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4版)(簡體書)
滿額折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4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98 元
定價
:NT$ 1188 元
優惠價
87103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31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十二五中期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報告(2014版)》對“十二五”中期中國內地31個省、市、區的經濟綜合競爭力進行全面、深入、科學的總體評價與比較分析,並對“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在宏觀經濟、產業結構、財政金融、生態環境、科技創新、區域協調、開放型經濟等七個方面進行深度剖析,進而深刻揭示中國不同類型和發展水準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特點及其相對差異性,明確各自內部的競爭優勢和薄弱環節,追蹤研究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演化軌跡和提升路徑,著力為增強中國內地31個省級區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有價值的理論指導和決策借鑒。本書由李建平主編。

作者簡介

李建平,男,1946年出生于福建莆田,浙江溫州人。曾任福建師范大學政治教育系副主任、主任,經濟法律學院院長,副校長、校長。現任全國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中心福建師范大學分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理論經濟學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后科研流動站學術帶頭人,福建省特色重點建設學科與省級重點建設學科理論經濟學學科負責人。同時兼任福建省人民政府經濟顧問、福建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經濟規律研究會副會長、全國馬克思主義經濟學說史研究會副會長、全國歷史唯物主義研究會副會長等。長期從事馬克思主義經濟思想發展史、《資本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經濟學方法論、區域經濟發展等問題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100多篇,撰寫、主編學術著作、教材60多部。科研成果獲得教育部第六屆社科優秀成果二等獎,八次獲得福建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兩次獲得二等獎,還獲得全國第七屆“五個一工程”優秀理論文章獎,專著《(資本論)第一卷辯證法探索》獲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頒發的第七屆“21世紀世界政治經濟學杰出成果獎”。福建省優秀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2009年被評為福建省第二屆杰出人民教師。

李閩榕男,1955年生,山西安澤人。經濟學博士。現為福建省新聞出版廣電局(福建省版權局)黨組書記。福建師范大學兼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副理事長。主要從事宏觀經濟學、區域經濟競爭力、現代物流等問題研究,已出版著作《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研究報告(1998~2004)》《中國省域農業競爭力發展報告(2004~2006)》《中國省域林業競爭力發展報告(2004~2006)》,以及在臺灣出版的《海西經濟區與臺灣》等著作20多部(含合著),并在《人民日報》《求是》《管理世界》《經濟學動態》等國家級報紙雜志上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近年來主持了國家社科基金“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與預測研究”“實驗經濟學的理論與方法在區域經濟中的應用研究”等多項國家級和省級重大研究課題。科研成果曾榮獲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第二屆、第三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以及福建省科技進步一等獎(排名第三),福建省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福建省第六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福建省第七屆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等10多項省部級獎勵(含合作),并有20多篇論文和主持完成的研究報告榮獲其他省廳級獎勵。

目次

Ⅰ 總報告

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評價報告/001

一 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發展評價/001

二 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區域分佈/005

三 全國省域宏觀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010

四 全國省域產業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014

五 全國省域可持續發展競爭力評價分析/018

六 全國省域財政金融競爭力評價分析/022

七 全國省域知識經濟競爭力評價分析/026

八 全國省域發展環境競爭力評價分析/030

九 全國省域政府作用競爭力評價分析/034

十 全國省域發展水準競爭力評價分析/038

十一 全國省域統籌協調競爭力評價分析/042

十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變化的基本特徵及啟示/046

十三 提升全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基本路徑、方法和對策/052

 

Ⅱ 分報告

1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062

1.1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062

1.2 北京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068

2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076

2.1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076

2.2 天津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082

3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090

3.1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090

3.2 河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096

4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04

4.1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04

4.2 山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10

5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18

5.1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18

5.2 內蒙古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24

6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32

6.1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32

6.2 遼寧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38

7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46

7.1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46

7.2 吉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52

8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60

8.1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60

8.2 黑龍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66

9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74

9.1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74

9.2 上海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80

10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188

10.1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188

10.2 江蘇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194

11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02

11.1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02

11.2 浙江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08

12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16

12.1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16

12.2 安徽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22

13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30

13.1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30

13.2 福建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36

14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44

14.1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44

14.2 江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50

15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58

15.1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58

15.2 山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64

16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72

16.1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72

16.2 河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78

17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286

17.1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286

17.2 湖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292

18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00

18.1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00

18.2 湖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06

19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14

19.1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14

19.2 廣東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20

20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28

20.1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28

20.2 廣西壯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34

21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42

21.1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42

21.2 海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48

22 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56

22.1 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56

22.2 重慶市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62

23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70

23.1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70

23.2 四川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76

24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84

24.1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84

24.2 貴州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390

25 雲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398

25.1 雲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398

25.2 雲南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04

26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12

26.1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12

26.2 西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18

27 陝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26

27.1 陝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26

27.2 陝西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32

28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40

28.1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40

28.2 甘肅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46

29 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54

29.1 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54

29.2 青海省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60

30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68

30.1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68

30.2 寧夏回族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74

3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分析報告/482

31.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總體分析/482

31.2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經濟綜合競爭力各級指標具體分析/488

 

Ⅲ 專題分析報告

專題報告一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經濟發展狀況評價/496

一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國內外宏觀經濟發展形勢分析/496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主要經濟指標完成情況分析/499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經濟增長的特點及趨勢/515

專題報告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產業結構升級狀況/523

一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產業結構調整面臨的形勢分析/523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產業結構調整的成效/526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產業結構調整存在的問題/536

四 未來全國各省、市、區產業結構調整的趨勢展望/540

專題報告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財政金融發展狀況/542

一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財政金融發展的形勢分析/542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財政金融發展取得的成就/544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財政金融發展存在的問題/558

四 未來全國各省、市、區財政金融發展的趨勢展望/561

專題報告四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區域協調發展的總體成效/563

一 國內外制定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背景分析/563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區域協調發展的成效分析/566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區域協調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573

四 加快促進全國各省、市、區區域協調發展的政策建議/576

專題報告五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創新驅動戰略實施情況/580

一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創新驅動戰略實施的背景分析/580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成效/582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創新驅動戰略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594

四 推動全國各省、市、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入實施的路徑探討/598

專題報告六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狀況/601

一 “十二五”中期國內外生態環境保護形勢分析/601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的成效/603

三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存在的問題/612

四 未來全國各省、市、區生態環境保護的趨勢展望/616

專題報告七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開放型經濟發展評價/619

一 中國制定開放型經濟發展戰略的背景分析/619

二 “十二五”中期全國各省、市、區開放型經濟發展評價/622

三 “十二五”規劃實施以來開放型經濟發展的主要特徵和趨勢/633

 

Ⅳ 附錄

附錄一 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體系/638

附錄二 2012年中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評價指標得分和排名情況/644

附錄三 2012年中國31個省、市、區主要經濟指標資料/654

 

參考文獻/658

後 記/665

 

書摘/試閱

力度,努力解決影響經濟社會發展,特別是嚴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突出問題,逐步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第三,要加強水利、林業、草原建設,加強荒漠化、石漠化治理,促進生態修復;第四,要加強應對氣候變化的能力建設,落實控制溫室氣體排放行動目標,積極開展國際合作,為保護全球氣候作出新貢獻。在創新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的思路和方式方法方面:第一,要優化人口結構,實現優生優育,不斷提高人口的健康素質和文化素質;第二,要加強人力資源開發,建立健全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場體系與人才服務機制,創新人才評價和使用機制,大力培養、積極引進、合理使用各類人才,努力營造一個開放度大、自由度高、公正性強、鼓勵競爭、寬容失敗、有利于優秀人才創新創業的良好社會人文環境,為持續提升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提供人力資源和人才保證。
(5)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和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大力推進改革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改善教育質量,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和人力資源強國,全面提升省域知識經濟競爭力。
當今世界,知識和科技的更新速度非常快,知識經濟已成為經濟綜合競爭力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并日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快速發展的重要動力。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堅持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以全球視野謀劃和推動創新,提高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更加注重協同創新。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要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建立健全鼓勵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體制機制,健全技術創新市場導向機制,發揮市場對技術研發方向、路線選擇、要素價格、各類創新要素配置的導向作用。建立產學研協同創新機制,健全技術創新激勵機制。2013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指出:“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促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從我國省域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構成和變化發展來看,多數省份知識經濟競爭力水平不高,有些省份甚至科技競爭力和教育競爭力全部是劣勢指標,成為經濟綜合競爭力的“軟肋”。這些省份要顯著提升經濟綜合競爭力,就必須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持續加大對自主創新的投入,著力突破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技術,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要抓緊落實國家重大科技專項,落實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大力推進技術改造,加快傳統產業優化升級,全面提升省域知識經濟競爭力。在提升科技競爭力方面,要深化科技管理體制改革,整合科技規劃和資源,完善政府對基礎性、戰略性、前沿性科學研究和共性技術研究的支持機制。完善鼓勵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的法制保障、政策體系、激勵機制、市場環境。要支持基礎研究、前沿技術研究、社會公益性技術研究,篩選和扶持一批原創性研究項目和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加大重大科技專項實施力度,加強相關技術的配套集成與創新,力求在一批重點技術領域取得新的突破,搶占一批科技制高點。要構筑技術支持體系,促進科技與經濟結合,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提高經濟增長的技術含量。要真正確立企業技術創新的主體地位,建立技術創新試點企業,強化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培育一批適應市場需要、擁有核心技術、重視創新、機制靈活的優勢企業和產業。加快建立高新技術產業風險投資機制,為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不斷增強企業的科技研發能力、自主創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轉化能力。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03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