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滿額折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旅行,是為了找到回家的路

商品資訊

定價
:NT$ 280 元
優惠價
9025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團購優惠券A
8本以上且滿1500元
再享89折,單本省下28元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特別企劃 新井一二三X米果對談
東京VS.台北跨城對談→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

走再遠,終究要回到家,
否則,我們不是旅行,而是自我放逐了……
新井一二三說,人生最重要的一些事情,都是在一個人旅行的路途上學到的。

本來,世界只是東京都新宿區的小巷;
過一條大久保通的小馬路,就是大冒險。
二十歲的夏天,站在北京火車站,一班通往莫斯科的列車,
可以到柏林、巴黎、羅馬、倫敦、阿姆斯特丹……世界越來越大,越來越寬廣。
這是一場尋找世界入口的成年禮,為了進入世界,人必須離開家,
旅行磨練的真諦不在於去了哪裡,而在於找到自己人生的一條路。
新井一二三學習在旅途上丟掉自己的孤獨與眼淚,
來到中年行走,很多事情可以放棄,但偏偏對旅行不肯死心!
舊地重遊十七年後的香港,少了臭味多了錢味,世界變化太快;
東京換了新地標,同一條路的風景竟然變得很不一樣;
尋找第一個出現在日本教科書上的西方人,南蠻情結是一場世界性的歷史劇……
去到不同國度,用不同的語言交換思想,年輕時咀嚼自我矛盾與風格。
現在影響家人,孩子,朋友……一輩子如愛旅行,永不放棄。

【新井一二三☆旅人精神】
★世界的大小是自己的腦袋大小決定的。
★旅行不需要每年出國,而是對遠處的憧憬,想發現另類生活的渴望。
★年輕朋友,多旅行;年紀大的朋友,趁身體健康多走幾個地方。
★旅行的真諦不在於去哪裡、看什麼,而在於用自己的兩條腿走路,用自己的兩隻眼看世界,活出跟別人不一樣,獨一無二的人生來。

作者簡介

新井一二三

新井一二三:「就是在那漫長的旅途上,我逐漸跟那個不知天高地厚但恨不得闖世界的小女孩告別,踏上了成人之路。過十多年回到日本的時候,親朋好友都還記得我,但是我已不記得從前的自己了。」
日本東京人。
大學期間以公費到中國大陸留學兩年,期間遊走雲南、東北、蒙古、海南島等各地,回到日本擔任「朝日新聞」記者,後移民加拿大,在約克大學、懷爾遜理工學院修習政治學與新聞學,並開始用英文寫作。1994年到香港,任職「亞洲週刊」中文特派員,同時在「星島日報」、「蘋果日報」、「明報」發表散文及小說。她的《獨立,從一個人旅行開始》在中國出版後,引起學子的閱讀熱,2012年3月赴北京大學與上海復旦大學演講,受到熱烈迴響。中國媒體說:用中文寫作的新井一二三,是中國與日本之間的文化橋樑。她目前在日本明治大學任教。專欄散見台灣自由時報、國語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各大媒體。

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
新井一二三X米果東京VS.台北跨城對談

編按:新井一二三說:「人生重要的事情,我都是在一個人旅行中學到的。這句話,觸動我們的想像與思維,於是策劃本次寶貴的對話。
米果專注日本現象,她的專欄其高度瀏覽率與回應成為讀者認識日本的指標之一。
希望透過兩位在不同領域的關注與經驗,提供關於「旅行」、「自我」、「追求」、「勇氣」、「行動力」等等面向的建言與分享。
對談人:新井一二三(以下稱新井)
日本人,現居東京。以中文寫作的她對台灣情有獨鍾,活躍於華文創作圈,許多年輕人透過她的作品認識日本。目前在日本明治大學任教,專欄散見台灣自由時報、國語日報、中國時報、聯合報等各大媒體。
對談人:米果(以下稱米果)
台南人,現居台北盆地邊緣。文字工作者。她回應衛生署長的〈不結婚是神經病你現在才知道!〉一文,讓數十萬名網友拍手叫好。日本三一一大地震後寫的〈日本8.9震災教我們的事〉點閱率更逼近一百萬人次。大田出版作品《只想一個人,不行嗎?》、《13年不上班卻沒餓死的祕密》。個性化的書寫與觀點得到許多讀者共鳴。
 
1. 對現在的年輕人來說,旅行的氣氛是「壯遊」,是「尋找自我的定位」;而新井一二三在本書說,旅行就像戀愛一樣。請問兩位對於「旅行」與「自我」之間的探索關係?

米果:二十歲之前,旅行的重點就是「玩」,將自己「置中」景點的拍照模式,還有返國之後的購物戰利品所產生的幸福感,足夠撐到下一次出發,起碼有存錢與累積假期的動力。大概在四十歲之後,旅行比較像是轉換一個地方生活,沒有太多嚴肅的動機,抵達或離開都很平淡,維持那樣的溫度就好。有時候甚至連行前規劃都很隨意,也沒有非吃不可或非去不可的壓力,重複住同樣的旅館或去同樣的地方都沒關係。
比起到遙遠而陌生的地方探險,反而比較喜歡在熟悉的地方散步,沒有時間壓力的走來走去,最好。
新井:年輕時候有條件去「壯遊」是很幸福的事情。我在日本正屬於那幸福的一代。「尋找自我的定位」也是很正面的態度;同一件事,由日本人說來,變為「尋找自我」,這樣就比較麻煩了。因為自我這個東西像一顆洋蔥,不管你剝了多少層皮,永遠找不到核心,反而教你流眼淚的。「定位」倒會是積極的行為;穿穿不同的衣裳、說說不同的對白,然後決定你這輩子要演什麼角色。「自我定位」完成了,下一步就能去找理想的對象。戀愛的本質是對美的憧憬。無論對方是人、物,還是地方,都可以抱有熱呼呼的愛情。我對從葡萄牙經馬六甲、澳門到長崎平戶的「南蠻之路」,有長時間的憧憬,可說猶如戀愛。
對米果說的「反而比較喜歡在熟悉的地方散步」,我有同感,只是這個世界的變化實在很大很快了。有時候,本來打算再訪的地方,過幾年再去,消失得乾乾淨淨,根本就不存在了。例如一九九七年夏天去北京城南,在當年充斥京城的東北菜館之一吃了朝鮮冷麵。那是我這輩子嘗過的冷麵裡最好吃的一碗。可是,沒幾年工夫,不僅那家館子而且整條街都從這地球上消失,令人覺得很失落,好比人生一切猶如幻想。也許,這都可以說是旅遊的樂趣,雖然像說寂寞也是人生味道之一。
米果:關於旅行,我很少想到「自我定位」這麼複雜的問題,應該是說,從來沒有想過吧!(笑~)人生至此,回想起來,好像都過得太簡單隨興了,對於出國旅行,比較期待的是那種「明天可以在其他地方醒來」的興奮感。如果對於人生有什麼改變,大概會因為溝通語言不同,反而會捨棄迂迴或暗示的表達方式,而採取直接簡短的用詞,這是我在日本住了一年,返回台灣之後的最大改變。不過也有可能是因為常常被日本人說,「因為妳是外國人,所以沒關係」,因此就變得沒那麼在意措辭用字吧,真是失禮。
至於,重複到同一個地方旅行,好像快要變成中年過後的症狀了。如果曾經造訪過的地方還維持原狀,會有安心感;若是消失或改變了,也只是看著眼前景色,在內心自言自語:果然,世界是沒有辦法一直維持原狀的啊

2. 世界的入口究竟在哪裡?這個質問對兩位來說有沒有特殊的發現?而這個發現是否影響自己的未來?

新井:會的。年輕時候,第一次出國旅行,要去什麼地方?這個問題關鍵性地重要。雖然世界的入口處處都有,但是每個人都得選擇自己要從哪裡進去。比如說我,大學時期學中文,去中國留學,遊遍大陸,可說決定了後來的事業。要學外語該趁年輕,因為學生時代的自由時間最多,記憶力也最強。充分利用青春時期豐富的時間,打好了專業基礎以後,不管去哪裡做什麼,都有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參照系了,看問題、想事情都有自己獨特的角度了。這一切的原點,就是當初看定世界的入口在哪裡。
米果:世界的入口,應該是入籍日本的舅舅送來的禮物,一冊厚厚的日本攝影集,封面是兩張能劇的面具,小時候我看那書封會做惡夢,但是書內照片至今猶然印象深刻。有和服、鯉魚旗、人形娃娃、類似新宿銀座等街道的照片,對我來說,那是另一世界存在的證據,雖然不會講中文或台灣話的舅媽早就是證據了。
不過卡通《摩登原始人》應該也算是入口吧,有一陣子,很想住那樣的房子,穿獸皮圖樣的衣服,曾經幻想過,到底要搭什麼公車才能到摩登原始人的城市去,但那畢竟是卡通啊!
新井:聽台灣朋友們說,由他們看來日本是另一個世界,我都禁不住羨慕他們。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的日本人,似乎集體失去了對「另一個世界」的想像力,顯然跟戰敗而被迫放棄之前的殖民地有關係。日本人往往認為廣大外界屬於敵人,所以要出門的時候,心理障礙會很高。但是,要進入「世界」的話,首先非得推開家門不可的。看起來很重的門,其實說不定輕輕碰一下就會開。講回我自己,小時候看外國的少女小說,恨不得變成海蒂去阿爾卑斯山上的爺爺家住,因為在那兒可以蘸著融化的瑞士起司吃麵包片!
米果:其實我一直都有個想法,台灣可能是不斷被殖民統治,不管是原住民還是歷史各個階段的外來移民,起碼都有過「下山」、「渡海」這類的移動經驗,因此體內除了冒險的基因之外,還保有「好奇」跟「隨遇而安」的性格特質吧!但「隨遇而安」之中又有相當成分的不妥協,這是很衝突的部分,但也是優勢吧,譬如遇到西洋臉孔的外國人,或是被外國語言問路時,台灣人就很「雞婆」,比手畫腳,或很愛講「OK」、「How are you」,然後想辦法找到會說外國語的人來幫忙,好像覺得,讓外國人在台灣迷路是很不應該的事情吧!
但我在日本旅行時,很愛跟長輩問路,可能是會說一些日語的關係,被讚美日文不錯時,會有點得意。

(未完)

目次

003【東京X台北雙城對談】如愛的旅行,無法放棄……新井一二三VS.米果
013【自序】一輩子的旅人

{卷壹}尋找世界的入口
018尋找世界的入口
033獨立,從一個人走路開始
045無法放棄旅人生涯
050重遊舊地:十七年後的香港

{卷貳}東京旅行故事
058東京交通物語
067人生的溫泉旅館
080天空樹教東京人重新發現淺草的魅力
083日本美食之鄉:靜岡縣
086梓二號之旅

{卷参}旅行家的飯桌
092玫瑰色烤羊肉
095粉紅色魚子沙拉和藍色起司
098筷子和牙齒之間
101俄羅斯式生魚片
104稻草富翁的可樂餅
107日本菜的凋零
110東方女孩闖世界
114世界文化遺產的弔詭

{卷肆}獨特的旅行一冊:日本人的南蠻情結
120馬六甲紀行:聖方濟各的螃蟹
142平戶:如愛的旅行
198雙城記:澳門與長崎

書摘/試閱

尋找世界的入口

1
我在日本東京長大。對小時候的我來說,世界是很遙遠的地方。世界是美國,世界是歐洲,都是在電視旅遊節目裡能看到,但是我身邊沒有人去過的地方。
講語義的話,世界是包括地球上所有國家和地區以及男女老少全人類的,當然也應該包括日本在內。可是,當年住在東京都新宿區的小巷裡,我的活動範圍特別小,跟大世界簡直沾不上邊似的。如果有人告訴我,你也是世界的一分子,恐怕我以為他是個騙子。
從我家到學校,新宿區立淀橋第四小學校,走路不到三分鐘,而且巷子特別窄。窄到什麼程度呢?兩個行人擦肩而過,都需要側身的。有一次我家對面的同學家房子失火,但是救火車開不進來,只好把消防水管放得很長很長,花好幾個鐘頭才滅了火。那是我小學二年級的冬天,已經幾十年過去了,可是心中的不安至今記憶猶新。
那一帶密密麻麻蓋的木造房子,都是平房或者兩層樓,包括我自己住的家。有些大機關,如當年的日本國鐵或者日本銀行,為職工家屬蓋的宿舍是四層樓的水泥公寓。那是附近最高的樓房,由我看來夠氣派。所以,我的世界不僅很小,而且很矮。
下課回家以後上河合樂器的音樂教室、書法班、珠算班,都是在走路五分鐘的範圍內。有時候,替母親去買東西,也都在家附近個人開的蔬菜店、麵包店、鮮肉店、南北乾貨店。平時去最遠的地方,也不過是同一個學區裡面的一些朋友家。路上要經過一條大馬路叫大久保通,有個紅綠燈的,看右看左後走過馬路,對當時的我來講,是最大的冒險了。

2
我懂事的時候,家裡已經有一輛車。到了週末,父親會開車帶我們去東京郊外的河邊、海邊、山區等等。講距離的話,大概每一趟都有上百公里吧。但是,我並不覺得我的世界因此而擴大了多少,因為我自己只是坐在父親開的車子裡,並沒有離開父母提供的環境。我從小就相信:有自由的地方才稱得上世界。電視節目裡出現的外國人都顯得好快樂,好自由自在。否則的話,我也不會幻想:長大以後一定要去闖世界。
有幾次,我自己去過住在東京東部的姥姥家,是大約一個小時的旅程。單獨一個人出門,坐電車看窗外的風景。那感覺很自由,討人喜歡。我從小就喜歡鐵路多於汽車。因為鐵路上有別人,有社會。

3
我小學三年級的時候,一九七○年的暑假裡,父親開五百多公里路的車子,帶我們去大阪參觀了世界博覽會。那是在一九六四年的東京奧運會以後,全日本都好期待的國際性活動。許多人從東京坐剛開通不久的新幹線去了大阪。我也好憧憬據說跟子彈一樣快的新式列車。但是我家孩子多,那年老五弟弟正在母親的肚子裡。坐新幹線去,會很麻煩,費用也會非常貴。所以我們還是塞在父親開的小車子裡去了。
夏天的大阪特別熱,只比夏天的台北好過一點點而已。那年,大弟弟四歲,妹妹還不到兩歲,母親挺著大肚子,一家六口子排隊參觀一個一個場館實在不容易。可是,我們手裡有一人一本所謂的「世博會護照」,是進一個場館就給你蓋一個印章的,和真正的護照上蓋出入境圖章一樣。我恨不得拿那本護照,到各個國家的場館去收集更多的印章。比我大兩歲的哥哥,從小跟我性格完全不同,乖乖的,就沒有那種欲望。父母拿我沒辦法,叫我自己去逛會場。我會看看哪個場館外邊的人龍比較短,容易進去。反正,我感興趣的主要是不同國家的印章,而不是裡面的展覽,所以去哪個場館並不重要。

4
就那樣,我自己進入了一個東歐國家的場館,好像是匈牙利的。裡面有什麼展覽,我一點都不記得了。卻至今忘不了,那場館裡賣著一種食品,是當地風味。我特想嘗一嘗,所以跟母親要了錢,買來吃。上面有白色的醬,看起來像生日蛋糕上的鮮奶油,可是吃起來一點也不甜,反而是酸酸的。現在回想,應該是酸奶油(sour cream)吧,可當時的我就是吃不慣,非得偷偷地扔掉,因為生怕母親知道了以後會罵我浪費錢。沒有錯,我是浪費了錢。但我是被它的異國情調所吸引,就是想嘗一嘗,結果吃不慣都心甘情願,因為吃不慣的東西更加充滿異國情調。
那天,我似乎生平第一次摸到了世界的門。那兒是沒人排隊的冷門場館,賣的食品味道很奇怪。可是,一個人站在微暗而稍冷的屋子裡,我暗自感到興奮,好比發現了父母都不知道的祕密。
世界的入口在哪裡?我大概是那個時候開始尋找的。

5
上了初中以後,我看了許多日本人寫的旅遊文學。也許跟大阪世博會上的經驗有關吧,對大家想去的美國、英國、法國等,我始終不大感興趣。反之,相對少有人去的地方,如東歐、西班牙,還有南太平洋上的島嶼新喀里多尼亞等等地方,會刺激我的旅遊夢想。
不過,無論如何夢想,當時的我是沒有條件去國外的。一九七○年代的日本,出國旅遊剛開始流行。但那是新婚夫妻去度蜜月,或者考取獎學金去留學,又或者農民賣土地忽然發了財等,在種種特殊的情況下才可行的大事業,而並不是小孩子說了父母就會答應的事情。所以,我初中時候的初步計畫是:盡量在日本國內去單獨旅行。我深信旅行會打開世界的門。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90 252
無庫存,下單後進貨
(採購期約4~10個工作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