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新時期我國精準扶貧機制創新路徑(簡體書)
滿額折

新時期我國精準扶貧機制創新路徑(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8 元
定價
:NT$ 288 元
優惠價
872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7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經濟管理學術文庫·管理類:新時期我國精準扶貧機制創新路徑》力圖通過新的扶貧開發理論和豐富的地方扶貧實踐經驗相結合,努力追溯我國扶貧開發政策變遷之“路”,探究“精準扶貧”運作之“道”,剖析精準扶貧工作機制運行之“術”,基于鏈條式管理理論從精準識別、精準幫扶、精準管理、精準考核和保障措施等五個維度提出了新時期精準扶貧機制創新的內涵和發展邏輯及運行模式,每個具體的機制創新方面進行了典型經驗分析和評價,提出了促進精準扶貧開發工作可持續的改進建議和政策措施,有的放矢,為新時期我國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提供了重要的理論指導和實踐參考。

作者簡介

楊道田,1979年8月出生于江西永豐。管理學博士,江西財經大學財稅與公共管理學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研究方向為政府績效與公共治理。主持完成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省級課題4項,參與完成多項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在國內外公開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多篇成果被人大復印資料《公共行政》全文轉載,出版專著1部,編著教材1部,參編教材多部。

目次

章 緒論
節 研究的緣起
一、問題的提出
二、研究的意義
第二節 文獻回顧
一、精準扶貧的提出與內涵
二、精準扶貧政策的生成邏輯
三、精準扶貧實踐模式與困境
四、精準扶貧的實現路徑
五、精準扶貧的工作機制
六、精準扶貧的績效評價
七、小結與評價
第三節 研究設計與框架
一、理論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三、基本框架

第二章 我國扶貧開發政策的歷史嬗變
節 政府救濟式扶貧階段(1949-1977年)
一、政府救濟式扶貧階段的時代背景
二、政府救濟式扶貧的主要內容
三、政府救濟式扶貧的成效與問題
第二節 改革帶動式扶貧階段(1978-1985年)
一、改革帶動式扶貧階段的時代背景
二、改革帶動式扶貧的主要內容
三、改革帶動式扶貧的成效與問題
第三節 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1986-1993年)
一、規模開發式扶貧階段的時代背景
二、規模開發式扶貧的主要內容
三、規模開發式扶貧的成效與問題
第四節 重點攻堅式扶貧階段(1994-2000年)
一、重點攻堅式扶貧階段的時代背景
二、重點攻堅式扶貧的主要內容
三、重點攻堅式扶貧的成效與問題
第五節 多元參與式扶貧階段(2001-2013年)
一、多元參與式扶貧階段的時代背景
二、多元參與式扶貧的主要內容
三、多元參與式扶貧的成效與問題
第六節 新時期精準扶貧階段(2014年至今)
一、精準扶貧的提出背景
二、精準扶貧的主要內容

第三章 精準識別機制創新研究
節 精準識別的內涵解新
一、精準識別的內涵
二、精準識別的主體
三、精準識別的意義
第二節 精準識別機制運行模式分析
一、精準識別機制的基本理念
二、精準識別機制的基本內容
三、精準識別機制的運作程序
第三節 創新識別機制典型經驗總結
一、長陽縣精準識別“四看四算”
二、通江縣“十步工作法”精準識別貧困戶
第四節 精準識別機制的改進路徑
一、精準識別機制存在的問題
二、精準識別機制難點存在的原因
……
第四章 精準幫扶機制創新研究
第五章 精準管理機制創新研究
第六章 精準考核機制創新研究
第七章 扶貧保障機制創新研究
第八章 精準扶貧機制優勢與改革走向
參考文獻
后記

書摘/試閱

《經濟管理學術文庫·管理類:新時期我國精準扶貧機制創新路徑》:
一、重點攻堅式扶貧階段的時代背景
從理念轉變上來看,20世紀90年代國際社會對“發展”理念的認知出現了很大轉變,更為全面、更加廣泛地認識到“發展”的內涵。如阿馬蒂亞·森就曾提出“發展”是涉及經濟、政治、社會、價值觀念等眾多方面的一個綜合過程,它意味著消除貧困、人身束縛、各種歧視壓迫、缺乏法治權利和社會保障的狀況,從而提高人們按照自己的意愿來生活的能力。從這種觀念引申的話,貧困的內涵已被重新演繹,很大程度上被看作沒有實現某種生活水準的能力。更進一步來講,貧困與增長也不再是相互對立的關系,而應該是相互統一、相互補充的關系。對于窮人而言,他們沒有選擇其想要的生活方式的自由,沒有力量影響那些與其生活息息相關的重要決策,除了竭盡全力提高消費和收入之外,窮人還希望得到發展晉升的機會、安全且沒有暴力的社會環境、參與決策的權利,等等,已經涉及社會的正義和人權。這些理念的變化在20世紀90年代后期我國農村扶貧實踐與理論研究中體現出來,并加以貫徹實施,很多做法在理念上強調貧困農戶自身的參與。
改革開放以來,尤其是規模開發扶貧階段中,國內經濟飛速發展,促使中國東部地區迅速崛起,而中西部農村經濟增長處于停滯狀態。為了區域經濟和行業間的協調發展,緩解區域和行業發展差距,中國政府從1994年到1996年實行了農產品購銷體制改革,目的是改變商品流通體制,調整和放開農產品價格管理,讓市場指導農產品價格,同時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領域流動。在糧食購銷體制上,1993年年底全國98%的縣(市)放開了糧食價格和購銷;在發展方面,農業和農村經濟也呈現全面發展的態勢,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已達到4.5億噸的水平,“菜籃子”產品繼續保持旺盛的增長勢頭,鄉鎮企業持續快速發展。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有力地支撐了整個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促使我國綜合國力進一步增強,尤其是國有企業改革的順利實施,政府駕馭市場和管理市場的能力明顯提高。但是,在這期間,鄉鎮企業增長速度和質量相對來說都不如以前,農業生產資料連年大幅度漲價,特別是城鄉居民收入差距繼續擴大,農民收入增長仍然乏力。
二、重點攻堅式扶貧的主要內容
1.“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的提出
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發展和國家扶貧開發力度的加大,中國貧困人口逐年減少,但直到1993年年底,全國仍有8000萬左右的貧困人口沒有解決基本的溫飽問題,且貧困人口分布呈現明顯的地緣性特征,貧困發生率向中西部傾斜,主要集中在國家重點扶持的592個貧困縣,其中大多為“老少邊窮”地區,重點包括西南大石山區、西北黃土高原區、秦巴貧困山區以及青藏高寒區等幾類地區。導致貧困的主要因素是自然條件惡劣、地理位置偏遠、基礎設施薄弱、生態環境失調、社會發展落后等生產生活條件的惡劣。盡管在這些地區的貧困人口只占全國農村總人口的8.87010,但扶貧開發的任務卻十分艱巨,并且這些地區中的大部分地區與沿海發達地區的發展差距一直在擴大。在這種新形勢下,抓緊扶貧開發,盡快解決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緩解以致徹底消滅貧困,不僅關系到中西部地區經濟的振興,也關系到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和共同富裕目標的實現,意義十分重大。
因此,1994年年初,根據黨中央的要求,國務院在新形勢下提出實施“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八七扶貧攻堅計劃”指的是力爭用七年左右的時間(1994~2000年),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凝聚社會各界力量,基本解決80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溫飽問題,即平均每年要解決1142.8萬人的溫飽問題,任務相當艱巨。同時,“國家八七扶貧攻堅計劃”還包括三個方面的任務:,到20世紀末,絕大多數貧困戶年均純收入達到500元以上(按1990年價格計算),并形成穩定解決溫飽、減少返貧的基礎條件;第二,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基本解決人畜飲水困難,使絕大多數貧困鄉和有農貿市場、商品基地的地方通公路、通電;第三,改變文化、教育、衛生的落后狀態,普及初等教育,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現象,開展成年人職業教育,防治和減少地方病,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國家規定的范圍之內。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