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故事交大(簡體書)
滿額折

故事交大(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故事交大》的作者範祖德在上海交大任職中層領導至校級領導達40余年,1996年離休後仍潛心上海交大校史研究,《故事交大》是作者已經發表和近新作的有關上海交大歷史文化、改革發展、人物春秋及個人感悟的文章集結。《故事交大》內容豐富,語言流暢,可讀性強,可供高校工作者及青年學生閱讀。

目次

歷史文化篇
論交大傳統——上海交大校史的亮點
南洋公學的亮點
敵後交大與後方交大——抗日戰爭時期的國立交通大學
交大地下黨
交大分設西安、上海的故事
“中體西學”與“兼容並蓄”的比較——兼談老交大辦學思想的影響
交大文化的傳承核心:中是體,西是用
“名校”問題面面觀
交大有沒有“校訓”
交大的“霸王課”——百年普通物理
研究中國高校變遷的樣本之一
研究校史也要解放思想
大學文化與“問題文化”
招商局與交通大學
說說“思源致遠”
上海交大120年歷史源遠流長

改繭開放篇
鄧小平與上海交大
1977年恢復“高考”的故事
建設“包兆龍圖書館”的故事
“中國要有世界一流大學”的由來
上海交大閔行校區初創時的故事
相聚
“歡樂相聚”開場白
校園周邊的一件環保公案
上海交大,30年的解放思想
上海交大30年的巨變
按國家需要辦學的底氣是“基礎厚”
交大管理改革的幾個問題的思考
幾個交大校史問題的現實參考
教育不要折騰

人物春秋篇
辛亥革命白毓岷烈士與李叔同的故事
李叔同(弘一法師)與交通大學
尋訪一首“校歌”
蔣介石與交通大學
濃彩重墨的曲折人生——交大最早的共產黨員張永和
老交大體育名師韓國人申國權教授
錢學森的系統科學思想,
汪道涵市長的學者風度
讀《老先生》
風雨過來人——王嘉猷同志
估計交大人不知道的故事
與嚴唆教授的三年共事
我的和尚朋友——畫家傳法法師
六十年來的交大一把手

附錄
從我的經歷談人生——與交大密西根學院研究生座談
“老有所為”和“創新爭優”
退休以後,開心第一
實地看世界,
迷人的人造之“謎”
江南新園林“靜思園”散記
交大女子元老籃球隊出訪北美紀實
去太原看衛星發射
回憶黎明前光華大學地下黨的斗爭
憶廖世承校長
“失去”的三位中學同學
晚霞

書摘/試閱

一、老交大的“老”1895年和1896年,清末高官、洋務派核心人物盛宣懷先後在天津和上海創辦了二所中國最早的現代大學——北洋大學堂和南洋公學。這是中外公認的,教育史上已有定論的中國人自己辦的最早的兩所大學。
老交大的“老”,首先就是歷史老。
盛宣懷辦南洋公學有明確的辦學目的:“自強儲才”;有完整的辦學理論:“中體西用”;有清晰的培養目標:“致遠大才”;有可行的操作辦法:“開放引進”。盛宣懷在辦學過程中頂住各方壓力,克服種種困難,從皇帝到學生他都直接面對,講道理,做工作,辦起了兩所大學,而且辦成功了,在中國近代史和教育史上留下了開創性一頁。盛宣懷是一個有大手筆的愛國的大教育家。1986年版交大校史把盛氏當作一位沒落的官僚來寫,沒有一處說他是教育家。有一次我問研究盛宣懷的權威、《盛宣懷傳》的作者夏東元教授:盛宣懷是不是教育家?答復:“當然是教育家,而且是先進教育家”。為此夏教授專門寫了一篇文章發表在人民日報上。
說盛宣懷創辦交大時的故事。首先為什麼叫南洋公學?當時中國除私塾外,各省、府、縣辦了不少書院,書院是中學性質,以後也都改稱中學。1895年盛在天津辦了北洋大學堂。第二年在上海辦大學上奏時卻叫“公學”。盛說:“西國以學堂經費半由商民所捐,半由官助者為‘公學’”。盛的奏折上說了經費由他籌集,但沒有解釋“公學”取名的道理。光緒很高興批了一段:“京師、上海兩處,既準設立大學堂,則是國家陶冶人才之重地,與各省捐設立書院不同,著由戶部籌定的款,按年撥給,毋庸由盛宣懷所管招商、電報兩局集款解濟,以崇體制”。就這樣,南洋公學一開始定位為“國立大學”。校名問題光緒沒有表態,但明確這是辦在上海的“大學堂”。光緒批準後,有人問盛氏是否改稱“南洋大學堂”,盛說還是叫南洋公學。9年以後即1905年,馬相伯先生辦復旦,私立性質,仿照南洋,校名也定為“復旦公學”。
為什麼盛要堅持稱“公學”?盛辦了北洋大學堂後發現全由國家拿錢就得全聽北洋大臣和清政府管學官僚,而和這些人難打交道。而且政局動蕩,主管大臣隨時可能變化,盛也隨時會失去對南洋公學的辦學構想和控制。盛的思慮不是多餘的,盛創辦的天津北洋大學堂(天津大學前身)體制上屬天津海關道,完全官辦,盛也以天津海關道身份兼任學堂“督辦”,但不到一年盛調離天津海關道,督辦也由繼任海關道的官員接任。盛失去了對北洋大學堂的領導和控制。1902年李鴻章死後袁世凱接任北洋大臣,袁借口南洋公學發生學潮,要盛停辦南洋公學,但終因南洋公學不屬中央政府具體“部”或什麼“道”主管,被盛頂過去了,但招商局、電報局撥的經費由於兩局已被袁控制而被袁停發了。盛宣懷取名“公學”起了作用,躲過了袁世凱的封殺,但也留下了後遺症。1901年清政府出臺了一個《欽定高等學堂條例》其中沒有“公學”的定位,即“公學”是高等學堂、大學堂、還是中學堂,不明確。盛一看苗頭不對,當即上奏光緒要求改名為“南洋高等公學堂”,這次光緒批:“管學大臣議”。管學大臣卻來了一個議而不決,不了了之。拖了三年清政府才批準改名“商部高等實業學堂”,校名中出現“高等”二字。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