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簡體書)
滿額折

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1 元
定價
:NT$ 246 元
優惠價
87214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中國的新聞傳播活動源遠流長。《方漢奇 中國新聞傳播史 第三版 同步輔導·考點精講·考研真題》的作者們皆為新聞學領域的大家,他們在多年學術研究的基礎上,吸納學術界最新研究成果,深入淺出的論述了中國新聞傳播活動的發展歷程及各個時期的特點。本書配套方漢奇的《中國新聞傳播史》權威教材,根據新聞學研究生考試的特點,結合最近的考研真題,名師精華積累,精編典型題庫,解答詳實,邏輯嚴謹,模擬實戰可謂面面俱到的精品之作。
《方漢奇 中國新聞傳播史 第三版 同步輔導·考點精講·考研真題》是與方漢奇主編的《中國新聞傳播史》(第三版)配套使用的學習參考書,本書嚴格根據教材新體例編寫,對教材的全部內容進行了逐章解讀,總共分為十六章,每一章的內容包括:本章要點、本章精講、歷年真題、典型題精練及答案四個部分。

作者簡介

 方迎豐,武漢理工大學文法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主要研究領域:營銷傳播研究、傳播媒介研究,主講課程:媒介與公關、影視廣告設計與制作、廣告策劃等。公開發表多篇論文,曾主編、參編多本教材。

目次

第一章 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第二章 中國近代報刊的產生與初步發展新聞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第三章 國人辦報活動的興起與發展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第四章 清末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第五章 民國初年的新聞傳播事業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第六章 五四時期的新聞傳播事業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
……
……

第十五章 網絡媒體的崛起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第十六章 1949年以來臺灣、香港、澳門的新聞傳播事業
一、本章要點
二、本章精講
三、歷年真題
四、典型題精練
五、典型題精練答案

參考文獻

書摘/試閱

第一章 中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
一、本章要點
基本概念:
——古代郵驛制度
——古代文字傳播
——士人傳播
——古代的“邸報”
——清代的提塘和提塘報房
基本原理:
——傳播活動的起源
——“邸報”的起源、發展、內容、特點
——古代民間的傳播活動
——古代的主要傳播刊物
二、本章精講
本章的重點是梳理我國古代的新聞傳播活動的發展,重點把握的是各個時期新聞傳播活動的發展軌跡和傳播特點。由于古代的官方傳播活動占主導地位,對于官方傳播活動的把握是重中之重,特別是各個時期出現的有別于其他時期的突出傳播方式。如古代的郵驛制度、“邸報”和提塘制度等。在古代刊物方面,對于官方的“邸報”發展尤其要注意理解記憶,從“邸報”出發,以此為線索來貫穿整章的內容。
(一)一般識記
1. 傳播活動的起源
傳播活動起源于遠古人類的群居時代。北京周口店山頂洞人使用過的經過加工的海鉗殼,青海民和縣陽山遺址出土的新石器時期的陶制喇叭筒,都是遠古時代中國先民進行社交和傳播活動的物證。
2. 古代文字之前的傳播手段
古代的傳播手段十分的原始。最早使用和最常用的是口頭傳播,即口耳之間的傳播。這種傳播,由于交通的限制,難以做到無遠弗屆,也經常因為傳聞異詞而失實。在文字傳播之前,作為口耳相傳輔助手段的,還有結繩、圖畫、雕刻、烽煙、鼓旗等,其中最后兩項通常用于軍事目的,烽煙用于報警,旗鼓的主要作用是用于指揮進退。
……
……
(二)重點理解
1. 唐代狀報的起源、特點及內容
(1)起源
唐代“開元雜報”和“敦煌進奏院報”為代表的唐代的報狀,是一種從官文書游離出來的傳播載體,是一種和宋朝的邸報相類似的新聞傳播工具。它以傳報來自于朝廷的信息為主要內容,由一些地方的一級軍政單位派駐首都的進奏官向地方傳發,因而帶有官方的性質,屬于古代官報的范疇,但還不是中央政府統一下發的正式官報,與宋朝以后的邸報還是有一定的差別,這些報狀還殘留著某些官文書的痕跡,但是已不同于官文書,而屬于一種由官文書向官報轉化過程中的傳播載體。
……
……
2. 士人傳播活動
所謂士人傳播活動,指的是發生于士人之間的人際交往和信息傳播活動。他們所使用的傳播活動,主要有書信、著述、賦詩等。其中以詩的傳播范圍最廣,受眾最多,影響最大。唐詩除了數量多、質量高以外,內容頁十分豐富。其中既有作者對時事、重大政治事件的記述評論和詠嘆,也有他們對于各種社會現象、社會問題的觀察和思考,蘊藏著大量的軍事、政治、經濟、文化方面的信息。唐代的士人們非常擅長于寄贈、抄傳、唱和等方式來交換詩作,溝通和傳播信息。在眾多交換手段中,題壁是最常用的一種手段,把自己寫的詩作題于壁上,公之于眾,傳播于社會,是當時士人們最常用的交流手段。題詩的“壁”通常選在士人們經常往來的中書省、秘書省、郡齋、府縣廳等行政公共場所,城關、橋柱、旅社、酒肆、寺院等公共場所,通過題壁來傳播和獲取信息,進行互相之間的溝通,已經成為當代士人們的一種習慣。
……
……
17. 清代的提塘小報
清代,除了發行“邸報”外,提塘官員們還發行一種小報,也叫小抄,所刊載的主要是提塘官們和提塘房的工作人員自行采錄的信息,目的是為了有關省份的官員提供更多的朝廷信息。
清代的提塘小報主要見于清初的順治、康熙、乾隆、雍正四個朝代。小報又稱小鈔,在清朝初年是公開存在的,并沒有被官方視為非法的。在一般的官員們的心中,它被視為科抄為主要內容的正式官報的一種補充。
提塘小報受到官方的注意和限制,到雍正、乾隆兩朝一再查處,才被完全禁止。提塘小報受到當局的限制,主要是因為出現了下面三種情況:①先于部文達到地方,泄露了司法機密,影響了對獲罪官員的懲處。②刊發了嚴重不實的信息。③刊發了未經六部發抄的奏章。
對于提塘報房所出的小報、小抄,當局并沒有采取一律禁止的做法,只是對他們的傳抄工作和活動加以約束和限制。禁止他們傳抄未經批發的章奏,禁止他們擅自探聽和寫錄科抄材料以外的時事政治材料,禁止他們編造不實報道。其目的在加強對于官報發行的控制,堵塞寫錄朝廷機密的渠道,避免統治者的信息得到傳播。清代的文字獄十分嚴酷,對提塘小報的查抄其實也是文字獄的一種。
……
……
三、歷年真題
(一)概念題
1. 邸報(中國人民大學2009年研)
【參考答案】
邸報又名進奏院狀報、朝報、邸狀、邸吏狀、邸吏狀報等,邸報是其通稱。它發源于唐代的進奏院狀報,在宋代開始被稱為邸報,并有了進一步的發展。邸報是實行高度中央集權制度的封建社會的產物,是維護和鞏固封建統治的工具,內容受到當局嚴格的控制,主要涉及皇帝的詔旨、皇帝的起居、官員的任免、臣僚的章奏、戰報及刑罰等。宋代邸報的讀者主要是政府官員和一般士大夫知識。
2.《急選報》(湖南大學2009年研)
【參考答案】
《急選報》是保存至今的兩份明代報紙原件的其中之一,也是現存最早的印刷報紙。萬歷八年(1580年)在北京出版,小冊狀,有報頭,全部使用雕版印刷。正文部分逐個介紹被“急選”的162名官員的姓名、籍貫和被任命的官職。紙張和印刷的質量都不高,說明是為了搶時間草草印出來的。這份《急選報》沒有注明出版單位和編輯發行人的姓名,很可能是民間報房的產物。它的被發現,很可能說明中國至晚在萬歷八年就已經有了民辦的雕版印刷的報紙了。
……
……
(二)簡答題
1. 簡析“小報”出現的背景與意義。(華中科技大學2005年研)
【參考答案】
“小報”始見于宋代,是中日歷史上最早出現的非官方報紙,這種報紙為讀者提供不少官報所不刊載的和官方禁止發表的文件和新聞,滿足了他們對朝廷人事變動和政事活動消息的需求,成為“邸報”的一個重要的補充。在傳報一般消息的同時,“小報”也經常被政府官員中的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載一些對當權者不利的消息和時事性政治材料。“小報”的產生和盛行,是宋代新聞傳播活動發展的一個全新的現象,具有重要的意義。
(1)“小報”出現的背景
①“小報”產生于統治集團內部,并且屢禁不止,與宋朝中央集權的削弱有直接關系。
②宋代文化空前進步,理學、文學、史學、藝術以及科學技術領域碩果累累,享譽千古,為“小報”創造了文化條件。
③精神追求變的越發迫切,于是宋朝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有了強烈的文化需要,國民閑暇的生活,審美趣味、生活情趣都促成了宋朝的文化高度繁榮,給了“小報”豐富的資源。
④經濟的繁榮和物質生活的富足,為“小報”的產生創造了物質條件。
⑤活字印刷為“小報”的產生創造了技術條件。
⑥封建王朝對官報嚴厲控制,人們很難通過官方傳媒了解時局變化的真實情況,這就特別需要在官方信息渠道之外,另辟新的信息來源。
(2)宋代“小報”是中國新聞上最早出現的帶有一定民間性質的報紙,它的重要意義主要有以下幾點:
①“小報”是一種從11世紀初葉起就風行社會的非官方的報紙。這種報紙為讀者提供了不少的報所不載的和官方禁止發表的文件和新聞,滿足了他們對朝廷人事變動和政事活動消息的需求,成為“邸報”的一個重要的補充。
②在傳報一般消息的同時,“小報”也經常被政府官員中在野的一派所利用,刊載一些對當權者不利的消息和時事性政治材料。在民族矛盾尖銳的時候,“小報”還常常被主戰派官員和各階層的愛國人士利用來刊載一些呼吁抵御外侮、要求懲治漢奸的大臣奏疏和有關前方克敵制勝的消息。
③“小報”突破了官方對新聞傳播的壟斷和封鎖,打破了官方“邸報”的一統天下,滿足了一部分士大夫知識分子對朝廷政事信息的需求。
……
……
四、典型題精煉
1. 中國的古代報紙是怎么誕生的?
【參考答案】
中國最早的報紙是在封建官僚機構內部發行的政府官報。唐代中葉以后,開始實行藩鎮和節度使制度,各藩鎮節度使紛紛在長安設立辦事機構,稱上都知進奏院,簡稱進奏院,也被簡稱為留邸或邸。進奏院的負責人簡稱為進奏官,有時也被社會上泛稱為邸使或邸吏。唐代的進奏官是由地方派遣的,因此只對派遣他們的藩鎮長官負責,不受朝廷的管轄。這些進奏官們既為所代表的地方藩鎮呈遞章奏,接受和代轉朝廷下達的文書,也為地方了解、匯集和通報各項政治消息。
經由進奏官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的書面報告,就是最早的官報的雛形。這種雛形狀態的官報,在當時并沒有固定的名稱。當時人稱“進奏院狀”、“報狀”、“留邸報狀”等,這種原始狀態報紙的出現便是中國古代報紙的誕生。
2. 唐代官報的編輯發行工作通過哪些環節?由哪些部門負責?
【參考答案】
(1)唐代官報的背景
唐朝由于實行藩鎮制度和節度使制度,各藩鎮都在中央設立“邸”這一行政機構,用來向中央傳遞信息,同時也便于了解中央政府機關決策和活動。邸演變為進奏院,這種機構的負責人也就叫做邸吏,或者是進奏官。唐代官報便是經由進奏官傳發給各藩鎮、用來介紹朝廷政事動態和各項消息的書面報告。
(2)唐代官報的編輯發行工作及負責部門
①唐朝官報所提供的信息,有一些是進奏官們自行采集的,有一些則是從他們獲得的朝廷動態消息中篩選出來的。編輯工作分為采、編兩個環節,進奏官即是唐朝官報的記者又是編輯,……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14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