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羅振玉自述(簡體書)
滿額折

羅振玉自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5 元
定價
:NT$ 210 元
優惠價
87183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羅振玉自述》為“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之一。《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羅振玉自述》共分三編,分別為“自述與回憶”、“序與跋”、“學術主張”。包含了其對自己生平經歷的概述、為多部作品撰寫的序跋,以及他的學術主張等。

名人/編輯推薦

《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羅振玉自述》是近代著名古文字學家羅振玉的自述文集,包含了其對自己生平經歷的概述、為多部作品撰寫的序跋,以及他的學術主張等。《二十世紀名人自述系列:羅振玉自述》展現了羅振玉學貫古今的深厚學術功底、嚴謹的治學態度,對讀者了解當時古文字研究的學術狀況,具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羅雪堂先生傳略
董作賓
先生諱振玉,字叔蘊,又字叔言;初號雪堂,晚以清廢帝溥儀贈書“貞心古松”匾額,因號貞松。清同治五年丙寅(西元一八六六)六月二十八日,生于江蘇淮安。先生先世籍浙江慈溪,南宋時有諱元者,始遷居上虞三都之永豐鄉,是為上虞之始祖。二十世曾祖諱敦賢,寄居淮安之清河。父諱樹勛,性和厚,淡薄自甘。
先生五歲入塾,從李岷江導源受學。時以贏弱多病,讀書之時少。李氏賞其早慧,而又慮其不壽,當謂:“此子若得永年,異日成就必遠大。”故其祖母亦器異之過諸孫。七歲,已能略通文義,十三讀畢《詩》《書》《易》三經。翌年,讀《禮記》《春秋》。年十有五,始志于學。自言“方來歲月且長久,茍不致夭折,于古人所謂三不朽之一,或薄有成就。”是年應童試,名列第七。壬午秋,應鄉試。畢,紆道白下,因覽書肆,見粵刻《皇清經解》,父為購之,先生如獲至寶,乃以一歲之力,讀之三遍;自謂得讀書之門徑,蓋植基于此時也。年十九,以平日讀碑版之積稿,著為《讀碑小箋》《存拙齊札疏》各一卷,是為先生著書之始。翌年,俞氏曲園采《札疏》入其所著《茶香室筆記》中,于是海內有疑先生為耆宿者,不知其年甫弱冠耳。
其后,為童子師,授課之暇,輒以著書自遣;經史而外,漸及小學、目錄、校勘、姓氏諸學。是時先生年少氣盛,視天下事無不可為,恥以經生自牖,乃留意時務。好讀杜佑《通典》、顧炎武《日知錄》,間閱兵家言及防河書。繼思若世不我用,宜立一業以資事畜。三十后,遂有學農之志。讀農家言,既服習《齊民術》《農政全書》《授時通考》等,又讀西洋農書譯本,惟憾其語焉不詳,乃擬創農學社,以資移譯西洋農書。戊戌春,與蔣伯斧創農學社于上海。先后歷十年,所譯農書百余種。歲庚子,鄂督張文襄以所設農務局未臻理想,亟欲改革,曾邀先生往總理農務,后以人事故,未克舒展抱負。
己亥,甲骨出土于河南小屯。后三年,先生始見龜甲獸骨文字之墨本于丹徒劉鶚寓所,嘆謂:“此漢以來小學家若張、杜、楊、許諸儒所不得見者也,今山川效靈,三千年而一泄其秘,且適我之生,所以謀流傳而悠遠之,我之責也。”遂盡墨劉氏所藏千余片,印成《鐵云藏龜》,是為甲骨文字著錄行世之權輿。丙午,先生至北京任學部職,始收求甲骨,迄辛亥間,所得約二三萬片,其后所撰述之甲骨文字,多取材于此。“辛亥八月,武昌軍興,京師人心惶惶;時王靜安氏與先生同在學部,相約各備米糧,誓守不去。九月、十月初,遂與王氏及婿劉氏三家眷屬二十人赴日,是時武昌未下,京人有以為大局尚可挽回,請稍留以觀其變者,先生諾之。送眷后三日,即只身返大連。翌年春,知與事無濟,乃復東渡。”日人大谷伯及京都舊友富岡謙歲諸公書邀先生赴日避亂。在日期間,著述頗多。宣統元年十月,日人林泰輔作《清國河南湯陰縣發現之龜甲獸骨》一文,以可疑不決者質諸先生;翌年六月,遂著《殷商貞卜文字考》一卷以答之,自稱于此學乃得門徑。
民國二十年辛未,時先生六十有六,以關內紊亂,忽動“勤王”之想,及冬,遂迎溥儀由天津之旅順;冬春間,病呃,先后兼旬,欲不就醫以待命,溥儀親往慰勉。民國二十一年,偽滿僭號,先生隨入偽都,拜“參議府參議”。上疏辭之,溥儀允其所請,而留先生于左右,以備咨詢。未幾被任為“臨時賑務督辦”。丁丑,先生以年屆七十有二,請準辭官,居旅順,閉門習靜,著書自遣,或摩挲金石,評騭書畫為笑樂。庚辰(西元一九四〇)五月十四日,先生以積勞成疾,瘁然不起,溥儀聞之震悼,特謚恭敏,并賞銀治喪,時年七十五。
先生畢生殫力治學,著述等身;其于學術貢獻最大者,厥有五事。其一曰:內閣大庫明清史料之保存。戊申冬,清宣統即位,令內閣于大庫閣檢回初時攝政典禮舊檔,閣臣檢之不得,因奏庫中無用舊檔太多,請焚毀,得旨允行。翰苑諸臣,因至大庫求其本人及清代名人試策,偶于殘策中得宋人玉牒寫本殘頁,寧海章欞以此影印分呈張文襄及榮慶,先生因知大庫藏書尚多,力請文襄整理保存歸學部;允之,文襄具奏,奏中且言片紙只字不得遺棄。委劉啟瑞、曹元中二人同整理,并面諭先生時至內閣相助。至是大庫所存無數重要史稿,經先生悉力以爭,得免毀滅。后十年,又幾有造紙之厄,先生復購存之,乃得留于今世。
其二曰:甲骨文字之考訂與傳播。《鐵云藏龜》問世后,孫仲容作《契文舉例》首為考釋,而考定小屯為武乙之墟,審釋卜辭帝王名號者為先生。至若文字之考釋,其所著《殷商貞卜文字考》一書,實上承孫氏未竟之緒,下啟文字考釋之端。其于殷契材料之流布,則有《殷虛書契前編》《后編》《續編》及《殷虛書契菁華》等書之印行。唐立庵曰:“卜辭研究,雪堂導夫先路,觀堂繼以考史,彥堂區其時代,鼎堂發其辭例,固已極一時之盛。”而羅氏為甲骨學之開山祖師,厥功甚偉。
其三曰:敦煌文卷之整理:清光緒三十三年,英人斯坦因不顧法令,盜竊敦煌千佛洞大量古物返國,計寫本二十四箱,重要器物五箱。法人伯希和亦取得寫本十余篋,計六七千卷。宣統初,伯希和賃宅于京師蘇州胡同,將啟行返國,其所得敦煌鳴沙石室古卷已先運歸,而以尚存于行篋者求教于先生。伯氏出示唐人寫本及石刻,先生詫為奇寶。伯氏告之石室尚存卷軸約八千,以佛經為多,宜早購致京師。先生乃電請陜甘總督毛實英謀之,惟以甘肅貧瘠,恐難如愿,又請太學出金,然總監督亦謂無款;先生以為農科可節省充之,即其薪俸亦愿捐出,終購得八千卷。伯氏歸國時,先生據其所得敦煌書目,擇其尤者攝影,先后編成《鳴沙石室佚書》《古籍叢殘》;繼又選印德人所得西陲古壁書,成《高昌壁畫菁華》。日人大谷伯西陲古物,先生亦據其高昌墓碑撰成《高昌麴氏系譜》,于是西陲古物乃得流傳。
其四曰:漢晉木簡之研究:光緒戊甲,西陲出漢晉古簡千余,為斯坦因所得;斯氏請法儒沙畹教授為之考證,書成寄先生。先生乃分為三類與王靜安氏任考證,先生撰《小學術數方技書》《簡牘遺文》各一卷;王氏成《屯戍叢殘考釋》,合而成《流沙墜簡》三卷。是書行世,影響于學術界者甚大。
其五曰:古明器研究之倡導:中州墟墓間所出明器,土人以為不祥之物而棄之。故世無知者。光緒丁未,估人偶攜土俑為玩具,先生見而購焉;復錄《唐要令》所載明器之目授之,令凡遇此類物,不可毀棄。翌年,遂充斥都市,關、豫諸地亦有至者。初所見為唐代物,尋見六朝兩漢者。先生據此研究,撰《古明器圖錄》一書,遂啟日后古明器研究之風氣。此外復編印《古鏡圖錄》、《隋唐以來古官印集存》《封泥集存》《歷代符牌錄》《四朝鈔幣圖錄》《地券征存》《古器物范圖錄》《古璽印姓氏征》諸書,傳古之功,皆不可沒也。
(《碑傳集》)

目次

羅雪堂先生傳略(代序)
第一編自述與回憶
集蓼編
扶桑兩月記
五十日夢痕錄
上虞羅氏枝分譜(摘)
伯兄佩南先生傳略
第二編序與跋
《讀碑小箋》敘
《眼學偶得》敘
《殷虛書契前編》序
《殷虛書契后編》序
《鳴沙石室佚書》序
《流沙墜簡》序
《國學叢刊》序
《赫連泉館古印存》序
《石鼓文考釋》序
《古明器圖錄》序
《西陲石刻錄》序
《西陲石刻后錄》序
《廣陵冢墓遺文》序
《海外貞珉錄》序
《雪堂金石文字跋尾》序
敦煌本《尚書》釋文殘卷跋
日本唐寫本古文《尚書·周書》殘卷跋
北宋天圣本《齊民要術》殘本跋
《丁戊稿》序
《松翁近稿》序
《丙寅稿》序
《增訂碑別字》跋
《王忠愨公遺書》序
《遼居稿》序
《漢兩京以來鏡銘集錄》序
《遼居乙稿》序
《遼居雜著》序
《遼居雜著乙編》序
《松翁未焚稿》序
《勞尚書年譜》序
《后丁戊稿》序
《三代吉金文存》序
《貞松堂吉金圖》序
升文忠公《津門疏稿》序
《斗南存稿》序
《冷吟詩集》序
《江蘇師范學堂一覽》序
《傭廬日札》序
《云窗漫錄》序
《陸詩授讀》序
《車塵稿》序
《殷商貞卜文字考》序
日本古寫本《華嚴音義》跋
《本朝學術源流概略》序
《雪堂所藏金石文字簿錄》序
《松翁近稿補遺》跋
《雪堂校刊群書目錄》跋
《亡兒遺著目錄》跋
《遼海吟》序
第三編學術主張
本朝學術源流概略
論語講義

書摘/試閱



集蓼編
幼罹窮罰,壯值亂離,顛沛余生,忽焉老至。念平生所懷,百未一償,而憂患歷更,譬如食蓼之蟲,甘苦自喻。初不必表白于人,惟念兒子輩丁此身世,閱歷太疏,故書以示之,用資借鏡。我雖學行遠愧昔賢,亦粗足為后昆表率。且自敘語皆質實,較異日求他人作表狀,以虛辭諛我,不差勝乎?辛未秋,貞松老人書于遼東寓居之歲寒堂。
予家自先曾祖由上虞僑寄淮安,至予凡四葉。同治丙寅六月二十八日子時,生于淮安南門更樓東寓居,乳名玉麟。稍長,先府君名之日寶鈺。后赴紹興應童子試,乃改名振鈺,字之日式如。入學后,又改名振玉,字叔蘊。上有兩兄,予行居第三。生而贏弱,五歲始免乳。是年入塾,從山陽李岷江先生(導源)受學。一歲之中,病恒過半,故讀書之時少。但先王妣方淑人督課嚴,非病臥床蓐,亦令在塾靜坐,聽諸兄讀書,往往能默記。七八歲,師為諸兄講授,遂略通文義。師賞其早慧,而慮其不壽,謂先府君日:此子若得永年,異日成就必遠大。先王妣亦器異之過諸孫。
先王妣治家嚴肅,予幼時生長春風化雨中,故性至馴順,不為嬉戲,以多病。九歲始畢四子書,十三始競《易》《詩》《書》三經。蓋十歲后,病日有加,輟讀之日多。是時初學為詩文及小論,師頗賞其有藻理。十四五讀《禮記》、《春秋》,尚未競。十六乃習制舉文。是歲三月,先府君送兩兄返里應童子試,命偕往。時八股文甫作半篇耳。途中病作,至杭而劇。蓋平日嘗病喉腫,至是復大作,水漿不能下咽者十九日。延淮安醫吳樸臣治之,下以大黃,得大便,乃能食飲。病時,學使太和張霽亭先生(澐卿)已定期案試紹興,先府君欲令仆送兩兄返里就試,留伴予在杭醫療。適孝貞皇后上殯,國恤停試,而予病亦愈,乃以五月初赴紹應試。試畢,先伯兄入上虞縣學第二十四名,予第七名。
入學之年,予制舉文尚未成篇,臨試強為之,疑必不人格。正場前考經古試《盧橘夏熟賦》,學使置予卷第一。尋疑童試不應有此作,乃拆彌封,見年方十六,益疑之。正場提堂面試,并出賦卷令講釋。無誤,疑始釋。試畢,偕諸生面謁師,詢平日所學甚悉,并告以致疑之事。且勉之日:予歷試諸郡,未見才秀如子者。然子年尚幼,歸家多讀書,以期遠到,不必亟科名也。嗚呼,師之所以期予者厚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3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