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刑法學教義(總論)(簡體書)
滿額折

刑法學教義(總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9 元
定價
:NT$ 474 元
優惠價
87412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刑法學教義(總論)》共分為四編:刑法序說、犯罪構成論、犯罪形態論和刑罰論,并沒有完全采用傳統的主編教科書式的樣本和體例,突出“刑法有愛”的刑法人文理念。首先,考慮到國外成熟的刑法理論在我國傳統平面犯罪構成理論中難有合適的位置,本書在改良傳統“犯罪構成四要件”的基礎上,將犯罪構成形式上的構成要件要素分解為客觀要素與主觀要素兩部分;將實質上影響到犯罪構成以及責任判斷的內容,以對違法性阻卻和責任阻卻、減輕的內容予以研究,最終形成實質判斷要素與形式構成要素相統一的結構。其次,正是從消極否定犯罪,即阻卻犯罪成立的意義上說,刑法規定的正當防衛、緊急避險、不可抗力,以及理論上探討的其他阻卻違法的事由,形成阻卻具體客觀行為可罰違法性的考察;刑法規定的精神障礙、意外事件,以及理論上探討的認識錯誤、期待可能性等,形成阻卻或者減輕責任的考察。

作者簡介

林亞剛,男,法學博士,1952年11月生于陜西省西安市。現為武漢大學法學院教授,西北政法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武漢大學刑事法律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中國刑法學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犯罪學研究會常務理事及北京師范大學刑事法律科學研究院兼職教授、新疆大學客座教授、武漢市公安局法律顧問等。已出版《犯罪過失研究》《危害公共安全罪新論》等專著,參與撰寫《刑法學》《特別刑法罪刑論》《近代西方刑法學說史》等著作、教科書,并在《法學研究》《中國法學》等核心刊物上發表論文一百余篇。2010年曾榮獲“武漢大學第五屆‘尊師愛學’我最喜愛的十佳優秀教師”獎。

目次

第一編刑 法 序 說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節刑法的概念和淵源
一、 刑法的概念
二、 刑法的淵源
三、 刑法的類型和表述
四、 刑法的功能
五、 刑法規范的不足
第二節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 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界定
二、 罪刑法定原則
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四、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第三節近代刑法與刑罰的近代合理化
一、 近代刑法的概念
第一編刑 法 序 說
第一章刑法概述
第一節刑法的概念和淵源
一、 刑法的概念
二、 刑法的淵源
三、 刑法的類型和表述
四、 刑法的功能
五、 刑法規范的不足
第二節刑法的基本原則
一、 刑法基本原則的概念和界定
二、 罪刑法定原則
三、 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
四、 罪責刑相適應原則
第三節近代刑法與刑罰的近代合理化
一、 近代刑法的概念
二、 刑法的發展
第四節刑法的解釋
一、 刑法解釋的必要性
二、 刑法解釋的分類
第五節刑法的用語
一、 立法規定的用語
二、 學理上個別用語
第二章刑法的效力范圍
第一節刑法的空間效力
一、 刑法的空間效力
二、 我國刑法空間效力的規定
第二節刑法的時間效力
一、 刑法時間效力的概念
二、 刑法的生效和失效
三、 刑法的溯及力

第二編犯罪構成論
第三章犯罪及其要件
第一節犯罪的概念
一、 犯罪觀與犯罪概念
二、 犯罪的概念
三、 犯罪的分類
第二節犯罪構成
一、 犯罪構成概說
二、 我國刑法中犯罪構成的概念
三、 犯罪構成的結構和類型
四、 犯罪構成要件的要素
五、 犯罪構成的體系
第四章構成客觀必備要件
第一節客體
一、 客體的概念和意義
二、 客體的分類
三、 直接客體理解和把握
第二節對象
一、 犯罪對象的概念
二、 犯罪對象在犯罪構成中的意義和作用
第三節危害行為
一、 行為的學說
二、 我國刑法中的行為分類
三、 危害行為
四、 危害行為的形式
五、 不純正不作為犯作為義務來源的范圍
六、 作為犯與不作為犯在刑法中的規定
七、 “持有”的法律屬性
八、 危害行為與思想的界限
第四節犯罪主體
一、 犯罪主體的概念
二、 自然人主體
三、 單位主體
第五節危害結果
一、 危害結果的概念及種類
二、 危害結果的地位與意義
第六節因果關系
一、 因果關系概說
二、 大陸法系因果關系的學說
三、 我國刑法中的因果關系理論
第七節時間、地點和方法
一、 時間
二、 地點
三、 方法
第五章構成主觀必備要件
第一節責任能力
一、 刑事責任能力的概念
二、 刑事責任能力的程度和劃分
第二節罪過
一、 罪過界定及其要素
二、 罪過的認定
第三節故意
一、 犯罪故意的學說
二、 犯罪故意的概念
三、 犯罪故意的心理結構
四、 犯罪故意的法定類型
五、 刑法理論上犯罪故意的其他分類
六、 犯罪故意的認定
第四節過失
一、 犯罪過失的概念
二、 犯罪過失的構造
三、 注意義務
四、 注意能力
五、 注意義務與注意能力的關系
六、 過失的法定類型
七、 過失的理論分類
八、 允許的危險和危險的分配
九、 信賴原則在過失犯罪中的應用
十、 過于自信的過失與間接故意
第五節動機與目的
一、 犯罪目的
二、 犯罪動機
三、 犯罪目的與犯罪動機的關系
第六章違法阻卻事由
第一節違法阻卻事由概述
一、 違法阻卻事由的概念
二、 違法阻卻事由的理論依據
第二節正當防衛
一、 正當防衛概念
二、 一般正當防衛
三、 特殊防衛
四、 警察正當防衛
第三節緊急避險
一、 緊急避險的概念
二、 緊急避險的條件
三、 避險過當及其刑事責任
四、 避險失敗的責任
第四節其他違法阻卻事由
一、 不可抗力
二、 義務沖突
三、 被害人承諾
四、 推定承諾
五、 法令行為
六、 正當業務行為
七、 自救行為
八、 自損行為
九、 勞資爭議
第七章責任阻卻和減輕事由
第一節責任阻卻和減輕事由概述
一、 責任阻卻和減輕事由的概念
二、 責任的本質
三、 責任原則與責任阻卻與減輕
第二節年齡
一、 刑事責任年齡的概念和意義
二、 刑事責任年齡的立法規定
三、 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未成年人的刑事責任的范圍
第三節精神障礙及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一、 精神障礙的概念
二、 精神障礙對刑事責任能力的影響
三、 影響刑事責任能力的重要生理功能缺陷
第四節認識錯誤
一、 刑法上的認識錯誤的概念及存在的范圍
二、 法律認識錯誤
三、 事實認識錯誤
第五節期待可能性
一、 期待可能性的意義
二、 期待可能性的標準
三、 意外事件
四、 不可非難的社會行為
第六節原因自由行為
一、 原因自由行為的意義
二、 醉酒人的責任能力

第三編犯罪形態論
第八章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
第一節故意犯罪的犯罪形態
一、 概述
二、 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態存在的范圍
第二節犯罪既遂
一、 犯罪既遂標準的考察
二、 既遂犯的形式
第三節犯罪預備
一、 犯罪預備的概念和特征
二、 預備行為的形式
三、 犯罪預備與犯意表示
四、 預備犯的刑事責任
第四節犯罪未遂
一、 犯罪未遂的概念
二、 犯罪未遂的特征
三、 犯罪未遂形態的種類
四、 未遂犯的刑事責任
第五節犯罪中止
一、 犯罪中止的概念
二、 我國刑法中的犯罪中止的類型
三、 犯罪中止的特征
四、 中止犯的刑事責任
第九章共同犯罪
第一節共同犯罪概述
一、 犯罪的參與體系
二、 共同犯罪成立的學說
三、 我國刑法理論有關共同犯罪的觀點
第二節正犯與共犯
一、 正犯與共同正犯
二、 正犯與狹義共犯
第三節狹義共犯
一、 共犯處罰根據
二、 狹義共犯的法律屬性
第四節共同正犯中的爭議
一、 共謀的共同正犯
二、 繼承共同正犯
三、 片面共犯
四、 間接正犯
五、 親手犯
六、 對向犯
七、 過失共同正犯
第五節基于我國立法共同犯罪的分析
一、 共同犯罪的條件
二、 共同犯罪的形式
第六節我國刑法中共同犯罪參與者及其刑事責任
一、 我國刑法中共同犯罪參與者的分類標準
二、 共同犯罪參與者的刑事責任
第七節共犯與身份
一、 主犯犯罪性質說的爭議
二、 不真正身份犯與共犯的定罪處罰
三、 無身份者能否為真正身份犯的共同正犯
第八節共同犯罪中的認識錯誤及共同犯罪關系的脫離
一、 共同犯罪中的認識錯誤
二、 共同犯罪關系的脫離
第十章罪數形態
第一節罪數形態概述
一、 罪數區分的意義和區分標準
二、 罪數的種類
第二節實質的一罪
一、 想象競合犯
二、 繼續犯
三、 結果加重犯
第三節法定的一罪
一、 集合犯
二、 結合犯
第四節處斷的一罪
一、 連續犯
二、 牽連犯
三、 吸收犯

第四編刑罰論
第十一章刑罰及其裁量
第一節刑罰理論
一、 刑罰的概念
二、 刑罰的目的
第二節刑罰種類
一、 主刑
二、 附加刑
三、 非刑罰處理方法
第三節刑罰適用原則
一、 量刑的原則
二、 量刑情節
第四節累犯
一、 累犯的概念和分類
二、 一般累犯及成立條件
三、 特別累犯及成立條件
四、 累犯的刑事責任
第五節自首與立功
一、 自首的概念和類型
二、 自首與坦白的關系
三、 立功
第六節數罪并罰
一、 數罪并罰概述
二、 數罪并罰的原則
三、 不同情況下數罪并罰原則的具體適用
四、 數罪并罰的其他問題
第七節緩刑
一、 緩刑的概念
二、 一般緩刑
三、 戰時緩刑
第十二章刑罰執行制度
第一節刑罰執行概述
一、 刑罰執行的概念
二、 刑罰執行的原則
第二節刑罰的執行
一、 死刑的執行
二、 有期徒刑、無期徒刑的執行
三、 拘役、管制刑的執行
四、 財產刑的執行
五、 剝奪政治權利刑的執行
第三節減刑
一、 減刑的概念
二、 減刑的適用條件
三、 減刑的程序和減刑后的刑期計算
第四節假釋
一、 假釋的概念
二、 假釋適用的條件
三、 假釋的程序、考驗和撤銷
第十三章刑罰的消滅
第一節刑罰消滅概述
一、 刑罰消滅的概念
二、 刑罰消滅原因
第二節時效
一、 時效概述
二、 追訴時效
第三節赦免
一、 赦免的概念和種類
二、 我國赦免制度的特點

顯示全部信息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