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蔡清評傳(第六輯)(簡體書)
滿額折

蔡清評傳(第六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在明代的泉州,有溫陵學派崛起其間,其領軍人物就是蔡清。他所撰著的《四書蒙引》和《易經蒙引》,分別是對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和《周易本義》的解讀和闡發,被明清時期的士子文人奉為科舉考試的教科書,風靡全國。《蔡清評傳(精)》以蔡清為考察對象,并將其置身于明清學術文化發展的歷史大背景中進行全方位的描述,以期立體地展現蔡清之事跡與風貌。內容主要包括:蔡清之宗脈師承與生平著述,《四書蒙引》、《易經蒙引》的解讀,蔡清詩文之成就與特性,蔡清師友與交游,蔡清弟子與溫陵學派之創成。“述往圣,思來者”,對先賢的憑吊與追懷,不僅傳承文化,更是啟迪后生。
《蔡清評傳(精)》由肖滿省編著。

名人/編輯推薦

蔡清(1453--1508年),字介夫,別號虛齋,明晉江人。31歲中進士,累官至南京文選郎中、江西提學副使,著名的理學家。他治學嚴謹,在床邊設案置燭臺,凡與學生講論的問題,臨寐前反復思考 ,若有所得即起床,點燈紀錄備忘。因積勞成疾,年56歲而逝。肖滿省編著的《蔡清評傳(精)》以蔡清為考察對象,并將其置身于明清學術文化發展的歷史大背景中進行全方位的描述。

文化是城市之源,城市之韻,更是城市之魂。
文化對于城市來說,猶如夢想于青春,水源于大地。品讀一座城市的神韻豐采,在于對文化的深入探尋;衡量一座城市的競爭力,也應以文化為標尺。
晉江,千年古邑。自晉唐以來,文脈源遠流長,素有“海濱鄒魯”的美譽。民生富足,人文薈萃,活力四射,既得益于悠古文化的滋養,也源于時代精神的鍛造。
文化是考量城市人居幸福指數的重要指標。以母親河為名的晉江,襟山帶水,人杰地靈。世世代代的晉江人生于斯長于斯,形成了愛拼敢贏的城市個性,創造了中國經濟版圖的“晉江模式”、“晉江經驗”。發掘晉江歷史文化菁華,繼承和發揚優良文化傳統,對于彰顯城市個性、弘揚城市精神、推動城市發展意義非凡。編輯出版《晉江文化叢書》意義正于此。
作為一項文化工程,《晉江文化叢書》迄今已編撰出版六輯。這套叢書對于人們認識晉江本土、研究晉江歷史、宣傳晉江經驗、弘揚晉江精神,提供了一個豐富而翔實的藍本。在第六輯付梓之際,撫卷欣慰,希望晉江文化建設站在更高平臺,砥礪奮進,敢于爭先,為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希望更多的學人志士以傳承文化事業為使命,共襄盛舉,共繪宏圖,讓文化工程薪火相傳、枝繁葉茂。
是為序。

目次

引言
第一章 蔡清生活的歷史地理背景
第一節 明初程朱理學官學地位的確立
第二節 明代中期心學的崛起及朱子學者的抗爭
第三節 朱子過化之地——閩南文化思想之特性
第二章 蔡清的生平行實與學術師承
第一節 家世與生平
第二節 學術師承
第三章 蔡清的經學成就
第一節 蔡清學術思想的朱學取向
第二節 蔡清對朱熹易學的繼承與發揮
第三節 蔡清對朱子四書學的繼承與發揮
第四節 蔡清經學成就的影響與評價
第四章 蔡清的理學思想
第一節 蔡清的自省功夫
第二節 蔡清的虛靜論
第三節 蔡清的心性論
第四節 蔡清的太極觀
第五節 蔡清的陰陽觀
第六節 蔡清的理氣觀
第五章 蔡清的詩文理論及其詩文特色
第一節 “詩以道情志”——蔡清的詩學理論
第二節 惟尚理致,淳厚樸直——蔡清詩歌之特色
第六章 蔡清的教育成就
第一節 蔡清的科舉理念
第二節 蔡清的教育思想
第七章 蔡清后學及學派流衍
第一節 蔡清的衣缽傳人——陳琛
第二節 蔡清的私淑弟子——林希元
第三節 蔡清影響下的學派流衍
第八章 蔡清及其“清源學派”之影響
第一節 矯正心學弊端,完善朱子理學
第二節 促進閩南學術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第三節 奠定明末清初朱子學復興的重要基礎
結語
附錄:蔡清年譜簡編
主要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章 蔡清生活的歷史地理背景
取代了蒙元政權的朱明王朝,在政權建立伊始,就延續并強化了元朝確立起來的程朱理學的正統地位。然而,到了明代中期,由于商品經濟的發展和資本主義萌芽的出現,傳統的封建意識觀念受到了物欲橫流現實的沖擊,社會生活變化的激流暗涌使得社會矛盾日益加深,階級斗爭也在日益激化。面臨日益嚴峻的社會危機,以程朱理學為正統的意識形態,不能開出有效的藥方,批判程朱理學的思潮在思想界和學術界隨之出現。王陽明心學的崛起,激起了廣大士人的興趣。但心學的流行同樣解決不了王朝所面臨的危機,明代后期,思想界又掀起了批判陸王心學、倡導“實學”的思潮,隨著實學思潮的興起,考據之風也漸趨盛行。具有啟蒙思想意義的實學思潮都還沒來得及成長,清朝初期又回歸到程朱理學政治構想中來。前期的程朱理學、中期的陸王心學、晚期的“實學”思潮,最后清初又回歸到程朱理學,這是明代學術發展的整體脈絡,正如四庫館臣所說:“朱、陸二派,在宋已分。洎乎明代弘治以前,則朱勝陸。久而患朱學之拘,正德以后則朱、陸爭詬,隆慶以后則陸競勝朱。又久而厭陸學之放,則仍申朱而絀陸。講學之士亦各隨風氣,以投時好。”①蔡清主要活動的成化、弘治年間,正是程朱理學盛極而衰、陽明心學日漸崛起的中間環節,而其后學則延至明末。也就是說,從宏觀的歷史脈絡來考察,蔡清及其影響下的清源學派,乃是明清學術轉向的中間橋梁。
第一節 明初程朱理學官學地位的確立
發端于宋初的理學,到南宋的朱熹集其大成。南宋晚期,慶元黨禁解除,朱熹的思想逐漸受到統治者的重視。理宗淳祜元年,朱熹從祀孔廟,朱子逐漸被抬高到與孔子相當的地位,朱子之學漸漸成為統治階級的主導思想。元朝統一后,為鞏固政權,也大力提倡儒學,據《元史·選舉志》記載,元仁宗皇慶年間,科舉考試就以程朱理學為主要內容了,“《大學》、《論語》、《孟子》、《中庸》內設問,用朱氏《章句集注》……《詩》以朱氏為主,《尚書》以蔡氏為主,《周易》以程氏、朱氏為主”。②此后,考試內容“專以周程朱子之說為主,定為國是,而曲學異說,悉罷黜之”③。“非程朱學不試于有司,于是天下學術凜然一趨于正。”④于是,此后數百年文官考試皆不出朱子學界限,朱子學遂成為中國后期封建社會的官方御用學說,支配我國思想文化達七百年之久,并傳到日本、朝鮮,對東南亞各國思想文化的發展也有深刻的影響。“朱子生時,四方學者響附云集。及其身后,其學流衍益廣。所著書,如《四書集注章句》及《詩》、《易》兩種,元、明、清三代皆懸之功令,定為取士標準,凡應舉者皆所必讀。其學影響后世之深且大。”①
元明易代,漢族政權取代了蒙古政權。經由激發民族主義建立起來的明朝政權,在有了政統的合理性以后,又積極構建道統的精神支柱。“因此,屬于漢族文明的程朱理學,在明代依然是權力擁有者建立合法性和合理性的政治意識形態,也依然是一般世人用來與權力進行交換的知識。”②在明朝建立之初,朱元璋就有意識地運用程朱理學來控制人們的思想。《明史·儒林傳》說:“明太祖起布衣,定天下,當干戈搶攘之時,所至征召耆儒,講論道德,修明治術,興起教化,煥乎成一代之宏規。”③明朝政權正式建立以后,更是有意識地將程朱理學進一步制度化。明代著名學者高攀龍說:“恭惟我太祖高皇帝,天縱神圣,作民君師,即位之初,首立太學,拜許存仁為祭酒,以司教化。存仁為先儒許謙之孫,謙承朱熹正學,而存仁承上命以為教,一宗朱氏之學,令學者非《四書》《五經》不讀,非濂洛關閩不講,而天下翕然向風矣。”④
為維護思想的統一,明朝統治者通過各種方式,強化程朱理學的地位,其中最為有效的就是把程朱理學與科舉密切掛鉤。明洪武三年,剛剛取得政權的朱明王朝就開科考試。但是因所選拔的人才無稱太祖“貴實求賢之意”,這次開科取士僅行三年便詔令停止了。明洪武十七年(1384),復頒布科舉考試的程式。《明史·選舉二》①云:
科目者,沿唐宋之舊,而稍變其試士之法,專取‘四子書’及《易》、《書》、《詩》、《春秋》、《禮記》五經命題試士,蓋太祖與劉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經義,然代古人語氣為之,體用排偶,謂之八股,通謂之制義。三年大比,以諸生試之,直省日鄉試,中式者為舉人。次年,以舉人試之京師,日會試。中式者,天子親策于廷,日廷試,亦日殿試。分一、二、三甲以為名第之次。一甲止三人,日狀元、榜眼、探花,賜進士及第……《四書》主朱子《集注》,《易》主《程傳》、朱子《本義》,《書》主蔡氏《傳》及古注疏,《詩》主朱子《集傳》,《春秋》主左氏、公羊、谷梁三《傳》及胡安國、張洽《傳》,《禮記》主古注疏。永樂間頒《四書、五經大全》,廢注疏不用。P5-8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