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新聞傳播學大辭典(簡體書)
滿額折

新聞傳播學大辭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0 元
定價
:NT$ 1680 元
優惠價
87146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辭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項目,涵蓋目前國內新聞傳播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由全國26 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 名新聞傳播學專業人員參與撰寫,學科基礎知識和學術前沿成果并重,學科框架完整,知識體系完備。索引有詞條標題漢語拼音索引和詞條外文標題索引,以利讀者檢索。可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從業人員、教學和研究人員、學生和大眾讀者的查閱和參考工具。
內容有十四部分,正文分為13部分,包括新聞學理論、傳播學理論、新聞倫理與法、新聞傳播業務、傳播媒介經濟學、廣告學與公共關系學、新聞傳播媒介、新聞傳播事件、新聞傳播界人物、新聞傳播教育、新聞傳播管理機構與組織、新聞傳播獎項、網絡傳播技術。共收入詞條6811條,計220萬字。詞條采用分類編排法,按詞條內容劃分類別,據以編排。
附錄有傳播學譜系圖、世界新聞傳播史大事記、關于出版的統計數據、國外新聞傳播專業部分網站、中國高等院校新聞傳播院系博士生導師及招生方向,共5部分。

作者簡介

主 編:童兵、陳絢,執行主編:陳絢。
童 兵(1942~ )196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1981年和198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新聞傳播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中西新聞傳播比較研究、中國社會與中國大眾傳播等課程。撰寫出版教材專著21部,主要有《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稿》、《主體與喉舌──共和國新聞傳播軌跡審視》、《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比較新聞傳播學》、《新聞理論》、《中西新聞比較論綱》、《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新聞傳播學原理》(合著)、《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新聞學卷》(合著)等。
陳 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律規范、廣告傳播道德與法規。開設課程: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研究、新聞出版倫理與法規、廣告傳播道德與法規。主要專著:《新聞傳播與媒介法治研究報告(2011-2012年度)》、《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概論》、《廣告道德與法律規范教程》、《大眾傳播倫理案例教程》、《大眾傳播法規案例教程》。

顧 問:甘惜分 方漢奇
主 編:童兵、陳絢,執行主編:陳絢。
童 兵(1942~ )1968年畢業于復旦大學新聞系。1981年和1988年在中國人民大學分別獲得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現為復旦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講新聞傳播學原理、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研究、中西新聞傳播比較研究、中國社會與中國大眾傳播等課程。撰寫出版教材專著21部,主要有《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史稿》、《主體與喉舌──共和國新聞傳播軌跡審視》、《理論新聞傳播學導論》、《比較新聞傳播學》、《新聞理論》、《中西新聞比較論綱》、《馬克思主義新聞經典教程》、《新聞傳播學原理》(合著)、《20世紀中國新聞學與傳播學理論新聞學卷》(合著)等。
陳 絢,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傳播學專業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主要研究領域:新聞傳播理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律規范、廣告傳播道德與法規。開設課程: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研究、新聞出版倫理與法規、廣告傳播道德與法規。主要專著:《新聞傳播與媒介法治研究報告(2011-2012年度)》、《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概論》、《廣告道德與法律規范教程》、《大眾傳播倫理案例教程》、《大眾傳播法規案例教程》。

顧 問:甘惜分 方漢奇
甘惜分(1916~ ) 中國新聞教育家、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教授。四川鄰水人。1938年赴延安,在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和馬克思列寧學院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后任八路軍120師政治教員和政策研究員。1945年任新華通訊社綏蒙分社記者。1946年參加《綏蒙日報》的創辦工作。1947 年任新華社晉綏總分社編輯。1949年任新華社西南總分社采編部主任。1954年 9月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任副教授。1958年,隨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并入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任教授、新聞學博士研究生導師、校學位評定委員會委員、校輿論研究所所長。是中華全國新聞工作者協會特邀理事、首都新聞學會理事、中國新聞教育學會副會長。主要研究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理論。著有《新聞理論基礎》、《新聞論爭三十年》等。
方漢奇(1926~ ) 中國新聞教育家。廣東普寧人。1950年畢業于國立社會教育學院新聞系,畢業后任上海新聞圖書館研究組館員。1953年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任教,1958年后調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任教。1972~1978年再度到北京大學中文系新聞專業任教。1978年后,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任教。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中國人民大學新聞與社會發展研究中心顧問兼學術委員會主任,校學術委員會委員。出版的專著有:《報刊史話》、《中國近代報刊史》(上下冊)、《報史與報人》、《中國新聞事業簡史》(主編兼撰稿人)、《中國當代新聞事業史》(主編兼撰稿人)、《中國新聞事業通史》(主編兼撰稿人)、《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主編兼撰稿人)、《中國新聞傳播史》(主編兼撰稿人)和《方漢奇文集》等。
參與編寫單位: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復旦大學新聞學院、中國傳媒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武漢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華中科技大學新聞與信息傳播學院、暨南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上海交通大學媒體與設計藝術學院、上海大學影視學院、南京大學新聞傳播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重慶大學新聞學院、廈門大學新聞傳播學院、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鄭州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上海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湘潭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人民日報新聞研究中心、山東大學文學與新聞傳播學院、同濟大學傳播與藝術學院、安徽大學新聞傳播學院、華東師范大學傳播學院、東華大學人文學院傳播系。

顯示全部信息

名人/編輯推薦

本辭典是“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項目,編撰歷時6年、增刪5次,達220萬字之巨,涵蓋了目前國內新聞傳播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由全國26家高校和研究所、近200名新聞傳播學專業人員參與撰寫,學科基礎知識和學術前沿成果并重,學科框架完整,知識體系完備。索引有詞條標題漢語拼音索引和詞條外文標題索引,以利讀者檢索。可作為新聞傳播學專業從業人員、教學和研究人員、學生和大眾讀者的查閱和參考工具。

目次

編撰說明 編委會 1
序 言 甘惜分 1
前 言 童 兵 1
凡 例 1
正 文
一、新聞學理論 1
1.新聞理論 1
2.新聞實務概念 76


二、傳播學理論 110
1.傳播理論 110
2. 輿論學 171

三、新聞倫理與法 215
編撰說明 編委會 1
序 言 甘惜分 1
前 言 童 兵 1
凡 例 1
正 文
一、新聞學理論 1
1.新聞理論 1

2.新聞實務概念 76


二、傳播學理論 110
1.傳播理論 110
2. 輿論學 171

三、新聞倫理與法 215
1. 新聞倫理 215
2.傳播法 228

四、新聞傳播業務 296
1.新聞采訪、寫作 296
2.新聞編輯、評論 312
3.廣播電視播音 327
4.新聞攝影 347

五、傳播媒介經濟學 377
1. 媒介經濟學 377
2. 媒介經營管理 415

六、廣告學與公共關系學 469

1.廣告學 469

2.公共關系學 522

七、新聞傳播媒介 533
1中國報刊、通訊社、網站 533
2中國廣播電臺、電視臺 681
3外國報刊、通訊社、廣播電臺、電視臺、網站 707
4中外著名新聞專欄、 節目、 頻道 850

八、新聞傳播事件 874
1中國新聞傳播事件 874
2外國新聞傳播事件 925


九、新聞傳播界人物 953
1中國新聞傳播界人物 953
2外國新聞傳播界人物 1017

十、新聞傳播教育 1067
1中國新聞傳播高等教育院校 1067
2中外新聞傳播專業期刊、譯叢 1127
3國外新聞傳播高等教育院校 1142

十一、新聞傳播管理機構與組織 1165
1中國新聞傳播管理機構與組織 1165
2國際和外國傳播管理機構與組織 1178

十二、新聞傳播獎項 1198
1中國新聞傳播獎項 1198

2國際和外國新聞傳播獎項 1209


十三、網絡與傳播技術 1217


附 錄 1253
(一)傳播學譜系圖 1254

(二)世界新聞傳播史大事記 1255

(三)統計數據 1343

(四)國外新聞傳播專業部分網站網址 1364
(五)中國高等院校新聞傳播院系博士生導師及招生方向 1367
索 引
詞條標題漢語拼音索引 1375
詞條外文標題索引 1477
后 記 1589

顯示全部信息

書摘/試閱

推薦一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于新的科技革命特別是數字技術的推動和文化全球化浪潮的激蕩,中國的新聞傳播事業長足發展,已經成為國家重要的支柱產業之一,從業人員超過500萬人。在媒介化社會里,由于產業興旺、跨文化傳播繁榮和高等教育騰飛合力的支持,新聞傳播學學科建設也突飛猛進,辦有新聞傳播學專業(含廣告學、公共關系學、編輯出版學和傳統的新聞學、傳播學)的高校超過700所。同新聞傳播事業和新聞傳播學相關的產業、學科更多。時代、社會、學人和公眾需要一部知識含量大、重要資料齊備的新聞傳播學大辭典。目前社會上使用的三部新聞學辭書,均成書于20世紀90年代,書已售罄,又沒有收入或基本上沒有收入目前正方興未艾的互聯網傳播、移動終端傳播、公共傳播、跨文化傳播、媒介化社會等內容。在這樣的情況下,組織力量,抓緊時間,編纂和出版一部新世紀版新聞傳播學大辭典,在今日正逢其時,是一項具有重大學術意義、應用價值和廣闊市場前景的工作。為此,一批掌握當代新聞傳播學前沿知識、年富力強、有團隊合作精神的中青年學者為骨干的同仁,風風火火地干了起來,不想這一干就是六年。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聞傳播學大辭典》可以為新聞傳播學專業的廣大師生營造一座“知識的寶庫”,可以為新聞傳播工作者提供專業知識的指南參考,可以為億萬民眾接受媒介素養教育開放一所新聞傳播百科知識的大課堂。這是我、陳絢及所有參與編寫的同仁歷時六年苦心經營、埋首苦干編纂這部辭典的目的和追求。
這部辭典的問世,托的是改革開放思想解放的福,靠的是新聞傳播事業發展和新聞傳播學科繁榮的成果,憑的是境內外、國內外各高校、各專業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辦學,倚的是老中青幾代師生之間的協作、團結和攻關。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化和思想解放的進步,不少過去無法入典的人物、事件、觀點為我們這部辭典所吸納,而且給予實事求是的釋義。在這部辭典里,我們可以發現,過去長期流傳的“新聞無學”已經找不到蹤跡。我們還可以發現,中國確定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以來,特別是進入新世紀以來,新聞學、傳播學以及同新聞傳播相關的一系列交叉學科的許多新詞條、新成果也收入其中。這些新詞條和新成果,不少是大陸學者同港澳臺地區的學者,同美國、英國、日本等許多西方國家的學者共同研究、相互切磋的碩果。這些新詞條和新成果,又是全國許多高校從事新聞傳播學教學研究的老教授和中青年學者以及不少研究生學子大膽探索、合作攻關的成果,是學界與業界朋友長期相互學習、共同研究的結果。從這個角度看,這部辭典的編纂出版,可以說是我國改革開放以來新聞傳播學科長足發展的一個縮影,也是由甘惜分教授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自1993年出版以來中國新聞傳播學科新發展的一個里程碑式的縮影。
我們的恩師甘惜分教授為當年出版的《新聞學大辭典》撰寫的序言中,指出他主編這部辭典有這樣幾個特點:學術性與實用性的統一,普及與創新相結合;邏輯的和歷史的統一;把大陸和臺灣的成果統一起來;一視同仁和有所側重;客觀性和傾向性的統一;力爭運用最新的材料。這些特點,同樣也是我們這部《新聞傳播學大辭典》的特點。因為我們這部辭典啟動編纂的時候,我和編委會成員不僅強調要堅持發揚這些特點,這些特點還應該成為新辭典重要的編纂方針。除了上述特點之外,我們還認為新辭典要具備下述幾個新的特點:其一,凸現新聞傳播學20年來學科發展的新進展和新成果。新辭典中,關于傳播學理論和實務的內容增加了很多,1993年以來特別是21世紀的新概念、新進展,諸如移動終端、微博、微信等吸收了不少。新聞學研究的新成果和新聞改革的新步驟,諸如媒介融合、信息公開、信息安全,也吸納許多。新聞學交叉研究的新成果,全球化背景下的跨文化傳播新態勢,也成為新辭典的一些亮點。其二,更多地關注和吸收境外、國外學者的新研究領域和新研究成果。完全可以說,這是一部全球視野、高揚學術個性,同時又充溢著中國特色、對中國當前的新聞傳播事業發展和新聞傳播學科繁榮完全適用的新辭典。其三,對詞條選擇和釋文撰寫要求高,力求精益求精。釋文要求觀點正確、資料翔實、結構清晰、層次分明、語言規范、文字精練;要有科學性和專業權威性。這些新特點和新要求是否執行了,請讀者和使用者考核。
這部辭典自2007年9月第一次編委會后正式啟動,到2013年5月殺青。期間,各位同仁苦心思索,精心撰寫,聚首討論,電話聯絡,他們的話語和身影始終在我耳畔回響,在腦際映現。如今,這部匯集著全體同仁心血的辭典即將面世,但我心中沒有一絲輕松。因為我懂得,編撰辭書的工作永遠是一件遺憾的事。
靜待讀者的批評和指正。
童兵


推薦二
20世紀以來的100多年,是世界新聞傳播事業飛速發展的100年。而20世紀80年代到現在,是中國新聞傳播日新月異的時期。其間,新聞傳播觀念不斷突破,學科快速發展,新聞傳播格局發生深遠變局——新聞傳播不僅是社會變遷的結果,更是社會文明進程的重要推動力量,深刻地影響著社會發展的趨勢和走向。
新聞是對社會歷史的記錄。新聞傳播學界則不僅要記錄,更要引領——要反映新聞傳播學科發展的動態與前景,貢獻新聞傳播學科的最新成果,為業界提供知識和養料。
在中國接入互聯網前夕的1992年,盡管當時新聞傳播業已取得很大發展,但網絡信息傳播對新聞傳播的影響還是霧里看花,未來的新聞傳播走向尚不明朗。正是本著新聞傳播學者承前啟后的社會責任,由我牽頭主編,集合國內100多名學者力量編寫了《新聞學大辭典》。這部辭典是中國第一部新聞學大型辭書,在新聞傳播教學、科研和實務工作中發揮了應有的作用。如今,互聯網進入中國已近20年,中國新聞傳播的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新聞傳播學的知識體系也早已大大超越了20年前。盡管這個變化和超越的過程還在繼續,并且永遠不會停歇,但學界有責任及時做出梳理和總結。正如1992年4月我在《新聞學大辭典》序言中所言,任何一門學科都是以某一部類事物為研究對象的知識體系。這個知識體系經過無數人長期的思索、探求、實踐、爭論、碰撞而逐漸形成。當一門學科逐漸成熟時,便應有一種辭典作為它的階段性的研究總結,成為這一學科的知識總匯。現在,由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牽頭,童兵、陳絢兩位教授具體負責,吸納國內高校近200名新聞傳播學研究者及學子參與編撰的《新聞傳播學大辭典》就要出版了。這部大型工具書編撰歷時6年、增刪5次,達220萬字之巨,凝聚了眾多編寫者的心血和智慧。這部辭典可看作是1992年由我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的續編,是一部能體現中國新聞傳播學各學科最新研究成果的大辭典。盡管我們的工作不可避免會被前行的歷史所超越,但并不能減損這一工作的意義。這部辭典是中國新聞傳播學研究的一個新的起點,希望能為蓬勃發展的新聞傳播學研究和應用做出注解,提供知識,開辟道路。
甘惜分

推薦三
編辭典如登山,初仰時,喜之、頌之。攀半途,目戇手耽,心聳神瞀,如耄而加疾。再攀,身似幽然久疹,心若恍然墮空,或躁如械囚,或心怯情崩。至岳峰遙望,已神思棼然,惟期神托有諭,降杖而奔了。幸甚,俱往矣。此次能幽然而愈,恍然而安,躁然而適,怯然而勝,紛然而靜,皆歸功于所有參與編撰工作的前輩、同仁、學子。
據出版社編輯稱,編撰本辭典的“原始動議”源自李彬教授。2007年在某個研討會茶歇與編輯交談中,他認為20世紀90年代甘惜分教授主編的《新聞學大辭典》已出版了10多年,新聞傳播學研究在中國發展很快,需要更新了。當編輯請其推薦編寫人選時,他認為唯童兵教授能擔此重任。由此,念起意立,出版社開始積極推動此事。
出版社學術著作分社的郭銀星博士和李玉蓮博士皆本人相交多年的朋友,本就經常相聚聊天,某次相聚時,她們提出,由我向導師童兵教授提出新編這本辭典之事。我本以為自己只負牽線搭橋之責,于是向童老師據實稟報。童老師同意后,讓我與出版社聯系準備開編委會時,我才悟出無論是出版社的朋友們,還是童老師都認為我已同意并擔負此辭典的統合任務了。
雖說我自本科起就在復旦大學新聞系讀書,其時李良榮教授是我們的班主任,承訓頗多;后又到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隨童兵教授讀博,聆聽教誨;從事新聞傳播學教學科研工作也20多年,但一直都是在新聞學前輩和導師們辛勤培育的“學術大樹”下“乘涼”的,現在忽然承擔如此重大的任務,內心除了惶恐,還有慌恐。
所幸編委和參與編寫的都是有學者風范的前輩和同道,在編撰辭典這一平臺上,蒙各位不棄,將所擅長之專業學科詞條傳到我手上,并寬容理解,一任我增減刪改。尤其是丁和根教授,為組織媒介經濟專業詞條聯系了十數位專家,協商催問,嚴格把關。其間他數次來京,都約我與編輯見面,并多次在電話中傳授編撰詞典之道,將自己以往編詞典所有心得都無保留地提醒相告。對此,我一直感念至深。
但如前所述,辭典的編寫遠不像初時認識的,只需因形創聲,隨事造曲那么簡單。6年來,夜研晨考,擊魄凄肌,辭典6811個詞條,其中三分之二是多次修改,投入的時間和心力是無法預想的。記得在編到第五個年頭時,除了完成日常的教學科研工作外,每天都要面對大量的詞條,深感疲勞、焦慮。到院里向倪寧院長報告,自己亦不明是知其難狀地去訴苦,還是想尋求幫助。倪寧教授耐心地傾聽完后,只發一言:“花釀成蜜百工后”。我瞬間頓悟,告誡自己存而守之,惟常是允。
責任編輯于淑敏,是我編撰辭典過程中的“新識”。她耐心仔細,在辭典的編輯過程中表現出極高的專業水平,并將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的“辭書精神”貫穿于本辭典的編輯始終,為提升這部大辭典的質量付出了不懈的努力。
現在,“百工”已成,但是不是“蜜”,還請各位品評。
此記,上覲于各位,下存于吾心。
陳絢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