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每天學點中醫診斷(簡體書)
滿額折

每天學點中醫診斷(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醫診法不僅用于診察疾病,而且能夠及時獲取 人體健康狀況的相關信息,從而達到防病養生的目的 。任健主編的《每天學點中醫叢書:每天學點中醫診 斷》在中醫望、聞、問、切四診內容的基礎上,運用 通俗的語言文字,生動的生活體驗,詳實的文獻資料 ,并密切聯系臨床實踐,系統介紹了中醫診法的基本 概念、基本思路及應用。《每天學點中醫叢書:每天 學點中醫診斷》將中醫四診分為6個部分(望診中的 舌診、切診中的脈診單列),共9周學習,每天學習 一部分。第1周概括了解中醫診法;第2、3周學習望 診;第4周學習舌診;第5、6周學習問診;第7周學習 聞診和按診;第8、9周學習脈診。如果堅持“每天學 一點”,積少成多,循序漸進,不斷了解,逐步體驗 ,就能用好我們自己的五官、準確、全面地“了解自 己”,不需要儀器設備也能時刻把握屬于自己的健康 。

名人/編輯推薦

任健主編的《每天學點中醫叢書:每天學點中醫診斷》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生動形象的故事,并聯系生活實際與臨床經驗,系統介紹了中醫基礎理論的專業知識。學好中醫理論關鍵要做到兩點,首先要有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有了興趣,便不怕困難,自然就會深入進去;其次要有恒心,堅持“每天讀一點”,積少成多,集腋成裘,不斷了解、系統學習進而掌握中醫學基本知識,并做到學以致用,為指導養生保健與應用中成藥甚至中藥打下一定的基礎。

目次

第1周 了解自己的健康或疾病
第1天 從外表說起
第2天 如何了解自己
第3天 生活方式與疾病
第4天 中醫是如何看病的
第5天 中醫的“病”與“證”
第6天 中醫為什么能夠診斷疾病
第7天 中醫診斷遵循的原則
第7天 中醫診法的發展簡史
第2周 望診之全身望診
第1天 什么是“望診”
第2天 如何“望神”
第3天 如何判斷神的類型
第4天 如何看“臉色”
第5天 五種病色(赤色、白色)
第6天 五種病色(黃色、青色、黑色)
第7天 形體與姿態
第3周 望診之局部望診
第1天 望頭面之頭顱
第2天 望頭面之囟門、頭發、面部
第3天 望五官之望目
第4天 望五官之耳、鼻、唇、齒、喉
第5天 望軀體、四肢
第6天 望二陰、望皮膚
第7天 望排出物、望小兒指紋
第4周 舌診
第1天 舌診概述
第2天 如何望舌
第3天 望舌色
第4天 望舌形、舌態、舌脈
第5天 望舌苔
第6天 望苔色
第7天 舌象分析要點
第5周 問診(一)
第1天 什么是問診
第2天 問診問什么
第3天 病因病史的詢問
第4天 問寒熱
第5天 問汗
第6天 問疼痛的性質
第7天 問疼痛的部位
第6周 問診(二)
第1天 問頭身胸腹不適
第2天 問耳目、問睡眠
第3天 問口渴與飲水
第4天 問食欲食量、口味
第5天 問大便
第6天 問小便、問男子
第7天 問經帶
第7周 聞診和按診
第1天 聞診之聽聲音
第2天 聽語言、呼吸
第3天 聽咳嗽及胃腸音
第4天 嗅氣味
第5天 按診及方法
第6天 按胸脅、脘腹
第7天 按脘腹、肌膚、手足、腧穴
第8周 脈診(一)
第1天 什么是脈診及其原理
第2天 診脈的部位
第3天 診脈方法及脈象要素
第4天 正常脈象
第5天 常見病脈(浮脈、沉脈)
第6天 常見病脈(遲脈、數脈、虛脈、實脈)
第7天 常見病脈(洪脈、細脈、滑脈、澀脈)
第9周 脈診(二)
第1天 常見病脈(弦脈、緊脈)
第2天 常見病脈(促脈、結脈、代脈)
第3天 常見病脈(緩脈、濡脈、弱脈、微脈)
第4天 常見病脈(其他)
第5天 脈象鑒別
第6天 相兼脈、真臟脈
第7天 婦人脈與小兒脈

書摘/試閱



食欲與食量
食欲是對進食的一種要求。到時間餓了、想吃飯了,吃起來很有味道。很愉快,這就是食欲。沒有食欲的人,吃飯就像吃藥一樣,沒有愉快感。食量是講一次吃多少,有的人食欲好,但吃飯的時候也不見到吃得多;有的人食欲不好,不想吃,但是為了要使身體健康,為了生存,咬著牙也要每頓吃一碗飯。所以食欲和食量也不完全相等,但密切相關。食欲好的人一般可能食量多;食欲差的一般食量少。食欲和食量主要是判斷脾胃的功能,李東垣《脾胃論》里提到:“胃中元氣盛,則能食而不傷,過時而不饑。”就是說脾胃之氣充盛,就食欲好吃得多,也比較耐受饑餓。
1.食欲減退
又稱不欲食、納谷不香、納谷不馨、食欲不振、食少、食不下、納呆等。食欲不振,不想吃飯,要注意是新病還是久病?是長期不想吃飯,還是得病了以后不想吃飯,或者思慮過度后不想吃飯?要問清這個情況。如果突然新起的病,剛病了一兩天,就不想吃飯了,這還不是脾胃虛弱,多是正氣抵抗邪氣的一種保護性的反應。因為人生病以后,全身正氣都去抗邪了,如果吃了很多食物進來,就要耗費大量的氣去腐熟、運化食物,實際上這時脾胃的氣也相對不足。所以,生病的時候要少吃一點,吃一些容易消化的食物,減輕脾胃的負擔,減少脾氣的消耗。還有一種情況,就是病人情緒不好,精神壓力較大,工作緊張,或是整天悶悶不樂、愁眉苦臉,這時候食欲就不好,不想吃飯,這多是肝氣郁結,肝脾不調所致。所以,一般久病患者,長期的、經常不想吃飯,為脾胃虛弱,或者是其他臟腑的病變影響到了脾胃。如果是納呆少食,脘悶腹脹,頭皋困重,苔膩,脈濡者,多因濕邪困脾,運化功能障礙所致。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