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秦始皇傳(簡體書)
滿額折

秦始皇傳(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8 元
定價
:NT$ 161 元
優惠價
8714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秦始皇是中國歷史上的第一位皇帝,素有千古一帝之譽。但關于他的爭議從未停止過。他究竟是統一中國的偉人,還是罪惡滔天的 罪人?是法律制定者還是千古暴君?焚書坑儒到底是秦始皇一意孤行,還是另有人建議?他統一六國,創立帝制;他一方面強調法制 ,一方面鎮壓反對者,焚書坑儒……種種矛盾性都聚焦在秦始皇的身上。本書作者Frances Wood將以一位西方歷史學者的視角,為我 們講述西方人眼中最偉大的皇帝——嬴政充滿爭議的傳奇一生。

作者簡介

作者:(英)吳芳思 譯者:王紀卿
吳芳思(Frances Wood),英國著名漢學學者,英國國家圖書館(世界最大的圖書館)中文藏書部主任。1972一1988年間先后在劍橋、倫敦和北京學習中文。曾出版《馬可·波羅到過中國嗎?》等。

名人/編輯推薦

在西方人眼里,秦始皇是與孔子、老子齊肩的千年偉人。
為什么說焚書坑儒不是秦始皇的主意?為什么說秦始皇是倡導法制、標準化治國的君主?秦始皇有野蠻之聲,可在位期間為何沒有關于民眾起義的報道?為什么說“焚書坑儒”在歷史上僅僅是普通事件,遠遜乾隆時期的“文字獄”?……
《秦始皇傳(外國人眼中的秦始皇)》由大英圖書館中文館館長、著名漢學家吳芳思,從歷史細節的角度闡述何謂“千古一帝”!

中外交流由來已久,自傳說中秦時徐福東渡扶桑,至漢唐東西方交往日炙,再至近代以來中國在現代化與全球化進程之中與世界融為一體。伴隨這種交往與融合,中國逐漸為世界所了解和接受。迄至今日,中國已成為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的國家之一和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但與此同時,因制度、文化、地域等方面的差異所導致的中西方之間的誤解和歧見,并未因全球化時代的經濟貿易的緊密聯系而消弭,反倒成為制約中國進一步融入世界的制度和文化壁壘。
如何與世界其他各國對話,讓中國更好地融入世界,也讓世界更好地了解和接受中國,除了我們主動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之外,同樣也需要我們去了解世界。如何了解世界,或許其中最為重要的,就是要體認世界其他各國看待中國及中國人的慣常思維及評價方式。
“思享客·外國人眼中的中國”系列叢書即是我們在這方面的一種嘗試,旨在通過譯介外國人著述的有關中國的人物、事件、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傳記及其他類型圖書,讓國人從中體悟他們看待中國的獨特思維、獨特視角,以此來反思和確認中國在全球文化視野下的真實影像,找準世界眼光中的中國,從而更好地與世界融合,與其他民族和諧并峙于世界民族之林。
本系列叢書所選譯的均是海外有影響的中國歷史研究領域的知名學者、暢銷書作家或曾見證中國歷史變遷的親歷者,譯者亦多為該領域的研究專家,并且所有譯文都經編輯人員據原文認真核定,以便盡可能地忠實于原著。但由于我們編輯人員的學識水平有限,其中難免錯訛之處,敬希廣大讀者朋友批評指正,以便我們有機會重印再版時更正。
湖南人民出版社

目次

引子 大象、蒸鴨與戰國/001
第一章 虎狼之心/021
第二章 《太史公記》與睡虎地/036
第三章 狡猾的丞相/042
第四章 牛仔與印第安人,或儒家與法家/048
第五章 法律責任的身高/060
第六章 防御工事的類型:長城/071
第七章 焚書/082
第八章 統一/094
第九章 上林苑與萬客殿/105
第十章 長生不老藥/121
第十一章 水銀海、珍珠星與八千人之師/130
第十二章 始皇帝與偉大舵手/150
附錄一 秦始皇帝:有關傳說、科學與民族主義/159
附錄二 秦始皇帝/183
附錄三 秦始皇的崇龍情結/205

書摘/試閱

第二章 《太史公記》與睡虎地
兩千年來,根據漢代皇家圖書館中留存的文獻編纂而成的《太史公記》(即《史記》),是有關始皇帝生平與在位期間的主要信息來源。但在1975年,在湖北省武漢西北面約七十五千米的睡虎地,發掘了一座一位在公元前217年死于四十五歲年齡的秦朝官員的墓葬,出土了一批文獻。這批文件保存于這個浸在水中的墓葬里,包括那位官員履行其行政職責時需要查閱的部分秦朝法典,一部解釋官員們需要使用的法律術語的問答書,以及一部預言書。這些文獻寫在狹窄的長條形竹片上,人們將其捆在一起,卷起來收藏。雖然當時中國可能已經發明了紙張,但它要在幾個世紀后才會廣泛地應用。在華中和華南,所有早期的書籍和文獻都是寫在這種竹簡上,而在北方,則是寫在木簡上。
出土的這些法律文獻是極為重要的,它們所揭示的內容與傳統的看法相反,始皇帝并非將法律用作對付人民的殘酷而霸道的武器,法律和刑罰事實上根據認定的不同環境做了明確的安排和細致的分級(見第五章)。
預言書并未像《易經》那樣建議人們向神請教,或用蓍草占卜,而是針對特定的活動列舉吉日,就像如今的傳統黃歷所做的一樣。對于逮捕罪犯和審訊罪犯,有利日和不利日,對于嫁娶、喪禮或筑墻,有吉日與兇日。針對婚姻一類的事情還提供了忠告(勸人不要娶長舌婦、丑女、病女和不育之妻)。…雖然這份文獻給我們提供了有關秦人日常生活的許多信息,并讓我們知道了始皇帝做出的一些決策,但關于他的生平卻只字未提。若要了解他的生平,我們還得回頭來看《太史公記》。
《史記》的寫作風格清晰而不失為優雅,它是中國歷史編纂中最有影響的作品之一。它開創了一種風尚,讓后人跟風了一千多年,即中國的每一個新朝代都會全面書寫其前一朝代的歷史。我們已經指出,其寫作手法是批評性的,一個朝代的衰落被視為腐敗與虛弱的結果,會促使天命的撤回。
人們通常認為司馬遷是《史記》的主要作者,但他則將功勞歸于其父司馬談(死于公元前108年),他的太史令職位就是從父親那里繼承的,這份工作涉及“掌管祭祀與歷法,管理天象問題,照看皇家圖書館”。他的父親似乎開創了這項雄心勃勃的工程,要從頭開始寫下中國的全部歷史,因為他將之視為孝道(其祖先全是太史令)。他還批評漢皇室未能效法過去開明的君主,而后者的事跡正是他要記錄在案的。他認為,歷史記載應該突出過去的仁君,嚴厲批評“暴君”,這種觀念導致了一種模式化的形態,形成了多數中國歷史寫作的特色,而始皇帝的命運便是被模式化為一個“暴君”。
為了繼續其父的歷史工作,二代太史公在皇家圖書館研究寫在竹簡或木簡上面的歷史文獻,不過他也可能使用了特別是周朝早期(公元前1045一前771年)青銅鑄品上的銘文,它們記載了戰爭、國王們的愛好、土地的出產,或許還記載了碑銘。
睡虎地出土的文獻是原始的秦代文獻,但至今為止,尚無《太史公記》的早期版本出土。關于這項歷史工程的故事,由于太史公的雇主對他本人的態度而更加復雜化了。也許是因為腦子里充滿了構成其工作特色的“仁”與忠的觀念,太史公犯了一個錯誤,為一名軍隊指揮官辯護,此人在北方與匈奴夷狄勇敢作戰時被出賣了。太史公因這個不受歡迎的觀點而被判死刑或宮刑,任其選擇其一。他選了后者,以便能在他于公元前86年去世之前繼續其父的工作。不過后來他通過一名后裔而平反了,此人在公元9年至23年之間被封為“史通子”,而其《史記》得以幸存,則是一個復雜的故事。
P36-3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0
絕版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