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享遊(簡體書)
滿額折

享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以推介紹興的旅游文化為主要內容,著重介紹有關紹興的歷史人物、風土人情和文化。當代著名文化學者祝勇主筆。以當下的視角,去關照那些曾經的過往。給人提供一種美麗情懷,讓人產生一種對過去的思考與責任。讓我們停下腳步,讀紹興。

作者簡介

主筆祝勇:作家、學者。北京作家協會簽約作家、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學博士、美國柏克萊加州大學駐校作家(2006-2007)、全國青聯中央委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新散文運動”代表人物。出版作品40余種。主要作品有《舊宮殿》(文學)、《反閱讀——革命時期的身體史》(學術)。

名人/編輯推薦

長街古巷,小橋清風。紹興,一直被稱為“江南小城”,有著多少城市記憶需要被講述,被聆聽,被咀嚼。也許,旅游的意義對于一座城市來說,大抵莫過于讓人去了解它的前世今生,用時尚的語言解讀它的歲月滄桑:從宏大歷史更替到平凡墟里人家,從大事件到小生活,從全景到局部。在這個解讀過程中,認識這座城市多一點。停下腳步,讀紹興。

目次

幸福,從旅游開始
你在旅行途中看到了幸福,幸福也就真的和你在一起了。
·讀·
紹興人王陽明
王學之要:其學先從程朱入手,后出入佛老,“龍場頓悟”后形成“致良知”為核心概念的思想體系。
紹興·中國戲臺
龐培說,烏篷船“和樂器中的琵琶形同姊妹”,在我看來,紹興是一座戲臺……它收納了自然的聲簫和歷史的煙云,既性感,又有立體感,是真正的“中國好聲音”。
·游·
香林花雨大香林
金秋至,花主桂,庭院滿園繁花已落,而那一抹淡香悠遠卻如這般秋高意遠的白云一樣飄蕩。
·飲·
杯酒人生
酒,在人類文化的歷史長河中,它已不僅僅是一種客觀的物質存在,還是一種文化象征。
醉醉的秋
秋就是這樣的色澤,一種帶著點紅酒的紅、帶著點白酒的清澈的顏色。
“鑒湖”別名之謎
用鏡子來命名一個湖,是紹興人的自信與智慧。這面鏡子鑲嵌在蕭紹平原上,不動聲色地映照著數千年的滄海桑田。
·食·
紹興傳統手工藕粉
藕粉,味道鮮美,入口香甜,老少皆宜。
桂花·糯米糖藕
桂花糯米糖藕,充滿江南濃郁風情的地道南方小菜。
糖炒栗子
秋冬天里,別說剝著熱乎乎的栗子,朵頤這香甜糯軟、余香滿口的滋味,就算捧著暖手,其樂也融融。
秋風起‘蟹腳癢’ 九月圓臍十月尖
蟹螯即金液,糟丘詩蓬萊。且須飲美酒,乘月醉高臺。
稽東千年香榧林
千年的時光,仿佛積淀下了自然的精氣與靈魂,充滿了未可知的力量。
認識一座城
如果時光是一支奇妙的筆,它如何描繪一個2500年城市的風骨演變?如何勾勒一座江南古城的風雨晴晦?如何記錄那些閃亮在歷史長河里的每個名字?又如何演繹那些流傳在墟里巷陌久遠而動人的故事?
·節·
中秋祭月
伢紹興過中秋除了賞月這一賞心樂事之外,還有一個活動……拜月亮婆婆。
重陽節
重陽節,農歷九月初九,二九相重,稱為“重九”。漢中葉以后的儒家陰陽觀,有六陰九陽。九是陽數,故重九亦叫“重陽”。
出行指南

書摘/試閱

假若紹興的一切都將在記憶中隱去,我相信最后余下的,定然是一座戲臺。
在我看來,紹興的標志性建筑,不是陸游寫《釵頭鳳》的沈園,不是安昌古鎮里的老臺門1[1],不是古鎮人家嫁女時必定要走的福祿、萬安、如意這些古橋,而是那些星星點點的水上戲臺。
對于紹興人來說,沒了什么樣的建筑都不會影響生活質量,唯獨沒有戲臺不行。中國“四大聲腔”,紹興就占了一個,即“余姚腔”。明朝初年,朱元璋整頓文藝,清除“精神污染”,于是禁演“淫詞小說”,違者將處以割舌、斷手等酷刑,唯有紹興人的風月情懷死不改悔,依舊把許多財力都用于建筑戲臺,把戲臺建成雕梁畫棟,建得花團錦簇,尤其是戲臺的“雞籠頂”和四根臺柱的“牛腿”,更是精雕細刻,一絲不茍,復雜的技藝,讓許多工匠功成名就。紹興舊府八縣,可以說村村有戲臺,人人愛看戲。每個村落,都有自己的戲臺,幾乎每隔一二里,甚至半里,就有一座戲臺。在紹興,組成一張戲臺的網絡。所以,從前的鄉土紹興,彈唱之聲密集,無論何時,總會有一座戲臺在演戲。當大地陷入沉寂,悠揚婉轉的唱腔卻此起彼伏。人們會從周邊的村落向那里匯集,這樣的場面,在紹興人陸游《劍南詩稿》里反復出現,比如《夜投山家》:“夜行山步鼓冬冬,小市優場炬火紅。”“優場”,就是戲場。又如《初夜》:“先生醉后騎黃犢,北陌東阡看戲場。”對于戲迷陸游來說,他的詩稿里,埋伏著一部紹興的戲曲史。我想,假如當年所有的戲臺同時開演,定然如無數朵焰火同時在黑夜里綻放,成為一場無比盛大的感官盛宴。精美絕倫的戲臺,容納了紹興人的夢想和榮耀。對此,他們態度認真,絕不造“豆腐渣工程”。他們把戲臺稱為“萬年臺”。他們打算讓這些戲在戲臺上持續一萬年,比朝廷“萬歲”活得更久。戲臺就這樣,在不緊不慢、悠然閑適之間,瓦解著宮殿的權威。當鐵血帝王們紛紛變成了歷史,那些古老的戲臺,依舊是現實的一部分,戲臺上的角色,依舊眉目清晰。
神廟、祠堂里的戲臺有些司空見慣,最值得一說的,是那些臨河而建的水上戲臺。它們將自然之美與人的智慧結合得那么天衣無縫,如春天驟雨后的茶園,有著貼心貼肺的清雅。煙波浩渺的近水遠山,那一座戲臺就成了近景,在視線里聚焦。它們是真實中的幻景,是真正的“海市蜃樓”。它們有的正面立于水中,僅有一面傍岸,以減輕水流的沖擊;也有的跨河而立,完全凌駕在河面上,四根柱子駕在河的兩岸,柱子間鋪上臺板,供伶人們演戲。觀眾看不見臺板,感覺上面人影搖蕩,演繹出無限的風流,更像是一場輕夢。

在鑒湖,曾有一座水上戲臺,叫做鐘堰廟戲臺,至今留存。這座戲臺的臺基均在水中,僅有左方的古柱靠近岸邊。遠遠地,就能看見它伸展的挑角,如一只蝴蝶,在風中張大了翅膀,讓人相信它的輕盈,永遠不會在水面上沉沒。這座古樸綺麗的古戲臺,進過《舞臺姐妹》的電影鏡頭,也入過李可染、葉淺予的水墨畫。這樣的戲臺,柯橋也有,后馬戲臺、賓舍戲臺皆如此。賓舍戲臺位于湖塘鄉賓舍村,三面臨水,一而靠向一座古石橋(毓秀橋,俗稱“戲文橋”),每逢演戲,戲班的班船可直接停靠在戲臺后廂房,觀者可以立在岸上看,也可以“隔岸觀火”。
無論水上,還是岸邊,人們都可以同時欣賞同一出戲。這有點像我小時候看的露天電影,既可以從正面看,又可以從背面看。那時的我,十分樂于在銀幕的正反面往返串梭,癡迷于銀幕正反面的對襯效果。雙面戲臺充分迎合了紹興依山傍河的地域特點,也透露了紹興人的靈活本性。
除了這些古老的水上戲臺,還有許多新建的戲臺在水面上聳立。在紹興柯巖景區,我就看到了這樣一座戲臺,歇山頂,龍吻脊,戲臺主體皆在水中,通過石橋與河岸連接,雖是新建,卻氣韻未失,在水上,有著極強的雕塑感。我看到新舊戲臺之間的傳遞關系,像水面上的波紋,在歲月中不斷擴散。很多年后,它們也會成為古戲臺,有人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刻,探望今天的一切。
紹興烏篷船,天下聞名。它們既是交通工具,又是打漁人的家,龐培說“它是典型的中國式夢境的產物”,“達成一種勞動工具、水上生活及家居審美的高度隱喻和統一”。人們可以在船上勞動,在船上燒水、做飯,也可以在船上做愛、安眠。它們是真正意義上的“不系之舟”。因此,對于行舟者來說,客棧通常是多余的,但他們需要戲臺。唯有那些輕靈俊秀的水上戲臺,能夠成為它們真正的停泊之地。所有的河道,都將通向戲臺。這意味著在紹興的“地面”上不會有陌生人,因為所有的陌生人,都注定在戲臺前聚合,所有人的命運,也都將在戲臺前交叉。
這些戲臺,既是地理上的至高點,也是心理上的停泊地。在彎曲的河道上,戲臺有節奏地錯落著,與水上生活的節奏相呼應,在行舟者的前方出沒,安放在每一個需要它們的夜晚。

帶》這些紹劇,聽不懂《何文秀》《百花臺》《珍珠塔》《后游庵》這些紹興蓮花落,但我懂得它們對水鄉人的意義。如果說烏篷船代表現實生活,戲臺就是他們平地上締造的一個夢。只要夜幕降臨,戲臺就變成了戲。20平米見方,一桌二椅,三四演員,簡樸至極,沒有京劇的大行頭、大場面,卻變化無窮,鋪陳出一番清艷排場,點染著情俗的瑰色,不著痕跡,卻盡得風流。清代哲學家、數學家和戲曲理論家焦循在《花部農譚》里形容:“其事多忠、孝、節、義,足以動人;其詞直質,雖婦孺亦能解,其音慷慨,血氣為之動蕩。”2[2]
在魯迅所有回憶紹興的文章中,故鄉一律成為中國鄉土愚昧落后的負面象征,顯現出一種陰冷、灰暗的質感,“如一塊均質的巖石,無法穿透”,所以在著名的《故鄉》里,他斷然表明了自己對于“故鄉”的態度:“老屋離我愈遠了;故鄉的山水也都漸漸遠離了我,但我卻并不感到怎樣的留戀。”唯有戲臺卻是為數不多的例外。在風雨如磐的故園,戲臺上的燈光,幾乎成為他少年記憶里的唯一光源,于是有了這樣的文字:“最惹眼的是屹立在莊外臨河的空地上的一座戲臺,模糊在遠處的月夜中,和空間幾乎分不出界限,我疑心畫上見過的仙境,就在這里出現了。這時船走得更快,不多時,在臺上顯出人物來,紅紅綠綠的動,近臺的河里一望烏黑的是看戲的人家的船篷。”
魯迅對故鄉戲臺的描寫,為魯迅的故鄉記憶保留了最后的一絲溫情,讓我們看到這個橫眉冷對的戰士,心底并沒有失去對故土的那脈溫情,這脈溫情就伴隨著清夜里的那場社戲,照亮了魯迅的記憶,也照亮了一代代中國人的少年記憶。透過魯迅的目光,無數中國人看見了那座戲臺,“臺上有一個黑的長胡子的背上插著四張旗,捏著長槍,和一群赤膊的人正打仗。雙喜說,那就是有名的鐵頭老生,能連翻八十四個筋斗……”

當年和魯迅一起看過社戲的人們,后來都去了哪里?沒有人知道。我們只知道魯迅從人群里走出,去了日本仙臺、北京、廣州、上海。他注定是聚光燈下的角色,很多年后,也變成了戲。1960年,上海天馬電影制片廠籌拍《魯迅傳》,劇本由陳白塵、葉以群、柯靈、杜宣等集體編劇,陳白塵執筆,于伶擔任歷史顧問,陳鯉庭執導,趙丹飾魯迅,于藍飾許廣平,孫道臨飾瞿秋白,藍馬飾李大釗,于是之飾范愛農,石羽飾胡適,謝添扮演阿Q。這班陣容,如今再也排不出來。但柯慶施所謂“大寫十三年,大演十三年”(指1949年建國以來的“十三年”)的政治口號最終讓這戲擱淺了,魯迅的歷史地位最終沒能撼動“十三年”里的“英雄兒女”。趙丹曾經沉迷于魯迅這個角色不能自拔,胡髭留了剃,剃了留,終于還是帶著遺憾離開人世。新世紀,濮存昕有幸在電影和話劇里先后演了魯迅,很像,濮存昕稱之為“盜天之福”。
從一個更大的角度上看,紹興同樣是一座戲臺,在上面演出的,是一部完整的中國文化史。從這里走進走出的,有大禹、勾踐、西施、文種、范蠡、王充、賀知章、王羲之、陸游、唐宛、朱買臣、王冕、馬臻、虞世南、徐渭、陳洪綬、劉宗周、章學誠、趙之謙、王陽明、曹娥、元稹、章學誠、蔡元培、魯迅、周作人、邵力子、陶成章、徐錫麟、秋瑾、竺可楨、許壽裳、夏丏尊、馬寅初、范文瀾、陶行知……當然還有傳說中梁山伯與祝英臺。無論任何時代,這座狹小的戲臺都占據著中國文化的至高點,上面任何一個人,都撐得起一臺戲。巴掌大的地盤,有如20平米見方的戲臺,里面藏著十萬個為什么。這樣變化無窮的戲臺,恐怕世上只有紹興才有。
曲終人散,每個人都像魯迅那樣,走進自己的戲。戲臺上的風流俊雅,無限纏綿,收束進岸上的樓窗,河中的船影。狹長的石板路、層出不窮的石橋、悠悠蕩蕩的烏篷船,他們的戲臺無處不在。“夜里挑燈看劍,清晨柴米油鹽”3[3],只不過沒有人把他們的戲文寫下來,我們無從得知而已。無從得知,不等于不存在,像我的朋友徐累所說,它了無聲息地出沒,就像一場場不起眼的啞劇,在平常中穿插布局,妥協又反抗,委屈又冒險,但對有些人來說,注視它就如同注視世界的私密一樣,充滿著誘惑和好奇。
如果觀看角度還能再大,我們會看到那些縱橫的河叉在大地上織成一張網,每個人都在這張網上爬行。他們面對著各自的世網、塵網、情網,要么為網所縛,要么隨波逐流。千回百轉、美輪美奐的唱詞,就這樣變成真實的肉身體驗;戲臺上的忠奸爭斗、征戰殺伐,也慢慢融入了他們的血脈,變成遺傳基因,正因如此,在這塊土地上,不獨有才子佳人,還生長鑒湖女俠和思想叛逆。戲臺上下,不僅構成一種對話關系,如明代最后一位儒學大師、紹興人劉宗周所說:“每演戲時,見有孝子、悌弟、忠臣、義士,雖婦人牧豎,往往涕泗橫流。此動人最切,較之老生擁皋比、講經義,老納登上座、說佛法,功效百倍。”更構成一種輪回關系,戲臺與看客,戲文與生活,反復顛倒。觀眾和角色可以互換,戲臺下的觀眾一扭身,就融入了一個更大的戲臺,變成角色,吶喊或者絲語,都是他們的唱詞,一如當年的秋瑾,還有魯迅。

龐培說,烏篷船“和樂器中的琵琶形同姊妹”,在我看來,紹興是一座戲臺、一個巨大的發聲體,風吹過、雨打過、腳步走過,都會發出奇妙的聲響。它收納了自然的聲簫和歷史的煙云,既性感,又有立體感,是真正的“中國好聲音”。
紹興人說話,也像唱腔一樣,悠揚清越,繽紛妖嬈。作為北方人,我無法辨識其中的音節,但我依舊覺得自己能夠“聽”懂——我是在想象中聽懂的。五四時代的語言盛宴,假如沒有了蔡元培、魯迅、周作人黃酒般濃郁的紹興口音,立刻會變得索然無味,活色生香的民國歲月也立即變成了一部默片。黃仁宇說他寫《萬歷十五年》,困難之一是聽不到明朝的“聲音”,但如果他到了紹興,發現紹興的水上戲臺,就會發現這樣的困難并不存在。因為那戲臺,就是一部老式錄音機,漫長的河道,就是咿咿啞啞反復播放的舊磁帶,它們合作,呈現出有聲音的歷史。有了這些聲音,書本上出現過的人們就不再鞭長莫及,我們相信自己正和他們生活在一起,水乳交融。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