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邊走邊悟:風源益語(簡體書)
滿額折

邊走邊悟:風源益語(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作者基于“心智家園”教育體系的理論,從心智能量、為人父母、心智禪修、心轉病移以及組織修煉的角度來全面闡述如何保持一個積極的心態,告訴我們如何找到提升心靈能量的密碼,從人際關系的本質入手,幫助我們處理自己與家人、同事、朋友及其他人的關系,還涉及如何在一個組織中保持心靈的能量,帶來活力。本書能從心智的角度幫助人們提升自己的能量,讓自己積極樂觀,與人相處愉快,生活更加精彩!

作者簡介

包豐源,"心智家園"教育體系創始人,多年來致力于研究通過提升人的思想境界、人生智慧和家族能量等,使生命更有價值的理論與方法。
"心智家園"教育體系有效融合東方智慧與西方實證科學,總結出人與內在、人與人、人與物質的關系都是智慧的呈現,而智慧是在于掌握和運用平衡與鏈接的規律,以及由不同鏈接產生的平衡結果對事物形成的影響,由此創新和發展出可以有效改善平衡與鏈接,提高生命個體價值的技術方法--喚醒法、面對法、呼吸法、共振法。
已出版作品:《不要拿過往的經歷當資本》《心智能量》《用思想來改變一切》《共振》《用心帶孩子》《成就孩子一生》《誰決定孩子的命運》《決勝右腦》《右腦制勝》。

名人/編輯推薦

人生就是一個邊走邊悟的過程。我們會在人生的路途中采到美麗的花朵,也會被眾多的荊棘刺傷,用什么心態看待人生,是我們一生需要悟的。心境需要時間和經歷的慢慢打磨。思想決定習慣,習慣決定人生。最好的愛是先讓自己好起來。本書能帶你觸摸心靈深處的感動,明悟人生的精彩!

目次

第一章心智能量 / 001
世界是全息的 / 002
人要活得立體多面有光澤 / 003
懂得尊重人與自然和諧 / 004
有效互動才能讓關系長久 / 005
發現自己獨有的價值 / 006
敬畏與感恩生命 / 006
多一些感恩和行動 / 007
人生初衷是讓人覺悟 / 008
外在一切都是與內在的自己相遇 / 009
對他人期許都是自己生命中的“缺” / 010
舍與得同在 / 010
提升心靈維度 / 011
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 012
不要拿感恩當習慣 / 013
第一章心智能量 / 001
世界是全息的 / 002
人要活得立體多面有光澤 / 003
懂得尊重人與自然和諧 / 004
有效互動才能讓關系長久 / 005
發現自己獨有的價值 / 006
敬畏與感恩生命 / 006
多一些感恩和行動 / 007
人生初衷是讓人覺悟 / 008
外在一切都是與內在的自己相遇 / 009
對他人期許都是自己生命中的“缺” / 010
舍與得同在 / 010
提升心靈維度 / 011
多給自己一次機會 / 012
不要拿感恩當習慣 / 013
在動態中建立能量的平衡 / 013
純凈是臣服后的行動 / 014
“空”創造了“有”的部分 / 015
讓別人開心喜悅 / 017
用功德積攢福德 / 018
接受自己才會與自己合一 / 018
愛他人就是在愛對方投射的自己 / 019
改變心智結構創造美好生活 / 020
成全別人成就自己 / 021
做事修的是“我愿意” / 022
一切都是換來的 / 022
改變內在思想才能改變外在世界 / 023
情緒是對精神能量的最大消耗 / 025
狹隘讓人生復雜 / 026
臣服才能有效鏈接 / 027
用愛點亮希望之燈 / 028
能量來自情緒、境界、家族、基因 / 029
每個人都是足夠的 / 030
能量在與他人的交互中增長 / 031
謀求關注代表著自我價值的缺少 / 032
真正的隨緣是自在智慧的體現 / 032
宇宙的一切來自物質與思想的共振 / 033
鏈接、臣服才能改變、提升 / 034
共振 / 034
未化解的情緒會成為心智障礙 / 035
疾病是心靈創化的現象 / 036
家族系統具有巨大的無形能量 / 037
在經歷中覺悟才能增長智慧 / 038
心智是“真我”的顯現 / 039
婚姻實相 / 040
提升能量來自臣服與行動 / 042
思想不是控制而是臣服 / 044
完整享受已經發生的事 / 045
尊重是用對方能夠接受的方式來影響對方 / 046
所有的經歷都是過往的重逢 / 047
讓自己盡量完整與純凈 / 048
心想事成 / 049
臣服是對自己的慈悲與寬恕 / 049
回到純凈的自己 / 050
所有的付出最終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 050
能量與無奈 / 051
改變心智結構能夠提高生命品質 / 052
人生沒有對錯只有經歷 / 053
潛意識的特點 / 054
人的最高需求是自我超越 / 055
我們是自己人生經歷的創造者 / 056
精神能量讓人有能力為自己創造 / 057
人要享有值得擁有的一切 / 058
調整振動可以改變能量關系 / 059
一切事物皆源自對立與統一 / 061
潛意識的心靈傷痛會形成情緒的種子 / 063
憧憬是堅持后的彩虹 / 063
“你是誰”取決于你每時每刻的創造 / 064
愛別人要從愛自己開始 / 064
“愿”就是讓一切變得更好的心 / 065
真正的愛是提升對方的能量 / 066
打開心讓陽光照進來 / 066
認知規律并行動 / 067
物質和能量可以相互轉換 / 068
最好的愛是先讓自己好起來 / 069
建立與更高次元的鏈接 / 069
慎獨 / 070
人的價值體現于利他精神 / 070
第二章心智禪修 / 073
生活是一個立體的圓 / 074
一切是臣服結果的再現 / 074
做自己思想的主人 / 075
追求真善美要有好的情緒 / 076
心靈優先于身體需要才會收獲幸福 / 078
唯有改變才能掌握命運 / 079
人的成就是一生的修煉 / 079
讓思想有用是“心想事成”的前提 / 080
能力的提升來自感恩之心 / 081
擔當會讓生命精進 / 082
不同境界決定不同人生 / 083
幸福在于覺悟的過程 / 084
外在的生活是一面鏡子 / 085
內心平靜才會擁有圓融的一生 / 086
任何事物都在規律中運行 / 088
一切都在規律中 / 088
自己是成就一切的決定因素 / 089
用感恩與外在鏈接 / 091
慈悲是宇宙的力量 / 092
融入對方才能改變對方 / 094
用心做事會延展結果 / 094
慈善是責任和義務 / 095
你就是完美的 / 097
時間和空間都是假相 / 097
不是“我”而是“我們” / 098
“種子”代表著思想障礙 / 099
一切有為都是不為 / 100
接受是覺悟的開始 / 100
真正的提升來自行動 / 101
結果是因緣聚合的呈現 / 102
智慧與慈悲雙修能改變人生的狀況 / 103
一個人要修的是“我愿意” / 104
世界是全息的 / 105
境界是一種利他的精神 / 106
相同的自己不能創造不同的未來 / 106
純凈是正清和融的一種境界 / 107
“我”是一切的根源 / 108
與自己身心合一的鏈接是與外在鏈接的前提 / 109
第三章心轉病移 / 111
每個思想都在創造著平衡 / 112
“恨”別人會讓自己“痛” / 113
治病最重要的是改心 / 114
人有身、心、靈三元素 / 115
婦科疾病與情緒的關系 / 116
眼部病癥與情緒的關系 / 117
咳嗽代表沒有表達的情緒 / 119
失眠通常是情緒所致 / 120
許多癌癥是潛意識制造出來的 / 121
疾病由心靈創化而來 / 122
疾病的起源 / 124
第四章為人父母 / 127
經歷不是恩典就是成本 / 128
讓孩子成為神性的自己 / 128
在孩子心靈里播下美好的種子 / 130
有條件的愛會讓孩子學會功利 / 130
學習興趣比學習本身更重要 / 131
天下沒有錯誤的父母 / 132
培養覺性,突破個性 / 133
陪伴孩子心靈成長 / 134
教育孩子是自身蛻變的過程 / 135
孩子是父母的化身 / 136
關注孩子,從塑造心靈開始 / 137
父母要成為孩子的榜樣 / 138
父母就是孩子成長的環境 / 139
有多少期許就會有多少失望 / 139
能量提升可以延緩或者消除死亡的念頭 / 140
病是內心的語言 / 140
做自己的主人 / 141
孩子的一切行為都是一種鏈接 / 142
孩子的靈魂高于父母 / 142
兒童成長是創造自我的過程 / 143
對父母修“受”,對孩子修“舍” / 143
孩子不屬于父母 / 144
教育孩子的重心是教育自己 / 145
不同選擇會創造不同的結果 / 146
培養孩子健全的人格 / 147
父母與孩子的鏈接是一切鏈接的基礎 / 149
幫助別人首先要做好自己 / 150
孩子的問題就是父母的問題 / 151
尊重是一種人生智慧 / 152
利于他人就是走出自我 / 152
父母要關注孩子的內在感受 / 153
與家族能量有效鏈接 / 154
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 / 155
鏈接讓能量流動 / 156
第五章組織修煉 / 159
人們在一起是為了讓生命永續發展 / 160
組織修煉是一個超越自我的過程 / 161
人是要帶領的 / 162
真正的高效是敬天愛人 / 163
初衷決定結果 / 164
企業績效是德位相配的必然 / 164
和人在一起放下期許 / 165
人的境界可以超越外在環境 / 166
動機決定人與人在一起的時間 / 167
計較是貧窮的開始 / 167
組織修煉是“修”自己 / 167
顧客與產品是一種能量交互 / 168
心智營銷 / 169
企業文化是集體意識的聚合 / 171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世界是全息的
人與人之間以情緒或慈悲進行有效鏈接,以感覺的形式出現。你對個人的感覺好或者不好,都是種鏈接。
坦誠和真實不是工具和手段,而是給自己機會。今天對他人不能夠坦誠,就會吸引來貪婪之人。貪婪之人最后定會有其結果。任何事情都會成對地出現,貪和騙是其中對。如果沒有貪,怎么會被騙?如果你只想幫助人,誰能騙得了你?
看個人時,不用了解他是誰,而是要看他周圍的人。個企業員工的樣子就是老板心靈的呈現。個老板看看自己的員工,也就知道自己是個什么樣的人。
個點,條線,個面,個圓。很多時候我們看到的只是個點:這件事情怎么了?其實不是僅僅涉及這件事情,而是個整體。人活在個系統中,你的些微改變都會影響與之相應的系統。人無法獨立存在,每個人都是其中員。
切歸結為"無"。宇宙豈能沒有點實實在在的東西?包含在宇宙當中的信息是確實存在的,無論是反映宇宙背后的深層結構,還是宇宙本身,描述整個宇宙都需要信息。
在宇宙中,從生命體到非生命體,時時處處都包含著整個宇宙的信息。當你執著于自己的眼睛所見、大腦所思和身體所感時,那種全息世界的深層次感覺你是體驗不到的。只有當你放下以往切知識所帶來的成見時,才能體驗到全息的世界。
在全息理論里,從A點可以到達B點,不需經過任何時間和空間的跨度,這也可以解釋為何在心靈感應里從未捕捉到兩個物體之間任何物質或能量的傳遞,這是因為兩點之間的交流根本不需要穿越實際時空。
如果你能夠理解這些,就會很有智慧。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智慧-面對-接受-放下-臣服-鏈接-能量-改變。
人要活得立體多面有光澤
生活是多面的,不僅表現為開心、舒服、喜悅,也表現為痛苦、煩惱、不幸。無論哪個面,我們都應該喜悅地接受,人要活得立體多面有光澤。每個人都是豐盈飽滿的,沒有達到這種狀態是因為這個人的能量不夠。
情緒無所謂好壞,所謂的好壞都來自我們的定義。這個世界切都是對應與平衡的,有黑就有白。情緒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推動力。
人最后修出來的,不是清心寡欲,不是沒有情緒,而是有光澤--是光澤,不是光彩。修出來的是懂得宇宙的實相,不是人生智慧。中國人的智慧很大程度上在于文字,不同的文字有著不同的解讀。
人首先要懂得尊重,其次是臣服,然后是結果,得到,改變,很多人提升或改變都源于這個規律。
路同行,我為你的提升而付出,你要為自己的成長而臣服,只有臣服才能有所鏈接。相信是種鏈接,當個人不相信,并帶著自己的很多觀念時,是很難與外界建立鏈接的。我只是個通道,通過調整頻率來為你打開智慧之門。當我們的頻率盡可能趨同或者致時,就不會再內耗,這就是我們之間的純凈。
懂得尊重人與自然和諧
清明節是個萬象更替、天地運行的轉折點。全世界也只有中國人懂得運用二十四節氣,這也是中國人懂得尊重人與自然和諧關系的種表現。
自然有節氣,人亦如此,人生也有著屬于自己特性的節率。天地自然有二十四節氣,人生也有著二十四節率。理解自然也就理解了人生和人性。但人生很大程度上是以5年或者5的倍數年為階段來進行轉折更替或者作為生命的個節點的,包括國人的很多計劃、謀略都是以5年或者10年為階段的。有的人在很小的時候路順風順水,有的人中年得志,有的人到了暮年喜悅幸福,所以古人講人應該活到120歲就是這個道理。
個人的心態成熟與否,不在于年輕或者年長,而是取決于人與自然的關系,也就是個人接受自然、臣服自然規律的程度,并且能夠調整自己與自然和諧的效力與方向。有的人年齡不大,卻能說出很多大人的語言,表示這個人的成長得快,適應自然的能力強。有的人歲數不小,說話做事卻還很稚嫩。
人是自然環境的產物,環境可以創造和改變與之相應的能量場。人在不同環境中得到或感受到的能量不同,也會在個低層面影響人的思想與行為。人的思想與行為能夠與自然和諧,人就會感到舒服。儒、釋、道、醫、武、易都屬于中國人的瑰寶,講述的就是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
東方智慧講合。只有了解自己,才能夠更好地了解或者解讀他人,也才能夠到達敬天愛人的高度。
有效互動才能讓關系長久
從生命神圣誕生的那刻起,人就存在于群體的組織之中,并相互依存、相互制衡、互為因緣,如永恒和諧的自然。人無法獨立存在于世,必須要依存于家庭、社會、國家、世界等各種形式的組織關系。如何使更多人在起并達成目標,是為人生要學習的門必修課。世界上那些歷史悠久的組織之所以傳承千年不敗,是因為它滿足了人內心深處的需求。只有達到將組織的使命和個人的需求相契合的精神氛圍,組織才能在人的心靈推動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直至永續發展。
人來到和離開這個世界,都在與人互動。在人與人的交往中,有些人值得停駐,有些人只是萍水相逢,關系的結果既是緣分,也是彼此互動、利他精神使然。多說他人好話,多做對他人有利之事,自己也會受益。
人和人之間很簡單,面對冤枉和無端的指責該如何處理?首先沒有好與壞,好與壞只是自己的定義,只是個過程。我們常將對自己好的定義為對的、善的,將對自己不好的視為錯的。經歷就是恩典,都是能夠讓自己的生命有所成長和進步,這樣也就不存在冤枉和無端的指責。切外在遇到的事情都是自己內在情緒產生的感覺。人生的智慧在于遇到問題和麻煩時還能笑得出來。
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人與人的交往是有區別的,不是所有人都樣。有的人不斷索取,有的人甘愿付出。當人與人的關系能夠有效地流動時,這樣的關系才能長久。
如何和人在起,特別是那些給你帶來深深傷痛的人,不是挑戰,而是人生智慧。
發現自己獨有的價值
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都有著屬于自己的獨有價值。在發現和創造自身價值的過程中,也是個看見和發現自己的過程。
人來世遭,空空來,空空走,來到這個世界只為兩件事情:是修出個更加精進的生命體。讓自己更好的不是物質的享有,而是精神的歸屬。二是通過幫助他人來提升自我價值。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是交換,切的得到都是來自于等同的交換,所以只有付出才能有所收獲,看看別人有什么樣的需求,你盡量去做,在這個經歷中才能發現和提升自己的價值。
經歷就是恩典。有些經歷表面上給我們帶來了痛苦和煩惱,往深層次看,卻是提醒我們發現自己在這個世界上要完成的使命,也就是要創造的價值。個人的價值,只有在行動中才能得到體現,那些價值不是物質和權位,而是對社會、民族、他人有所幫助的生命的成長。
你在過往經歷的缺失,是你在此生要盡量彌補的;你在過往經歷中曾經的付出,就是你在此生中的成就或天賦。
這個世界上沒有障礙,只有狹隘。從遠古到現在,人類征服和跨越了多少障礙?如果那是障礙的話,人類是無法跨越的,所以不是障礙,而是人愿不愿意去做和改變的問題。你有意愿就能做到,沒有意愿只能空想,并告訴自己那是障礙。
人很簡單,復雜的是自己的狹隘。
敬畏與感恩生命
學習的初衷,是為了回到生活中改變和提升自己。道理僅僅是道理,如果個人的思想和能量沒有得到提升和改變,知道再多的道理也是枉然。
人不愿意改變通常有三個原因:是沒有覺悟到是自己的問題,二是缺乏對生命真相的了解,三是不懂得感恩。所以心智財富教育從這三個方面入手,讓人懂得規律、敬天愛人、感恩行動--只有這樣才令人有所不同,相同的自己不能創造不同的未來。
每個人的生活經歷都有著自己的慣性,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習慣的舒適圈,懂得規律后仍然不愿意付出行動來改變原有的狀況和提升自己,就是缺乏對生命的敬畏、尊重和感恩。
人生在世不容易,改變和提升是自己的需要,也取決于自己的意愿,和任何人都沒有關系。沒有能不能,只有愿不愿意。愿意就會有行動,其他都是借口。多份感恩,少份計較;多份尊重,少些拉扯。多些利他行動,就多份能量,多份幸福。切是自己,自己是切。
個組織的存在與發展,重要的不是賺錢,而是找到與協調有著共同精神需求和共同使命的人,這樣才能有效地建立系統并有序地推動企業發展。
多些感恩和行動
人的能量來自于和他人(或物質)的交換互動中,由此得到或失去能量。有的人幫助別人做了好事,獲得贊許,就是種能量的提升;而有的人要通過和對方爭執或埋怨的方式來釋放自己的情緒,或者不斷地把自己的"苦難"告訴別人,從別人對自己的憐憫中獲得寬慰、獲得能量提升--這樣的行為兩次也就罷了,但如果像祥林嫂樣喋喋不休,就會消耗他人能量。遇到這樣的人,最好是遠離他,或者讓他懂得感恩自己的生活經歷。
個人總覺得自己活得苦、活得累,原因在于:是不能覺悟,二是不懂得感恩,三是不愿意行動,不斷地給自己的生活結果找借口。個人若多些感恩和行動,就會在與他人(或物質)的互動中提升能量,讓自己走出"苦"的歷程。
計較是貧窮的開始。有的人計較付出,計較行動,計較感恩父母,計較感恩生命--有多少計較就會有多少苦難和貧窮。什么樣的人過什么樣的生活,反之,你過著什么樣的生活就體現出你是個什么樣的人。
人生初衷是讓人覺悟
人生經歷是最好的老師,人不可能永遠成功或者總是踏空,要懂得面對自己的經歷,只有在經歷中發現、接受,才能有機會改變和提升。
初衷決定結果,初衷無所謂對與錯,重要的是我們怎么看這個過程。就好比嫁了個人或者娶了個人,可能會直接影響到你未來生活的開心或者不開心,重要的是我們要懂得婚姻的目的。
如果能夠將這個時段看得長遠,你就會發現在此過程中,開心與否只和你自己有關,這都是我們生命中必須經歷的個節點,也就是在這個節點中能使你的生命有所突破。
如果這切你不能接受、不愿意面對,類似的事情將會不斷地出現,這就是你生必須修行的"功課"。
來到這個世界的每個人,都帶有各自的使命或者說是要完成的功課,這也就是我們能夠為人的初衷,這個初衷就是要在這次的生命中有所覺悟,盡可能完成或者彌補過往的缺失。如果懂得這個人生初衷,不論做什么都會開心喜悅,遇到什么人和事都會接受與感恩。
有天當你突然悟到這切的時候,你就會無上感恩這幾十年來的經歷和所謂的磨難,感恩那些曾經給你帶來痛苦的人與事,感恩今天的成就、今天的生命,感恩這樣的方式能讓每個人充實、幸福地成長。
沒有理由只有借口,做得好就會有千個做得好的理由,做不好也會有千個做不好的借口。好與不好都不重要,只要你還活著就有機會覺悟,就有機會"補考"。感恩每天的光景,感恩再感恩!
外在切都是與內在的自己相遇
個觀念改變個國家,個想法改變個人因而改變個家庭、個族群。人的切都是思想的產物,都是思想的化現。思想改變,才能讓外在的世界有所不同。相同的自己不能創造不同的未來!要讓你的生命有所不同,就要發現、覺悟、行動、改變,得到結果。
知道只是個開始,更重要的是自己的覺悟并將感恩化現為行動。
外在的切都是你與內在的自己相遇,是你與內在的自己不斷走向合的過程。你外在的切只是與你自己形成緊密的鏈接,也就是讓你的意識和潛意識相互融合,達到合或者趨向合,這就是所說的圓滿。
宇宙存在著同頻共振、同質相吸的原理。世界的規律或者大成智慧,是在于對規律的發現、掌握和運用。切的規律源頭體現為鏈接和平衡--臣服形成鏈接,因鏈接得到能量和智慧,從而創造不樣的未來。
平衡與鏈接非常重要,理解這兩點,才能悟到宇宙的真相。
對他人期許都是自己生命中的"缺"
面對恐怖事件,更高的智慧不僅是祈禱和憤怒,而是凈化自己和提升自己。
要制止戰爭,不是參加反戰活動,而是支持世界和平運動。切都是平衡,有黑就有白,參加反戰活動從單方面來說是對的,但是從合的角度來講,和平才是我們最終的目的。當個人更加純凈才會擁有更高的正能量,也才能稀釋那些邪惡和反人類的事情。我們與世界的關系,不是"我"而是"我們",這是個人的覺悟和智慧。
人活生的目的在于修"受"和修"舍",付出與犧牲的區別在于自己的覺悟和定義。經歷不是恩典就是成本,能夠從經歷中得到提升就是有效的舍,因為有舍才會有得。如果還不能受,就意味著浪費了自己生命中的次經歷。
付出是喜悅的,因為付出的行動本身就讓自身得到滿足。犧牲是失落的,因為行動背后是期望對方的反應能彌補到自己內心的缺。切都是換來的,不是付出就是犧牲。
對他人的期許都是自己生命中的"缺"。放下期許和他人起成長。
舍與得同在
生活中所遇到的切都是自己,都是與自己曾經的經歷和過往的重逢。情緒通常來自過往經歷中的記憶,在現實中遇到類似的情景就會觸景生情,產生情緒上的反應。
個人的能量提升,觀察其相貌的改變是最為直接的,相由心生。讓更多人開心喜悅就是讓自己開心喜悅。
看似我們在為他人付出,其實切都是平衡,不增不減、不垢不凈、不生不滅。你對他人付出的切最終都會回到自己的生命中。
切沒有好壞、善惡,切都是能量的守恒與平衡。
舍與得同時存在,不是先舍后得。人在舍的那瞬間也就得到,只是往往感受到"得到"的時間會有延遲。人要懂得等待--當與之相適應的條件出現,才能完結這個舍與得的結果。
提升心靈維度
個人的思想或者是境界的高度也就是個人的心靈所呈現的維度。處在不同維度時人所獲得信息是不同的,這個不同也在隨著思想與能量的交互而改變。
所謂的信息就是人在不同高度所呈現的投射,以感覺或者直覺的方式給予人的信息傳遞。在兩個人交流時,這個人的思想高度高于對方,就能夠解析對方的內在要真實表達的信息,如果低于對方就很難或無法"聽到"對方內在的聲音。
人要修的就是從低維度提升到高維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提升境界,方面與更高的精神能量鏈接,另方面更容易從現象看到本質,認知和懂得事物發展規律。比如人活在四維世界里,螞蟻和毛毛蟲活在二維世界中,所以四維的人看二維的螞蟻就很簡單。大人看小孩所做的事情就很容易和簡單。
很多的時候給人建議,可是他不會去做,你告訴他要怎么樣,他會回答我知道,可就是做不到,不是他沒有聽到,而他說的知道是在意識層面的了解,不是心靈經過有效鏈接后的懂得,因為不在個層面。人接受外在的咨詢時,意識是來接受知識和道理的,而潛意識是鏈接與能量同頻的信息,而人的行動來自于潛意識的驅使,所以,人要修就是提升思想境界,從知道到做到。
人的修煉就是讓生命不斷提升,形成更多精神能量,穿越生命障礙,修復心靈創傷,也就是佛家所說的消業、精進。人在這生的修,來自于提升境界,建立家族鏈接關系,修復心靈創傷、改變基因。
多給自己次機會
人的生都是在各種關系中碰撞、交互--人與自己、人與他人、人與物質、人與宇宙。在這些關系中,人只有與自己的關系和諧,才能推己及人,才能與外在的世界保持和諧,這就是《大學》中所講"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在各種關系中的所有碰撞,都是與內在的自己相遇,都是自己過往經歷中"種子"的化現,所呈現的結果就是自己過往內在的經歷,經歷不是恩典就是成本。在這個經歷中,人所損失的不僅是財富或婚姻,更是個個機會。
有的時候個人對另個人好很多年,最后可能會因為件小事而不開心,甚至互不來往。有的人對他人直付出,但得到對方回報后,這段關系就結束了。這都反映著福報與功德的關系。福報是報還報,用完就止,下次需從頭再來。功德則是持續累積的福報,好比銀行存款,多累積些福報才會轉化為功德,才能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并蔭澤后代。
與人相處時,多付出些,就是福報;多得到些,就是失德。德,西方文化稱為能量,東方文化解釋為人的品行,也就是人的正氣,所以說"厚德載物"。品德好、能量大,就會換來更多的機會,最后表現為物質,也稱之為福報。
我們常說:如果再來次,我會做得更好。生活沒有彩排,這次也許就是最后次。人與人的碰撞和交互最為重要的是機會,在于怎樣與他人流動。關系只有在彼此交互中才能流動,不然就是瘀塞,不流動。流動才會有機會,有機會才會有創造結果的可能。機會不是別人給予的,而是自己創造的結果。
不要拿感恩當習慣
經歷不是恩典就是成本。因為有過往累積事情的化現--福報,才有被他人幫助的結果。如果不能持續累積福報化為功德,福報消耗完后,下次就要從頭再來。
件事情做得好與不好,所耗的功其實差不多,但結果完全不樣,不是在提升能量,就是在消耗能量。
覺悟表現為結果,表現為下次同樣的事情出現時,結果有所改變與提升。如果結果還是樣,所謂的覺悟就是借口。個人由于自己的計較和狹隘而產生錯誤,而且還建立在很多人付出和奉獻的基礎上,就會形成自己很大的"缺"。
看個人,不是聽這個人怎樣說,而是要看他怎樣做,做出什么樣的結果。結果反映著這個人的思想。
生活沒有彩排,每次都是終場演出。
在動態中建立能量的平衡
人因能量而存在,因能量而轉化。能量是守恒的,不生不滅、不增不減、不垢不凈。我們的切顯現都是能量聚會與離散的結果,并因能量而形成了不同場效--就好像個圓又套上或者疊加另個圓,每個能量場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當個新的能量進入原來的能量場中,就會打破原有的平衡并重新建立起新的平衡關系。
比如個組織中有新人進入時,就會重組原有的結構進而形成新的平衡狀況;有人離世時,這個家庭的關系也會發生新的改變。又比如幾個好友在起聚會,這個時候若有新的人加入,幾個原有聊天者的話題或感受就會受其影響有所不同。這種感受是真實的,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己的感受來調整這種平衡關系。
當我們處理件事情或者要改變些事情時,首先要考慮平衡的關系。我們所做的就是讓自己這個能量場的圓更大、更穩定。
這個原理也可以運用在企業經營環節中--企業為推動產品銷售做廣告是對的,但是更要考慮的是:這個產品的出現會打破什么原有的平衡?企業要為此付出什么樣的代價?新的平衡對誰有利?所形成的新平衡是什么形態的?
企業重要的不是做宣傳,而是要考慮怎么建立和重組新的平衡機制。個產品最為重要的是如何在平衡的交互關系中進行有效定位,讓更多疊加能量有效融合。
純凈是臣服后的行動
有的人追求純凈,但是,世界上的切都是相對的,有黑才有白,有痛苦才會有幸福,所以不存在真正意義上的純凈環境或者事情,切都是和合而成。
世界上存在著同頻共振、同質相吸的規律。也就是說所謂的純凈就是類人或者種事物在起。物以類聚、人以群分--在環境中的類人或事物,頻率近似就形成種相對純凈。
個人的純凈首先是對自己認同的群體臣服,只有臣服才能有效鏈接。如果總是有很多意見和情緒,就無法產生鏈接,也無法創造相對純凈的環境。所以個人的純凈表現為能夠放下自己的情緒,懂得鏈接。如果大家都能這樣,就是能量最大化的純凈,也就是內耗最小化。
在個純凈的環境中,沒有所謂的"別人"的事,都是"自己"的事情,為了組織或者系統減少內耗,這樣才能因純凈而能量最大化。
純凈是臣服后的行動。人不是要追求什么純凈,而是用自己的臣服來與體系鏈接,減少消耗,創造相對純凈。
純凈不是結果而是感覺,是接受、是臣服、是行動;純凈而后的行動就是純粹。這個純粹就是懂得自己的行為和結果,接受并行動。
開悟是行動、是臣服,是接受后的行動,不是帶著情緒或者總是自以為是。這個世界沒有絕對,只有相對、最終合。人重要的是隨時與自己的合,身心合。
"空"創造了"有"的部分
"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的使命,不僅是句話,更是承載著無數對生命有所追求人士在這生改變和提升的機會。
讓人改變與提高生命狀態,不僅僅是情緒釋放或改變個人暫時的病痛,或解決暫時的財富、事業、婚姻、孩子教育問題。
我們知道這個世界切都是鏈接與平衡的結果,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只是因環境改變由種形態轉變為另種形態。
每個人都是個生命的節點,個家族就好像從起筆到終止所畫的個圓。大多人看到的只是這個圓的外形,而最有用的是圓中的面積--"空"創造了"有"的部分。
我們要知道個人不是獨立存在的個體,而是承載著整個家族能量與使命的集合體。這個使命可以比作是個由家族成員手拉著手相連時所呈現出來的圓以及所創造出來的面積。當家族中的每個點盡量最大化的時候,這個面積也就是家族能量才能夠得以提升,而這個圓的面積能夠更大時,這個家族中的所有成員就可以自如舒適地"活著"。
我們每個人都是系統中的個點,但不能只看成點,更是要看到和懂得這個點在圓中的重要位置。提升自己的能量就是在改變和提升與你相對應的圓的面積,而這個面積里面所能承載的就是物質的表現,包括財富、事業、婚姻、孩子、身體狀況等,圓的面積就是我們的先祖所講的德--厚德載物!
其實生活中的切都很簡單,只要讓其與正確的事物鏈接,斷開不應有或者不需要的鏈接關系,同時幫助清除、化解、釋放情緒,也就對個體和整體起到了提升能量的作用。家族中每位成員的付出,都會擴大這個圓的面積,所以人都會因此受益,而當這個圓的面積縮小時,其中最弱的人就受到擠壓,也就會呈現出很多問題--而在家族中這個最為弱小的人通常就是孩子與老人。對父母、孩子最大的愛,就是讓自己好起來,提升自身能量來支持這個家族體系,在這個過程中自己也將得到最大的受益。
切都是平衡,切都是換來的,只有成全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不要只看到事物的個點、個片面,而是要透過現象看到本質。
人很簡單,切的問題深層來自于平衡與鏈接,表層為境界、情緒、基因、家族,呈現出來的就是事業、財富、健康、婚姻、親子教育等。
很多人的狹隘在于無法走出"我",以自己的個點來觀察全部,以自己的善惡、喜好來對待自己所對應的"圓"。
這個世界上沒有發明只有發現。我只是將前人所走過的路進行梳理并從中找到規律,然后用大家能夠聽懂的好理解的語言與對個案處理和游戲讓大家看到和懂得事物存在的規律,并掌握和運行,以達到生活幸福,家族興旺!
祝福大家好好地"活著"!
讓別人開心喜悅
世界上的切都是能量的體現,小到飲食吃飯,大到戰爭侵略,全都是為提升能量而行動。企業的關閉、親人死亡、朋友的離去……任何種事物的消失都是能量的終結。個人如果能夠讓更多人開心、快樂、幸福、喜悅、解脫煩惱,就是在提升更多人的能量,就會得到更多人的尊重和頌揚。古往今來的先賢圣哲、偉大的思想者,還有那些對人類進步做出過有益貢獻和促進的人,直到今天我們還在緬懷、學習和繼承他們的思想與品德,因為只要是善的、有利于社會進步的東西就是在提升人的能量。
人的內在原本就存在著強大的愛與智慧,我們可以通過與家族及周圍人能量的聯接與碰撞,讓身心更開闊,更有活力。可是,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們開始變得越來越認同自我,世俗的觀念增多,漸漸失去了原本的純真,與心靈的聯接越來越少,結果導致心智的成長漸行漸遠,能量的流通被嚴重地阻塞。
用功德積攢福德
人的生,最后外在所擁有的就是福德;內在可以擁有的叫做功德。人這生最后留下了個字叫做"德"。從這張"資產負債表"中可以看到,外在的世界其實是個存在的銀行,是個宇宙的銀行,只是這個銀行儲存的不是錢,而是福德、功德。這輩子要賺到的是積善。
人來到這個世界上要為別人多付出點,就像銀行存款,不要總是取,要多留些,留的這些就是積德。我們要用自己的多做也就是功德,來為下個生命積攢福德。你的付出就是功德,余下的就是福德。
有兒女的地方就有祖先。家族是種氛圍,種潛移默化的影響和血緣關系的傳承和延續,那是份力量和種責任。家訓是祖先崇拜的個表現形式,也是中國人的傳統信仰。
輩子做合理的正當的事,就是孝的表現;做不合理的違背良心的事,就是不孝的表現。孝不僅要尊、要敬,孝還是輩子的事。孝敬父母就是信仰祖先的延續,信仰祖先則是孝敬父母的前推,家訓就將這兩者聯系起來,形成中華民族特色的家族文化。
當很多人參觀和敬仰些人的先輩時也會對他們的后人形成種投射,這樣的投射就會形成家族的能量。在這個世界上與他人分享什么自己就能得到什么,不愿意付出就會得到的少。
接受自己才會與自己合
只有面對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接受自己,接受自己才會與自己合,與自己合才能夠獲得最大的能量流動。人因能量而生,因能量而滅,這是自然法則。
看到自己的不足并且能夠接受自己,才能改變自己。接受自己是改變的前提,如果不能接受,就會找理由。任何的理由都是借口,這些借口都是不能面對自己、不能接受自己狀況的表現。
不能接受什么就會在什么上過不去--要面子的會在面子上過不去,要錢的就會在錢上過不去。這個世界有舍才會有得,有付出才會有收獲。切都是平衡,切都是換來的。
人如果不懂得愛的本質,就會"愛死"對方,其本質是在消耗對方的能量。好像很多家長愛孩子,愛到自己的孩子沒有能力來面對自己;有人愛伴侶,會愛到對方離去,自己陷入痛苦。懂愛的人,首先要懂得尊重,懂得愛對方所愛的切,并用你的行動來支持對方需要支持的部分。
所謂貴人,是指你的臣服與這個人背后的精神能量進行了有效的鏈接。件事情能否成功,也取決于做這個事情的人是否能夠與這件事情進行有效的鏈接;如何沒有鏈接,這個事情就會落空。
眼睛所看到也許是錯覺,身體體驗到的也許是假象。
愛他人就是在愛對方投射的自己
愛他人不易愛自己更難!個人很在意別人,就是在不接受自己。
愛自己才能和自己鏈接,才會愛他人。愛他人就是在愛對方投射的自己。
人很簡單,因為純凈才會感到生活的美好,因為復雜才體現到做人的艱難。
人的痛苦是鏈接與平衡的關系出現錯位。
人不是求諸于外,只有向內才會有能量。
改變心智結構創造美好生活
人生享有的切都取決于每個人由于心智結構差異所形成的思想。我們知道:任何結果的產生都來自于行動,行動來自于選擇,而選擇來自于思想也就是觀念。思想是人心智結構的內在反映,人的心智是通過眼、耳、鼻、舌、身所觸及的事物和當時發生的經歷、情緒及結果共同形成的種內在感受。不同的感受會形成不同的心智結構。當現實生活中出現與往昔類似的經歷時,人就會將以往類似事情的感受從心智中調用出來,形成了思想,導致行動和結果。
由于每個人的心智結構不同,也就導致即使是面對相同的事情,不同的人產生的行為與結果會有所不同。人只能做出可意識到的思想范圍以內的事情,不會做出超越思想以外的行為,這就是思想決定著人生的差異所在。
人的煩惱與痛苦來自于對生命的有限認知和由于執著、分別等所產生的負面情緒。每個人在成長、教育與社會化的進程中,都會留下因情緒而形成的心智障礙。這些情緒會產生種無形的力量,阻礙和影響著人的思想,從而導致人在生活中追求事業、健康、婚姻和財富時受到限制。
就好像輛動力強勁的汽車遇到了障礙而無法前行樣,人的能量會因為負面情緒,在無謂中被消耗和流失掉,前行的目標雖然清晰可見,卻很難達成。
情緒會造成人心智的匱乏,影響著人的思想和結果,同時也導致了身體的很多疾病,阻礙了美好生活的實現,限制了內在本我的發展,讓人失去了許多人生本應享有的幸福與快樂。
更重要的是:當我們帶著這些早期殘缺的自我形像,并且直認同和相信那是真實的自己時,就會被恐懼、擔憂所驅策,如同進入了漩渦,既無力自拔也無從選擇。那些存儲在心智中的負面情緒如得不到有效的清除與化解,它將因緣相續并且生生不息,不斷地使人沉淪在煩惱與痛苦之中。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是內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結果,世界是守恒的,我們對外界施個力就將會得到個相反的作用力,外在境遇只是內心世界的面鏡子,反映著人的內在心智結構,當人執著于事物所產生的結果和現象時,就會失去對初因的了解和覺察。
所以,超越苦樂輪回在于從自我的內在出發,面對與清除潛藏在心智結構中對生活、事業、婚姻和財富有阻礙的那些負面情緒的種子。心智結構的改變,將創造思想的改變從而使得行動和結果不同,這樣,人的生活與命運也將會發生徹底的改變。
成全別人成就自己
人的所有問題都在于鏈接與平衡。人懂得這個原理,再看自己的生活就很簡單了,還有就是境界和愿力,是否愿意改變,愿意行動。
個人愿意做得好,愿意改變就能有所結果。切都是換來的,每件事都是在平衡另件事。愿意做好的人就會想到各種方法來做好;而不愿意就會覺得很難、找很多借口。容易就是自己愿意,不容易就是自己不愿意、不能接受。
人為什么不能做好事情?是因為自己不愿意。為什么不愿意?是因為缺少感恩。如果個人能對這個國家、組織、家庭有所感恩就會愿意回饋。
有感恩就會有愿力,有愿力就能將不可能變為"可能"。從不會到會,從不知道到知道,人類的每個進步都是在超越自己、完成自己和實現自己。
每個人的成就是自己做出來的,同樣道理,病是自己做出來的,苦難也是自己做出來的,在這個背后就是自己的愿力和感恩。
只有成全別人才能成就自己。
做事修的是"我愿意"
人生很簡單。個想法就能改變個國家的命運,個想法就能使個家族興旺,個想法也能讓個人走向深淵。外在的切都是人的思想體現,有什么樣的思想就會有什么樣的人生!
人如果只看到事物的現象是狹隘,看到、看懂事物的本質,并能夠運用規律來改變和提升自己與他人就是智慧。
萬物都有其遵循的規律和軌跡,逆向而行就會受到自然的懲戒。有的人做了不該做的事情,以為人不知,也許不會受到法律的制裁,但是逃不過自然的平衡與懲戒。
父母努力工作、多承擔些家庭責任、為家里賺錢是滋養孩子最好的能量。
做事修的是"我愿意",做的事情如果是自己愿意的事,就會心生喜悅。
有的人會去做件事情,而又埋怨或者貶低這件事。這樣就好像開車,只腳踩油門,只腳踩剎車。
切都是換來的
做件事容易,堅持做件事就不容易。人要對自己有個說法--就是問自己這件事是我要做的嗎?如果回答是,就要堅持做下去,不要三心二意;如果不是就不做,不要總是和自己的內心拉扯。做事做人要篤定、有堅持,該堅持的就要繼續。每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帶著自己的使命,都是在彌補我們過去的缺失,通過人生經歷來發現自己,改變和提升自己。
人生很簡單。放下計較、放下盤算,切都是換來的。放下借口,所有給自己的理由都是借口,這些借口都是為了掩蓋真實的自己,或在欺騙他人。可以欺騙全世界,但不要欺騙自己,說上千百次不如行動次。有什么樣的初衷就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面對錯誤有人常會說:當時我沒有想好,其實是自己當時的初衷和后來的做法、說法有了差距,人是因為什么在起,就會因為什么而分離。
有人常說:這件事聽我的內在聲音安排就好,那是推諉、是在給自己拒絕的借口,內在聲音從每個人出生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有了,而且直沒有改變過。有的人會說"內在",可是往往不了解規律的時候,自己所說的"內在"、"心"都是過往的種子集合,是種過往的感受。只是用不同的經歷在讓你發現自己和改變提升自己!
只有在當下改變,才能迎接新的未來,相同的自己不可能創造不同的未來。懂得因、緣、果,更要信、愿、行!
改變內在思想才能改變外在世界
廣袤世界中萬象紛擾的事物和各種因緣相續的結果,都是在物質和能量的相互轉化中形成的,人的命運也是如此。人的思想是精神能量得以彰顯的唯過程,思想的不同表現影響著能量聚合與離散的流動方向,在同樣的環境條件下也就會創造出不同的物質狀態。在這個世界上,我們所體驗到的切,包括企業發展、財富擁有、人際關系、品牌推廣、婚姻家庭、親子教育等都是人的內在思想導引能量,使能量形成物質的結果。
人所擁有的切都是由思想發出的振動波吸引過來的。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想要的和不想要的切都是由你的思想發出的共振波與周圍事物形成了共鳴而將其吸引過來的,這就是吸引力法則。
人的思想在發出波動的同時也通過大腦接受外來的與之相對應的波動。對人生感到悲觀的人,就會產生并接收悲觀的波動頻率;對切都能歡喜的人,就能發出并接收歡喜的波動頻率。因此,人的起心動念在影響這個世界的同時,也決定著每個人的命運。了解了波動的原理和意義,我們也就了解了起心動念對人的影響和作用,同時也就會明白"成全別人就是成就自己,幫助他人就是幫助自己"的道理。
既然世間所有的切都在波動,既然人的思想所發出的波動會與其他波動產生共鳴,那么,我們就應該試著去用思想來改變切,提升自己生命的能量。改變命運在于改變自己思想的振動頻率,因為你的思想所產生的頻率,吸引著有相同頻率的人、事、物,只有改變內在的思想才能改變外在的世界。
人的存在必須依附于能量的保有和提升。當人的內心感到喜悅時,人的能量就會得到提升,而當人被煩惱、恐懼、失落等情緒困擾時就會消耗能量。品牌商品在使用過程中帶來的種種心理慰藉,以及在使用過程中所受到的更多關注和羨慕,就會使人產生美好聯想、喜悅和自豪感,進而提升人的內在能量。這就是品牌在人的心智中的作用。
能量"不生不滅,不垢不凈,不增不減",聚在起會就形成種"場"。比如:有的人到了個地方或見到個人,不由自主就會產生種舒服或煩躁的感受,這就是不同能量的相互作用。可見,有形的物質需要無形的思想能量進行演化,不同的演化產生不同的結果,不同的思想會形成不同的人生,會為人帶來不同的外在有形物質。我們總是在努力追求外在的有形物質,其實更重要的是提升內在的思想能量。
切煩惱和痛苦的根源都來自于在人心智結構中所存儲的恐懼、害怕、失落等情緒,這些情緒導致精神能量下降,可是必須有足夠的精神能量來維持和支撐生命的完整。人越是害怕失去就越要抓住,可越是想抓住就越會緊張,越緊張能量就會受到阻礙不能正常流動。而能量旦受到限制,由于等同的能量創造等同的有形物質,就會造成缺乏和貧瘠。越是少就越想得到,這樣就形成了個惡性的循環,所以只有放得下,才能得得到。
當你真正擁有顆感恩之心時,就能得到內心所期盼的、所追求的,就會獲得心與境的平衡與和諧,這切就是圓滿,就是幸福。少份情緒就能多份平靜,多份平靜就能少些仇恨,少份仇恨就能多份寬容,多份寬容就能多份和諧,多份和諧就是多份幸福。放得下,世界就是你的!
你所愛上的是你自己,你所恨的不能接受的也是你自己。人的復雜就在于狹隘,只看到自己的方面,不能也不愿意從更多的方面來看待世界。
情緒是對精神能量的最大消耗
人旦計較就不能合,是因為內心有很大的恐懼從而不能接受自己。
在每個人的成長、受教育與社會化的進程中,都會存在因需要得到尊重、支持和關愛時卻沒有得到,從而產生怨恨和恐懼情緒;存在因受到意外傷害而導致的害怕和擔憂情緒;存在因做了錯誤的選擇或事情而形成的內疚和自責情緒;還有對親人離世而引發的悔恨和失落情緒,等等。這些情緒在心靈中形成了心智障礙,影響和作用于我們的思想--而思想又決定了我們的生活與命運。
情緒是對精神能量最大的消耗,當我們用生命中的精神能量來壓抑、控制這些情緒時,那些可以用于達成目標和創造物質享有的力量就會被大大削弱。這些情緒如得不到有效的釋放、清除和化解,人就會形成與之相對應的行為動機和生活模式,隨著時間的積累甚至過早地失去原本短暫的生命,并將這種思維模式復制給自己的下代,還會造成對社會及他人的危害。
人的改變與提升,方面要提升境界,另方面要改變在潛意識中存儲的細胞記憶。當你要想得到的時候,先想下要怎么付出。有舍才會有得。很多人的猶豫都是在計較得失,很想得到可是不愿意付出,計較是貧窮的開始。
人若要放下,要身心合,方面是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成全別人才能成就自己,切都是換來的。這個世界上很多東西都是買不到換"德"來的。另方面通過自己的意識努力來改變潛意識所存儲的對影響美好生活的"種子"。
生命的簡單、生命的精彩與無奈,切都會在"德"中體現,從中有所感悟與覺悟。只是時間對于每個人來說不多了,珍惜今天的時光和生為人的機緣。
狹隘讓人生復雜
任何事物都有著內因和外因,內因是根本,外因是條件,內因與外因同時存在才會產生結果。
個人的改變與提升,不在于多高深的心靈改造技術或者是大師點化而在于個人的思想境界。過往的經歷雖然日積月累,但是只要點努力就能煙消云散。人簡單到極致,只是有些人不能放下、臣服、鏈接、行動。
人的計較、放不下、狹隘、不接受,其實都是對自己的欺騙。你是有良知的,所以才能成為人,但是你在欺騙自己的良知,生活也就會有很多的痛、很多的煩、很多的不能接受,又常常給自己找許多做不好、做不到的理由。
這個世界沒有借口只有掩飾,很多人遇到事情沒有做好,只會說這個對不起、那個做不到、這個是別人的原因……其實都是在用借口來掩飾,這些無謂的掩飾都是不能接受自己而在欺騙自己,都是缺乏對于這個經歷的感恩。對父母、對社會、對家人、對你的組織,多點感恩就好。
人生是簡單的,復雜的是自己的狹隘,是自己對于自己的虛偽和欺騙。所以,人的改變和提升不是技術而是境界,這也是心智財富學苑的教育體系直以提升人的思想境界讓人懂得事物規律,并踐行提升能量的方法,所帶給人類的價值與貢獻。
臣服才能有效鏈接
心智財富學苑的教育體系致力于探索和研究如何通過提升人的心智能量和思想境界來改變生活狀態、使生命更有價值的理論與方法。它的出現與存在并不是偶然而是時代的需要,是與人們追求更高精神層次的契合。
它不僅是個課程,更是種精神,種信仰,是批追求提高生命品質、創造人類和諧與進步人士所共有的使命。
人的切結果都是思想的呈現,有什么樣的結果就定會有什么樣的思想,生活只是面鏡子,看到的都是自己,行動和結果才是最好的證明,佛學講,信,愿,行,知道、做到是通過行動。
個人的面子不是別人給的,是自己做到的。
只有放下,臣服才能有效鏈接,這個鏈接也許是自己最好的提升,也可能是自己定程度的失去。
讓人走進課堂不是靠介紹而是要靠其發自內心與這個教育體系的鏈接,個人不能臣服就無法與這個體系鏈接,也就無法將其背后的精神能量傳遞給需要的人,這是規律。
用愛點亮希望之燈
10月19日、20日,由心智財富學苑捐助改建的位于廣東信宜的兩所心智財富小學舉辦了掛牌儀式,這也是心智財富學苑所倡導的"中國太陽公益活動"的部分。
善為天之則,宇宙所以周行不殆,萬物所以滋蕃不息,圣賢所以遞出不絕,文明所以薪火不斷,皆因為有善充沛于天地之間,所以歷史得以延續久遠。心智財富學苑的教育體系不僅在于倡導"讓更多人幫助更多人"的教育宗旨,更是要將這理念踐行于生活實踐當中。
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之間存在著相互依存和互為因緣的關系,也正是這種相互依存和互為因果的關系才創造了社會群體的和諧與自然的平衡關系,個體的切都離不開組織的整體環境。既然我們都是社會系統中的員,就應該負起責任和義務,對社會做出自己的努力和貢獻!
《國語·晉語》中有云:"善,德之建也。"故欲樹立清明和諧仁愛之社會道德、秩序,必先在社會上弘揚善德、善心、善行,發揚慈善事業,使更多的人"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讓全社會"出入為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則百姓親睦"。
"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希望在社會中的每個人,都能夠為他人貢獻出自己的愛心,當我們用愛心點亮另盞心靈之燈時,會有更多人懂得感恩,學會奉獻,在享受關愛的同時體會心靈的升華,這也是"中國太陽公益活動"的宗旨所在。
能量來自情緒、境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