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這樣育兒更智慧:新手媽媽加拿大育兒手記(簡體書)
滿額折

這樣育兒更智慧:新手媽媽加拿大育兒手記(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9.8 元
定價
:NT$ 179 元
優惠價
87156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高齡產婦可以順產嗎?喂養寶寶一定要選擇外國奶粉嗎?新媽媽該怎麼面對可怕的產后抑郁癥?……資訊發達如今天,中國傳統的育兒經驗和西方科學的育兒智慧碰撞出激烈的火花,卻常常令初為人父人母的我們不知該如何抉擇。
本書的作者是一位中國媽媽,她在加拿大生養了寶寶,將自己的生育故事在天涯社區上貼出后引發熱烈討論,成為熱帖,本書即是在此基礎上衍生出的。作者對中西育兒經驗抱著“取其精華棄其糟粕”的科學態度加以精心選擇,結合自身孕育經歷,在本書中將中、西孕育智慧有機融合,以爆笑的文筆給出了更適合中國媽媽和中國寶寶體質的科學孕育方案。

作者簡介

李凌如,女,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外語系。生于大連,現定居加拿大。熱愛寫作,著有暢銷職場小說《搶單》。2010年,在加拿大生下女兒后,曾將孕產過程寫成《小乖加拿大落地記》,在網絡上發表,引起網友的熱評。本書以輕松幽默的筆調記述了作者在閱讀了大量的加拿大育兒書籍后,以中西結合的育兒方式喂養健康的中國寶寶的歡樂歷程,希望與更多新手媽媽在歡樂中分享小乖的成長過程。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是在作者天涯熱帖的基礎上生發出的,從衣食住行等各個角度全方位解讀中西育兒理念的差異,并給出了適合中國人的更為科學合理的懷孕、生產、育兒方案。本書的特點、優點如下:
1.超級實用。從懷孕、生產到哺乳、育兒……其中的每個環節、細節都是新手爸媽關注的焦點,本書即對這些細節一一進行剖析,以作者自身的體驗給出更具可行性的建議。
2.包羅萬象。如何選購物美價廉的嬰兒車、兒童安全座椅?盛夏怎樣幫寶寶防曬?怎樣應對寶寶的情緒大爆發?……和寶寶有關的問題,那都不是小問題。而這些,都能從本書中找到答案。
3.無敵爆笑。愛美的媽媽怎樣在孕期繼續“臭美”?怎樣在育兒的過程中科學合理地“使用”老公?……作者以幽默的天性、爆笑的文筆造就了書中無數妙趣橫生的橋段,從中告訴我們該以怎樣樂觀的心態、積極的態度面對育兒過程中的各種煩惱和憂傷。

目次

《這樣育兒更智慧》目錄
第一章 輕松孕期,快樂享受
第一節 吃對東西就好——破除“孕婦需要大補”的迷思
第二節 中外孕婦裝扮大不同
第三節 做一個愛運動的孕婦
第四節 享受你的孕期

第二章 在加拿大當高齡產婦
第一節 在加拿大,“高齡產婦順產”是必須的
第二節 生產前的最后24個小時
第三節 小乖加拿大落地記㈠
第四節 小乖加拿大落地記㈡

第三章 “奶牛”的美麗與哀愁
第一節 人人都能喂母乳
《這樣育兒更智慧》目錄
第一章 輕松孕期,快樂享受
第一節 吃對東西就好——破除“孕婦需要大補”的迷思
第二節 中外孕婦裝扮大不同
第三節 做一個愛運動的孕婦
第四節 享受你的孕期

第二章 在加拿大當高齡產婦
第一節 在加拿大,“高齡產婦順產”是必須的
第二節 生產前的最后24個小時
第三節 小乖加拿大落地記㈠
第四節 小乖加拿大落地記㈡

第三章 “奶牛”的美麗與哀愁
第一節 人人都能喂母乳
第二節 “奶牛”們如何心疼自己
第三節 外國奶粉到底好不好
第四節 “藍色心情”是一種病
第五節 坐一個“中西結合”的月子

第四章 養小乖也要入鄉隨俗 
第一節 寶寶真的像我們想象的那么嬌嫩嗎
第二節 中西結合的喂養方式
第三節 為寶寶挑選小衣服
第四節 寶寶的安全措施
第五節 寶寶的衛生措施

第五章 老外育兒的新概念
第一節 從小就睡自己的床
第二節 體罰是“有罪”的
第三節 嬰兒肥——不要太肥
第四節 老外不把孩子當個寶嗎
第五節 大人避談,寶寶無忌
第六節 接受老外的健康理念
第七節 寶寶的人生大事——睡覺
第八節 全職媽媽是個技術活兒

第六章 家長是怎樣煉成的
第一節 做個忘了別人家孩子的家長
第二節 做個說話算數的家長
第三節 做個不會反應過度的家長
第四節 做個“忘了自己是家長”的家長
后記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第三章“奶牛”的美麗與哀愁
第五節坐一個“中西結合”的月子
在空調房里的產后第一天
話說那日,我經歷了十幾個小時的陣痛,幾分鐘之內完成了關鍵的最后一步,終于生下了小乖。坐著輪椅轉到護理病房的路上,護士還特地把小乖抱過來,放到我懷里。從那之后,除了一次護士單獨把小乖抱出去洗澡,小乖再沒離開過我的視線范圍。
進到房間,開著空調,氣溫估計只有22度的樣子。我早習慣了老外向來開得很足的空調,但沒想到護理病房的溫度與其他地方完全沒有差別。小乖爹趕緊請護士把空調溫度調高點,護士笑瞇瞇地一邊調一邊說:“甜心兒,外面有30度呢,你不熱嗎?”小乖爹和我對看一眼:就算有點熱,也要看什么時候吧?
小乖被放在一張我手邊的小床里。別的孩子在房間里放聲大哭,她卻安安靜靜地閉著眼睛做美夢。芒都醫生說,她的本能還認為自己待在子宮里面,所以她的姿勢和習慣保持著在子宮里的狀態,直到三周后她真正的預產期到來。
各種醫科的醫生護士開始出出進進,給小乖和我做各項檢查,結果顯示我們倆都非常健康。我倒沒有遇到護士要求我必須起來活動,洗冷水澡,只是提醒每上完一次廁所,都應該用配發的瓶子做好部位清潔。
醫院的產后餐是免費的。從前天中午開始,我餓了整整24個小時,除了一個姥姥偷偷喂我吃的雞蛋,肚子里空空如也。不過看著一堆色拉、三明治,什么都不如姥姥做的熱乎乎、香噴噴的家常飯好吃。點餐單上只有一樣叫“冰激凌”的東西讓我很向往,然而在周圍幾雙眼睛的嚴密注視下,我只能默默地把點餐單還給了護士。絕大部分老外一年四季都只喝涼水,所以也不會有人覺得產婦有必要喝熱水。醫院容許我吃冰激凌、喝涼水就是意料之內的事了。結果,免費餐沒吃上,連水都是姥爺從家里專門帶來的。
老外不“坐月子”
有幾個好奇的護士會在進來檢查的時候想和我聊點關于“坐月子”的問題,知道點皮毛的都聽說產婦在月子里不能活動。“你在這個月里‘動’了又會怎么樣呢?”這是護士最愛問的問題。我有點語塞。按中醫的原理,“動”了以后帶來的影響也是很多年以后才能發現的。我笑笑,只好一個勁地和她們說,這都是傳統而已,并非強迫。
來幫我催奶的護士也覺得“月子”很神秘:“你知道嗎,因為你要哺乳,讓肌體產生乳汁的最低熱量怎么樣都會比寶寶吃掉的多。整整一個月坐在床上不動,但最后還是會比我們很多生完就下地,過兩天就上班的產婦瘦,這很有趣。”我也只能朝她笑笑,說不出個所以然。
寫這章時,適逢大家又開始爭論一個古老的話題:坐月子到底是不是中式陋習?在這么多年真正近距離接觸了老外的日常生活后,在我看來,老外選擇不坐月子,確實是與他們自身的體質有非常大關系的。很多老外懷著孕,在涼涼的空氣里,光腳穿人字拖,大口大口地吃著冰,興高采烈地告訴我,可樂能使她們精神倍增。而另一方面,我也是去了國外,才知道會有那么多人對花生過敏,超市里的食品因此而認真標出警告,因為嚴重到會出人命。每年春天,不分男女老少都可能因為區區小感冒,在家里躺上一個多禮拜,甚至有人死于此病。
出月子的第三天,我們一家人去河邊散步,一個看起來有七個月身孕的老外和她丈夫推著嬰兒車走過來。她告訴我們她的寶寶已經生下三個月了,可她的肚子沒有一點瘦下去的意思。看看我一個月之內小了很多的肚子,她很內行地,把“月子”的音發得挺標準:“你們坐月子對嗎?”她摸摸自己的肚子,然后指指我的:“這個很好,真的很好。”
其實我明白,話雖這么說,但對于大多數老外,坐月子不僅麻煩,而且是一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西醫里老是強調,萬事要有根據、要講科學,所以老外的產婦產后恢復崇尚運動。身體狀況好轉了之后,想盡各種辦法鍛煉是王道。跑步,游泳,登山,什么辛苦干什么。近些年除產后瑜伽之外,又開始流行推著嬰兒車跑步,看孩子和運動兩不耽誤。經常看著辣媽們穿著緊身衣,推著三輪的嬰兒車,在公園里慢跑,也成了一道風景。
我回想我國內的好友們,有幾個是這樣瘦下來的?至少我認識的人里沒有。
這些國外的生活經驗教我明白:對習慣了中式生活的人來說,不能一味地糾纏于“老外不坐月子,那我們為什么要坐月子”。這事兒還真不能一概而論。聽身體說話,不盲從的選擇才是最健康的。
中西結合的月子
小乖出生后的第二天早上,護士又進來檢查了一遍之后,鄭重通知我們可以帶小乖回家了。盡管我對24小時出院這個規定略有耳聞,輪到自己還是不免有點不踏實,何況小乖早產了。“你確定我和小乖不需要留院再觀察幾天嗎?”護士依舊一臉的笑容:“甜心兒,醫生說你們沒問題當然沒問題。難道你不想帶小乖回家嗎?”
“進去一個出來倆”,我帶著小乖回了家。如果嚴格按月子的老規矩執行,我應該一進家門兒就躺上床,一個月腳都不能挨地。結果由于醫院需要小乖做例行復診,我產后第一個禮拜就出了三次門,剩下的28天里,我都老老實實在家躺著。
我從不認為自己是個因循守舊的人。親身經歷了生產之后,我是真的覺得“月子里”走路,十分鐘以內還能接受,再長了自己會很不舒服。畢竟那是一個傷口,就算不需要坐月子這樣的專門護理,至少也應該和別的手術之后一樣,給傷口多一點時間,讓它彌合得更好。所以,我除了吃飯、上廁所在屋子里每天走上10分鐘外,能躺就躺著。
至于月子里多走路,日后會不會落下腳跟疼的毛病,沒有實踐就沒有發言權。也許等老了,我才有資格來現身說法吧。
我也多多少少從產后第二個禮拜開始試著在床上做簡單的產后恢復運動。不過,我是個相當懶的人。有半點不舒服,馬上就給自己找理由不做了。真正全面的產后練習是三個月之后的事了。
我天天都會做部位清潔,但是洗頭就免了。倒也沒什么講究,姥爺姥姥都是高級知識分子,從不盲目迷信什么東西。就是我自己會覺得頭上涼涼的不舒服,那何必勉強自己呢?
以上這些只是我,作為一個從小適應了中國生活習慣的普通產婦的個人月子記錄。我很感激我的媽媽忙前忙后幫我完成了一個中西結合的月子,我產后能夠恢復到今天這個狀態,沒有她在那一個月里的辛苦付出,是絕不可能的。
產后瘦身,欲速則不達
坦白地說,我自己瘦下來的過程很慢。我能瘦下來,走的完全不是“瘋狂甩肉”這條路。我不是明星,沒有鎂光燈和狗仔隊老是譏笑我還沒減完的贅肉。陪著小乖玩,順便減肥,更合適我這樣的普通人。
孕期里長了14千克,生完小乖卻只瘦了4千克。我很羨慕那些生完了,馬上掉至少5千克以上的媽媽們。月子里,我的體重更是絲毫未動,沒有長胖就不錯了。證得芒都醫生同意后,第三個月開始,我就迫不及待地恢復了游泳,每周至少4次。可是收效微乎其微。
姥姥安慰我說,這是因為我正處于哺乳期,吃得比較多,又不能故意節食。聽起來很有道理,但是那段時間我還是忍不住上網去查,到底哺乳期間會變瘦還是搞不好更胖?結果發現,看也是白看,說胖的人一半,另一半人說會瘦。最后的結論:胖瘦主要是由體質決定的。現在看來,當時看似有點阿Q精神的結論好像也沒錯。
瘦下來的媽媽很多,我也絕不是最有資格在這兒教大家如何做,才能達到最佳效果的那個人。我只是想和那些為瘦身苦惱著的媽媽們分享我的經歷:要讓自己習慣慢慢瘦這件事。6個月恢復到孕前體重的大概水平,后面的幾千克給自己多一點時間,急于求成只會讓自己更失望。要這樣鼓勵自己:沒長胖就是勝利。“欲速則不達”同樣適用于產后恢復這件事,健康在任何時候都是排在第一位的。
束縛帶真的有用嗎
許多媽媽產后很快就穿束縛帶了,我是第三個月才開始想到該不該試一下。之前,總怕給還沒完全恢復好的身體加重負擔,所以沒穿。閨蜜說應該是有點晚了,我還是決定買了件和束縛帶作用相仿的緊身馬甲。在我看來,實用的地方有兩個:一個是盡可能把沒減掉的贅肉箍起來,還有一個就是我眼里束縛帶類產品的真正作用——幫助節食。
由于緊身馬甲的“監督”,本來在哺乳期間吃大了的胃在吃了比以前少的東西時就有了滿足感。少吃,加上一定量的鍛煉,減肥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節食的同時最好也能進行一點鍛煉,不然即使瘦,肉也是松的。比起游泳等比較劇烈的運動項目,產后瑜伽仍是一種非常值得推薦的項目。特別是產后瑜伽中有許多動作對于子宮等孕期有所變化的器官有非常好的修復作用,比如貓式、蝗蟲式、眼鏡蛇式等。這些動作可以一直做下去,因為它們對女性的身體健康是非常有好處的。
我還每天晚上做仰臥起坐。很多年沒做,一開始我只能做10個,就累得不行了。但是兩個禮拜以后,我可以做到25個了。每天在任何閑下來的時候,我隨便往家里的地板上一躺,找個重物壓住我的腳,最多不過幾分鐘,貴在堅持。
我產后最得意的就是我的腹部了,比產前還平。朋友也都說我的肉還是緊的。我的那種開心,只要堅持鍛煉的媽媽一定懂的。
當然,這些都只是我個人“中西結合”的產后恢復經歷。萬事無絕對。不管是老外還是老中,也不管坐月子還是不坐,這些事情還是在個人。如果覺得無所謂,不鍛煉也沒人勉強。如果覺得有必要,就好好在家調整,爭取早日恢復到一個令自己滿意的狀態。
出發點可以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一樣的。從任何方面說,產后恢復對每個媽媽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即使心思不想花在減肥上的媽媽們也應該適量做些運動,讓身體重新充滿活力。因為今后的路上,我們又多了一個需要我們無微不至照顧的伴兒。


第四章養小乖也要入鄉隨俗
第二節中西結合的喂養方式
特殊情況特殊對待
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以下是我對小乖相貌的客觀描述:長得非常非常白,有兩個甜蜜的小酒窩,鼻子一般般,眼睛不算小,嘴巴不算大。前三樣都是拜她爹所賜,后兩樣來自我的基因。看來聰明的小乖比較有“重點”地繼承了我們倆的優點。特別是“白”這一項,以至于曾有不少陌生人以為她是個混血兒。我學給她那中國“原裝出口”的爹聽,本來以為小乖爹會不太爽,結果人家挺高興,還半開玩笑地問我:“那我回國豈不是還要裝老外?”
小乖爹這輩子是不可能變老外了,可小乖從一生下來,就注定是個小“Banana”(香蕉,取義外黃內白,在英語里是對完全西化的黃種人的戲稱)。考慮到她的華裔血統和未來她要融入的西式生活,“中西結合”的喂養辦法還是比較合適的。
在小乖六個月以前,醫生就跟我們說,從冰箱拿出來的奶,在熱水里緩到室溫就可以喝了。等三四歲的時候,給她直接喝冰奶也不會有問題。我們忙著點頭,從診所出來了,照樣把奶熱到略高于室溫,直到六個月以后,才正式給她喝常溫的奶。
之前我的確“大肆鼓吹”不要把寶寶太當回事,但前提是保留我個人對生冷食物的成見。閨蜜說我這純屬無用功。在大環境的影響下,小乖終有一日還是會像老外一樣,常年四季喝著涼水,也不覺得冬天里吃冰激凌是一件多么需要考慮的事。可我總堅持,就算喂養小乖的大方針是以使她更適應將來的生活環境為主旨,具體的一些小細節上,中國的傳統也并不是全無道理的。
介紹固體食物給寶寶
六個月之后,小乖開始吃固體食物了。這是加拿大《育兒手冊》上統一給出的最佳時間。加拿大營養師們寫這個小冊子的同時,也提到因風俗、傳統的不同,有很多國家給寶寶吃固體食物的時間早至兩個月,晚至一歲。
之所以仍然提出六個月的時候最適當,是因為他們認為吃固體食物太早,寶寶的消化力比較差,不僅會因此加重消化系統和腎臟的負擔,容易不小心噎到,導致食物過敏,還會耽誤從奶里吸收營養;而太晚的話,寶寶也許就錯過了較快接受固體食物的時機,這個時候他正好需要多吸收鐵質,這對發育顯然是不利的。
果真四個月的時候,就有國內的媽媽告訴我可以給小乖吃固體食物了,至少軟面條和稀米粥應該能吃一點了。然而,“頭胎照書養”的古訓此時又占據了我的大腦。我還是根據手里的那本小冊子,堅持等到了小乖六個月。只不過,中國古訓教誨我遵循的“此書”變成了用全英文寫成的。
給寶寶養成吃飯的好習慣
在將要可以吃固體食物之前的那段時間里,小乖每天可憐巴巴地坐在姥姥懷里,盯著我們把那些在她看起來無比美味的東西放進嘴里,一副很著急的樣子,同時開始大吃自己的手指。這是她有了參與感的一種表現,說明她做好準備要和大人一起吃飯了。
第七個月開始,我們把小乖的位置正式安排在一把小椅子上,讓她和我們一起坐在飯桌邊。這也是為了讓小乖養成好習慣:吃飯就一心一意地吃,不要分神去看電視或者玩別的東西,她自己吸收不好營養,弄得大人們也很累。現在就要趁小乖小,給她立規矩。以后長大了,可以滿地亂跑了,難不成我們還追著她喂?這絕對是個壞習慣。
好在這個家伙對吃的東西基本“來者不拒”。吃著我們喂的,還興奮地嘗試著把東西抓到手里“把玩”。七個月的小乖一門心思地模仿著大人吃飯,卻還只是處于“照貓畫虎”的階段。一旦飽了,她就會堅決把嘴閉上,把頭扭到一邊去。
于是吃完飯,小乖的小椅子周圍一定都是各種她吃進去,不喜歡然后吐出來的東西;也有的是她很想吃,但是還沒辦法真正咀嚼好的東西,比如我們很早就開始給她吃的玉米和黃瓜。盡管收拾起來很辛苦,我們還是縱容小乖“自食其力”,因為這是她的樂趣。不管吃掉,還是“把玩”,對這么大的寶寶吃飯,最好本著“重在參與”的原則,讓他對食物有興趣,以后才有可能避免挑食。
隔三岔五,我們會引入一種新的蔬菜或水果給她嘗嘗。對那些一開始她沒興趣的食物,也不會就放任她不吃了。過幾天,我們裝做若無其事照樣拿給她吃。一樣食物,小乖可能要試很多次。第一次不吃,不等于她就拒絕了這種食物。不要強迫她,但是也不要輕易就放棄,從而養成了她挑食的習慣。吸收營養不全面,寶寶怎么能真的健康呢?
如果某種食品,小乖試了很多次,就是不愛吃,那我們還有機會把食材剁碎了,和很多東西拌成餡,讓她在嘗不出來的情況下吃掉,也算成功。
剛開始的一個月,小乖吃得最多就是雞蛋黃、加強鐵質的米粉,還有很細的清蒸魚肉,其他的食物我們到九個月之后才給她吃的。每天我們自己還用打漿機把新鮮的水果或蔬菜打成漿狀的水果蔬菜泥,作為小乖的輔食。
老中缺鈣,老外缺鐵嗎
說到加強鐵質的米粉,我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國內所有的嬰兒食品,頭一條一定是和補鈣掛上鉤的。加拿大卻是從奶粉到米粉,補充鐵質是重中之重。寶寶喂養的文章書籍里,必有一章要說明鐵質是多么的必不可少,否則會給寶寶的未來帶來多少不利因素,所以至少應該從六個月補到兩歲。這和國內的嬰兒食品動不動就來一句“不要讓您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簡直如出一轍。
我不能讓小乖因為缺鈣而“輸在起跑線上”,也絕不能容忍我的女兒因為缺鐵而變得易怒、挑食,最后發育遲緩,長得瘦瘦小小。其實生活中寶寶吃的能補鐵補鈣的東西就來自于我們吃的普通食品,而且都不是什么稀罕的“緊缺物資”。
六個月之前的寶寶還帶著從母體里得到的鐵,如果同時喝母乳,不會缺鈣。六個月之后寶寶吃的奶制品、豆制品和一些蔬菜就可以補鈣,而吃魚、肉、蛋黃、谷類食品則可以補鐵。營養全面的奶粉更是必須兩者兼備。
兩個國家對鐵和鈣的重視程度之所以如此不同,從我在兩邊生活時,不同的食譜看來,這和我們平時常吃的東西應該是有一定關系的。
老外的日常生活中,各種奶酪、酸奶等含鈣量相當高的奶制品是必備的。各種豆類,花椰菜,西式南瓜(和我們平時吃的南瓜不一樣),直到盛產的三文魚都含有豐富的鈣,而這些食品在我們的餐桌上不太常見。反過來,我們每餐必吃的糧食,變著花樣吃的各種肉禽蛋類,都含有大量的鐵,卻也未必就是老外的首選。無論是補鐵補鈣,老外醫生很少推崇讓寶寶額外吃任何營養品,而主張從天然食品中攝取這些營養。除了維生素D滴液,醫生從來沒向我推薦過任何這方面的藥品。
很多細心的媽媽看到我在博客里放的照片,小乖的后腦勺上也有一小圈沒長頭發,紛紛好心地告訴我,小乖可能缺鈣。媽媽們的好意我心領了,殊不知,這件事已經被周醫生“蓋棺論定”了。
每次去看周醫生,他都不是很明白我為什么老是擔心小乖缺鈣。“她這兒沒長頭發……”我小心翼翼地指指小乖的小腦袋。周醫生湊近了,扶扶眼鏡,點點頭:“嗯,是有點沒長好。”我等他往下說,他卻滿腹狐疑地看著我:“這怎樣呢?”
“那她會不會缺鈣呢?”我覺得醫生不會連這么個全中國人民都知道的常識都不了解吧。“沒有,那不會,她很好。”周醫生立即搖頭,隨后他很快便指出小乖長牙的時間非常正常,既然晚上也從不無緣無故大哭大鬧,僅憑枕禿是說明不了任何問題的。判斷寶寶是否缺鈣,要全面去看,而不是當某一個癥狀符合,就隨便下定論。
在寶寶是不是缺乏營養這個問題上,國內的家長顯得太敏感了。媽媽們在網上大聊給寶寶買了什么補品,從牛初乳到DHA,甚至有的寶寶什么都不缺,也一定要吃點什么,媽媽們才覺得對得起自己的寶寶。這么做出發點固然都是為寶寶好,心情可以理解,然而任何事物都是過猶不及。
從沒吃過任何補品的小乖能長得比同齡的孩子都壯,和她不挑食,吸收好是有很大關系的。日常生活里,蔬菜水果,面包面條,肉末稀飯,基本上我們吃什么,小乖就吃什么。避免不了的過咸過辣的菜,我們會用開水涮涮再給她吃。
可能引起過敏的食物
小乖對任何食品都不過敏。只是為了食品的安全健康考慮,她的菜譜里,沒有甜品,沒有堅果,沒有任何非天然飲品。喝水,她也像大人一樣直接從杯子里喝。因為,有時含果肉的果汁在吮吸過程中反而可能噎到寶寶。
如果寶寶對某些食品過敏,自然就會影響營養的攝取。擔心這件事的媽媽,特別是有過敏家族史的應該更加注意,寶寶的食品要好好篩選一下。比如堅果,魚蝦之類的海產品和蛋清都是比較容易引起過敏的食物,媽媽們應該等寶寶大一點再給他們嘗試。
看著小乖每天都快樂地享用著她的食物,這真是個讓人感到幸福的成長過程。網上也有很多媽媽問過我,小乖為什么能喂得這么健康可愛?我告訴她們這一點都不難,記得讓寶寶吃最新鮮最自然的食品,養成吃飯的好習慣,吸收好,營養均衡,這是任何補品都無法比擬的。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56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