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歌盡桃花扇底風:孔尚任與《桃花扇》(簡體書)
滿額折

歌盡桃花扇底風:孔尚任與《桃花扇》(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5 元
定價
:NT$ 90 元
優惠價
8778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桃花扇》是孔子的后人、清初作家孔尚任經十余年苦心創作,三易其稿寫出的一部傳奇劇本,劇情以明代才子侯方域來江南創“復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兩人陷入愛河并贈題詩扇為主線,對明末的忠良奸佞等眾生態做了入木三分刻畫,劇作的主題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說的,是“借離合之情,寫興亡之感”。
本書稿以簡明流暢的語言重新復述了《桃花扇》的故事,并對創作相關的歷史背景進行了詳實的闡述,可作為古典文學、歷史學及戲劇愛好者的普及型讀物。

作者簡介

范紅娟:鄭州師院教授,文學博士

名人/編輯推薦

在明清易代的特殊歷史時期,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夾縫里,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文化巨人,他以他的如椽巨筆,為那個行將就木的時代下了斷語,他就是偉大的戲劇家孔尚任。康熙34年,他開始集中力量繼續《桃花扇》的創作。關于這出戲的構思,早在石門山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治河期間也在不斷修改,但真正的定稿,卻在回京以后,到康熙38年的6月,這部著名的歷史劇,終于問世了。
干將鑄劍,三年始成。孔尚任創作《桃花扇》又何止三年?二十多年里,《桃花扇》“三易其稿”,“抉心謳成”,其藝術魅力也像寶劍一樣,一出鞘就光芒四射,轟動了京都。王公縉紳,爭相傳抄,京城里一時間洛陽紙貴。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沒有什么知識產權意識的,抄襲就是最隆重的贊美,由此可知此劇受歡迎的程度。
《桃花扇》不僅以文本的形式流傳,而且很快就被搬上了舞臺。從康熙39年正月到三月,《桃花扇》在京都獨占鰲頭,盛演不衰,“長安之演《桃花扇》者,歲無虛日。”孔尚任自然也是喜上眉梢。好消息接連傳來,就在《桃花扇》成書后沒多就,孔尚任被升遷到了戶部,做了廣東司的員外郎,官至從五品。真是雙喜臨門,文章事業方興未艾,錦繡前程唾手可得了。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晴天霹靂,在他走馬上任僅僅十幾天的時候,他突然又被罷官了,這真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結果。《桃花扇》里柳敬亭對侯方域說:“那熱鬧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牽纏的枝葉”, 難道真的一語成讖?
到底為什么而罷官?到現在我們也難以確定。因為關于這件事,所有人都諱莫如深,就連孔尚任自己也是吞吞吐吐。有這樣幾種說法:一是因為《桃花扇》召禍;二是因為貪污;三是因為詩酒惹禍。第三種說法沒有太多的根據,而孔尚任在京期間生活一直較拮據,有時候還得靠借貸度日,貪污一說也難以成立。倒是《桃花扇》惹禍的說法比較合理,孔尚任自己也隱晦地談到這個問題。如他的《放歌贈劉雨峰寅丈》就有“命薄忽遭文章憎,緘口金人受謗誹”的句子。道出他罷官的原因是因文字而遭誹謗。到底是哪篇文章呢?他的一位朋友曾經寫詩稱贊他的《桃花扇》,他則和詩回答道:“《離騷》惹淚余身世,社鼓敲聾老歲華。”他的什么文章堪比《離騷》?自然是《桃花扇》無疑。

順治五年(1648年)九月,我們的作者誕生在山東曲阜一戶讀書人的家里。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多年來被視為“詩禮之邦”,這里有專門祭奠孔子的孔廟,還有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孔府,叫做“衍圣公府”,孔子及其子孫們則被安葬在家族的墓地“孔林”里。此外還有少昊陵、周公廟、孟母林等,大都和儒家的古圣先賢有關,充滿詩書禮樂的氣氛和神圣莊嚴的色彩。曲阜是中國封建統治者和知識分子瞻仰朝拜的圣地,就像伊斯蘭教徒的麥加和基督徒的耶路撒冷一樣。

在明清易代的特殊歷史時期,在這個新舊交替的時代夾縫里,誕生了一個偉大的文化巨人,他以他的如椽巨筆,為那個行將就木的時代下了斷語,他就是偉大的戲劇家孔尚任。康熙34年,他開始集中力量繼續《桃花扇》的創作。關于這出戲的構思,早在石門山讀書的時候就已經開始了,治河期間也在不斷修改,但真正的定稿,卻在回京以后,到康熙38年的6月,這部著名的歷史劇,終于問世了。
干將鑄劍,三年始成。孔尚任創作《桃花扇》又何止三年?二十多年里,《桃花扇》“三易其稿”,“抉心謳成”,其藝術魅力也像寶劍一樣,一出鞘就光芒四射,轟動了京都。王公縉紳,爭相傳抄,京城里一時間洛陽紙貴。那個時代的人們是沒有什么知識產權意識的,抄襲就是最隆重的贊美,由此可知此劇受歡迎的程度。
《桃花扇》不僅以文本的形式流傳,而且很快就被搬上了舞臺。從康熙39年正月到三月,《桃花扇》在京都獨占鰲頭,盛演不衰,“長安之演《桃花扇》者,歲無虛日。”孔尚任自然也是喜上眉梢。好消息接連傳來,就在《桃花扇》成書后沒多就,孔尚任被升遷到了戶部,做了廣東司的員外郎,官至從五品。真是雙喜臨門,文章事業方興未艾,錦繡前程唾手可得了。
就在這個時候,突然晴天霹靂,在他走馬上任僅僅十幾天的時候,他突然又被罷官了,這真是誰也沒有想到的結果。《桃花扇》里柳敬亭對侯方域說:“那熱鬧局就是冷淡的根芽,爽快事就是牽纏的枝葉”, 難道真的一語成讖?
到底為什么而罷官?到現在我們也難以確定。因為關于這件事,所有人都諱莫如深,就連孔尚任自己也是吞吞吐吐。有這樣幾種說法:一是因為《桃花扇》召禍;二是因為貪污;三是因為詩酒惹禍。第三種說法沒有太多的根據,而孔尚任在京期間生活一直較拮據,有時候還得靠借貸度日,貪污一說也難以成立。倒是《桃花扇》惹禍的說法比較合理,孔尚任自己也隱晦地談到這個問題。如他的《放歌贈劉雨峰寅丈》就有“命薄忽遭文章憎,緘口金人受謗誹”的句子。道出他罷官的原因是因文字而遭誹謗。到底是哪篇文章呢?他的一位朋友曾經寫詩稱贊他的《桃花扇》,他則和詩回答道:“《離騷》惹淚余身世,社鼓敲聾老歲華。”他的什么文章堪比《離騷》?自然是《桃花扇》無疑。

順治五年(1648年)九月,我們的作者誕生在山東曲阜一戶讀書人的家里。山東曲阜是孔子的故鄉,多年來被視為“詩禮之邦”,這里有專門祭奠孔子的孔廟,還有孔子嫡系子孫居住的孔府,叫做“衍圣公府”,孔子及其子孫們則被安葬在家族的墓地“孔林”里。此外還有少昊陵、周公廟、孟母林等,大都和儒家的古圣先賢有關,充滿詩書禮樂的氣氛和神圣莊嚴的色彩。曲阜是中國封建統治者和知識分子瞻仰朝拜的圣地,就像伊斯蘭教徒的麥加和基督徒的耶路撒冷一樣。

顯示全部信息

目次

一 末世里的桃花
—《桃花扇》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孔尚任

5 時代夾縫中的巨人

二 《桃花扇》底看南朝
—《桃花扇》的故事和人物

17 一把扇子和一段歷史
31 愛情和政治里的兩樣人生
41 結局歸零

三 桃花花語系春秋
—《桃花扇》的歷史意識和哲理沉思
一 末世里的桃花
—《桃花扇》創作的時代背景和作者孔尚任

5 時代夾縫中的巨人

二 《桃花扇》底看南朝
—《桃花扇》的故事和人物

17 一把扇子和一段歷史
31 愛情和政治里的兩樣人生
41 結局歸零

三 桃花花語系春秋
—《桃花扇》的歷史意識和哲理沉思

53 時代的哀音
67 歷史的沉思
83 參差的對比:李香君和侯方域

四 桃花扇盡風不盡
—《桃花扇》的藝術與傳播

99 《桃花扇》的藝術成就
111 《桃花扇》的傳播和影響

書摘/試閱

孔尚任三易其稿寫就《桃花扇》后,無力付梓,一開始僅以抄本形式流傳。但“王公縉紳傳抄不已”“時有洛陽紙貴之譽”,甚至宮廷內史也索要劇本,同《長生殿》一樣傳入宮廷,取得很大影響,“南洪北孔”之說不脛而走。但是,《桃花扇》作為反思明亡教訓的劇本,也給孔尚任帶來了厄運。如我們第一章所述,據說康熙皇帝為此專門召孔尚任入內廷,良久只說了一句話:“先生手下留情”,雖然只是傳說,但當時風聲鶴唳的氣氛可見一斑。至于孔尚任的個人命運,雖沒有達到洪昇“可憐一曲《長生殿》,斷送功名到白頭”,牽連甚廣的地步,但許多研究者都認為孔尚任的去官與《桃花扇》有或多或少的關系。
總之,由于資金缺乏,一直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桃花扇》才在朋友的贊助下刊刻付印,此后屢有刻印,現有版本十幾種,主要有:
康熙戊子初刻本。就是孔尚任在朋友佟鋐的贊助下第一次刊刻付印的本子,這個本子的刻板本來一直存在孔尚任故居介安堂內,文革時候被當作“四舊”付之一炬。現國家圖書館藏有這一版本。鄭振鐸主編《古本戲曲叢刊五集》據之影印。
康熙西園刻本。據康熙戊子初刻本重刻,現藏國家圖書館。
康熙沈氏刻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光緒蘭雪堂刻本。清光緒十一年以西園本為底本刻印,現藏國家圖書館。
掃葉山房石刻本。民國六年的石印本,現藏國家圖書館。
暖紅室本。民國八年,貴池劉世珩刻《匯刻傳奇》,以西園本、蘭雪堂本為底本校勘,校審比較精嚴。江蘇廣陵古籍刻印社據此校訂,1979、1990年兩次影印出版。
梁啟超校注本。1954年由文學古籍刊行社出版,注釋側重于史實考據,對讀者理解劇本思想內容、時代背景有很大幫助。
王季思校注本。1958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除依據多個版本精訂詳校外,還有詳細的標點、注釋,便于讀者閱讀。
古典戲曲的傳播渠道,往往是舞臺演出和文字閱讀并行不悖,《桃花扇》版本的繁多充分說明其在案頭閱讀方面廣受讀者歡迎,那么在場上的演出情況如何呢?
據孔尚任在《桃花扇》本末中說:“長安之演《桃花扇》者,歲無虛日……名公巨卿,墨客騷人,駢集者座不容膝”,演出十分的紅火。演出效果也極為出色:“笙歌靡麗之中,或有掩袂獨坐者,則故臣遺老也;燈灺酒闌,唏噓而散。”但由于前述文字獄等的原因,再加上《桃花扇》更注重文辭而“通本乏耐唱之曲”,此后演出逐漸冷落。一些專門收錄場上之曲的戲曲選本對《桃花扇》就不是很熱衷,如《納書楹曲譜》中僅選有《訪翠》《寄扇》《題畫》等寫兒女之情的三出,《綴白裘》《審音鑒古錄》連一出也沒有選。
但《桃花扇》的演出也并未完全終止。乾隆年間,詩人王昶作有《觀劇六絕》,其中就有觀賞《桃花扇》的詩句。同治年間邗江小游仙客新作《菊部群英》中也曾記載,當時昆曲旦角周琴芳、朱蓮芬擅長演《寄扇》中的李香君,老生曹春山擅長演出楊龍友。可見,直到近代《桃花扇》也沒有在舞臺上消失。但平心而論,康熙之后《桃花扇》的舞臺演出畢竟是冷落多了,全本演出的記載幾乎為零,零星搬演者也僅是《訪翠》《寄扇》《題畫》等少數幾出。而嘉慶、道光、咸豐時期,連演這幾出的記載也十分罕見。
場上演出的冷落并沒有使《桃花扇》的影響和傳播就此中斷,文人墨客們將之作為案頭讀本并詩詞詠贊的現象一直延綿不絕。與舞臺演出漸漸傾向于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故事不同,作為文本傳播的《桃花扇》在接受過程中則呈現出更多的興亡之嘆,如田雯《題桃花扇六首》中,有一首“一例降旗出石頭,烏啼楓落秣陵秋。南朝剩有傷心事,更向胭脂井畔流。”化用唐劉禹錫《西塞山懷古》“千尋鐵鎖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頭”詩意,指出南明也和東吳、陳朝、南唐一樣,一味投降,令人傷心落淚。又如舒位《書<桃花扇>樂府后》:“粉墨南朝史,丹鉛北曲伶。重來非舊院,相對有新亭。構黨干戈接,填詞筆硯靈。匆匆不能唱,腸斷柳條青。”南明亡后,舊院不存,物是人非,作者于是有“新亭對泣”之嘆(《世說新語 言語》載,東晉初年很多北方的名士為躲避戰亂來到建康,他們想家時經常在新亭喝酒聚會。說起風景依稀,山河改換,不免相對而泣)。其他還有不少文人墨客如宋犖、金埴、厲鶚、楊芳燦、文廷式等都留下了閱讀《桃花扇》的詩詞。雖然他們的生平經歷、思想情趣有所不同,由于文人群體的特有欣賞趣味,都不約而同地表現出故國之思和亡國之恨,與舞臺傳播注重才子佳人的情況相輔相成,讓《桃花扇》的兩大主題得以共同的延續。
《桃花扇》的傳播渠道,還表現為改編成不同體裁的文學作品和不同類型的藝術作品,這一類型的傳播綿延最為久遠,一直到今天,《桃花扇》改編的各種地方戲曲、話劇、電影還在陸續上演,充分顯示了一部具有高度藝術魅力作品的豐富闡釋空間,同時我們也可以把這一次次的改編,看作是傳奇戲曲《桃花扇》在不同時代語境下新的意義生成。
最早改編《桃花扇》的,是孔尚任的友人顧彩,我們在第二章曾經提到這一改編本。顧彩于康熙45年(1706)將之改編為《南桃花扇》,最大的改變是“令生旦當場團圓”。這樣的結局雖然遭到了孔尚任的批評,也沖淡了“寫興亡之感”的主旨,但孔尚任的批評“僅以快觀者之目”卻恰是此劇得以廣泛流傳的根由。《南桃花扇》不僅用大團圓結局迎合了俗眾的觀賞訴求,而且精通音律的顧彩還將原著中“通本乏耐唱之曲”改編得更加適合舞臺演出,“詞華精警,追步臨川”。這樣就使更多觀眾了解了《桃花扇》的故事,促進了孔氏原著的廣泛流傳,擴大了它的影響。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