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鋼鐵、蒸汽與資本:工業革命的起源(簡體書)
滿額折

鋼鐵、蒸汽與資本:工業革命的起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講述了工業革命期間發生的、激動人心的故事,以及那些高瞻遠矚並將理想付諸實踐的人——他們的靈感的來源、他們的競爭與對抗、他們的陰謀詭計、他們受到的死亡威脅以及堅持不懈。阿克萊特、瓦特、特雷維西克、韋奇伍德等人躋身巨人行列過程中的成就與教訓統統躍然紙上。作者權威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工業革命為何發生,怎樣發生,展示了前工業時代的英國作為非常富裕的社會,其財富如何廣泛地散佈於所有的人口,以及每個城鎮、村莊和家庭的手工業當中。可支配的收入、對工業品的廣泛需求和一代經過嚴格訓練的工匠結合起來,創造出促使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唯一條件。工業革命也是現代人類社會中極富爭議的最重要的一段插曲。本書不僅凸顯了工業革命的重要作用,也展現了在那個激動的年代,最讓人心潮澎湃的壯舉。

作者簡介

羅傑•奧斯本寫過一系列見解深刻的、有關世界歷史上重要事件的著作,如《文明:西方世界的新歷史》( Civilization: A New History of the Western World )、《漂浮的巨蛋:地質學形成中的插曲》( The Floating Egg: Episodes in the Making of Geology.)等。他創作的政治劇《勸誡的藝術》(The Art of Persuasion)於2011年首演。

名人/編輯推薦

作者權威的研究向我們展示了工業革命為何發生,怎樣發生,展示了前工業時代的英國作為非常富裕的社會,其財富如何廣泛地散佈於所有的人口,以及每個城鎮、村莊和家庭的手工業當中。可支配的收入、對工業品的廣泛需求和一代經過嚴格訓練的工匠結合起來,創造出促使人類進入現代社會的唯一條件。工業革命也是現代人類社會中極富爭議的最重要的一段插曲。本書不僅凸顯了工業革命的重要作用,也展現了在那個激動的年代,最讓人心潮澎湃的壯舉。

導 言

工業革命的意義,無論怎麼描述都不過分。在人類歷史上,只有金屬的使用和農業的普及才能與之相提並論。工業革命之前的人類,竭盡全力與自然界保持一種脆弱的平衡狀態。絕大部分人都在饑餓、疾病和衰老的威脅下,勉強地苟活在世界上。所有的勞動都是由人力和畜力完成的,生活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都是與赤貧和死神不懈的鬥爭。當然古代也有偉大的文明,但是沒有一個文明能夠使自己的人民擺脫饑餓和疾病的威脅。

相對而言,工業革命為新世界打下了基礎,在這個新世界裡,人們擺脫了饑餓和物資短缺的困擾,機器取代了人力,技術可以被用來為人類服務。而且,工業化改變了整個人類社會,產生了經濟和社會組織的新方式,以及新的政治力量和社會階級。工業革命對人類的心理狀態也產生了顛覆性的影響,極大地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的關係,並且使“變化,而非停滯,才是人類社會存在的主流”這樣的觀念深入人心。與此同時,我們也會看到工業革命帶來的負面影響——破壞自然、污染環境、氣候惡化和不平等加劇。另外,對過去脆弱平衡的打破也產生了新的問題。但無論如何,工業革命的影響都無處不在。對我們來說,如果不接受所有的一切都永久地改變了這個事實,就不可能理解人類的歷史。

那麼什麼是工業革命呢?這看起來像一個奇怪的問題。畢竟上過學的孩子就算不太清楚機器的工作原理,但都知道珍妮紡紗機、克隆普頓的騾機和詹姆斯·瓦特的蒸汽機,;而且我們對紡織廠、工業城市、蒸汽機車這些名詞都非常熟悉。所有這些,以及其他偉大的發明,都出現在19 世紀後期的英國——這能夠證明人類的生活領域的確發生了一場革命性的變革嗎?

實際上,“在英國發生過一場工業革命的觀點”一直受到很多方面的反對。技術史學家曾經指出在人類歷史過程中,重要的發明從未間斷,並且常常集中在一段時間內產生,所以1769 年到1804 年之間的英國並不是歷史的特例。而且,與工業革命相關的很多重大發明,比如達比(Darby)的高爐煉鐵技術,紐科門(Newcomen)的蒸汽機和凱伊(Kay)的飛梭,在這段時間之前的幾十年就已經出現。此外,英國從1650 年起就逐漸擁有了強大的工業生產能力和繁榮的商品經濟,大量的人口從事著各種工業生產,包括紡織品、鋼鐵、錫、紅銅、黃銅、各種金屬製品、鹽、玻璃、造船、煤炭、磚和建築等。

18 世紀早期,英國已經出現了大量的城市人口,反映在倫敦的急速膨脹。城市化成為了工業化進程的重要因素,但是倫敦在18 世紀初就已經有大約50 萬人從事貿易、商業和手工製造。歷史學家曾經指出工業革命核心時代的發明主要是與棉紡工業相關的,但直到19 世紀前期,棉紡工業仍然只是英國經濟的一小部分,直到工業革命的第一個偉大階段已經過去的時候,工廠體系仍然沒有取得重大的進展。

經濟史學家也如此認為,他們指出英國經濟在整個18 世紀都發展得異常緩慢。經濟生產能力發生重大改變的標誌——經濟的持續增長——直到19 世紀中期才開始出現,而這個時候,理查·阿克萊特(Richard Arkwright)、詹姆斯·瓦特(James Watt)、亨利·科特(Henry Cort)和馬修·博爾頓(Matthew Boulton)的發明都已經走進了墳墓。

所有這些都在證明英國經歷了漫長的、漸進的發展,這種發展的成果只是在19 世紀30 年代之後才顯現出來。如果工業革命確實帶來了人類社會的改變,那麼這個改變過程開始的時間遠遠早於人們感覺到它的時間,結束的時間遠遠晚於人們過去通常認為的時間。人們越來越認為這個過分誇大的變革不像是一場革命,更像是一個漸進的,跨越整個世紀的過程。

況且,人們對工業革命開始的過程進行了大量的研究分析,並且從很多方面給予了嚴格清晰的界定。歷史學家不得不為這些重要的問題尋找答案。首先,如果這是一場革命——即一次迅速、重大的改變——那麼這場革命的內容究竟是什麼?其次,對我們來說,“工業”這個詞的含義究竟是什麼?第一個問題的答案是,在大約35 年的一段時間裡,一系列發明創造引領了一種全新的經濟生產方式。這些發明包括珍妮紡紗機、阿克萊特的水力紡紗機、瓦特的壓縮式蒸汽機、克隆普頓的騾機,科特的新式煉鐵法、旋轉式蒸汽機、自動織布機和特雷維西克( Richard Trevithick)的蒸汽機車,這些發明的直接影響是三重的:第一重,這些發明為工業生產的機械化奠定了基礎,例如,水力紡紗機和騾機,使用驅動力而不是人力或畜力。第二重,為這些新機器帶來了新的動力——蒸汽引擎。第三重,把蒸汽動力應用到了火車機車上,使大規模的快速運輸成為可能。所有這些的產生,從1769 年阿克萊特的紡紗機和瓦特的蒸汽機註冊專利開始,到1804年特雷維西克在威爾士潘尼達倫(Penydarren)實驗蒸汽機車成功為止。無論如何,這都是一次技術革命,這些發明的直接影響被當時的人們發現並推崇。瓦特和阿克萊特在他們的有生之年聲名顯赫,每個人都發現蒸汽動力的機械化大生產為人類打開了一個新的世界。

其次,“工業”和“工業化”這樣的詞對我們來說究竟是什麼意思?由於這些詞長期以來所包含的豐富意義很容易使人混淆,所以對我們來說,追溯這些詞的原初意義就很重要。工業革命開始後,在工業產品、機器工廠、技術奇跡和社會重構等條件的影響下,產生了兩個重要的驅動力量使英國成為工業化的誕生之地。

第一個驅動力量是以煤炭為動力的經濟形態的出現。眾所周知,英國擁有幾乎無限量的廉價煤炭資源,在整個18 世紀,這些資源可以滿足不斷增長的國民取暖需求和工業製造需求。煤炭的熱能使英國變得更加富有,具有更高的生產力;但是工業經濟關鍵的突破來自於將煤炭用於機械的動力。蒸汽動力用於工業生產使英國擺脫了所謂“自然經濟”(Organic Economy)——即所有的產品都依賴于本地的資源——的限制。過去,生產力的擴張受限於木材、糧食、飼草的種植,和作為動力的牲畜、水車的數量。新的礦業和工業經濟不受這些限制——煤炭是無盡的資源——經濟可以盡情地發展而不受當地資源的限制。正是這種化石能源轉化來的機械動力成為了工業革命的驅動力。

第二個驅動力是發明創造本身。在工業革命之前,人類歷史上就產生過很多重要的技術革新,但是這些革新並沒有產生出持久的創造、發展和改進的動力。而18 世紀的革命開啟了一段持續的技術革新時期,這個時期一直延續到現在——電腦晶片是提花織布機的後代,而現代能源循環系統源於瓦特的離心調節器。在某個時段,這場革新可能會暫時結束,但現代的物質條件都可以在18 世紀的英國工業革命中找到起源。因此我們可以把工業化描述為一種不斷創新發展的,由外部能源支持的自我迴圈的生產;這就是工業革命的結果。

這個概念最讓人激動的就是技術革新引發了工業革命。有一些觀點認為技術革新的重要性遠不如在那段時間之前出現的經濟大繁榮,因為正是這種經濟繁榮導致了工業革命的發生。顯然,人們對18 世紀英國的表述存在兩種相互交織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傳統的羊毛業繁榮,大量的手工工廠出現,大西洋和通往印度的新航線所導致的國際貿易的崛起,所有這些有利條件使英國迅速富強。英國把她的“自然經濟”變得完整。第二種觀點認為煤炭經濟使手工工廠迅速發展,但煤炭仍然沒有完成從簡單的熱能到機械動力的轉變。

煤炭成為機械生產能源的這種轉變最深刻的歷史動因是:如果不是這些發明和發明家,這種向工業經濟的轉化可能永遠不會發生,英國可能仍然在利用本地資源,而永遠不會成為工業經濟體。歷史洪流中這短短的幾十年,這些偉大的發明家——瓦特、紐科門、哈格裡夫斯、阿克萊特、特雷維西克——再一次站在歷史舞臺的中央,成為偉大時代的推動者。正是這一代的工匠使英國完成了向工業化的轉變,並且改變了人類的前景。

在下面的幾百頁書中,我將告訴讀者這一偉大的進程是如何發生的,我將講述那些偉大的人、偉大的發明、偉大的工業和決定了工業革命發生的時間及地點的偉大事件。我們將明白為什麼在那樣一段短暫的時間裡會有那麼多重要的發明產生,將探索推動革命的重要發展階段,並研究這場革命對工作、生活以及全人類直接和持久的影響。

工業革命包含了大量相互影響的事件和人物;因此任何一個研究這一階段的歷史學家都要麼專注於這個時期的編年史,要麼進行某一個主題的研究。編年史的研究容易忽略一些有趣的事件而成為一種簡單的事件羅列,使讀者無法理解每一次工業發展的背景。因此,這本書是由一些相對獨立的章節組成,每一個章節涵蓋了工業化的某一方面或者某種獨立的工業。每一章節都在講述自己的故事——通常開始於中世紀晚期,跨越整個工業革命時期直到19 世紀——而同時與其他章節發生聯繫。例如有關能源的章節,研究了紐科門、瓦特和特雷維西克幾種不同的蒸汽機的發展,為何這幾個人都來自於同樣的社會階層——工匠技師階層;有關棉布的章節透露了理查·阿克萊特的特殊職業生涯;有關工作的章節則展示了阿克萊特的工廠體系持久的影響力。本書的序言描述了工業化前夕英國的狀況,而本書的後記描述了英國在80 年後的狀況。這樣的結構讓讀者在沉醉于一個個獨立故事的同時,能夠瞭解整個變遷的歷史背景。

技術革新位於整個工業革命的核心位置。因此,當其他書籍忽略蒸汽機或珍妮紡紗機的具體細節的時候,本書反其道而行之。沒有對紡紗過程的基本瞭解,我們就不可能理解哈格裡夫斯的珍妮紡紗機或者克隆普頓的騾機所具有的偉大意義;沒有對手搖織布機的瞭解,我們就很難理解飛梭這個發明所具有的獨創性和影響;除非你大致瞭解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否則你很難明白瓦特的發明在何種程度上改變了世界。瞭解這些過程的基本概況能使我們對英國歷史有更豐富的理解,使我們能夠分享發明創造所帶來的愉悅感。歷史學家的責任不是忽略技術革命的細節,而是揭示這些作為人類努力和成就核心的細節。

工業革命是現代人類歷史的入口。當今世界人類擔心氣候變化、環境惡化,而工業化被看做是這一切問題的淵藪。但是每一個本書讀者所過的優越生活是1770 年之前的人根本不敢想像的,歷史洪流滾滾向前不可能回頭。我

目次

導 言
序 言 工業革命邊緣的英國
一 發明
第一章 分水嶺
第二章 發明和發明家
第三章 航海與專利制度
二 煤
第四章 革命的動力
三 能源
第五章 水力磨和水輪
第六章 紐科門之前的蒸汽動力
第七章 紐科門發動機
第八章 詹姆斯·瓦特的革命
第九章 理查·特雷維西克:蒸汽動力
四 棉布
第十章 棉布的興起
第十一章 紡與織
第十二章 理查·阿克萊特:棉布之王
第十三章 阿克萊特的官司
第十四章 曼徹斯特:第一個工業城市
五 鐵
第十五章 亞伯拉罕·達比的鼓風爐
第十六章 亨利·科特和廉價的鐵
第十七章 坩堝煉鋼
六 運輸
第十八章 河流和道路
第十九章 運河與火車
七 資本
第二十章 生產者和消費者
第二十一章 工業的貨幣
第二十二章 亞當·斯密和工業經濟
八 工作
第二十三章 工作的本質和工廠的興起
第二十四章 工業城市的生活
後 記 1830年代的英國
參考文獻
譯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