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滿額折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2036,氣候或將災變:環境與能源新解》精選近年來發表在《科學美國人》上的17篇文章,講述了氣候變化對生態環境所造成的影響,氣溫升高所導致的*天氣,以及為了減少溫室氣體排放,人們在新能源開發中所作的各種嘗試。閱讀本書將有助于提高廣大讀者對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的認知,從而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環境。

作者簡介

《環球科學》雜志社

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其出版的科普期刊《環球科學》是《科學美國人》授權中文版。《科學美國人》(Scientific American)是全球科學家智慧與卓越見解的分享之地,創刊160多年來,超過100位諾貝爾獎得主在此發表文章,傳播科學理念及前沿科技領域的發展動態。
外研社科學出版工作室,外研社是一家以外語出版為特色,涵蓋全學科出版、漢語出版、科學出版、少兒出版等領域的綜合性教育出版集團。科學出版工作室是外研社下屬專業從事科學教育與科普出版的機構。

名人/編輯推薦

南極冰川會大崩解?全球變暖引發了超級寒冬? 誰溫暖了歐洲冬天? *天氣將成常態? 可燃冰是解決世界能源危機的妙方?……環境問題、氣候問題、資源問題已經成為目前全人類不得不面對的現實,為了人類共同的未來,亟需在全社會傳播*環境科知識,認清人類活動對氣候變化及其對環境的影響,保護共同的家園。

目次

食物網即將洗牌
珊瑚的悲傷
讓大自然修復濕地
資源危機新解
水的重生:從污水到飲用水
南極大崩解
全球變暖最終結局
2036,氣候或將災變
全球變暖將更快到來
極端天氣將成常態
全球變暖引發超級寒冬
誰溫暖了歐洲冬天
二氧化碳換能源
油砂開採:環境與利益的博弈
從石油到核電:能源成本大比拼
“燙手”的可燃冰
新能源尚未起航

書摘/試閱




全球變暖將更快到來撰文/ 約翰?凱里(John Carey)翻譯/ 曹智白艷瑩閔慶文過去十多年間,科學家認為他們已經找到辦法,使人類免受氣候變化帶來的最嚴重威脅。據說,將地球變暖的幅度控制在2℃之內,就可以避免海平面大幅度上升和極端乾旱等災難的發生。目前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395ppm,而工業化之前為280ppm。要讓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之內,需要將大氣中能夠吸收熱量的二氧化碳的含量限制在450ppm以內。現在看來,科學家們太樂觀了。全球最新數據顯示,地球變化快得出人意料。北冰洋消融的海冰比預期更多;橫跨阿拉斯加和西伯利亞的永久凍土帶釋放的強力溫室氣體甲烷也比模型預測的更多;南極洲西部冰架垮塌的速度比預想更快;冰架後方大陸上的冰川滑入大海的速度也比以前更快;類似於2012年夏天席捲美國大部分地區的洪水和熱浪的極端天氣的出現頻率也有上升的趨勢。根據這些現象,可以得出什麼結論?德國波茨坦大學的海洋物理學教授斯特凡?拉姆斯托夫(Stefan Rahmstorf)說:“作為科學家,我們還沒有得出如果將氣候變暖幅度控制在2℃之內,一切將會萬事大吉的結論。”可能誘發全球氣候變化加劇的因素是正反饋循環機制,科學家一直假定這種反饋已經開始。例如,海冰的減少導致反射的陽光減少,使更多海水變暖,而這又會使更多海冰融化;更嚴重的是永久凍土層融化會釋放更多二氧化碳和甲烷到大氣中,這反過來又導致永久凍土層進一步融化……對潛在的快速反饋機制的研究,使一些科學家變成了災難預言家。這些專家說,即使各國立即認真對待降低溫室氣體排放問題,並將大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控制在上限450ppm之下(雖然這種情況越來越不可能發生),這些努力可能也會太微弱、太遲了。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戈達德空間研究所負責人詹姆斯?漢森(James E. Hansen)警告說,除非世界上二氧化碳濃度的水平銳減到350ppm,“不然我們將會啟動一個人類無法控制的程序”。他說,21世紀海平面的上升幅度可能高達5米,這將淹沒從邁阿密到曼谷的沿海城市。同時,持續的高溫和乾旱可能帶來大規模的飢荒。為此,漢森補充說:“後果是不可想像的。”我們可能正處在快速駛向更暖世界的單向快車道上。這是危言聳聽嗎?一些科學家是這麼認為的。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艾德?德盧克恩埃克(EdDlugokencky)對甲烷含量進行了評估,他說:“我認為,在短期內,災難性的氣候變化是不可能發生的。”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的冰川學家塔德?普費弗(W. Tad Pfeffer)對全球融冰進行估算,並得出結論:21世紀海平面上升最多不到2米,而不是5米。然而,他與漢森同樣具有緊迫感,因為即使很小的變化也會威脅到人類文明—如果這個文明只對非常穩定的氣候系統有認識的話。“公眾和決策者應該明白,海平面即使只上升60~70厘米,後果也會非常嚴重,”普費弗警告說,“這種日漸嚴重的災害真的可以毀滅人類。”雖然科學家對氣候變化速度的意見不一致,但是他們都注意到了這個特別的反饋循環機制,且認為如果真的具有放大氣候變化的作用,那它將對地球的未來造成很大威脅。英國南安普敦大學的海洋和氣候變化專家埃爾科?羅林(Eelco Rohling)教授說:“我們必須開始更多地考慮'已知的未知領域'和'未知的未知領域'。”他解釋說:“我們可能無法確切地知道所有的反饋機制,但過去的變化表明,它們確實存在。”若等到研究人員能夠控制未知的時候,可能為時已晚。這引起了新西蘭惠靈頓維多利亞大學大氣科學家、2007年IPCC核心人員馬丁?曼寧(Martin Manning)的擔憂,他說:“21世紀氣候變化速度之快,使我們來不及了解它。”從過去看未來科學家之所以越來越關注氣候劇烈變化,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他們對過去理解得更深刻了。20世紀80年代,科學家通過從冰芯記錄中獲取的信息,了解到地球已經多次經歷突然和劇烈的溫度波動時,都震驚了。迄今為止,科學家已經擁有了過去80萬年的詳細氣候圖片。漢森的最新分析結果顯示,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和海平面之間具有顯著的相關性:它們同增同減,變化曲線幾乎完全重合,但這種相關性並不能證明人類活動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引起了氣候變暖。然而,哈佛大學的傑里米?沙昆(Jeremy Shakun)及其同事的最新研究顯示:上一個冰期,二氧化碳濃度增加要早於溫度增加。在最近的《自然》(Nature)雜誌上他們發表了結論:“由二氧化碳濃度上升引起的變暖是溫度變化的原因之一。”過去的一些變化快得令人難以置信。羅林對紅海沉積物的研究顯示,在大約12. 5萬年前的最後一個暖冰期(在兩個冰期之間),海平面在100年內升降波動高達2米。羅林說:“這真是快得離譜。”他的分析結果表明:在與我們現在類似的氣候環境中,海平面要比現在高6米多。美國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地球科學教授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