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三民出版.新書搶先報|最速、最優惠的新鮮貨報給你知!
傳統十論(簡體書)
滿額折

傳統十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2 元
定價
:NT$ 252 元
優惠價
87219
缺貨無法訂購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傳統十論(秦暉金雁文集)》所收的系列文章主要是對傳統社會與文化本身的結構性研究。作者不滿于過去流行的“租佃神話”和“宗族神話”,主張在社會-經濟分析與思想-文化分析的綜合與融會中把握傳統時代真正具有規定性的那些規則,跳出“反儒”與“尊儒”對峙的傳統觀之爭,在社會結構上擺脫大共同體本位的傳統桎梏而走向公民社會,在文化-象征符號體系中主張“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以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人格資源與民主憲政-人權保障的現代制度安排來消除那種專制制度下強權-犬儒互補的人格弊病。

名人/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經歷了20年的迅速成長,已經膨脹成為和美、日、歐齊頭并進的全球大型經濟體。實力相當的四者可以在同一平臺上合作、較量和抗衡。
2008年美國次級債帶給世界的傷痛還沒有結束,中國卻又再吞下“4萬億”后的緊縮苦果。毋庸置疑,在世界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政府在2008年執行的4萬億救市計劃對經濟增長的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4萬億救市計劃在經濟領域仍帶來了不少的負面影響。現在“4萬億”引發的地方債已經蓄積了巨大的能量,等待讓中國人再次體會什么是經濟危機。“4萬億”帶動的地方各種投資高達15萬億以上。就是這個躲在幕后的15萬億,正在威脅著我們的工作機會、工資收入、房貸車貸、父母養老……
近日,一場力度空前的全國地方性債務審計近日有望接近尾聲,地方債危機再次進入輿論焦點。在十八屆三中全會前夕,央行分析中國當前經濟形勢時也特別點出了房地產和地方政府性債務的問題,認為這兩個領域“問題比較突出”。地方債務風險被視為中國未來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之一。本書在此時推出,意在給讀者提供建議,充當地方債的闖關秘籍。地方債正處于懸崖邊,等待我們的命運即將揭曉。劉軍洛在書中建議,如果地方債危機爆發,將危及中國制造業,危及社會各個層面,從而帶來大規模的失業浪潮,從而拖垮中國經濟。因此必須保住地方債,必須要以時間換空間等待日本的“救援”。

本書十多年前由復旦大學出版社初版,曾經多次加印,據說是該社“十論”系列中累計印數最多的之一,即便如此,近來仍然不斷有讀者和朋友反映脫銷已久,要求我幫他們找書。今蒙東方出版社再版,自是好事。為此應該感謝該社及再版責編李燁女士的熱心促成。
對“傳統”的態度,近百年以來中國的主流思想界曾經有過多次極端的反復,一會兒它是需要“徹底決裂”的“劣根性”,一會兒它又成了“唯一延續五千年”的世界最優秀遺產。近年來,把由秦至清的傳統社會稱為“封建社會”的說法受到越來越多的挑戰。很多人指出“封建專制”這一概念自相矛盾,因為“封建”本意是一種多元化的貴族制度,它和中央集權的“專制”是不相容的。“封建”就不會是“專制”,“專制”就不可能“封建”。傳統中國當然也不可能既“封建”又“專制”。
的確是這樣。不過從“封建、專制不兼容”出發,對傳統中國的制度如何看仍然大有分歧。一些學者否認中國為“封建”,恰恰是因為秦以后的帝制屬于“專制”。而另一些學者同樣從“封建、專制不兼容”出發,卻認為中國既非“封建”,也不“專制”,那么這種既非“封建”也不“專制”的制度究竟是什么?難道是“民主”不成?好像也很少有人這樣說。他們只是說那應該叫“仁政”,或者是“父愛式的管理”等。但是“仁”、“愛”云云只是表示褒義,而并不是一種制度或規則的用語。賢君暴君雖有好壞之別,但賢君暴君顯然都是君,都是君主制。正如亞里士多德所說,一人統治有好壞,他稱好的為“君主”,壞的為“僭主”;少數統治有好壞,他稱好的為“貴族”,壞的為“寡頭”;多數統治也有好壞,他稱好的為“共和”,壞的為“民主”。這里好壞當然是一個維度,但一人統治、少數統治、多數統治也是一個維度,而且如果不是講主觀的褒貶而是論客觀的規則,后一個維度更值得辨析。傳統制度無論“仁”“愛”與否,它究竟是個什么制度?是一人統治、少數統治、多數統治,還是這三者之外的別的什么東西?
其實,如果就“約定俗成”的角度看,在“社會形態”敘事中與原始詞義相去最遠,甚至截然相反的大概要算“帝國主義”這個概念了。本來就“封建”與“帝國”這兩個詞的本意而言,如果說秦以前應該算“封建主義”,那么秦以后就應該稱為“帝國主義”最順理成章。因為無論是漢語的“帝國主義”還是英語的imperialism,其詞根都是“帝國”(empire),而后者又指由“皇帝”或專制君主(emperor)統治的集權國家。只不過英文中的empire和emperor已經有點英國化的變音,而imperialism仍然按拉丁文imperialis(帝制)原樣加后綴而已。14世紀以后imperial一詞在英語中出現時,也是與當時的王權開始強大、不同于此前中世紀諸侯林立的feudalism相聯系的,與我國的秦后“帝制”不同于先秦“封建”,其實十分類同。17世紀英國革命時出現imperialist(“帝國主義者”)一詞,其意仍是指反對共和的帝制政體擁護者。
但是,隨著“光榮革命”后英國政體爭論逐漸淡出人們的議論,更由于海外擴張產生了“大英帝國”這樣一個并非指政體而言的概念,到了19世紀70年代后,這個詞逐漸變成指英國對其廣大殖民地的統治,并形成了意指殖民制度的imperialism一詞。[1]再后來它又被考茨基、希法亭與列寧這些馬克思主義者用來指“資本主義的最后階段”。這時它已與原意相去甚遠。“帝國主義國家”很多都是民主體制,而作為其對立面的“遭受帝國主義侵略”與“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國家,往往卻是實行帝制的。例如19世紀80年代的中法戰爭,民主制的列強法國侵略了帝制中國,但人們從來只有“法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之說,而從無“法國侵略了帝國主義的中國”之說。就是今天人們對稱清帝國為“封建主義”再不滿的人,如馮天瑜先生等,也不會主張改稱清朝為“帝國主義”,盡管從“封建”與“帝國”的本意講這樣的改稱完全合乎邏輯。
所以我們討論“傳統”,“循名”固然應該,“責實”則更為重要。中國過去的那一套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我們是需要首先弄清楚的。十多年前的這一個文集,對此發表了一些管見,現在似乎仍然有不少朋友在注意,我也希望借再版之機,進一步聆聽大家的批評。
秦暉
2013年11月

目次


1、傳統中華帝國的鄉村基層控制:漢唐間的鄉村組織
2、中國經濟史上的怪圈:“抑兼并”與“不抑兼并”
3、“大共同體本位”與傳統中國社會
――兼論中國走向公民社會之路
4、從傳統民間公益組織到現代“第三部門”
――中西公益事業史比較的若干問題
5、西儒會融,解構“法道互補”
――典籍與行為中的文化史悖論及中國現代化之路
6、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7、誰,面向哪個東方?
――評弗蘭克:《重新面向東方》,兼論所謂“西方中心論》問題
8、公社之謎
――農業集體化的再認識
9、土地改革=民主革命? 集體化=社會主義
――馬克思主義農民理論的演變與發展
10、從sama到equality:漢語”平等一詞的所指演變

書摘/試閱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9
缺貨無法訂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