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滿額折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每天學點中醫叢書:每天學點中醫艾灸》為每天學點中醫叢書之一,作者結合自己長期從事灸法保健、治病的臨床經驗,詳細介紹了灸法的作用機制、功效及具體操作手法。採用圖文對照、易學、易懂、便於閱讀的通俗方法進行編寫,讓讀者可以快速掌握艾灸治病保健的方法及在此過程中需要掌握的中醫基礎理論和經絡腧穴等方面的知識。本書內容豐富,深入淺出,闡述簡明,實用性、指導性強,適合廣大中醫工作者及中醫愛好者參考閱讀。

目次

第1周 灸法的基礎知識
第1天 灸法的概況
第2天 灸法的材料
第3天 灸法的作用
第4天 灸法的種類
第5天 艾絨的制備
第6天 艾炷的規格和制作
第7天 禁灸的部位和灸法的注意事項

第2周 艾炷灸的操作方法
第1天 化膿灸的操作
第2天 非化膿灸的操作
第3天 隔姜灸的操作
第4天 隔蒜灸的操作
第5天 隔鹽灸的操作
第6天 隔附子餅灸的操作
第7天 長蛇灸的操作

第3周 艾條灸和溫針灸的操作方法
第1天 艾條的知識
第2天 溫和灸的操作
第3天 雀啄灸的操作
第4天 回旋灸的操作
第5天 太乙神針的操作
第6天 雷火針的操作
第7天 溫針灸的操作

第4周 其他灸法
第1天 燈火灸的操作
第2天 黃蠟灸的操作
第3天 藥錠灸的操作
第4天 熱敏灸的操作
第5天 天灸的操作
第6天 藥線灸的操作
第7天 三伏貼的操作

第5周 灸法的常用腧穴(一)
第1天 手太陰經常用穴
第2天 手陽明經常用穴
第3天 足陽明經常用穴
第4天 足太陰經常用穴
第5天 手少陰經常用穴
第6天 手太陽經常用穴
第7天 足太陽經常用穴

第6周 灸法的常用腧穴(二)
第1天 足少陰經常用穴
第2天 手厥陰經常用穴
第3天 手少陽經常用穴
第4天 足少陽經常用穴
第5天 足厥陰經常用穴
第6天 督、任脈常用穴
第7天 常用的經外奇穴

第7周 灸法治療頭面軀體的痛證
第1天 認識疼痛
第2天 灸法治療頭痛
第3天 灸法治療落枕、漏肩風
第4天 灸法治療肘勞
第5天 灸法治療腰痛
第6天 灸法治療膝骨關節炎
第7天 灸法治療痛風

第8周 灸法治療內科病證(一)
第1天 灸法治療中風
第2天 灸法治療眩暈
第3天 灸法治療面癱
第4天 灸法治療痿證
第5天 灸法治療失眠
第6天 灸法治療心悸
第7天 灸法治療癡呆

第9周 灸法治療內科病證(二)
第1天 灸法治療感冒
第2天 灸法治療咳嗽
第3天 灸法治療哮喘
第4天 灸法治療胃痛
第5天 灸法治療嘔吐
第6天 灸法治療泄瀉
第7天 灸法治療癃閉

第10周 灸法治療其他病證
第1天 灸法治療月經不調
第2天 灸法治療崩漏
第3天 灸法治療遺尿
第4天 灸法治療痔瘡
第5天 灸法治療脫肛
第6天 灸法治療腱鞘囊腫
第7天 灸法治療耳鳴耳聾

第11周 灸法用于保健美容
第1天 灸法治療肥胖癥
第2天 灸法治療黃褐斑
第3天 灸法治療雀斑
第4天 小兒保健灸法
第5天 青壯年保健灸法
第6天 老年保健灸法
第7天 灸法治療斑禿

書摘/試閱

天灸療法,是中國傳統的灸法之一,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最古老的方書《五十二病方》,就有以“藥”(芥子泥)敷“中顛”(百會)發泡,以治療毒蛇咬傷的記載。秦漢時期,雖然沒有明確提出“發泡療法”的稱謂,但是使用藥物外敷患處使之發泡的方法已經被運用到治病當中,《神農本草經》一書就有用斑蝥發泡治療瘡疽的描述。晉代葛洪《肘后備急方》所載以藥物貼敷穴位使之發泡以治病的驗方就很多。雖然這段時期并沒有“發泡灸”之名稱,但可謂“發泡灸”發展的奠基時期。宋代,這種治療方法得到進一步的發展,王執中所著的《針灸資生經》中就明確提出了“天灸療法”的名稱,為藥物發泡療法的應用和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晚清時期,外治專家吳尚先在他的專著《理瀹駢文》一書中,對天灸療法做了較為系統的描述,記載了膏、丹、丸、散、餅、栓、泥等多種發泡劑,標志著天灸療法走向了成熟。
天灸不用針、不用藥、不用艾灸,是怎樣起到治病效果的呢?天灸療法是將藥物刺激直接作用于體表腧穴相應的皮部,通過經絡的傳導和調整,糾正臟腑陰陽的偏盛或偏衰,改善經絡氣血的運行,最終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因此可以說,天灸療法是融經絡、穴位、藥物為一體的復合性治療方法,它既有藥物對穴位的刺激作用,又有藥物本身的藥理作用,這樣可以使幾種治療因素相互補充,發揮整體疊加的治療作用,取得更好的治療效果,也形成了該療法的獨特優勢。
天灸藥物可以透過腧穴皮膚,通過血液循環到達病處,發揮其藥理效應。這與藥物的其他給藥途徑是有很大區別,它不僅表現在藥物傳輸途徑方面,更重要的是藥物通過經絡腧穴吸收、傳輸、利用的同時,經絡腧穴對藥物刺激會有很強的反應,將藥物作用放大,可以更有效的激發并調整全身的經脈之氣。
天灸所用藥物多是些辛溫走竄的藥物,晚清著名外科醫師吳尚先在《理瀹駢文》一書中也指出“膏中用藥,必得通經走絡,開竅透骨,拔毒外出之品為引”,如生姜、白芥子、細辛、大蒜、吳茱萸、麝香、冰片等。如用補法,可以加入羊肉、鹿角膠、鱉甲等血肉有情之品。
根據所用藥物數量的不同,藥粉可分為單方和復方兩大類。單方就是用一種藥物作為施灸材料,具有性專力猛之功,常用的有白芥子、蒜泥、斑蝥。白芥子辛溫走散,有溫肺化痰、散結利氣、通絡止痛之功,臨床上多用于治療關節痹痛、口眼歪斜,以及配合其他藥物治療哮喘等病證。大蒜性味辛溫,歸陽明、太陰、厥陰經,具有行滯氣、破惡血、除風邪、解毒散結的作用,活血化瘀、散寒通絡之功強。斑蝥辛熱有大毒,對皮膚、黏膜有發赤發泡作用,外用有破血逐瘀、散結消、攻毒蝕瘡之效,可以治療頑癬、瘡疽諸疾。根據藥物的不同我們分別稱為白芥子灸、蒜泥灸、斑蝥灸等。復方則是采用多種藥物按一定比例混在一起作為施灸材料,它可以將多種藥物的優勢作用綜合在一起,以便更好的治療疾病。臨床上可根據病情需要辨證施治,選用不同的單方或復方。
天灸多用來治療鼻炎、哮喘、肺炎等肺系疾病,以及腰椎間盤突出、風濕性關節炎、膝骨關節炎、肩周炎、頸椎病等風濕痹痛和牛皮癬、瘡疽等皮膚病。由于疾病不同,所選穴位亦不相同:肺系疾病,要選用肺俞、膏肓、大椎、定喘、天突、中府等腧穴;關節痹痛的,就以肩髑、肩髎、腎俞、脾俞、腰俞、足三里以及阿是穴為主;皮膚病者則以皮損處即病變部位為選穴之處。
敷藥多以局部發癢、發紅、起泡為度,一般成人敷貼4小時左右,小孩敷貼2小時左右,或當皮膚有辣、熱、癢等感覺時,就揭去藥物,這時可見腧穴處皮膚潮紅、起泡。如果敷藥時間過短,藥力較小,會降低療效;時間過長則容易引起局部皮膚過度紅腫、發泡,愈合時間較長。
這里應該注意,盡管它使皮膚破損,易引起局部發泡化膿,但并不出現紅、腫、熱、痛和全身癥狀,只是發泡局部有暫時的泛紅、發癢,與病理狀態的化膿性感染有明顯的不同。
天灸療法一年四季都可以用,但三伏天使用更多。三伏天陽光照射時間長、熱度高,是一年中自然界陽氣最旺盛之時,人體腠理開泄,故此時天灸藥物更易滲透至臟腑。辛溫、走竄、通經、逐疾之藥物通過經絡和腧穴的作用,激發體內陽氣,可以最大限度地鼓舞人體正氣,達到治未病和防止痼疾復發的目的。
天灸療法,操作簡便、經濟、省時,比艾灸方法更為方便,在治療一些頑固性疾病時常常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臨床中深受醫者歡迎,也得到廣大患者的認可和支持。
由于該療法會引起局部皮膚發泡,也有不少患者難以接受,所以現代醫家在此基礎上,做了些改進,換用一些刺激性較小的藥物作為施灸材料,仍然起到很好的治療效果。還有不少醫家充分利用了“天時”,專門在“三伏天”期間用天灸療法治療疾病,開展了“三伏貼”的治療項目(也就是我們后面要講的“三伏貼”的內容),使得天灸有了更新的發展。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