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滿額折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王冠上的寶石:英屬印度(西元1600-1905)(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6 元
定價
:NT$ 216 元
優惠價
87188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涉及印度1600~1905年這一重要歷史時期,講述了印度作為英國殖民地時期的社會、政治、軍事和文化狀況,內容引人入勝,充滿了歷史傳奇色彩。19世紀中期,英國在印度次大陸依靠東印度公司組建的軍隊開闢殖民地,印度淪為英國的殖民地,備受欺凌,東印度公司在當時實際上成為印度次大陸的統治者。印度人民進行了長期的反抗鬥爭,並於20世紀40年代末獲得了獨立。本書用生動的文字深入淺出地講述了印度半島上這段興衰跌宕的歷史,並牽引出讀者對此的無限思索。 闞天下(筆名),資深雜誌編輯,文學愛好者,文字底蘊頗豐,創作無數,胸懷廣博更心繫天下,深懷悲憫之心,已出版文學、社科類作品多部,尤以文史哲和藝術類作品見長,文風簡練,清新自如,內容深厚,知識性強,深受讀者喜愛。

作者簡介

闞天下(筆名),資深雜志編輯,文學愛好者,文字底蘊頗豐,創作無數,胸懷廣博更心系天下,深懷悲憫之心,已出版文學、社科類作品多部,尤以文史哲和藝術類作品見長,文風簡練,清新自如,內容深厚,知識性強,深受讀者喜愛。

名人/編輯推薦

同為文明古國,同為人口大國,同為“金磚四國”之一, 同處于亞洲大陸并接壤,然而,在中國人的眼里,印度仿佛渾身裹著紗麗一般,看不清,摸不透……
神秘的印度,曾上演怎樣跌宕起伏的文明進程? 在17世紀,英國人漂洋過海來到印度這片熱土,他們看到的又是怎樣的南亞風情呢?

“印度”一名來自印度古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印度河,古印度和英屬印度的地理概念都泛指的是整個南亞次大陸,而不僅僅局限在如今的印度。與中國一樣,有著悠久歷史的古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歷史、宗教、建筑、繪畫等各個方面都留下了豐富的遺產。本書重點講解是英屬印度的這段歷史,也是古印度產生翻天覆地變化的的歷史階段,這段歷史承上啟下,既是古代印度史的終結,也是近代印度史的開端。
印度位于亞洲南部,是南亞次大陸最大的國家,瀕臨孟加拉灣和阿拉伯海,海岸線長5560公里,屬熱帶季風氣候。獨特的地理環境使得印度成為一個獨特神秘的國度。印度地處亞歐大陸上,因為喜馬拉雅山脈與東方的中國隔開;南部毗鄰印度洋,海域廣闊,分布著大大小小的美麗島嶼,迤邐的熱帶風光,和獨特的民族充滿了異域風情;北部與波斯、阿拉伯等相鄰,他們在古代都創造了輝煌的文明,在民族交流的過程中,互相融合,又形成了新的文化與禮俗,因此古印度的地域文化差異性很大。
十五世紀末期,巴布爾被烏孜別克人逐出中亞,進而率軍南下占領阿富汗,1526年侵入印度北部滅掉德里蘇丹國,建立莫臥兒帝國。巴布爾是中國成吉思汗的后代,是帖木兒的曾孫,他所領導的軍隊擁有蒙古騎兵的風采,驍勇善戰,所向披靡。莫臥兒帝國在巴布爾及其后繼者的南征北戰下,帝國版圖迅速擴張,在17世紀的版圖大致包括南亞次大陸的大部分領土。從帝國的第三任皇帝阿克巴一直到第五任皇帝沙?賈漢統治時期是莫臥兒帝國的鼎盛時期,國土面積擴大,宗教政策寬容,經濟、文化、藝術都有很大發展。
這時,遠在大西洋的大英帝國也在經歷一場革命,古老的封建主義漸漸遠去,新型的資產階級的文明在英國和整個歐洲蔓延。歐洲大陸的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遙遠的印度洋是感覺不到的,靜靜的印度洋一如從前,絲毫沒有意識到會有怎樣的變化將要到來。英國人想要打開印度商品銷售市場大的門,也想從美麗的東方獲得珍貴的寶石、香料、茶葉等,工業文明的崛起讓英國人擁有了更大的力量來到遙遠的印度洋,發現印度這顆耀眼的明星。
17世紀中期,英國依靠東印度公司在南亞次大陸開辟殖民地,整個印度半島繼而淪為英國的殖民地,英國在次大陸依靠東印度公司組建的軍隊開辟殖民地,東印度公司在當時實際上成為印度次大陸的統治者,擁有了可觀的軍事力量,并相繼出了三任統治者。英國東印度公司在成立之初只是一個得到英國政府特權的商業公司,隨著在印度貿易的成功和勢力范圍的逐步擴大,慢慢演變成在印度占有大片領土并建立獨立政權的政治軍事商業集團,它代表英國政府對印度實行殖民統治。東印度公司的營業范圍非常的廣泛,從傳統的香料貿易到工業原料等都被公司的船隊大批的運回英國,同時英國生產的工業產品被運到印度、東南亞、中國、日本等地傾銷一空,為英國貴族帶來巨大的財富。
印度國土遼闊,多民族多宗教信仰并存,莫臥兒帝國在最初的時候并沒有完成印度的統一,在印度各地分布著很多的印度王公的獨立王國,他們不受莫臥兒帝國的控制。印度南部的邁索爾和馬拉塔聯盟是兩個實力強大的獨立王國,他們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土和英國展開戰爭。法國為自己利益也加入到戰爭之中,表面上市支持印度王公,實際上也是為了爭奪殖民特權,不可避免的,英國和法國在印度的國土上展開了激烈的戰爭,二者的敵對戰爭可以延伸到兩國在歐洲的七年戰爭。
當英國在印度站穩腳跟后,開始加強對印度本土的控制。但是英國人口有限,士兵人數很少,在遙遠的南亞無法保證英國對印度的殖民統治,因此英國人招募了大量的印度人,組成了印度土兵的軍隊。印度土兵的國家意識并不統一,但是他們的宗教信仰和民族情感依然強烈,當英國人的命令和他們的民族情感發生沖突時,印度土兵向誰開戰就會變得撲朔迷離了。印度人民開始了長期的反殖民主義斗爭,并于20世紀40年代末終于獲得了民族獨立。
作為殖民地,印度人開始學習上流社會所通用的英語,這是很多印度人無法接受的事情。但當時的有識之士認識到了英語的重要性,他們主張通過學習英語接觸到現代文明和科學知識,為印度的復興和崛起積累能量。當時的教育改革、宗教改革、民族起義轟轟烈烈,對英國殖民當局產生了重要影響,也逐漸改變了印度人的傳統的觀念和思想。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英國人的到來打斷了印度原本的方向,將其帶到近代化道路上。
今日的印度正在快速崛起,然而它依然充滿了傳統和現代之間的矛盾:它有西方式的民主制度,但依然盛行嚴謹的傳統禮俗;它有悠久的反物質主義傳統,卻正在崛起為世界經濟大國……印度,這個看似遙遠的近鄰,無論是宗教、服裝、禮俗、舞蹈、電影等都那么獨具一格,古印度的深厚的文化底蘊使之魅力倍增,讓每個人都如此神往。
印度和中國在地理位置上是近鄰,從歷史經歷上看也有很多相似之處。二者都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都處于亞洲大陸并接壤,都曾被歐洲列強所侵略和奴役,都曾在痛苦中掙扎并崛起。那么,印度的經歷和中國又有什么不同呢?印度給中國什么樣的啟示呢?本書必將帶給讀者無限的思索。

目次

第一章 古印度文明的起源
第一節 南亞人種博物館
第二節 印度的四大種姓
第三節 多種宗教的發源地
第四節 宗教影響下的婚姻禮俗
第二章 末日王朝的興衰
第一節 帝國偉大的開創者
第二節 王位繼承之戰
第三節 印度教與伊斯蘭教的碰撞
第四節 皇室愛情的見證——泰姬陵
第三章 英格蘭人登陸印度半島
第一節 英國皇家使者的到來
第二節 在印度打撈第一桶金
第三節 發掘第二個倫敦——加爾各答
第四章 東印度公司的征伐與奴役
第一節 爭奪制海權
第二節 斯金納騎兵的時代
第四節 印度土兵為誰而戰
第五章 殖民者在印度的靡醉生活
第一節 英國人著迷的印度風情
第二節 熱帶地區第二故鄉
第三節 紳士與貴族的交往
第六章 殖民主義與反殖民的斗爭
第一節 恥辱的英法之戰
第二節 印度教對基督教的戰爭
第三節 群情激憤的印度大起義
第七章 飛鳥的嘆息
第一節 農業文明的風崩離析
第二節 現代工業文明的萌發
第三節 災難深重的古老王國
第八章 恒古未變的恒河流域風情
第一節 南亞的自然之美
第二節 獨特的藝術之美
第三節 神秘的瑜伽之旅
第九章 紛繁復雜的印度宗教改革
第一節 印度教與基督教的激烈對抗
第二節 苦難中的宗教慈善
第三節 梵文經典的新生命
第十章 印度半島的近代化初期
第一節 政治制度和經濟并行發展
第二節 英語學派——東西方教育的唯美碰撞
第三節 體育運動中的交流成長
第四節 孟加拉公報——印度的第一份報紙

書摘/試閱



莫臥兒帝國的統治在17世紀逐漸走向正軌,印度土著早已經習慣了這些外來的統治者內部的相互爭斗,連續不斷的王位之戰在印度民眾看來都是一場場精彩的演出。印度教義的堅韌教會人們學會等待和堅持,大多數人會用瑜伽來凈化自己的靈魂。穆斯林統治者在漫長的統治歲月中,漸漸的受到印度教的影響。泰姬陵的美麗端莊和動人的愛情故事似乎可以彌合兩種宗教的巨大分歧,整個帝國按照自己的路線緩慢的向前推進。
在17世紀初期英國和印度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對雙方來講都是新鮮神秘的。當然英國并不是第一個到達印度的國家,因為印度的香料在歐洲早已聞名,每個國家都想來到印度這個古老神秘的國度尋找財富。荷蘭、葡萄牙等老牌的歐洲海上帝國在英國之前就已經為了爭奪東印度香料之路展開激烈的戰爭,當然這些都是一些商人之間的利益之戰。而英國的使者則代表英國皇室來到印度,與莫臥兒帝國的皇室及印度王公貴族交往,背后的意圖自然是商業經濟上的往來。
英國人從寒冷的北歐來到溫暖潮濕的南亞大陸,本來是想改變印度的一切,但是在交往和接觸的過程中也漸漸地被印度改變。湛藍的天空,藍藍的海水,綠綠的草木,奇異的人種,不一樣的文化、音樂、藝術、建筑等等,英國人深深的被吸引了,不再想回到寒冷陰暗的倫敦。英國人不僅僅是單純的做生意,他們要把印度變成英國的領土,這樣他們就可以永遠生活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英國人一步一步地執行計劃,從最初的東印度公司,到后來的印度土兵,印度終于成為英國的殖民地。
第一節 英國皇家使者的到來
受到英國的詹姆士國王授權的四只英國商船,從英國的港口出發浩浩蕩蕩的向印度洋行進,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漫漫航程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大西洋上商船會遇到歐洲的海盜,在靠近印度的海面上會遭到荷蘭和葡萄牙海軍和商船的阻截,但是全副武裝的英國商船早就做好了準備工作。戰勝了海盜,迎接了海洋上風暴的洗禮,商船終于來到了印度,并且得到了帝國皇帝的接見。
英國人在印度的經歷并非是萬事都順利,詹姆士國王的使節在印度的經歷足夠讓他們寫一本精彩刺激的冒險傳記。英國的紳士遇到帝國的封建貴族產生碰撞是可以想象的,但是杰出的托馬斯爵士應付自如,他成功的完成了英國國王的使命。他成功的使東印度公司在印度站住腳跟,并獲得了更多的特權。東印度公司是英國在印度建立的神話,公司不僅源源不斷地將印度的寶石、香料、手工藝品等,而且將中國、東南亞的國家也納入到英國的影響下。印度在英國人的開發下,發生了巨大的改變,一個新興的城市加爾各答開始崛起,在當時被人們稱之為“第二個倫敦”,它的繁榮發達在當時的整個亞洲都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從英國到印度的航行
1615年9月26日,在巨大的炮聲中,飄揚著英國國旗的四只英國商船在首領托馬斯?羅爵士的指揮下停靠在印度的西北海岸。托馬斯?羅爵士是代表英國詹姆士國王出使印度的使節,托馬斯?羅爵士駕駛著四只商船帶著詹姆斯一世的親筆信到達印度海岸。在托馬斯?羅爵士航行的路上,曾經遭遇到葡萄牙艦隊的襲擊,葡萄牙人不想英國人來分享印度的財富,但是卻出人意料的被托馬斯?羅爵士的艦隊打敗了!
在托馬斯?羅爵士之前英國人曾經嘗試過到印度的航行,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都以失敗告終。1553年,英國人曾經試圖尋找繞過葡萄牙和西班牙前往印度的新航線,結果失敗了;1583年—1591年,英國人拉爾夫?菲奇所搭乘的“猛虎號”在穿越葡萄牙的封鎖線時遭到攔截,拉爾夫?菲奇被俘虜,被關押在莫臥兒帝國的阿格拉和法塔赫布爾,以及葡萄牙在印度的大本營果阿。拉爾夫?菲奇掌握了大量珍貴的資料,1591年拉爾夫?菲奇想盡辦法返回倫敦,將這些重要資料交給國王,從而為托馬斯?羅爵士航行的成功打下了重要的基礎。
托馬斯?羅爵士是怎樣的一個人呢?他出生在英國一個商人家庭,他的家族曾經有三個人擔任過倫敦市長,是倫敦一個顯赫的家族。他本人曾經在著名的牛津馬格達琳學院學習,成績優異。在遠赴印度之前他曾率領一支探險隊到達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從事冒險活動,當時正是冒險探險的風氣盛行的時候,因此托馬斯?羅也是一個極具冒險精神的人。他有著牛津大學的文憑,博學多才,機智善變,聰明睿智,并且有著冒險精神,他曾被伊麗莎白女王授予爵士稱號。他熱心政治是英國議會的議員,得到詹姆士國王的信任。但他在結婚后不久因為急需要錢,接受了東印度公司的職務,并且得到國王的任命,成為大使來到印度,展開他的又一次冒險之旅。
托馬斯?羅爵士第一次踏上南亞這片土地,激動的心情難以抑制。想到在海上經過的漫長的、驚險的六個月,托馬斯?羅爵士此時此刻為自己的堅持和勇敢感到驕傲,海盜、荷蘭和葡萄牙的艦隊都被自己打敗,這絕對是個美好的開端,是新世界的到來。成功的到達印度,意味著可以得到和荷蘭、葡萄牙一樣的權利和財富,從此之后無數的香料、珠寶、茶葉、手工藝品將源源不斷地運回印度。托馬斯?羅爵士想到商船返回到英國時會產生怎樣的轟動,國王和整個大英帝國都將為他感到驕傲。看著這個全新的大陸,熾熱的空氣彌漫著熱情的氣息,托馬斯?羅爵士真的要開始他和印度的第一次親密接觸啦!
托馬斯?羅爵士此次的印度之行不僅僅是單純的商業活動,而是肩負著詹姆士國王的神圣使命。詹姆士國王希望托馬斯?羅爵士這次能夠和莫臥兒帝國的皇帝簽訂一個合約,希望獲得在“沒有任何阻礙或騷擾的不事張揚的貿易和商業往來”的權利,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英國要打斷荷蘭、葡萄牙在與印度商業往來的壟斷地位,英國要開辟一個全新的時代。歐洲人都對印度豐富的物產著迷,華麗精致的絲織品、香料、寶石、糖、靛青、硝石等都是很大的誘惑。托馬斯?羅爵士的成功到達為英國對印度貿易的展開做好了準備,之前也曾經有英國人在印度辦工廠,從事出口貿易,小有利潤,但還無法和荷蘭葡萄牙媲美。英王詹姆士希望和帝國皇帝簽訂一個條約,使英國可以獲得更多的權利,為英國商人爭取更多的利益,這是托馬斯?羅爵士此行最重要的目的。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88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