場合,很多男士介紹自己的妻子時,往往會說:“這是我的夫人。”其實這也是不妥的。據考證,“夫人”一詞,最早見于周朝,專門用來稱呼諸侯之妻。《禮記曲禮下》:“天子之妃曰后,諸侯曰夫人。”到了漢代,“夫人”才可以用做一般婦人尊稱。到了唐代,“夫人”的地位再次提高,被用來作為命婦的封號。到了后來,作為特定稱呼的“夫人”雖然適用范圍一直在變,但有一點是明確的,那就是“夫人”是敬稱,只能用來尊稱他人的妻子,而不能用來對人稱呼自己妻子。
因此,作為女性,不可自稱“賤內”;作為男性,不可將自己的妻子稱為“夫人”。
“云英未嫁”是妓女
2006年11月,中國新聞網一篇短文提到一位大齡未婚女性成就斐然,從文學女青年起步,后來成長為高級官員,文中有一句話很扎眼:這位女士“至今云英未嫁”。盡管我知道,文章的作者沒有任何惡意,但“云英未嫁”卻顯得很不妥當。
“云英未嫁”是一段傷心往事:羅隱是唐朝詩人,家住新城(今浙江富陽市),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奔赴京師,應進士試。羅隱命運不濟,盡管詩名鵲起,連續參加七次科舉,皆以失敗告終。后來有斷斷續續地參加了幾次科考,同樣無功而返。前前后后,羅隱總共參加了十次科考,可惜屢戰屢敗,人稱“十上不第”。他寫詩說自己“十二三年就試期”。我們可以想象到羅隱的悲傷。
“十上不第”,羅隱返鄉,返里途中,他再遇云英。云英是一名妓女,十幾年前,在離家赴考的途中,羅隱曾和她有過一夜之歡。又見云英,羅隱知她仍未嫁出,難禁百感交集。在贈給云英的詩中,他飽含痛苦地寫道:“鐘陵醉別十余春,重見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君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
因此,“云英未嫁”講的是落第才子和失意妓女的故事,其中蘊含著深深的自怨自艾、感時傷懷的情緒,即使這樣一個詞勉強可以用來形容未婚的大齡女士,但拿來用到仕途得意的女高級官員就顯得有些不合時宜了。對于上面提到的那位女士,如果非要用一個成語來形容她的婚姻狀態,更合適的成語應該是“待字閨中”。
掌上明珠稱嬌女
經常看到“掌上明珠”一詞,但是用者多有口誤。那么,“掌上明珠”到底是何意?它應當如何正確使用呢?
珍珠,歷來被視作奇珍至寶,它象征純真、完美、尊貴和權威,與璧玉并重。《海藥本草》稱珍珠為真珠,意指珠質至純至真的藥效功用。《爾雅》把珠與玉并譽為“西方之美者”。《莊子》有“千金之珠”的說法。秦昭王把珠與玉并列為“器飾寶藏”之首。可見珍珠在古代便有了連城之價。
“掌上明珠”亦作“掌上珠”、“掌中珠”、“掌珠”,出自南朝梁代任昉的《述異記》:“越俗以珠為上寶,生女謂之珠娘,生男謂之珠兒。”唐宋時期,“掌上明珠”可兼稱子女,元明開始,“掌中珠”才演變為女性的專用詞。所以,唐代詩人白居易曾在《哭崔兒》中寫道:“掌珠一顆兒三歲,鬢雪千莖父六旬。”意思是說,驟失掌珍珠一般寶貴的三歲幼兒,痛煞雙鬢斑白的六十老父。詩中就以“掌珠”指代愛兒。
紅樓夢第二回,亦有記敘:“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愛之如掌上明珠。”“掌上明珠”本意是作第二、三人稱,贊譽他人生女之祝贊之詞。如果有女性用作第一人稱,自詡為“掌上明珠”,就不相宜,也不恰當。
有人在演講時說:“在家中我是掌上明珠,但你們從不溺愛我,學習成績提高時你們為我高興,學習退步時你們幫我分析原因。”可見不知道該詞的用法。而曾經看過的一部電視劇中,有一位女性嫁作豪門媳,竟然自稱“掌上明珠”。這便是大錯特錯,有點自大驕縱了。
萬人空巷“坑”萬人
1997年高考語文題中有這樣一道判斷題:“這部精彩的電視劇播出時,幾乎是萬人空巷,人們在家里守著熒屏,街上顯得靜悄悄的。”相當多的考生幾乎不假思索,就做出了肯定判斷,結果統統為此丟了3分。寶貴的3分,對某些考生來說,也許因此上不成了大學!不禁令人喟嘆:這“萬人空巷”真是“坑”了萬人!
關于“萬人空巷”成語的最早例證,一般都引自蘇東坡的《八月十七復登望海樓自和前篇是日榜出余與試官兩人復留五首》之四:“天臺桂子為誰香,倦聽空階夜點涼。賴有明朝看潮在,萬人空巷斗新妝。”
從東坡詩來看,“萬人空巷”指的是為了看錢塘大潮,當時的杭州城內各個里巷內的人,全部都走空的盛況,即“傾城而出”的意思。學生們把這樣一個形容詞理解為人人都在家里待著,南轅北轍,該扣分,但這能怪萬千學子嗎?
對于“萬人空巷”,我們先看一下四本詞典的解釋。
《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釋作“家家戶戶的人都從巷里出來了”(多用來形容慶祝、歡迎等盛況),而《現代漢語成語規范詞典》解釋為——“指眾多的人都出來了,致使小巷都空了”;《漢語成語考釋詞典》釋作“家家戶戶的人都奔向一個地方,以致街道空蕩蕩的”,《辭海》則釋作“很多人聚集在一起,致使街巷都空了”。
上述詞典,都把“巷”釋作“街巷”或“街道”。其實這是誤解,“巷”字,其古義應為“住宅”的意思。古謂里中道為巷,亦謂所居之宅為巷。在現代漢語中,“巷”只指“較窄的街道”,實際上又因成語“萬人空巷”保留了“巷”的“住宅”古義,偏偏這一古義不僅不被權威辭典所揭示反而一直誤解為今義。這歧中有歧,恰恰是造成“萬人空巷”使用混亂的根源。何如用“萬人空宅”來取代“萬人空巷”? 倘若如此,“萬人空巷”就不會再坑人了。
蓬蓽生輝是謙辭
一位朋友剛把新房裝修好,就叫上幾個哥們去他家參觀。參觀時,其中一位看得很認真,邊看邊問裝修的材料,并用羨慕的語氣說:“你們家用的材料真不錯,設計得很合理,裝修后真是蓬蓽生輝啊!”他剛說完,我們就在旁邊笑,弄得他很不好意思,一個勁兒地問原因。
“蓬蓽生輝”又可說成“蓬蓽增輝”、“蓬蓽生光”、“蓬閭生輝”,其中,“蓬”是“蓬草”;“蓽”通“篳”,即用荊條、竹子等編制成的籬笆等物。“蓬蓽”連用,是“蓬門蓽戶”的略語,比喻窮人住的房子。如杜甫在《客至》中寫道:“花徑未曾緣客掃,蓬門今始為君開。”雖然看起來很簡單樸素,但也說明他生活很貧苦。
用錯這個詞的原因可以概括為兩種。第一種為不了解該詞的意思,如北國網的北國體壇欄目曾經有一篇題為“葡英大戰:任意球蓬蓽生輝,英格蘭險復仇葡萄牙”的報道,顯然是錯誤的。任意球踢得再好,也不能夠“蓬蓽生輝”,更何況是在足球場上。還有人聲稱“讓我的2006年蓬蓽生輝”,也許他本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可別人就有些發懵了。
第二種是不知道“蓬蓽生輝”是個謙辭,表示的是“由于別人到自己家里來或張掛別人給自己題贈的字畫等而使自己非常光榮”的意思。所以,這個詞只能出于自己之口,不能出自他人之口,否則就有貶低別人,抬高自己的意思。例如,“在您的房間內種些花草,一定會蓬蓽生輝的。”還有人會說:“用燈飾裝扮你的家,讓你的家蓬蓽生輝。”諸如此類的錯句子,很多場合都可以見到聽到。上文中那位朋友,就是錯在這里了。
孟姜女原不姓孟
孟姜女是中國歷史上的一個異數,她以自己的痛哭走進了歷史,并讓后人永遠記住了她的眼淚,因為她的眼淚曾將威權的象征——長城徹底摧垮。
但是,“孟姜女貴姓”卻是一個容易讓人糊涂的問題。有人會簡單地認為孟姜女姓孟名姜女,或是姓孟名姜的女子。其實不然,“姜”才是她的姓,“孟”只是表示她排行老大,“女”則表示她的性別。
先秦的姓不同于后世的姓。我國漢代之前有姓有氏,姓與氏是兩個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概念,姓是一種族號,氏是姓的分支。《通鑒》說:“姓者統其祖考之所自出,氏者別其子孫之所自分”。因此,姓是整個氏族或部落的稱號。
“姓”標志著是否有共同的祖母,起著“別婚姻”的作用。而古代的貴族男子一般不稱姓,所以女子稱姓就顯得特別重要。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古書中記錄了很多諸如此類的話:“禮不娶同姓”;“父母同姓,其出不蕃”;“同姓不婚,惡不殖也”。
為了區別待嫁或已嫁的同姓女子,當時社會就自然出現了對女子的特殊稱呼,譬如為“姓”加加前綴或后綴。先秦時代,女孩的名字主要通過加前綴或后綴的方式來與他人相區別。其中一個常用的方法就是用排行加姓的方式,譬如伯姬、叔隗。所謂“伯”、“叔”者,其實就是排行,古時常用“孟仲叔季”代指老大、老二、老三、老四。因此,所謂“伯姬”、“叔隗”和我們今天常說的“張三”、“李四”差不多,只是古代把排行放在了姓的前面。加了前綴之后,有的還要加后綴,譬如孟姜女,同理,按這樣的命名方式,也可以出現仲姜女、叔姜女、季姜女因此,孟姜女的姓是中間的“姜”字,“孟”和“女”分別是前綴后綴,這個名字合在一起所表達的意思則是“姜家的大姑娘”。有了這樣的知識,我們就會知道,孟姜女不會姓孟而只能姓姜。
知恩圖報,韓信“一飯千金”
“一飯千金”!不用說,這是諷刺某些人奢侈腐化的。一頓飯糜費千金非腐敗而何?
但是這卻是一個誤會。“一飯千金”的來歷和字面所體現出來的意思有天壤之別。
“一飯千金”是一個著名故事,它講述的是漢朝開國大將韓信的一段往事:沒有出道之前的韓信,家道貧寒,“舉家食粥酒常賒”,整天處于饑寒交迫的狀態之中。因此,他時常到河里去釣魚,希望能碰著好運氣,釣上只大魚來打打牙祭。然而,這畢竟不是長久之計。因此,餓肚子也就在所難免。然而幸運的是,在他時常釣魚的地方,有很多清洗絲棉絮或舊衣布的老婆婆(那時,這些老太太的通用稱呼叫漂母)在河邊作工,其中一個漂母對韓信非常同情,便自己省出一些錢救濟韓信,經常弄點飯讓他吃。困頓之中的韓信,得到那位以勤勞刻苦僅能以雙手勉強糊口的漂母的恩惠,異常感激,便對老太太說,如果將來自己有出頭之日,必定要重重地報答她。然而,老太太聽了韓信的話之后并不是太高興,只是淡淡地說,自己之所以幫助韓信只是出于同情,從來沒有想到要讓韓信報答自己。
后來,韓信輔佐劉邦取得了天下,并以其汗馬功勞被封為楚王,他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便命從人送上等酒菜給她吃,同時還讓手下送去千兩黃金作為答謝。是為“一飯千金”,即從前吃了別人一頓飯,后來卻用千兩黃金來報答。因此,“一飯千金”非但不是奢靡,反而是知恩圖報的最佳體現。“一飯千金”也從另一個角度來說明了雪中送炭遠遠要比錦上添花更能令人感到溫暖和情誼。
“勞燕”最慣是“分飛”
第一次見到“勞燕”這個詞是多年之前,那時,高考在即的我們是如此惴惴不安而又憂郁感傷。面對不可知的未來,每一個慘綠少年心里充滿了莫名其妙的情緒。在這樣的背景之下,有一天,教室的黑板突兀出現的“勞燕紛飛”四個字一下子就深深打動了我。該畢業了,我們這群“辛勞的燕子”將被高考驚起,紛紛飛去,落下一地羽毛。
后來我飛到了一所大學的中文系,當讀到“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相見”的詩句時,我才知道了自己從前的誤讀。
原來,“勞燕”代指伯勞和燕子兩種鳥類,“勞”是伯勞的簡稱,和“辛勞”無關。“勞”和“燕”分別朝不同的方向飛去,因此,它們的姿勢是“分飛”而不是“紛飛”。
伯勞俗稱胡不拉,是食蟲鳥類。大都棲息在丘陵開闊的林地,為我國較為常見的鳥類。因為較常見,所以也就被寫進了詩里。和伯勞一起走進詩里還有燕子。譬如王實甫的《西廂記》中就有這樣的句子:“他曲未通,我意已通,分明伯勞飛燕各西東。”
當伯勞遇見了燕子,二者就相互完成了身份的指認,共同構成了全新的意思,在傳統詩歌的天空下,伯勞匆匆東去,燕子急急西飛,瞬息的相遇無法改變飛行的姿態,因此,相遇總是太晚,離別總是太疾。東飛的伯勞和西飛的燕子,合在一起構成了感傷的分離,成為不再聚首的象征。因此,“分飛”是“勞燕”最常見的姿態,天空沒有留下勞燕的影子,但“勞”和“燕”曾經飛過,曾經朝著不同的方向飛過。
七月流火非天熱
2004年7月,臺灣新黨主席郁慕明訪問大陸時,應邀到中國人民大學作演講。該校某領導在致歡迎詞中講道:“七月流火,但充滿熱情的豈止是天氣。”此言一出,讓人不禁莞爾。
的確,炎炎夏日,驕陽似火,讓人幾欲窒息。然而,紀校長恐怕沒有想到,他的這句話讓很多人的臉熱得發燙。要知道,當時他可是紅得很,先是提倡國學,又要在人大開始國學院,勢頭很猛!然而,就是這個“七月流火”,讓該領導在網絡紅了又黑——沒少人慨嘆:該校領導此話,國人情何以堪,國學顏面何存!
那么,“七月流火”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七月流火”語出《詩經國風豳風》:“七月流火,九月授衣……”詩中,七月非公歷七月,而是指農歷,如果換算為公歷,那就相當于8、9月份。“火”指的是大火星,大火星非火星。火星是太陽系中的一顆行星,而大火星則是一顆恒星。它是天蝎座里最亮的一顆星,中國古代也稱之為心宿二。它是一顆著名的紅巨星,放出火紅色的光亮。“流”指的是西沉,就是向西邊落下,古人的“流火”指的是大火星往西邊落,意思指天氣將逐漸轉涼的意思。
所以,“七月流火”不是指七月份的天氣熱得像流火了,而是指天氣日漸轉涼。作為傳統古文知識的一部分,這是高中時候就應該掌握的知識。當然,這里沒有譏諷之意,只是反思一下當今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而已。改革開放以來,國人學習外語的熱情高漲,可是,相比之下,人們對古文的重視程度卻日漸薄弱。應試教育的流行,更使得學生對古代文學的認同僅限于背幾首古詩,了解一些古代的文學常識,僅此而已。這樣教出來的學生,看不懂古代書籍,理解不了古代詩詞歌賦,對古代文學的欣賞和掌握更是無從談起。
大象把門待商榷在一些富麗堂皇建筑的大門兩側,不時可以見到有大象巍然挺立。這似乎與傳統習俗并不吻合。
中國傳統文化講究各得其所,重視名正言順,包括用什么動物的造型來把守大門也自有其明確的要求。
傳統建筑中,獅子是最經常使用的一種裝飾物。在中國的宮殿,寺廟,佛塔,橋梁,府邸,園林,陵墓,以及印紐上都會看到它。尤其是重要建筑的大門兩旁,獅子出現的頻率最高。在漫長的歷史年代中,這些石獅子陪伴著滄桑巨變,目睹著朝代的興衰更替,已成為中國古建筑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裝飾物。
獅子的故鄉在非洲、印度、南美等地,在周代銅器中,已有獅子的形象出現。據說,獅子是從西域傳來。相傳東漢年間,獅子被作為禮物送給中國的皇帝。隨著佛教的傳入中國,被佛教推崇的獅子在人們心目中成了高貴尊嚴的靈獸,和麒麟一起成為中國的靈獸。獅子隨之開始出現在重要建筑物的正門兩側。
獅子又是獸中之王,有顯示尊貴和威嚴的作用,獅子在民間又有辟邪的功能,因此常用來守門。按照傳統習俗,成對的獅子是左雄右雌,還可以從獅子所踩之物來辨別,蹄下為球,象征統一寰宇和無上權利,必為雄獅。蹄下踩著幼獅,象征子孫綿延,是雌獅。
而在傳統文化中,一般認為,大象善于吸水,水為財,因此,凡家居大窗見海或水池者,均可稱之為“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