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攀上心中的巔峰(簡體書)
滿額折

攀上心中的巔峰(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6 元
定價
:NT$ 156 元
優惠價
87136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這是一本為年輕人寫的書,書中針對在傳統價值觀和現代新倫理間矛盾的年輕朋友,提出了一系列的建議。愿每位年輕朋友,在讀完這本書之后,都能知道感恩,知道敬老,知道怎麼選擇方向,怎麼交異性朋友,怎麼執著自己的理想,怎麼看出上一代隱藏的深情,以及,怎麼忠於時間,忠於工作,忠於良知。
更重要的,是盼望每個朋友,都能把握年輕的沖力,既然認定方向,就勇往直前、無怨無悔,攀上心中的巔峰!

作者簡介

劉墉
 
著名作家、畫家。籍貫北京,生于臺北,現居美國。曾任美國丹維爾美術館駐館藝術家、紐約圣若望大學專任駐校藝術家、圣文森學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文學、藝術作品八十余種,被稱為“溝通青少年心靈的專業作家”。應邀在世界各地舉行畫展近三十次。
創作的原則是“在感動別人之前,先感動自己”“為自己說話,也為時代說話”。
處事的原則是“不負我心,不負我生”。現主持水云齋,有一顆很熱的心、一對很冷的眼、一雙很勤的手、兩條很忙的腿和一種很自由的心情。

名人/編輯推薦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總往高處爬,它使你總有個奮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你可以一輩子不登山,
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
它使你總往高處爬,
它使你總有個奮鬥的方向,
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頭,
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高達四千四百七十八米的馬特洪峰,
直直的峭壁在陽光下閃亮,
似乎向來自世界的登山好手撒下戰帖,說:
“你們誰敢來,來呀!”

前言——
寫給年輕的你

去年暑假,我去了瑞士的采爾馬特(Zermatt),那是一個對外隔離的山城,除了特別的登山火車,一般車子開不上去,也不准上去。
但是當我進入山城時,真是嚇一跳,發現街上的人群,多得摩肩接踵,似乎半個歐洲的年輕人都擁到了采爾馬特。
那裡有阿爾卑斯山最著名的馬特洪峰(Matter-horn)。
站在采爾馬特的街上,舉頭就可以看見尖聳入雲,仿佛一個錐子般插入天空的山峰。
七月的盛夏,馬特洪峰卻積著厚雪,許多剛下火車的年輕人,指著山峰又叫又跳,好像打算一步跳上山頭。
第二天早上,天剛亮,我就出發了。先坐計程車到半山的纜車站,搭小纜車到一千八百多米處的中繼點,再換大纜車升上三千米,又換圓形纜車,直抵三千八百八十三米的觀景台。
走出纜車,是一個通道,長長的山洞裡,一群群年輕人,穿著厚厚的滑雪裝,扛著登山的工具或滑雪板,像是一群全副武裝的戰士,正虎虎生風地走出碉堡。
山洞外是零下的氣溫和一片讓人張不開眼的白。有不適應高山的人,坐在地上喘氣,也有人往更高處的瞭望臺上爬。
瞭望臺上有個木雕的“耶穌釘十字架像”,面對著四周白皚皚的山頭和遠處聳立的馬特洪峰。
“為什麼放個耶穌像在這兒?”我聽見有人問。
另一人笑道:“大概為了對那些登山犧牲的人表示悲憫。”
高達四千四百七十八米的馬特洪峰,直直的峭壁在陽光下閃亮,似乎向來自世界的登山好手撒下戰帖,說:“你們誰敢來,來呀!”
千百年來,也就有那麼一批又一批的登山家,前仆後繼地死在馬特洪峰的腳下。
直到1865年7月,才有個叫愛德華•威姆佩爾(Edward Whymper)的人,率領他七人登山隊中的兩個人,登上最巔峰。另外四個人,則死在了中途。
從那以後,又有許多人登上了巔峰,也又有上百位登山好手犧牲了生命。
在纜車站外的雪地上,看見三個人,正在準備出征。由一個年歲較長的男人,把一根長長的繩索綁在每個人的身上。他們不是緊緊相連,而是隔一長段繩索綁一個人。
“我們不會走在一起,而是拉開來。攀上山峰前,先得走過一長段冰河。”男人指指遠處的一大片白,“冰河上有很多裂縫,滑下去,連聲音都沒有,就不見了。所以我們走得很開,一個人掉下去,還有兩個人能拉。”
“如果兩個人掉下去呢?”我很不識趣地問。
他怔了一下,笑起來:“求救!沒人救,又拉不上來,自己都要掉下去了,只好割斷繩索。”
我舉起相機,為他們拍了張照片,又開玩笑地說:“可惜不能跟你們上去,為你們在巔峰拍照。”
“我們不拍照。”
“登上馬特洪,也不拍照?”我問。
“既然上去了,還照什麼?”那男人笑笑,指了指胸口,“自己心裡知道就好了。”

下山時,纜車站向我索票,我又開玩笑地問:“難道還有人買單程,只上山,不下山嗎?”
“當然。”收票員拉上厚厚的纜車門,“有不少人買單程票。有的自己走下山,有的免費坐我們的車,把屍體運下山。”
上山時熙熙攘攘的纜車裡,下午三點,除我們一家,已經沒有人。不是早下山了,就是正在往巔峰爬。
看那白雪上,一點一點慢慢移動的人影。我想:人生不就像爬山嗎?
有人只是坐纜車,到高處,遠遠看看孤危的巔峰;有人爬到一半,受不了,退縮下來;有人半山搭營,遇到雪崩,悶不出聲就死了;也有人從那垂直的岩壁上失手墜落。
只有極少數人,攀上了巔峰。他們又可能只是站幾分鐘,連照片都不留一張,就離開。

我也想:其實隨便找架直升機,沒幾分鐘,就能把你放到巔峰。站在那兒,並不難。
但是,瞧!那些年輕人,摩拳擦掌的,就是要耍酷、玩命,靠自己的力量,一步一步地爬上去。
這就是年輕啊!
總在心裡有個目標,朝著那目標前進。他們不是挑戰大自然,而是挑戰自己;他們不只是登上眼前的巔峰,而是登上心中的巔峰。
這本書就是為年輕人寫的。
正因為是寫給“年輕的你”,所以既把你往回拉,叮囑你好好準備行囊、接受訓練;也把你往外推,告訴你你要走自己的路,成為你自己。
這本書也是為海內外華人青少年寫的,其中的文章除了在臺灣發表,也在大陸的《中學生》《中外少年》雜誌和馬來西亞的《南洋商報》刊出。它針對在傳統價值觀和現代新倫理間矛盾的年輕朋友,提出一系列的建議。
願每位年輕朋友,在讀完這本書之後,都能知道感恩,知道敬老,知道寫作,知道說話,知道怎麼選擇方向、怎麼交異性朋友、怎麼對待同性戀、怎麼執著自己的理想、怎麼看出上一代隱藏的深情,以及怎麼忠於時間、忠於工作、忠於良知。
更重要的是,盼望每個朋友,都能把握年輕的衝力,既然認定方向,就勇往直前、無怨無悔,終於——
攀上心中的巔峰!

目次

001 談成長 感恩的燭光
007 談交友 你有交異性朋友的資格嗎
014 談毅力 人生的二枚腰
020 談天才 十目一行的天才
028 談親情 你恨你的親人嗎
036 談計劃 熱狗與冷貓
043 談同性戀 如果他是同性戀
052 談讀書 讓仇人變成愛人
061 談精神 找回你自己
066 談做主 你是否能成為另一個比爾•蓋茨
076 談敬老 家裡有個老小孩
087 談時間 坐在時光上
094 談作文 寫一篇有你自己的文章
102 談自製 人生的是非選擇題
108 談安靜 請你輕輕說
117 談僥倖 船到橋頭未必直
123 談包容 雨過天青的時候
132 談文化自尊 以中華文化為榮
140 談拖延 從“升天事件”談起
147 談說話 你會不會說話
156 談工作 神聖的工作
163 談作弊 當你作弊的時候
171 談犧牲 飲一杯有血有淚的甜水
178 談進取 攀上心中的巔峰

184 後 記 一種殷切的叮嚀

書摘/試閱

一歲一歲的生命,
像一支一支的蠟燭。
在父母、親友的愛護下,我們被點亮,
終於成為一大片燦爛的燭海……


談成長——
感恩的燭光

 

1996年的元月15日,在電視上看到一則令我驚訝又感動的新聞。
日本神戶,經歷空前大地震的廢墟上,聚集著一群人,他們不是去憑弔死去的親人,而是看著自己的愛子、愛女,穿著傳統的日本服裝,走上一個高高的檯子。
每個孩子大約都只有十五六歲,很恭敬地步上臺階,向中間的一位老者和四周的觀眾行禮,然後拿起弓箭瞄準,射向遠處的標靶,再鞠九十度的躬,敬謹地退下。
原來那是日本傳統的“成年禮”,顯然學自中國,取《論語》上所說的“君子無所爭,必也射乎?揖讓而升,下而飲,其爭也君子”。(《八佾篇》)
可不是嗎?無論射得好不好,他們都彼此行禮,表現君子之爭的風度。真沒想到,在中國久不施行的儀式,竟被日本人學了去。
而且,儘管震災還未完全複建,又在元月的嚴寒之中,他們仍然堅持舉行這“成年禮”。

每個民族都有成年禮

大概世上每個民族都有所謂成年禮吧!從那一天,女孩可能改變了髮型,表示她長大了;男孩可能戴上帽子,表示他不再是毛躁的小夥子。在某些保守的宗教國家,女孩子從這一天,就不再能露著面孔、赤著臂膀在街上奔跑,而要成為謹言慎行的大閨女;在一些非洲部落,男孩子要隨著族長進入深山,經歷一段艱苦的磨煉,甚至在身上烙下疤痕,表示成為一位驍勇的戰士;還有些地區的人,必須投身寺廟,經過一番清修,才被認作是個有思想的成年人。

成年的權利與義務

看一個民族的成年禮,就可以知道他們的價值觀。有的民族重視勇氣;有的民族重視思想;有的強調自製的功夫;有的偏重待人的態度。
總之,到這一天就不一樣了。
你不是希望早早長大,希望把你當成人對待嗎?現在,可以了。你成年了,能戴帽子、能飲酒、能上桌與大人一起吃飯……但是相對的,你也應該要有風度、有雅量,你更應該由被照顧的孩子,變成可以貢獻社會的成人。這個世界從今天開始,是你的了,你成為了主人,你也承擔了使命。
愈想愈覺得“成年禮”實在太有道理了。它做了“宣示”,給了“權利”,也交了“義務”。
如此說來,我們是不是應該恢復“成年禮”的習俗?或者,即使不舉行這樣的儀式,在心裡,也能用自己某一年的生日,當作“成年禮”呢?

甜蜜十六歲

最近,我參加了一位外國朋友為孩子舉行的成年禮。
慶祝女兒十六歲生日,父母邀請了幾十位親朋好友。
像婚禮般,主角穿著粉紅色的紗裙和低胸的上裝,站在門口,與到場的賓客一一寒暄。
音樂起,主角和她的父親在大家的圍繞下翩翩起舞。所有的賓客一齊輕唱“甜蜜十六歲”,似乎在那歌聲中,送出一個消息:
這女孩長大了,就將投入大學、投入社會、投入另一個男人的懷抱。
於是,那歌聲也就在喜悅中帶了酸酸的滋味。
晚會的最高潮,是為一個大蛋糕點蠟燭。
十六歲生日,點十七根蠟燭。由那女孩自己點,每點一根,就說一段話:
“這第一根蠟燭,獻給我的母親。無論何時、何地,我出了問題,你總在那兒,幫助我。不論有什麼苦悶,你總傾聽我的訴說,我真不知道,如果沒了你,我的心靈會怎樣漂泊……
“這第二根蠟燭,給我的弟弟。我真不願意說,但我還是不得不說——你是我最好的朋友,終我一生……
“這第三根蠟燭,給我的妹妹。有時候我覺得你好煩,可是我好愛你,也知道你好愛我。你頑皮的眼神背後,總藏著深深的關懷;在我哭泣的夜晚,你總坐在我的床邊……
“這第四根蠟燭,給我的祖父母。當爸爸給我十塊錢的時候,你們早就偷偷給我二十塊了;當媽媽給我一勺冰淇淋的時候,你們總多給我幾勺。你們的心裡藏了我的小秘密,我的心底總有你們的大甜蜜……”
一支一支蠟燭點下去,每一支都是一種感恩,直到最後那支:
“這第十七根蠟燭獻給我的父親。你雖然會對我吼,但那是為了愛;你雖然曾經偷看我的日記,但那是為了關懷。你以前跟我打球會輸,因為想讓我贏;你現在還會輸,因為你把我養得這麼強壯。爸,願你永遠年輕,祝你永遠健康,你是我永遠的肩膀與依靠……”

生命的燭海

不知是否因為燭光閃爍,每個被叫到名字,走上前,與女孩一起點亮蠟燭的人,眼裡都閃著特殊的光芒。
我突然有一種感動,想告訴每個國內的年輕朋友:
我們的生命,不就是這樣嗎?
一歲一歲的生命,像一支一支的蠟燭。在父母、親友的愛護下,我們被點亮,終於成為一大片燦爛的燭海。
慶祝十六歲的生日,就像參加一個“成年禮”。一方面歡欣自己成年了,一方面要不忘“感恩”。且以那被大家點起的燭光,再去照亮更多的人。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3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