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和十二時辰養生法(簡體書)
滿額折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和十二時辰養生法(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和十二時辰養生法》告訴我們: 四季養生法,是中醫養生學中重要的核心內容之一。古代中醫認為,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時寒熱溫涼的變化,是一年中陰陽消長形成的。冬至陽生,由春到夏是陽長陰消的過程,所以有春之溫,夏之熱;夏至陰生,由秋至冬是陰長陽消的過程,所以有秋之涼,冬之寒。基于這些觀念,中醫的四季養生要求人在春夏之時,要順其自然保養陽氣,秋冬之時,亦應保養陰氣,所以歷來有“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之說。
十二時辰養生法,是中醫養生學中的重要方法,是根據子午流注規律進行養生。古人發現,人體的經氣就如同潮水一樣,隨著時間而在各經脈間起伏流動,有其特殊的盛衰規律,剛好與十二時辰一一對應。
這一養生法充分體現了中醫養生注重天、地、人合一的觀念,用古老中醫智慧解密了人體健康與自然界的神奇聯系,揭示了藏在時間里的健康密碼。有人認為時辰養生涉及經絡穴位,深奧難懂,事實上這是個誤區。十二時辰養生法是貼近生活貼近大眾的養生之道,如我們常說的“睡子午覺”等都是“十二時辰養生法”的內容。經絡上的穴位很多,對于沒有中醫基礎的普通患者來說,養好經絡并不一定要你熟記各個穴位,只要順應它的本性,有規律第作息就好了。

書摘/試閱

《黃帝內經四季養生和十二時辰養生法》:
養生小貼士 中醫養生觀認為,陰是陽的前提,人體只有注意養收、養藏,即養陰,才能有更多的能量供給人體的生命活動。所以,我們在養生時,一定要注意養陰惜陰,只有這樣,生命才能更健康更持久。四季養生宗旨:內養正氣,外慎邪氣 如今,關于“人與自然”的話題越來越受人們的關注。有些人認為,人主宰世界,可以與自然抗衡。
也有些人認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只能順從大自然。其實,客觀而言,人對自然不是無能為力的。
從保健養生角度,疾病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五臟元真(真氣)充實,營衛通暢(指人的周身內外氣血流暢),抗病力強,則正氣存內,邪不可干,人即安和健康。所以四季養生保健的根本宗旨在于“內養正氣,外慎邪氣”。
“內養正氣”是養生的根本,任何一種養生方法的終目的都是保養正氣。保養正氣就是保養人體的精、氣、神。人體諸氣得保,精和神自然得到充養,人體臟腑氣血的功能也得到保障,即“五臟元真通暢,人即安和”。
在我國醫學古籍《黃帝內經》中記載了這樣一次談話: 黃帝問養生專家岐伯:“為什么先人們能活上百歲身體還很健康,現在的人不到六十就過早衰老了?”岐伯說:“古時候的人懂得對于四時不正之氣的避讓,以便使思想閑靜,排除雜念。這樣調和好了自身的正氣,就不會得病了。”黃帝聽了,覺得很有道理,便照岐伯的方法修煉了起來。
黃帝注意在日常生活中處處約束自己,消除不切實際的欲望,使心情盡可能地安定。由于精神專注,他勞動雖很辛苦,但并不覺得疲勞。由于在物質上沒有奢望,所以他心情一直很舒暢。吃飯時,不管是什么他都不嫌棄。所穿衣服不管是質地好的還是差的,他都很開心。他喜歡與民同樂。雖然他是國家的領袖,但他盡職盡責,為百姓造福,從不自以為尊貴。
因為黃帝心靜如水,加上他長期堅持,從不懈怠,所以他不受外界的干擾,常保有“天真之氣”,這應該是他長壽的秘訣了。
“外慎邪氣”則是警惕外界一切可以致病的因子,主要是從有病要早治、生活要節制等方面來調攝養生。
中醫認為,邪氣剛入于人體之表,應當即時治之,“勿使九竅閉塞,如此則營衛調和”,病邪就不會由表人里,病勢也就不會由輕變重而損害正氣,是養生祛病益壽之妙法。
外慎邪氣的另一個方面是指對自己的生活注重節制,忌“貪”字。比如:起居有常,起臥有時,從不貪睡,每天堅持鍛煉身體,并做一些力所能及的體力勞動;衣著打扮應當以舒適為宜,根據氣候的變化而適當增減著裝,但不要因為天氣寒冷就穿著過暖,也不要因為天熱貪涼而過少穿衣;飲食方面則要講究五味適中,五谷相配,飲食隨四時變化而調節,忌貪飲暴食偏食;在心理健康方面,應當注重陶冶情操,坦然怡然地待人接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良好的心態自然能夠改善身體狀況,減輕乃至避免機體發生病患的可能。
養生小貼士 自然界分布著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之常氣,以運化萬物。人體秉承著五行運化的正常規律,因此才有五臟生理功能。不僅如此,人們必須依賴于自然界所提供的物質而生存。所以,人與自然環境存在著不可分割的聯系,自然和人的關系好比“水能浮舟,亦能覆舟”一樣,既有有利的方面,也有不利的方面。“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 如果悉心研究一下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歷朝歷代的統治者和被統治者之間出現較大矛盾并表現在外化的時候,常常是春夏之交這個人心易動的時期,也就是三、四、五、六這幾個月。因此,賢明的統治者都盡量在春夏之交緩解矛盾。黃帝就認為,在春夏之季對人民群眾要“生而不殺,欲而無奪,獎而不罰”。
其實,治國安民的大業與養生之道也是相通的。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中說:“夫四時陰陽者,萬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養陽,秋冬養陰,以從其根,故與萬物沉浮于生長之門。逆其根,則伐其本,壞其真矣。”這就是講,一年里,春夏秋冬四時(四季)陰陽的變化,是天地自然界萬物生命演變過程中生、長、收、藏的根本所需。深諳養生之道的人,也就是能夠掌握自然界變化規律并能順應這個變化規律的人,會適時地在春、夏季節保養陽氣以順應生長的需要,在秋、冬季節保養陰氣以適應收藏的需要,這樣順從了天地自然生命發展的根本規律,就能與萬物一樣,在生、長、收、藏的生命過程中正常地運動發展。如果違逆了這個規律,就會戕害生命力,破壞人身真元之氣,損害身體健康。
大家可能會有疑問:春夏季節天氣逐漸熱了,為什么還要養陽?那樣豈不更熱了?秋冬季節天氣逐漸轉冷,為什么還要養陰?如此不就更冷了嗎? 春夏時節氣候轉暖而漸熱,自然界溫熱了,會影響人體。人感到暑熱難耐時,一則人體的自身調節機制會利用自身機能即大量消耗陽氣,來調低自身溫度抗暑熱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二則天熱出汗也會大量消耗陽氣,汗雖為津液所化,其性質為陰,但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所以汗的生成,也有陽氣的參與。
秋冬時節氣候轉冷而漸寒,自然界寒冷了,也會影響人體,人感到寒冷時,一則人體的自身調節機制會利用自身機能大量調動陽氣,來調高自身溫度抵御嚴寒以適應外界環境的變化;二則秋冬季節陽氣人里收藏,中焦脾胃煩熱,陰液易損。
所以說,春夏之時陽虛于內,秋冬之時陰虛于內。在養生保健上就要做到“春夏養陽、秋冬養陰”,正如清代醫家張志聰所謂“春夏之時,陽盛于外而虛于內,所以養陽;秋冬之時,陰盛于外而虛于內,所以養陰”。總之,主要還是陽氣易于虧耗。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