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補錯了,更傷身:知名中醫全面解析中藥補養身體的秘訣(簡體書)
滿額折

補錯了,更傷身:知名中醫全面解析中藥補養身體的秘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教你如何簡易有效分辨體質,內容由淺入深,不斷強調辨明體質後才能用藥,因為沒有任何藥方可以一方通治、一藥到底,不依據個人體質,反而會誤傷自己。 本書還獨家奉獻:楊世敏個人養生秘訣,養生排毒功,正確的消暑清涼法,避免素食者體質偏冷的黃金三角新素食法,排毒、調養、修補身體的藥方與飲食,不同體質的有效減重法。 楊世敏,1965年生,中國台灣台南人,明中醫診所院長。「國立師範大學」生物系畢業,執教鞭數年後轉換跑道,考取第11屆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學士後,從此暢遊於中醫的浩瀚學海,樂此不疲。對於中醫學對人體奧秘的細緻解讀,並通過臨床經驗加以印證的觀念,感到認同並引發深究的興趣,以「法無高下,應機為上;藥無貴賤,對證方良」的箴言作為行醫準則,並通過講座不遺餘力地指導民眾認識中醫。目前擔任中國台灣中醫師公會理事、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

作者簡介

楊世敏 1965年生,中國臺灣臺南人,明中醫診所院長。“國立師范大學”生物系畢業,執教鞭數年后轉換跑道,考取第11屆中國醫藥大學中醫系學士后,從此暢游于中醫的浩瀚學海,樂此不疲。對于中醫學對人體奧秘的細致解讀,并通過臨床經驗加以印證的觀念,感到認同并引發深究的興趣,以“法無高下,應機為上;藥無貴賤,對證方良”的箴言作為行醫準則,并通過講座不遺余力地指導民眾認識中醫。目前擔任中國臺灣中醫師公會理事、屏東縣中醫師公會理事。

名人/編輯推薦

◎來自臨床一線的中醫觀察與叮嚀
◎讓你掌握依據自我體質對證調養的正確觀念
◎41個奇癥,解答似是而非的養生迷思
◎知名中醫楊世敏認為,生病出于身體長期不平衡——氣滯血瘀痰飲,正確的中醫調養方法,必須先通再養, 才能達到中醫所謂身心的“動態平衡”!
通:調和腸胃,維持體內有利于排肝毒的環境
養:滋養心肺,強化血液循環代謝力
補:著重修補,益氣血,調陰陽
◎中醫界知名人士鼎力推薦:
孫茂峰(中國臺灣中醫師公會聯合會理事長)
巫云光(仁光中醫診所院長)
黃 蘭(黃蘭中醫診所院長)
何宗融(中國醫藥大學中醫學系助理教授)

目次

導讀
每個病人,都給我成就菩薩道的機會
推薦序
天降大任,聞聲救苦
中和之理,薪火傳承
要把病治好,楊醫師做到了!
作者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第一章 中醫的整體觀念

第一節 陰陽平衡,致中和
動態平衡的中和之醫
雙向的動態平衡
中醫最厲害的不是把脈,不是針灸,而是…… 導讀 每個病人,都給我成就菩薩道的機會 推薦序 天降大任,聞聲救苦 中和之理,薪火傳承 要把病治好,楊醫師做到了! 作者序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第一章 中醫的整體觀念 第一節 陰陽平衡,致中和 動態平衡的中和之醫 雙向的動態平衡 中醫最厲害的不是把脈,不是針灸,而是…… 生病源于身體長期不平衡——氣滯血瘀痰飲 氣血水 ——經 絡、血液、淋巴系統的通路 用交感與副交感神經來解釋中醫的陰陽平衡 健康的要素——宗、營、衛偕行 人體自我修護動力學,宗營衛的節奏感 為什么有些氣功大師壽命不長? 宗營衛不偕行,失衡四階段 不論減肥或追求健康,睡眠都是最重要的養生大法 順應四季氣候特色來調整身體機能 第二節 六氣過多生六淫,夾帶六邪產生疾病 正確的調養觀,先通再養,先排毒再養生 ※ 身體環保,排毒輔助清涼浴 ※ 身體環保,排毒輔助茶飲 第三節 虛實寒熱——簡易有效分辨體質 到底要聽哪個專家的話? 虛實、寒熱,傻傻分不清楚? 辨別自己的基本體質 精神好時才喝咖啡、茶 第二章 冰為萬病之首 第一節 第一賣冰,第二做醫生 氣候造成吃冰的欲望 冰為萬病之首——過服生冷的后遺癥 喝冷飲造成五臟六腑降溫,形成痰飲、水毒的體質 上焦痰濕水飲過重,導致心悸、熊貓眼 大量喝水與果菜汁,造成下焦虛寒 取代冰品的消暑法 ※ 上焦水飲過重的調治方法 第二節 垃圾食品對健康的危害 垃圾食品養成腸胃濕熱體質 腸胃濕熱體質對疾病的反應 第三節 氣海,喜樂出焉,通腦絡,運宗氣 膻中穴是快樂的源泉 勸大家慎食、禁食冰品 膻中穴阻塞與患癌的相關性 認真的女人生病就不好醫,怎么回事? ※ 舒緩胸悶郁卒茶飲 ※ 調治“腦神經衰弱”——灸法 第三章 誤藥致癌論 第一節 抗病運動——先安內,后攘外 服用特效藥真的又快又有效嗎? 切勿人云亦云盲從試藥,避免以身試毒 人體排毒過程,卻被誤認為疾病 特效藥,差點把小病醫成大病要了命 第二節 感冒竟然會致癌? 見微知著勿輕小癥,氣血平衡勿惑大病 生病的原因 調養首重通暢,其次保養,最后進補 不良情緒也會產生毒素 第三節 吃補、吃毒一線間 辨明體質后方進行調養計劃,不可亂補一通 三伏貼只對寒性體質的人有幫助 依自己的體質在生理期與產后進補 ,才是真正對自己好 吃到不合體質的食品、補品,造成實熱證體質 媽媽懷孕亂進補,孩子出生倒大霉 第四章 生機有限論 第一節 有機生機,生命有轉機 讓超級細菌對你沒輒 板藍根、金銀花可以殺病毒?奉勸各位別盲信 腸胃道的細菌最喜歡“燒腹內”體質 避免傷食:不合體質的食物、劑量不當、時機不當 第二節 你的健康決定于你所吃的食物 生機飲食 ,你吃對了嗎? 日本人與歐美人體質不同,調養理論就相反 愛吃炸物喝冷飲,造成體質寒熱交錯、寒包火 正確看待瞑眩反應 藥食同源,分清體質再服藥、飲食 ※ 食物寒熱屬性表 第三節 中醫化的生機飲食——新(心)素食主義 肉食,殘害人類的殺手 環保素最接近生機飲食的概念 素食是養生之道 素食的黃金比例:葉菜、根莖、新鮮豆類,再加優質米 新(心)素食主義才能帶給癌癥患者生機與曙光 第五章 過勞百病論 第一節 能者多勞,勞者多病 認識你的疲勞——現代人的慢性疲勞癥候群 75%的人呈現亞健康狀態,不舒服但查不出原因 常見的疲勞綜合癥候群 體勞、神勞、房勞、過逸,疾病找上你 ※ 按摩穴位,舒緩視疲勞 ※ 最簡單的功法——散步加擴胸深呼吸 第二節 慢性疲勞,急性衰老 用心計較的過勞人生 癌癥也是一種心病 慢性病成因與癌化體質 調理體質的方式—— 通養補 通:調和腸胃,維持體內有利于排肝毒的環境 養:滋養心肺,強化血液循環代謝力 補:著重修補,益氣血,調陰陽 ※ 強化血循、滋養心肺茶飲 ※ 導引、推拿促進血循,疏通身體氣機 (導引功 / 拍打膽經 / 按摩心包經) 第三節 減肥為何不成功? 虛證體質不易靠運動瘦身 薏仁飯幫虛證體質減肥 體力減退,阻塞代謝機轉,導致宗營衛三氣不能偕行 導致發胖的因素——認識“腎上腺皮質醇”的作用 利用季節交替,通過練氣,帶出潛藏體內的伏邪(慢性炎癥) 過勞及壓力過大硬撐,造成速胖 機能老化、飲食不當,造成排毒、代謝、修復能力降低 外來感染導致減肥無效 機能老化,導致減肥無效 居家筑基法,建構容易減肥的基礎體質 ※ 針灸減肥法 第六章 結論 身體太差,修行也難有所成 由心理的平衡、凈化,而達到生理的平衡、凈化 ※ 無際大師心藥方 ※ 中醫師的養生秘訣——排毒養生功

書摘/試閱

中醫最厲害的不是把脈,不是針灸,而是……

這些說不完的治療經驗,看似偶發奇跡,其實都是依循傳統中醫理論具體操作而得,對不幸罹患現代醫學束手無策的疑難奇癥之 民眾而言,中醫就是生命的希望之窗。
所以說,其實中醫最厲害的不是把脈,不是針灸,而是一種生活 態度,是一種有利人體自我療愈的思考與實踐方法。我們何其有幸, 能夠傳承中醫這塊瑰寶——老祖先的生活智慧,若不好好了解,就 像處于珍寶之旁而不自知,實在很可惜!
中醫的基本概念、具體的養生方法是建立在中醫理論上面,所 以如果只是給予武器、方法、秘方,卻沒教導如何使用及注意事項, 武器說不定會誤傷到自己。例如曾有人推廣一種配方,強調“黃芪、 枸杞、紅棗是提升免疫力很有效的中藥材”,也因為這幾味藥材太普 遍、太容易取得了,而且作為料理的添加物或茶飲都很好吃、很好 喝,因此大家都競相使用此方便之法,想要達到“提升免疫力”的目 的,以為如此食用就不容易常感冒。
但有些人吃下去后,本來容易感冒的人還是會常感冒;想要預 防感冒的人,感冒次數減少的也占少數。尤其是“舌苔厚膩、大便硬” 的濕熱型過敏者,服用這種配方后,過敏癥狀會變得較嚴重。
其實要探討的,不是黃芪、枸杞、紅棗的問題,反而是到底黃芪、 枸杞、紅棗能發揮什么作用?對人體會產生什么狀況?在什么狀況下使用這些藥方最好?在什么狀況下食用這些藥材會變得更糟糕?
這些都是沒有得到分析說明的問題。 其實坊間的書籍或新聞媒體很喜歡傳達“這么做就對了”的想法,往往只知其果而不知其因,只給讀者和觀眾很籠統的“提升免疫力” 的建議。但是真正的中醫學理不講提升免疫力這種話術,真正的中 醫師也很少只談提升免疫力,真正的中醫學倡導“平衡”觀念,只有 全身的系統包括免疫系統、內分泌系統達到動態平衡才會健康,并 不是只要提升免疫力就好。
并且,中醫很少單獨強調“提升”的概念,因為提升有“補虛、加 強”的語意,并不是每個人的體質都適用“補強”的方法,有些人反 而適合用“瀉實、疏導”來調理。如果對每個人都只是用提升的方法, 提升久了反而會出問題。
平衡不能光靠提升某一端的功能,否則就會變得不平衡,所以動 態平衡就需要有“氣血偕行”、“藥食同源”、“身心相系”的基本概念, 從生理與心理來做平衡的調養,才有機會養成真正健康的身體。

生病源于身體長期不平衡——氣滯血瘀痰飲

進入中醫的思考之前,最重要、最應先被建立的觀念就是陰陽平衡,而陰陽平衡必須是動態的,隨時調整天秤之“氣血運行”與“飲食作息”兩端。
我們會生病是因為生活方式、心理狀態、身心認知等方面都有錯誤,并按照這種錯誤的認知去生活,久了就會造成身體的不平衡。中 醫發現人體有很復雜的經絡體系、內臟系統,這些系統可以先簡單劃 分成三大通路系統“:氣血水”三大通路,在正常運作之下,稱為 生理;有任何病因導致生理不正常則稱病理。依照病理去診斷,才能 治療。

氣血水 ——經 絡、血液、淋巴系統的通路

正常生理有三個通路叫做“氣血水”,氣的通路叫做“經絡系統”,血的通路叫做“血液系統”,水的通路叫做“淋巴系統”(或稱 “津液系統”)。
如果是經絡的氣塞住,叫做“氣滯”;血的通路塞住所產生的病 理現象叫做“血瘀”;水的通路塞住叫做“痰飲”。“氣滯血瘀痰 飲”把這三大通路阻塞久了,就會累積成“毒”而致癌。所以,氣、血、 水阻塞也會成為導致癌癥的原因。
■ 氣滯
“氣滯”是指臟腑經絡之氣阻滯不暢,由于飲食問題、邪氣(病 氣,指外來感染侵襲)、七情郁結或體弱氣虛不運所造成,并會隨所 滯之處出現不同的癥狀。平常生活壓力大,情緒處理欠佳或飲食不當的人,都容易形成這種氣滯的體質狀態。
■血瘀
“血瘀”就是血的通路如微血管、血管受到阻塞。血瘀的形成有 部分是來自外傷的影響,有部分則是受到氣滯的連帶影響,例如“氣 血不順”。在病理上,無論是微循環障礙或者是絡脈病變,都可導致 血瘀證(血瘀類型的體質狀態)。血瘀是身體內部的一種癥狀,當身 體的氣虛弱時,則血路也會連帶不暢、經脈不通,血不通即血瘀,這就是以“氣率血行,氣運水布”的概念來推論。平常有外傷未積極治療,或關節因扭傷、拉傷、挫傷致長期微錯位,或是退化性關節炎 等,都很容易形成這種血瘀的體質狀態。
■痰飲
第三個導致身體陰陽不平衡的的重要因素就是“痰飲”,主要是 由于身體“水的通路”不順暢造成的,水的通路就是指“淋巴系統”。 淋巴系統中所流通的淋巴液,是由血漿變成,但比血漿清,水分較 多,能從微血管壁滲入組織空間。像遍布全身的血液循環系統一樣, 淋巴系統是比血管系統還多的一個網狀體液系統。
“痰飲”,稠者為“痰”,稀者為“飲”。淋巴液變得黏稠、淋巴管變 得腫脹,就是痰飲、水毒的表現。黏稠的淋巴液浸潤于全身之組織,使組織減弱其機能,病菌容易侵入與繁殖;水毒的停滯、聚積,易使臟器受到壓迫,產生癥狀。 平常喜歡喝冷飲、吃冰、喝酒、吃過量甘脂厚味的民眾,很容易形成這種麻煩的痰飲體質狀態。 中醫運用“望、聞、問、切”四診來診斷一個人的陰陽氣血狀態,
確立其病因病根,再依這些判斷,給予患者適當的調理建議,以期達 到“整體動態平衡”之目的。而這些調理方法,包含了“一導、二推、 三針、四用藥”的方式及正確的生活態度。
其實,正確的生活態度就是那些老生常談——“飲食有節、不妄 作勞、起居有常”。如此去做,才有可能真正達到陰陽氣血的動態平衡。
堪稱“中醫圣經”的《黃帝內經》說:“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傳 統中醫用“陰、陽”這兩個抽象意象來涵蓋整個人體生理、病理現象。 或許有些人會認為“陰、陽”是一個古老而模糊的概念,其實我們可 以通過現代醫學的生理概念來說明陰陽觀念。

辨別自己的基本體質
依中醫理論,探究病因、病機前,需先辨別體質。一般分辨體質 就是以虛、實、寒、熱四種去做交叉分配,而不會是單純的“虛證、實 證、寒證、熱證”,“虛、實、寒、熱”四種情況交互作用,可以有四種配 對模式:
所謂“虛實”的定義,是指邪氣與正氣的盛衰。“虛證”是代表 維持健康的必要體力之虛弱,即“正氣虛弱”;“實證”是指“邪氣亢 盛”的狀態,是從體外入侵體內,引起疾病的原因。既知“虛寒、虛熱、 實寒、實熱”配對組合,但要如何確定自己就是其中一種呢?有沒有可能一個人就具備多種體質條件?例如上半身是熱性、下半身是虛寒?其實這是有可能的,但這是較為復雜的狀況。如果簡單來看“虛 寒、虛熱、實寒、實熱”的組合,以下舉一些例子,對照一下,應該輕松 就能辨別自己的基本體質。以大便軟硬的觀察就是分辨實證或虛 證的第一步,再來辨識其形狀就能知“寒證”與“熱證”。
■ 虛寒
當一個人口干舌燥時,看起來像是“熱證”,但是一喝到涼水, 就開始拉肚子或白帶多,身體好像又受不了寒性食品的樣子。其實 導致口干舌燥的原因反而是因為“太虛”,而不是一般常說的“火氣 大”,真正的根柢就是身體虛到連唾腺都分泌不出滋潤的唾液來,這 就可以判斷為“虛寒”體質。虛寒體質就是一般人俗稱的“冷底”, 是與生俱來的體質。如果排便時完全不成形,稀稀糊糊的,但可以 很順暢地排出,那就是“虛寒”的證明。
■ 虛熱
當一個人全身沒有體力,外表看起來就很虛弱、病懨懨的感覺, 但是又覺全身發熱。身體內部會發熱,這才是真正“火氣大”的內 部因素,結合外顯的虛弱相,構成“虛熱”的體質。此種體質大便時 是前硬后軟,先排出硬的部分,后來卻開始腹瀉,這是因為前半部在腸道停留太久,水分被大腸吸收,造成較干硬的狀況。
前面是硬的,看似熱證,不過接下來又排出軟便,就能判斷本質 是虛的。單純的虛,就是腸子蠕動無力,糞便停留在腸子的時間就 會太久,大腸會將水分再次吸收,所以較早累積的宿便就會硬化,而 后來累積的糞便因為本來就是軟的,而排出時水分又來不及吸收, 所以就呈現原來的樣子,因此綜合來判斷,后半部的便形才是真正 反應身體狀況的“虛熱”證明!
■ 實寒
如果四肢或身體容易覺得熱熱的,比方說手心熱等,以觸摸手 心來觀察,剛觸摸時感覺是熱熱的,停留越久(大約一分鐘后)反而 漸轉冷,熱度因感覺疲勞而消失,身體熱量不斷向外流散,所以漸漸 轉變成一種涼涼冷冷的膚觸,這時的觀察結果就是體內屬于能量低 的狀態(冷性),屬于外假熱、內實冷的“實寒”體質。前有先硬再軟 的排便狀況,會不會有先軟再硬的便相?這是不太可能的。當腸道 的溫度低到不會蠕動,呈現“冬眠”狀態時,會有完全無法排便的便 秘情形。實寒體質的情形,就好像冰箱里的東西都會被脫水、干燥 一樣。
依寒熱等級,最體冷的程度就是“實寒”。因為飲食不當、喝太 多寒涼飲品,讓腸子的溫度下降到不會自行蠕動,或是人體受風寒,如睡覺時未穿衣、腹部未蓋被子保暖而著涼,腸子受寒后而造成了腸絞痛等,所以“實寒”的成因通常是挾帶“外感風邪”。
■ 實熱
“實熱”是比較容易判斷的,舌質鮮紅、舌苔黃,體熱,易口渴, 喜歡喝冷飲,小便顏色較深且便秘。便秘不是只有實證,便秘分軟 與硬,有的是久沒排便,很吃力地排出后卻是細細軟軟不成條狀,就 代表這個人是一種虛證的便秘。如果大便很硬又粗,就可以確定是 “實熱”。
當然,在臨床上會看到一些身體狀況特別差的患者,例如多種 慢性病或癌癥患者經過化療、放療后會出現所謂的“陽虛發熱”、“陰 盛格陽”、“戴陽證”等,必須讓有經驗的中醫師來診斷,并不建議有 上述癥狀的患者自己判斷!
對自己的基本體質有了概念之后,接下來要和大家談談在日常 生活中,針對不同體質所相應的飲食方式到底該如何調整,才能適 合虛、實、寒、熱的不同需求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