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歐陽修詞選(簡體書)
滿額折

歐陽修詞選(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7 元
定價
:NT$ 162 元
優惠價
87141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選取歐陽修詞180餘首,涵蓋各個時期、各種風格的作品,基本上能夠反映歐詞的全貌。加以導讀、注釋和評析,希望對於讀者理解歐詞有所幫助。

作者簡介

歐陽修是北宋著名政治家、一代文宗,他領導了北宋詩文革新運動,開創了平易、流暢的一代文風。其詞突破了佐酒助興的局限,擴展了題材。晚年詞作更能聯繫現實、有感而發,開宋詞反映現實的先河,馮煦《蒿盦論詞•論歐陽修詞》評價其詞“疏雋開子瞻,深婉開少遊”。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唐宋八大家之一、一代文宗歐陽修所作詞。宋代文學研究專家李之亮注評,注釋簡明扼要,評析通俗易懂,不乏真知灼見。值得一讀。

歐陽修字永叔,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生於真宗景德四年(1007),卒于神宗熙寧五年(1072),享年六十六歲。
歐陽修的少年時期過得比較艱苦,他出生在綿州(今四川綿陽),當時他父親歐陽觀在那裡當軍事推官。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歐陽觀在泰州(今江蘇泰州)軍事判官任上病逝,其母不得不帶著年僅四歲的歐陽修投奔時在隨州(今湖北隨縣)任推官的叔父歐陽曄,並在那裡定居下來。此時他母親只有二十九歲,由於寄人籬下,歐陽曄又算不上達官顯貴,母子二人生活之拮据可想而知。據《歐陽文忠公年譜》載,當時其母“貧無資,以荻(蘆葦)畫地,教公書字”。這位賢慧的母親為了兒子的成長耗費了太多的精力。歐陽修稍大幾歲時,母親又教他誦讀古文,並“使學為詩”。歐陽修後來成為北宋最富盛名的文學大家,和他母親自幼的啟蒙教育是分不開的。大中祥符九年(1016),十歲的歐陽修已經有了強烈的求知欲,當時隨州城南有個姓李的大戶,家中有不少藏書,歐陽修時常到李家串門,有一次見到一部韓愈文集,於是借回家裡,如饑似渴地閱讀,恨不得把那些文字都吃進肚裡去。他後來成為宣導古文運動的偉大旗手,和他早年便受到韓愈散文的薰陶有直接的關係。天賦聰穎加之少年好學,歐陽修十來歲時已能寫詩作賦,且下筆如成人。叔父曾對其母感歎道:“此奇兒也,不惟起家以大吾門,他日必名重當世。”
仁宗天聖元年(1023),十七歲的歐陽修參加了隨州鄉試,考試的題目是《左氏失之誣論》。他的試卷寫得十分精彩,其中有雲:“石言于晉,神降於莘,內蛇鬥而外蛇傷,新鬼大而故鬼小。”當時便引起了科場的轟動,可惜因不盡符合官韻的要求而被黜落。四年之後,他以隨州貢士的資格參加了禮部會試,可惜沒能中第。回到隨州的歐陽修在第二年遇到了他生命中的第一位貴人,從許州通判調任漢陽軍知軍的老臣胥偃。當歐陽修拿著自己的舊作來到漢陽軍(今武漢漢陽)拜謁胥偃時,胥偃大為驚奇,索性把他留在了自己門下。當年冬天,受召回京判三司度支勾院、修起居注的胥偃把歐陽修帶到了京師。仁宗天聖七年(1029),歐陽修參加了國子監試,考了第一名。當年秋赴國學解試,又名列第一,他的名聲很快大噪于京師。天聖八年(1030),朝廷舉行會試,主考官為晏殊。這次考試他再列榜首,成為“會元”。遺憾的是在接下來的殿試中,僅排在甲科第十四名。從此以後,少年得志的歐陽修正式步入了仕途。
他的第一任官是西京留守推官。當時任西京留守的是大名鼎鼎的文壇宗師錢惟演,門下聚集著不少名士,如謝絳、尹洙、梅堯臣等人,都在洛陽供職。上有錢惟演的青睞和提攜,下有諸多名流相推轂,使歐陽修如魚得水,這段時間裡,他“日為古文歌詩,遂以文章名冠天下”。也就在此時,胥偃把愛女許配給他。天聖九年(1031),歐陽修與胥氏結婚。這段時間歐陽修過得相當愜意,時常與朋友們遊歷山川、賦詩飲宴,幾乎沒遇到什麼煩心事。然而好景不長,明道二年(1033)三月,夫人胥氏因病亡故,年僅十七歲。此事對他打擊很大,以至過了很多年後,他還時常記起與胥氏相親相愛的美好時光。第二年景祐元年(1034),推官任職期滿,歐陽修回到京師,被授予宣德郎、試大理評事兼監察禦史、館閣校勘。同年,又娶了諫議大夫楊大雅的女兒為妻。
年輕氣盛的歐陽修根本不瞭解朝廷內部政治鬥爭的激烈與殘酷。景祐三年(1036),他遇到了仕途中第一次大麻煩。時任開封知府的范仲淹因言事觸怒了宰相呂夷簡,被貶出京師任饒州知州。當時不少大臣都上書論救,而身為左司諫的高若訥為了巴結宰相,竟說范仲淹罪當貶黜。歐陽修得知後,憤然寫了封《與高司諫書》,稱高若訥“不復知人間有羞恥事”。高若訥看罷大怒,將這封信呈給了仁宗,結果是高若訥依舊還當他的司諫,而歐陽修被貶為峽州夷陵(今湖北宜昌)縣令。在宋代,夷陵還是刀耕火種的落後山區,當地人的日子,幾乎還處在原始狀態。更糟的是,歐陽修到了這樣一個閉塞的環境,等於被拋到了政局之外,與流放相差無幾了。為了給他精神上的安慰和支持,年邁的母親毅然與他同赴貶所,也來到了夷陵。
在這裡一待就是三年,歐陽修調任乾德縣令,直到寶元二年(1039),他被授予權武成軍節度判官廳公事(即滑州節度判官。滑州在今河南滑縣)。第二年康定元年(1040),范仲淹受命為陝西經略使,征辟歐陽修為掌箋奏。歐陽修聞而歎之:“吾初論範公事,豈以為己利哉?同其退不同其進可也。”最終沒有答應范仲淹的徵召。當年六月,他重新入朝充館閣校勘,參與修纂《崇文總目》。慶曆三年(1043),仁宗思廣言路,增諫官定額為四員,三十七歲的歐陽修榮膺此選,進入諫院供職。此時的歐陽修銳氣不減,勇於言事,當年七月便上言參知政事王舉正懦軟無為,舉薦范仲淹有宰相之才,請求朝廷罷免王舉正而任用范仲淹,得到了仁宗的許可。此後他出使河東,興利除弊,大刀闊斧,不畏強橫,深得仁宗信任。當時保守派人物夏竦被有識之士斥為“大奸”,而杜衍、范仲淹等人則被認為是“眾賢”。夏竦等人對此十分惱怒,造出“黨人”之論,並明確把歐陽修歸為杜、範的同黨。針對保守派的讕言,歐陽修針鋒相對地寫出了著名的《朋黨論》,其中說道:“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以同利為朋。然小人所好者利祿,所貪者財貨,當其同利之時,暫相黨引以為朋者,偽也;及見利而爭先,或利盡而交疏,則反相賊害。君子則不然,所守者道義,所行者忠信,所惜者名節。以之修身,則同道而相益;以之治國,則同心而共濟,始終如一,此君子之朋也。故為人君者,但當退小人之偽朋,用君子之真朋,則天下治矣。”然而此時保守勢力十分強大,不久杜衍、范仲淹等改革派人物相繼遭到罷免,歐陽修憤然上書說:“杜衍、韓琦、范仲淹、富弼,天下皆知其可用之賢,而不聞其可罷之罪。自古小人讒害忠賢,其說不遠:欲廣陷良善,則指為朋黨;欲動搖大臣,則誣以專權。蓋去一善人而眾善人尚在,未為小人之利;欲盡去之,則善人少過,惟指為朋黨,則可盡逐。”一針見血地揭露了保守派的陰謀,保守勢力當然不會輕易放過他。就在他出使河北擔任轉運使期間,京城裡一些居心叵測的傢伙“造為蜚語”,污蔑他與外甥女張氏有染,企圖借此把他徹底趕出朝堂。諫官錢明逸以此彈劾歐陽修,朝廷只得把他召回,下到開封府鞫治。時任開封府尹的楊日嚴曾受到過歐陽修彈劾,也想借此機會報一箭之仇。為了慎重起見,仁宗特命戶部判官蘇安世、入內供奉官王昭明仔細調查,結果是“查無此事”,歐陽修這才沒有因此遭受滅頂之災。儘管如此,他還是在慶曆五年(1045)被貶到了滁州,這是他仕途上遭受的第二次重大打擊。
慶曆八年(1048),四十二歲的歐陽修改知揚州,次年皇祐元年(1049)改知潁州。剛到這裡,他便被西湖的盛景迷住了,於是決定在這裡買地建屋,作為終老一生的歸宿。皇祐二年(1050),歐陽修改知應天府.就在這一年,他約舊友梅堯臣一同在潁州買地,把想了一年之久的打算付諸實施。皇祐四年(1052)三月,歐陽修老母病逝,他回到潁州為母親守喪,並於次年護送母親的靈柩回家鄉吉安安葬。當年冬重新回到了潁州。直到至和元年(1054),四十八歲的歐陽修才被召回京城。六月份覲見時,仁宗見他鬢髮皆白,惻然問他在外幾年,“恩意甚至”。九月,仁宗排除了某些大臣的阻攔,任命他為翰林學士兼史館修撰。至此,他才重新在朝廷裡站穩了腳跟。

目次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
採桑子(輕舟短棹西湖好)………………………………………………………()
採桑子(春深雨過西湖好)………………………………………………………()
採桑子(畫船載酒西湖好)………………………………………………………()
採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採桑子(清明上巳西湖好)………………………………………………………()
採桑子(荷花開後西湖好)………………………………………………………()
採桑子(天容水色西湖好)………………………………………………………()
採桑子(殘霞夕照西湖好)………………………………………………………()
採桑子(平生為愛西湖好)………………………………………………………()
訴衷情(眉意)……………………………………………………………………()
踏莎行(候館梅殘)………………………………………………………………()
蝶戀花(庭院深深深幾許)………………………………………………………()
蝶戀花(誰道閒情拋棄久)………………………………………………………()
蝶戀花(幾日行雲何處去)………………………………………………………()
玉樓春(別後不知君遠近)………………………………………………………()
浪淘沙(把酒祝東風)……………………………………………………………()
青玉案(一年春事都來幾)………………………………………………………()
採桑子(畫樓鐘動君休唱)………………………………………………………()
採桑子(十年一別流光速)………………………………………………………()
採桑子(十年前是樽前客)………………………………………………………()
朝中措(送劉仲原甫出守維揚)…………………………………………………()
長相思(蘋滿溪)…………………………………………………………………()
長相思(花似伊)…………………………………………………………………()
長相思(深花枝)…………………………………………………………………()
望江南(江南蝶)…………………………………………………………………()
減字木蘭花(留春不住)…………………………………………………………()
減字木蘭花(傷懷離抱)…………………………………………………………()
減字木蘭花(樓臺向曉)…………………………………………………………()
減字木蘭花(畫堂雅宴)…………………………………………………………()
減字木蘭花(歌檀斂袂)…………………………………………………………()
生查子(元夕)……………………………………………………………………()
生查子(含羞整翠鬟)……………………………………………………………()
瑞鷓鴣(楚王臺上一神仙)………………………………………………………()
清商怨(關河愁思望處滿)………………………………………………………()
阮郎歸(劉郎何日是來時)………………………………………………………()
阮郎歸(落花浮水樹臨池)………………………………………………………()
蝶戀花(簾幕東風寒料峭)………………………………………………………()
蝶戀花(南雁依稀回側陣)………………………………………………………()
蝶戀花(臘雪初銷梅蕊綻)………………………………………………………()
蝶戀花(海燕雙來歸畫棟)………………………………………………………()
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
蝶戀花(簾幕風輕雙語燕)………………………………………………………()
蝶戀花(永日環堤乘彩舫)………………………………………………………()
蝶戀花(越女採蓮秋水畔)………………………………………………………()
蝶戀花(水浸秋天風皺浪)………………………………………………………()
蝶戀花(梨葉初紅蟬韻歇)………………………………………………………()
蝶戀花(獨倚危樓風細細)………………………………………………………()
蝶戀花(簾下清歌簾外宴)………………………………………………………()
蝶戀花(翠苑紅芳晴滿目)………………………………………………………()
蝶戀花(小院深深門掩亞)………………………………………………………()
蝶戀花(欲過清明煙雨細)………………………………………………………()
蝶戀花(畫閣歸來春又晚)………………………………………………………()
蝶戀花(嘗愛西湖春色早)………………………………………………………()
漁家傲(一派潺湲流碧漲)………………………………………………………()
漁家傲(與趙康靖公)……………………………………………………………()
漁家傲(暖日遲遲花嫋嫋)………………………………………………………()
漁家傲(紅粉牆頭花幾樹)………………………………………………………()
漁家傲(妾本錢塘蘇小妹)………………………………………………………()
漁家傲(花底忽聞敲兩槳)………………………………………………………()
漁家傲(葉有清風花有露)………………………………………………………()
漁家傲(荷葉田田青照水)………………………………………………………()
漁家傲(葉重如將青玉亞)………………………………………………………()
漁家傲(粉蕊丹青描不得)………………………………………………………()
漁家傲(幽鷺謾來窺品格)………………………………………………………()
漁家傲(楚國細腰原自瘦)………………………………………………………()
漁家傲(七夕)……………………………………………………………………()
漁家傲(乞巧樓頭雲幔卷)………………………………………………………()
漁家傲(別恨長長歡計短)………………………………………………………()
漁家傲(九日歡遊何處好)………………………………………………………()
漁家傲(青女霜前催得綻)………………………………………………………()
漁家傲(露裛嬌黃風擺翠)………………………………………………………()
漁家傲(對酒當歌勞客勸)………………………………………………………()
玉樓春(題上林後亭)……………………………………………………………()
玉樓春(西亭飲散清歌闋)………………………………………………………()
玉樓春(春山斂黛低歌扇)………………………………………………………()
玉樓春(樽前擬把歸期說)………………………………………………………()
玉樓春(洛陽正值芳菲節)………………………………………………………()
玉樓春(殘春一夜狂風雨)………………………………………………………()
玉樓春(常憶洛陽風景媚)………………………………………………………()
玉樓春(池塘水綠春微暖)………………………………………………………()
玉樓春(兩翁相遇逢佳節)………………………………………………………()

書摘/試閱

採桑子(群芳過後西湖好[1])
 
群芳過後西湖好,狼籍殘紅[2],飛絮濛濛[3],垂柳闌幹盡日風[4]。 笙歌散盡遊人去,始覺春空[5],垂下簾櫳[6],雙燕歸來細雨中。
 
【注釋】
[1]群芳過後:指百花凋謝的暮春時節。西湖:此處指潁州西湖,在今安徽省阜陽市西北。 [2]狼籍殘紅:落花散亂的樣子。 [3]飛絮濛濛:指柳樹的白絮像下雪一樣飄飄灑灑。 [4]闌幹:橫斜交錯的樣子。垂柳闌幹,指柳絲在春風的吹拂下搖曳多姿。 [5]春空:春意將盡。 [6]簾櫳(lónɡ):窗簾。
【解析】
這首詞是致仕後居於潁州時所作(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7月以後)。作者為什麼對這裡有著深深的感情,以至選擇這裡做為終老之地呢?因為他一生中曾三度在這裡生活和居住:仁宗皇祐元年(1049)正月,作者由揚州知州改命為潁州知州,而此時正是他受到誣陷被貶出京城後的第四個年頭、自號“醉翁”的第三個年頭,仕途上的失意還在繼續。來到潁州後,“樂西湖之勝,將卜居焉”。第二年,他與朋友梅堯臣相約在潁州買了一塊地,隨後被命為應天府知府離開潁州。皇祐四年(1052)三月母親去世,作者回到潁州為母守喪,第二年八月護送母親的靈柩歸葬于老家吉州的瀧岡,當年冬天又返回了潁州。直到至和元年(1054)五月除授館職,他才回到汴京。瞭解了作者這段經歷,就不難理解他為什麼對潁州情有獨鍾了。
作者在經歷了政治上的風風雨雨終於致仕閒居後,並沒有因政治生涯的結束而興發人生易老的感歎。詞中描寫的西湖,是個“群芳過後”的西湖,這恰如他一生拼搏奮鬥,如今轟轟烈烈的日子已經過去。然而人生的美好並不僅僅表現在仕途上的得意,只要熱愛生命,那麼生命中的每個階段,都會有它獨到的美好,所以“狼籍殘紅”在作者心目中,依然是美麗動人的。鼎沸的笙歌總會散去,再喧鬧的春天也會有空寂之時。當一個人退出政治舞臺,“垂下簾櫳”時,他是覺得被社會遺棄了呢?還是尋到了新的歸宿?作者在全詞之末借用了一個耐人尋味的場景:一雙燕子在濛濛春雨中飛回自己的故巢。很顯然,面對成雙的燕子,作者雖然略顯孤寂,但並沒有迷失自我,他堅信不管是在暗夜還是在雨中,總能找到自己的歸宿。
清人俞陛雲在《宋詞選評》中說:“西湖在宋時,堤上香車,湖中畫舸,極游觀之盛。此詞獨寫靜境,別有意味。”這是就詞而論詞。如果把這首詞與作者的人生背景聯繫起來,就更能顯出深意了:此時正處在王安石大力推行新法的“熱鬧”當中,作者對新法非常反感,所以“鬧中取靜”,正是他要表現的更高境界。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