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直面寒冰:默克爾的德國十年(簡體書)
滿額折

直面寒冰:默克爾的德國十年(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 元
定價
:NT$ 234 元
優惠價
87204
領券後再享89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05年,安格拉默克爾當選德國總理,隨後三次連任。她不僅擁有德國選民的廣泛支持,還是歐洲政壇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2005-2015年,正是默克爾主政德國的十年。
本書是一本關於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紀實性圖書。它從默克爾的執政理念及政治態度上全面講述了在默爾克領導下德國呈現出的嶄新面貌。本書以默克爾為主線,從默克爾熱愛歌劇及足球的“普通生活”到對歐債危機的應對,從默克爾執掌的保守黨到關乎民生的核能問題,從默克爾的戰爭策略到她的“國家原則”,從默克爾對資本主義的態度到她認為的“權力本質”,從德國作為歐洲領導者的地位到默克爾的未來,全面而詳盡地闡釋了默爾克政府的對內政策及對外策略。總的來說,本書是一本以最詳實的研究、完整的資訊脈絡,為讀者全方位展示默克爾完整的政壇生涯和職業女性風采的圖書。

作者簡介

海爾福伯爾曼,生於1969年,專修歐洲政治與歷史,曾就讀德意志新聞學院。多年來,他作為德國《日報》駐聯邦議會的記者,得以出入默克爾左右。 2011年起,擔任《法蘭克福彙報》“周日版”的政經特約記者,專門報導默克爾的政治舉措。2012年,他被德國媒體選為最佳政治記者。
周思婷,本科就讀于福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德語系,後以優異成績保送同濟大學德語系攻讀德語語言文學碩士。讀研期間發表了《德國人的“幸運符”》等多篇論文,並獲德國學術交流中心(DAAD)獎學金赴德交流,走訪漢堡、柏林、法蘭克福、美因茨、沃爾姆斯、曼海姆、海德堡、凱瑟斯勞騰、慕尼克、荷蘭、法國等城市和國家。

名人/編輯推薦

編輯推薦
默克爾的從政之路也是意外。她原是物理科學家,在“柏林牆”倒塌前一年成為東德政府的發言人,就此踏入政壇。2005年,她當選德國總理並三次連任。執政德國十年的她,不僅擁有德國選民的廣泛支持,還是歐洲政壇最有影響力的領導人。
隨著歐洲金融危機的爆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德國又站上了歐洲領導人的位置,不只是經濟上的,更是政治上的實質領導。最能象徵這次領導的,除了德國總理默克爾之外別無他人。默克爾,可說是現代德國的代表。

★德國最佳政治記者獨家揭秘默克爾及其權力世界
★德國《明鏡週刊》盛讚本書研究詳實、資訊完整,為讀者披露了默克爾從政路上不為人知的艱辛。

★1989年,默克爾35歲,初入政壇
★2005~2015年,默克爾執政十年,德國煥然一新

德國第一位“女掌門”
領導德國平穩度過歐債危機
被譽為“歐洲大陸的管理大師”
被稱為“當今世界最強大的女人”
讓德國成為世界政治經濟的重要領導力量
……
默克爾和她創造的十年神話

★全方位獨家揭秘默克爾及其權力世界

前言
2012年7月16日,星期一,在德國基督教民主聯盟(簡稱“基民盟”)聯邦理事會的會議室裡,有一句話擲地有聲。它或許比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在大多數公眾場合發表的演說更能表達她對德國人的真實看法。如果在公眾場合,她應該不會這樣說。這句話本涉及一個非常特殊的問題,但聽起來默克爾好像在表述一個困擾她多時的想法。她是這樣說的:“這樣會讓我們淪為笑柄。”
事件源於6月底科隆地方法院裁定對一位穆斯林男孩進行的包皮切割手術為違法的人身傷害行為。這一裁決也相應地波及猶太
對穆斯林男孩進行的包皮切割手術,也稱“割禮”,是穆斯林的一種習俗,是男孩成為合格的穆斯林的標誌。人的習俗,因而在群眾中引發了一場激烈的爭論。“我不想讓德國成為世界上唯一一個不尊重猶太人習俗的國家”,默克爾對與會者說道。
在長達三個月的時間裡,德國民眾一直在深入討論,切除包皮會對男性的性感知能力造成什麼影響。默克爾認為這一討論從多方面來看都是非常德式的思維。在她看來,禁止包皮切除手術有違健康原則,同時也與宗教信仰和世界觀相悖。而且,她認為,是某些德國人過度敏感才引發對包皮手術後果的擔憂。尤其是當他們中的大多數人並未受到波及的時候,他們如此焦慮更是庸人自擾,同時也攪得人心惶惶。
歇斯底里、吹毛求疵、遺忘歷史:默克爾僅通過包皮切除手術這一問題就能證明德國人的這些特點嗎?沒有人會因一次失常而成為笑柄。只有當這一行為成為一種常態,這個診斷才得以成立。而最近的一次失常只是補全這一形象的又一症狀。“這樣做只會讓我們淪為笑柄。”這句話是否概括了默克爾對德國的看法?
顯而易見,默克爾在很多問題上與支持她的選民意見相左。這一開始體現在所有國家元首都必須回應,同時也是最棘手的戰爭與和平的問題上。而在如何處理德美關係的外交問題和德國內政問題上,二者的分歧仍持續不斷。2003年在萊比錫舉行的基民盟黨代會上,默克爾主張大刀闊斧地實施改革政策。在兩年後的競選中,她吸取了慘痛的教訓,意識到這種想法在德國不得民心。
自希臘爆發經濟危機以來,默克爾得以將她在德國四處碰壁的改革計畫推行到歐洲的其他國家。她在國內越來越受到歡迎。在歐洲的重債國,她被譽為歐洲大陸的管理大師。而美國卻一度認為她的無所作為是在拿世界經濟冒險。
這是德國繼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首次成為世界經濟及政治的領導力量。而安格拉•默克爾則是這股領導力量的代表。義大利《共和報》在歐債危機白熱化之際曾報導稱:“如果她(默克爾)讓歐洲倒退,這將是德國繼兩次世界大戰及大屠殺之後犯的第四宗罪行。”
無論德國人是否願意,他們與安格拉•默克爾都被視為一體,而且也應該與她融為一體。她的很多方面,好的壞的,都被視為所有德國人的典型。她的客觀、節儉和保守在很多人看來正是繼承了新教的傳統。安格拉•默克爾給人的印象與德國人留給世界的印象相差無幾,均毀譽參半。二者皆能創造效益且堅持原則,但卻冷漠傲慢,而這種冷傲又伴隨著笨拙,有時幾近膽怯地出場。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默克爾不瞭解德國民眾,尤其是西德民眾的的想法:西德民眾確信,自己的國家在1945年之後再也沒犯過錯,對此默克爾無法理解。她也無法理解西德人的恐懼、傷感和對改變的抗拒。因為在她看來,這一切與東德制度的滅亡相比都還是無足輕重的小事。從某種程度上說,默克爾在35歲前一直生活在與西德完全不同的世界,是一名“本土移民”。東德在對待性別問題上相較於其他歐洲國家更為傳統,而她作為一名女性在東德所扮演的角色也與西德大不相同。
然而,如今的她已經能設身處地地為國民著想。當她意識到國民對無形的核輻射產生巨大恐懼時,她下令關閉了核反應爐。當她意識到國民反對將士兵派往世界上的危險地區時,她明確拒絕安理會提出的增兵要求。當她意識到國民對資本主義的質疑時,她決定將設立最低工資標準寫入草案。她想以此來實踐她在聯邦議會選舉後所作出的承諾:成為所有德國民眾的總理。

目次

001
前言
005
第一章 默克爾的“普通”生活
若普通民眾想見到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他最好去聽歌劇或看戲劇。每當默克爾偕先生阿希姆•紹爾欣賞理查•瓦格納的歌劇,抑或在德國文化部部長的陪同下觀賞格哈特•霍普特曼的作品時,總會上演一幕精心策劃的“尋常生活”。
025
第二章 默克爾與歐債危機
默克爾沒有讓官方宣佈她對希臘政策的改變,而是以一種婉轉的方式來表達。默克爾嘗試以一個醫學例子來做類比說明。她的那番話被同行的記者所引用:如果一個人總是腳疼,人們可能認為截肢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這幾乎是一個謬論。手術後既不能更好地行走,也不能在生活中擺脫痛苦。
043
第三章 保守黨的掌門人
在默克爾擔任黨主席的前幾年,如果跟基民盟內部支持現代化路線的年輕政客聊天,會經常聽到他們說:“您等著吧,再過幾年,基民盟會與今日完全不同。”
067
第四章 核能問題的是與非
令人驚訝的是,核能政策的轉變並沒有給默克爾帶來多大的負面影響。大多數德國民眾並未追究默克爾曾主張延長核電站運營年限的責任,也未曾指責她在巴符州州長一職上用人不當。這很大程度上要歸因於日本福島核洩漏事故。
089
第五章 來自東德的女總理
近來,默克爾也越來越強調自己東德人的身份。“總有一些事讓我想起東德,想起我在烏克馬克的家。”默克爾出席了由《南德意志報》雜誌版組織的知名人士座談會。會上,當被問及她青年時代做過的最難堪的事時,她回答道:“穿著從西德寄過來的全新運動衣,爬進一個有樹脂的樹洞。”
111
第六章 默克爾的戰爭策略
對德國總理來說,這是很自然的邏輯。她認為,歐洲人只負責歐洲範圍的事,對波士尼亞和科索沃採取軍事干預是正確的,其他軍事行動則是錯的。只要加泰羅尼亞沒有以暴力方式脫離西班牙獨立,在岌岌可危的希臘沒有爆發血腥的內戰,愛好和平的德國民眾斷不會支持出兵。默克爾深諳此道。
135
第七章 默克爾與她的“國家原則”
默克爾這樣做又是為了維護她所認為的國家原則。她絕不允許,在納粹政權垮臺67年後,讓包皮環切術禁令成為影響猶太民族與本國關係向前發展的又一障礙。
153
第八章 默克爾與資本主義
1990年,默克爾在《柏林報》上發表了對資本主義和市場經濟的看法。如今,她的側重點或許會有所不同。她可能不會再直截了當用“偉大”這個詞來形容“只通過競爭和市場來調控經濟”的方案,而可能用“護欄”一詞來替代,即國家限制經濟的護欄。
175
第九章 默克爾的權力本質
默克爾認為,政治上的多變來自政黨體系的弱勢,而且又加強了這一弱勢。如果幾乎所有的黨派都選舉基民盟主席做總理的話,那麼基本上沒有什麼好的理由來解釋,人們為什麼恰恰應該選基民盟。因此,默克爾聯合各個聯盟夥伴的能力便是她最大的強權政治的資本。
203
第十章 歐洲的半個霸主——德國
默克爾有著七年多的在任經驗,她是這個圈裡最有經驗的人之一。她只要匆忙間抽出五分鐘跟歐洲重要的領導人談一談,就足夠判斷出她在布魯塞爾歐洲峰會的各種爭端中有多少談判餘地。
221
第十一章 破曉——默克爾的未來
對於默克爾和她的德國民眾在歐洲多變的民主性的情況下仍然取得的成就,有一個很好的義大利語詞可以用來描述:那就是“governabilità”(意為:治理),用德語說是“可治理性”。在充滿大危機的時代,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239
致謝

書摘/試閱

第三章
保守黨的掌門人
深色的木頭,沉甸甸的啤酒杯,美味的豬肘,這一切都散發著德國特有的光芒。然而,在施普雷河灣區的柏林寶來納啤酒館,這些僅是用於襯托的背景。20世紀90年代末,周圍的辦公大樓如雨後春筍般拔地而起。政府從波恩遷到柏林後,聯邦內政部也設址於此。在這裡發生過默克爾曾津津樂道的故事。2000年春天,沃爾夫岡•朔伊布勒因獻金醜聞辭去基民盟主席一職。在黨內陷入危機的時刻,默克爾作為基民盟秘書長要奔波于各地參加會議。而社民黨的奧托•席利卻能坐在樓上的內政部長辦公室發號施令。
默克爾在喝酒的時候問:“格奧爾格,你們南方人覺得我夠保守嗎?”格奧爾格•布倫霍爾伯是巴登-符騰堡州(簡稱“巴符州”)基民盟聯邦議員中頗具影響力的領導。他回答道:“我們南方人本身是保守的。但是如果你能做到讓我們的女兒也選擇基民盟,那你就跨出了更大的一步。”
2000年 4月 10日,基民盟代表在埃森召開黨代會,選舉默克爾為新任黨主席。她是保守黨基民盟首位女黨魁,來自東德,從政僅十年。一直以來,默克爾都被稱為“科爾的小女孩 ”,但在耶誕節前夕,她在《法蘭克福彙報》發表聲明,要與科爾劃清界限。
2002年,她將競選總理的機會拱手讓給巴伐利亞州州長艾德蒙德 •施托伊貝爾。今天看來,這對她來說反而是好事一樁。
2005年,默克爾在與施羅德競選時,僅以微弱優勢取勝,迫使基民盟與社民黨組成大聯合政府,但最終她還是成為了大贏家。2 0 1 0年伊始,沐浴著春日裡第一縷溫暖的陽光,格奧爾格•布倫霍爾伯在斯圖加特皇家公園旁的咖啡館接受記者採訪。回憶起基民盟陷入獻金醜聞的那段時間,他說:“是安格拉救了基民盟。”布倫霍爾伯經常去羅馬拜見教皇。義大利天主教民主黨也曾捲入類似的金融醜聞和政治貪瀆事件,而後便一蹶不振,對此他了然於胸。當他談到自己和默克爾時,時不時地冒出“格奧爾格 ”和 “安格拉 ”。這表明了他們之間關係的親密。布倫霍爾伯來自奧斯塔爾伯縣。這意味著,他是虔誠的天主教徒,並且相當保守。連他這樣的人都願意與默克爾深交,可見默克爾在黨內的影響力之大。
聯邦議院議員納迪娜•舍恩也許就是布倫霍爾伯與默克爾在寶來納聊天時談到的“女兒 ”吧,只是當時納迪娜還姓米勒。從她的身上可以看出,布倫霍爾伯在寶來納提出的設想算是成功了。納迪娜戴著時髦的眼鏡,耳朵上穿了孔。基民盟現在又重獲像她這樣的年輕女性的青睞。納迪娜來自薩爾州。 2009年秋季,她參選德國聯邦議院議員。參加全體會議之後,她到聯邦議院餐廳赴約。當時,夕陽正從總理府後邊落下。 2000年默克爾當選基民盟主席時,納迪娜 16歲。 1998年末,時值薩爾州州議會選舉,她加入了德國青年聯盟。她當時覺得由奧斯卡•拉方丹領導的社民党守舊且傳統,而由彼得•米勒領導的基民盟年輕活力有個性。科爾競選失利後仍以基民盟元老的身份抛頭露面,這並未影響她的選擇。她說:“或許是基民盟走運,我當時對聯邦政治並不感興趣。”
納迪娜•米勒先去海德堡大學學習法律,她想成為記者。她說:“能在德國《時代週報》《明鏡週刊》和《明星週刊》工作是所有記者夢寐以求的。”她所提的這些報刊曾被科爾稱為“漢堡的黑手黨 ”。默克爾的部長們正是在日後通過這些報刊對他們的正面報導爭取到無黨派民眾的支持。納迪娜上大學時,正值基民盟在萊比錫召開黨代會,討論稅法和醫保制度改革。她對這些話題不怎麼感興趣,卻更願意將心思放在國家法的入門課程上,並專心做課題報告。她成績優秀,因此保羅•基爾希霍夫教授問她是否願意當他的助手。米勒在基爾希霍夫教授的“聯邦稅法法典研究站”為他搜集資料,並將資料進行歸類。她從中讀出,教授因提出激進的單一稅法改革建議而備受推崇。之後,基爾希霍夫意外地進入了默克爾備戰2005年大選的競選團隊。他必須暫時頂替因是否加入競選團隊而猶豫不決的艾德蒙德•施托伊貝爾。一夕之間,他成了不諳世事的海德堡教授。米勒說:“這真的很傷人。基民盟對他坐視不管,他們本應該更好地引導他。”基民盟中幾乎沒人願意再提及萊比錫黨代會上默克爾的所作所為和基爾希霍夫的助選。當時在萊比錫,默克爾無情地拋下諾爾貝特•布林姆,即使是十年後,記者給他打電話時,他仍對此緘口不言:“您可以過來,但我必須告訴您,您過來是沒用的。”布倫霍爾伯也表現得好像萊比錫黨代會未曾發生一樣。他說,當時沒有人相信會發生這樣的事。“在回去的路上,代表們已經在討論,這樣的方案是否是好的。大多數代表從未在自己的選區為萊比錫黨代會做過辯解。”還好當時基民盟沒有執政,“否則我們也會落得跟施羅德一樣的下場”。無論如何,默克爾已經以啤酒蓋稅法成功籠絡並安撫了她的競爭對手弗裡德里希•梅爾茨。布倫霍爾伯與默克爾真正意義上的爭執只有兩次。第一次發生爭執緣起巴符州州長京特•奧廷格以及他為前任州長漢斯•菲爾賓格所做的悼詞。第二次是因為默克爾對教皇的指責。關於菲爾賓格一事,布倫霍爾伯後來認識到默克爾是對的。在布倫霍爾伯眼中,默克爾當真無可指責嗎?甚至在他與默克爾發生爭執時,也認為她是對的嗎?“身為一國總理,必須要避免犯錯,以防被反對黨抓住把柄,”他說,“在聯合政府內部也是如此。”猶疑了片刻,他又說道:“因執政心切,基民盟起草的政黨組閣協議或許不夠詳盡,但誰會想到自民黨竟會如此寸步不讓。”
或許要深入瞭解聯合政府才能知道,默克爾對基民盟做出了多大的改變,她領導下的基民盟與自民黨的關係與科爾時期相比有多大差距。納迪娜•米勒在聯邦議院負責與婦女相關的政治事宜。2010年婦女節之際,她與自民黨代表就保證婦女平等權利議案進行商定,抑或可稱之為談判,因為自民黨固執己見,寸步不讓:議案中不能出現任何與經濟相關的內容。聯盟党的政客們氣得咬牙切齒,卻無可奈何,只得讓步。為此,他們必須忍受公眾的譏諷。不久後,米勒參加內閣全體會議,就反兒童網路色情內容法進行討論。一位來自盧貝克的自民党議員上臺發言。當他走到講臺前時,聯盟党的議員們還在鼓掌。“尊敬的女士們先生們,”他說,“我謹代表我的議會黨團,向在野黨提出的法律草案表示贊同。”話音一落,基民盟和基社盟的議員們不約而同地選擇停止鼓掌,僅剩下其餘四個議會黨團的掌聲。科爾在位時期,聯盟黨與自民党聯合執政。默克爾需要與自民黨組建內閣,以證明自己按照老總理的組閣方式也能獲得大多數人的支持,並證明右翼聯盟以前的執政風格已不再適用。布倫霍爾伯,這位保守黨人,開始調侃。“所有人都問,默克爾何時要對付韋斯特韋勒?”他坐在斯圖加特咖啡廳說道。此次採訪數月之後,韋斯特韋勒才辭去外長和自民黨黨主席職務。“她守株待兔,等他自己知難而退。”同樣的辦法她也在梅爾茨、科赫和施托伊貝爾等人身上用過。這些人的名字在當時已足以列一張相當長的名單。2010年5月,於爾根•呂特格爾斯競選北萊茵-威斯特法倫州(簡稱“北威州”)州長失利,也加入了這些人的行列。“西德時期的那些老政治家們是不會懂的,”布倫霍爾伯又說道,“要做到默克爾這樣,需要自製力。這一點科爾剛開始也有,後來他太心急了。”2012年8月24日,或許是基民盟黨內最後一批保守勢力神話終結的日子。幾十個基民盟政要,其中包括聯邦議院議員波斯•巴赫和埃裡卡•施坦巴赫計畫在當天發佈《柏林宣言》。他們自稱“柏林派”,有意形成與默克爾相對的勢力。在他們看來,默克爾正讓基民盟丟掉一個又一個特徵。他們批評默克爾違背基民盟的政治理念,而這一批評卻是含糊不清的。為闡釋基民盟的政治理念,他們必須為“保守”二字作出實質性的定義。然而,他們並未成功。記者招待會原定於8月24日召開,卻在會前幾天被取消了。“關於柏林派對‘保守’的定義,其必要的編輯工作因休假無法如期完成。”黑森州基民盟議會黨團主席克裡斯特安•瓦格納在面對《世界報》記者採訪時解釋道。他的這一解釋有點矯揉造作的成分。簡而言之,是柏林派並未就“保守”在當今形勢下的定義達成一致。難道“保守”就意味著在核能問題上,將科技進步置於環境保護之上;在希臘問題上,不顧科爾的極力反對,要求希臘退出歐元區?兩個多月之後,柏林派還是達成一致,並發佈了檔,只是態度不再那麼強硬。在檔中,他們甚至不明確反對同性婚姻,不明確反對相關的法律研究所為同性戀者爭取平等權利。關於“何為保守黨基民盟所謂的核心”這一問題的討論,默克爾在2010年1月給出了前所未有的明確表態。2009年基民盟與自民黨大選獲勝後,默克爾對選舉結果進行了分析,而這是她2005年險些落選後所極力避免的。正如默克爾的一貫作風,此次她亦沒有親自出面對挑釁性觀點作出回應,而是把選情分析師馬蒂亞斯•容請到基民盟聯邦理事會秘密會議上。《柏林報》在會議前一天刊登了對馬蒂亞斯•容的採訪,批評默克爾路線的人可從中讀出馬蒂亞斯•容對他們的態度。他解釋說,“虔誠的的天主教徒”並“不能左右”大選結果,畢竟他們“僅占選民的8%”。普通民眾也越來越開化,“象徵俗氣藝術的鹿鳴圖已無法再代表普通民眾”。他們或許也不會“對同性婚姻嗤之以鼻”。從調查資料中馬蒂亞斯•容最終得出結論:“對現代化戰略的批判在某種意義上意味著偏離現實”。
從概念的選擇上就可看出情況的混亂。在旁觀者看來,基民盟所丟失的,是他們謂之“品牌核心”的東西。旁觀者喜歡將基民盟喪失的所謂核心稱之為“品牌核心”。哈爾伯施塔特的香腸工廠為便於讓人辨認,堅持著早已有點變味的煙熏味。而一個政黨可以因為自己以“保守”著稱,而死守著“保守”的標籤不放嗎?連黨內元老都無法理解的傳統思維,基民盟還繼續堅守,這對他們來說真的是有利的嗎?
2013年2月,基民盟放棄反對同性婚姻獲得稅務上的同等權利。《時代週刊》建議基民盟應該通過反對同性婚姻來建立自己“與眾不同”的形象。在反對黨看來,這樣毒化的建議在策略上是可以理解的,但如果嚴肅地從政治角度進行分析,這個建議卻毫無用處。《時代週刊》的建議與“偽天主教徒”看問題的角度有點類似。這些所謂的天主教徒對義大利博覽會和教皇的絕對權威非常狂熱,但卻從來不是神聖羅馬教堂的積極分子,也不用去面對迷人表像背後的陰暗面。基民盟嘗試賦予黨派以鮮明的特色。該嘗試會將基民盟引向何方?此問題的答案從2012年12月初在漢諾威舉行的黨代會上關於同性婚姻的討論中可見一斑。當時默克爾已決定,不再制止保守黨人對同性婚姻的爭論,因為在她看來,這對大選無關緊要。聯邦憲法法院極有可能在不久後出臺相關法律,賦予同性夫妻以同等的稅務權利。默克爾在這點上選擇讓步,或許是因為,即使在黨代會上通過與聯邦法院相反的決議也不會有任何實際意義。富爾達縣的基民盟代表提出議案,反對同性伴侶獲得平等權利。在此議案的基礎上,默克爾將明顯帶有歧視色彩的段落替換成看似贊成實則空洞的套話。她說,對於“以同性結合的方式實現自己人生規劃”的人,基民盟尊重他們的選擇。基民盟黨內的同性戀者有理由將默克爾的這一表述視為對他們的歧視。“我不需要實現自我,我就是我。”聯邦議院議員延斯•施帕恩說。2013年春天,默克爾想在聯邦法院做出決議前與聯邦議院議會黨團的同僚們一起解決這個問題,但在基社盟的反對下,她沒能成功。反對同性婚姻的人原本還可勉強接受黨代會的決議,但如今雙方都有所不滿:反對者抱怨默克爾根本就不應該開這麼一個頭,支持者對此也很憤懣,因為默克爾又打起了退堂鼓。
與保守的“品牌核心 ”給人的印象不同,基民盟的本質是權力實用主義。這也在 2009年初金融危機和經濟危機期間再次得到印證。當時默克爾迫於北威州州長的壓力,在實施銀行拯救計畫後,又同意為實體經濟企業提供援助。不久後,經濟復蘇,這一援助儘管顯得多餘,卻引發了公眾的激烈討論:默克爾是否要投奔國家社會主義,是否要再次背叛基民盟的基本理念,是否嚴重偏離在萊比錫黨代會上確定的自由經濟計畫?而實際上, 2009年正值經濟危機,她在競選時採用了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並允諾實行像阿登納那樣的高福利政策。當時正值聯邦德國成立 60周年,為此提供了很好的契機。
如施羅德在社民黨推行“2010議程”一樣,默克爾政治路線的改變在一些人看來,也很突兀。只是默克爾改變政策的表現形萊茵蘭資本主義模式:資本主義經濟模式之一,這種模式的特點是強調企業對職工的責任,並且強調以產品品質和服務為企業競爭的著眼點。雖然這一模式也遵循市場經濟的原則,但不是把市場看成唯一的尺度。式與施羅德相反。她政策的改變再次印證了一條政治規律:政黨所謂的特徵只能由該黨派自行改變。過去,只有基民盟的總理康拉德•阿登納能做到,讓以反西方著稱的德國保守黨與美國結盟並推進歐洲一體化,不過蘇聯的威脅也曾助他一臂之力:考慮到當時的時局,只有與美國聯手才能與蘇聯抗衡,如此一來,還可輕鬆地告別“二戰 ”歷史。德國民眾理解阿登納的 “親美 ”政策,雖然仍有民眾認為美國人無教養且渾身散發著資本主義的銅臭味,他們嚼著口香糖,穿著緊身褲。
2009年 1月,默克爾赴埃爾富特參加基民盟秘密會議。社民黨在《反社會黨人法》被廢除後,於 1891年在此通過了堪稱經典的《埃爾富特綱領》。社會民主主義活動家卡爾•考茨基用他的一句名言概括了綱領的中心思想:“社民黨是一個推動改革,而非進行革命的黨派。”就像默克爾在埃爾富特展現的那樣,基民盟與社民黨截然相反:聯盟黨不是推動改革,而是進行革命的黨派。
 1878年,俾斯麥頒佈《反社會黨人法》來鎮壓社會主義者。進行徹底變革,不僅因為它在追求權力的過程中將實用主義原則運用得淋漓盡致,還在於它回到為社會創造福利的初衷。有人認為,施羅德推行“2010議程”顛覆了社會民主的傳統,這是近十年來政壇上最大的誤解之一。事實上,德國之所以能成為社會高福利國家,幾乎可全歸功於保守黨派。
社民黨起初偏愛非國家管制下的自我組織模式,主張與決策相關的個人或組織享有參與決策權,希望為公民創造提高社會地位的機會。後來政治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如宰相奧托•馮•俾斯麥,聯邦總理康拉德•阿登納及聯盟党議會黨團主席賴訥•巴澤爾為德國完善的社會福利體系立下了汗馬功勞。而社民黨執政期間不得不接受並完善一個對公民的社會地位有所保障的體制,該體制也加固了不可逾越的階級社會的基礎結構。同時,這一體制也體現在社會福利上。施羅德“2010議程”中失業救濟金的改革一直是爭論的焦點。失業救濟金由阿登納於1956年首次推行,它是新社會福利政策的組成部分。為備戰1957年大選,他出臺了這一福利政策。此舉為他的議會黨團在聯邦議院贏得了德國歷史上唯一一次絕對多數選票。阿登納的失業救濟金政策遭到財政部專家的反對。他們警告,推行失業救濟金如同為失業者提供“永久性養老金”,並預言這帶來的財政壓力將不堪設想。儘管如此,阿登納還是力排眾議,將此政策貫徹到底。
與此同時,阿登納不顧經濟部長路德維希•艾哈德的反對,堅持推行養老金體系改革。根據阿登納的改革方案,退休人員領取的養老金數額與其薪水掛鉤,如此一來,德國的養老金水準驟然提高了65%。這一改革頗有成效:直到現在,退休人員依然是除公務員之外基民盟最忠實的選民隊伍。基民盟也因此成為這些受益者的黨派。基民盟推動養老金改革與保守派人物俾斯麥推行社會保險體系的考量如出一轍。社民党曾批評俾斯麥試圖滋生出一大批國家退休人員,以此來離間選民和社會主義工人党的關係。
在1972年養老金改革時又出現了這一幕。如同歷史學家漢斯•岡特•霍克茨所寫的文章一樣,這一改革是“議會黨派競爭之利弊”的教育劇本。由社民党領導的聯邦政府原本只計畫降低退休年齡,因聯盟黨的壓力他們才在此基礎上又大幅度提高了養老金水準。選民為維利•勃蘭特“勇於實行更多民主”的改革政策所累,而此次的養老金改革迎合了他們的意願。霍克茨寫道,德國各黨派達成妥協,這讓德國民眾“在馬不停蹄的民主化進程中得以喘息,並為德國民眾深深渴求祖國關懷的心帶去些許安慰”。雖然提高養老金的方案是由當時作為在野黨的聯盟黨發起的,但功勞並沒有落到他們頭上,而是照舊歸於執政黨。在接下來的大選中,社民黨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佳績。
選民因反對施羅德的改革議程,轉而支持聯盟党,這完全是出於本能。德國選民在聯邦德國前50年的歷史中已習慣從聯盟黨與社民黨的競爭中坐收漁翁之利,如同被寵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