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孫子兵法全集(簡體書)
滿額折

孫子兵法全集(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9.8 元
定價
:NT$ 239 元
優惠價
8720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6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孫子兵法》又稱《孫武兵法》,簡稱《孫子》 ,是中國古代*偉大的兵書,也是現存*早的一部兵書。約成書於春秋戰國之交,今存共十三篇。全書以謀略為經線,以戰爭的一般進程為緯線編織而成。十三篇脈絡清晰、結構嚴謹、內容博大精深,系統而全面地論述了部署作戰的理論,既有對戰爭規律的總結,又有對具體軍事謀略的闡釋。每一篇都各有特色相對獨立,而其整體又相互依托相互聯繫,形成一個有機整體。
孫武、唐品、陳才俊、陳義傑編*的《孫子兵法全集》分別從軍事、處世、商戰三個方面將原*中的一些謀略思想重新透析、闡釋,讓各行各業的人士都能從中領受到智慧和財富,為您釋疑解惑,排除障礙,為我們的生活、事業和學習點亮一盞智慧的明燈。

目次

第一章/計篇
第二章/作戰篇
第三章/謀攻篇
第四章/形篇
第五章/勢篇
第六章/虛實篇
第七章/軍爭篇
第八章/九變篇
第九章/行軍篇
第十章/地形篇
第十一章/九地篇
第十二章/火攻篇
第十三章/用間篇

書摘/試閱

《計篇》開宗明義地指出了“戰略”的內涵。所謂:“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由此可見其“慎戰”思想。
戰爭是關係著國家生死存亡的大事,我們不能不認真研究它。孫子從戰略的高度概括了戰爭存在的意義。這一出色的判斷,如今已被人類史上無數的軍事實踐所證明。/五事七計道弁為首/孫子強調在戰前必須周密分析敵對雙方的各種條件,研究決定作戰大計。他認為,必須從道(政治)、天(天時)、地(地利)、將(將帥)、法(法制)“五事”和“主孰有道,將孰有能”等“七計”認真地進行分析比較,探索敵對雙方的優劣長短,這樣,就可以預知戰爭的勝負。
孫子在闡述決定戰爭勝負條件時,把“道”(政治)列為首條,則體現了他軍事思想的卓越與非凡之處。孫子解說:“道者,令民與上同意也。”而用我們今天的話說,就是進行這場戰爭是否是正義的,是否得民心。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只有正義的戰爭,才能上下一致,生死同心,取得勝利。/五德皆備可為大將/選將執法是《孫子兵法》中內容十分豐富的大論題,也是治國、治軍的關鍵。
歷史證明,軍事戰略雖然從屬於政治、自然及社會物質基礎,然而操縱戰爭、導演戰爭、決策戰爭方略,畢竟由人進行。
孫子選擇將帥,重智、信、仁、勇、嚴五德。具備五德方可為將。
何謂“智”?第一是高瞻遠矚,放眼世界,從人類生存的大範圍,把握戰爭的發展趨勢;第二是清醒而準確的判斷力,以駕馭現實各種因素;第三為當機立斷的決策力,尤其是孫子十分重視集團決策即本篇所言“廟算”,戰前廟堂集合,將帥共謀大計,以預測戰爭勝負。何謂“信”?即將帥個人威信,將帥的威信產生於仁愛、勇敢、嚴毅,它不是孤立游離的行為品質,而是與其他品質相輔相成、合為一體的將帥素質。何謂“仁”德?“孝、悌、信、愛”是仁德的廣義涵義,而仁德的將帥必然愛兵,以愛訓練隊伍,管理軍隊,激發士兵的忠勇精神,這正是孫子“仁”德之精華。何謂“勇”?勇是將帥人格精神的集中體現;不過,將帥之勇不是“一夫之勇”,而是“萬夫不當之勇”,是勇與謀的統一。何謂“嚴”?即將帥凜然不可犯的氣度,是號令嚴正、令出即行的綱紀。
將帥五德是孫子治軍思想中人才學說的集中體現。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兵者,詭道也。”這是孫子戰略的又一核心。
所謂“詭”道,是指軍事活動充滿了詭詐之機變、計謀與秘策。這個原理,揭示了戰爭實踐的本質。
戰爭實踐中,敵我雙方的鬥爭,不是單純的軍事力量對比,而是政治、經濟、文化等多種因素的決鬥。這決鬥不是簡單的鬥力,還要鬥智。於是孫子概括了詭道十二法。他要求兵不厭詐,要求將帥善於以各種手段隱蔽自己的企圖,迷惑引誘敵人,給對方造成錯覺和不意,以便“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地打擊敵人。
“詭”道說,高度概括了戰爭行為的本質。兵無謀略無以為戰,它構成了孫子戰略思想的主體。孫子十三篇,幾乎篇篇有論及戰爭的“詭”道觀。
《計篇》所概述的孫子戰略思想,是現代軍事戰略思想的原型,也是以下諸篇兵法原理的基礎。
21世紀是人類文明高度發展的時代,也是競爭空前激烈的時代,從某種意義上說,更是人才競爭的時代。無論是政治界、經濟界,還是科技界、文化界,領導者的作用都是不言而喻的。我們的領導者如果能融會《計篇》所揭示的精神,遇事究其“五事”,素養衡之“五德”,行事因勢利導,工作上就會取得驚人的成就。
軍事謀略例說周武王見機滅殷商朝後期,紂王對外連年發動戰爭,對內濫施酷刑,殘害忠良。他還大興徭役,建造以酒為池、懸肉為林的離宮,整日過著奢侈荒淫的生活,激起百姓和各諸侯國的強烈不滿。
這時候,一個足以與殷商王朝對峙的奴隸制強國——“週”在灃水西岸悄然興起。
公元前約1069年,周武王與800諸侯會於盂津,在孟津舉行了聲勢浩大的誓師儀式,發表了聲討商紂王的檄文,800諸侯群情激奮,都說:“商紂可伐! ”但是周武王聽從了國師呂尚(姜子牙)的勸告,認為商紂王朝力量還十分強大,征伐商紂的時機還未成熟,斷然班師返回。
公元前1066年,殷商王朝內部矛盾激化,王子比干被殺,箕子、微子、大師疵等朝廷重臣或被囚或外逃,紂王已到了眾叛親離的地步。呂尚對周武王說: “天與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力勸周武王出兵伐紂。周武王盼這一天盼了十幾年,立刻下令遍告諸侯:“殷有重罪,不可不伐!”隨後以呂尚為主帥,統兵車300輛、猛士3000A、甲士45000A ,誓師伐紂。
周軍東進,開始的時候,一路之上頗不順利:狂風肆虐、暴雨傾盆、雷電交加,折旗毀車,人馬時有傷亡。呂尚巧妙地把這天地肅殺之徵解釋為鬼神對殷商發怒之狀,並大力加以渲染,不但穩定了軍心,還增強了鬥志。由於商紂失盡了人心,四方諸侯及沿途百姓紛紛加入武王的伐紂行列,周軍士氣日益高漲。
這一年的12月,呂尚率軍渡過黃河,在距殷商都城朝歌僅70裡的商郊牧野(今河南汲縣)召開了誓師大會,歷數紂王罪過,揭開了歷史上著名的“牧野之戰”的序幕。
此時,紂王正與東南邊疆的夷族人交戰,朝歌兵力空虛。周軍兵臨城下的消息傳入朝歌,紂王慌忙把奴隸和戰俘武裝起來倉促應戰。雙方在牧野短兵相接。戰鬥中,呂尚身先士卒,率戰車和猛士衝人商軍,打亂了商軍的陣腳。商軍本來就沒有鬥志,不但不再抵抗,反而陣前倒戈,引導周軍殺人朝歌。紂王見大勢已去,登上鹿台,自焚而死,在中國歷史上存在500多年的奴隸制國家殷商,從此滅亡。
公元前1066年底,周武王班師回到鎬京,正式建立了周王朝。P5-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0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