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簡體書)
滿額折

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45 元
定價
:NT$ 270 元
優惠價
87235
絕版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戰天京》是當紅歷史學者譚伯牛的經典作品,也是了解中國近代史不可不讀的入門佳作。於“荔枝FM”開設《牛史》欄目,累計收聽更是高達2500萬人次。

●此次的版本將是本書初版13年來真正僅有的一次、也是最後一次修訂,並以更大眾化的裝幀風格推給讀者。

●《戰天京》圍繞晚清歷史中的大事件——太平天國與清朝的戰爭、大人物——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講述的是這些大人物在動盪時代的選擇與精進,他們面對事業時的煎熬與決斷,面對人情世故時的糾結與選擇,可以說對每一位讀者都極具現實指導意義。

●本書不是嚴肅、枯燥的學術考據,它有史料、有邏輯,也有故事、有演繹,用一種別具一格的寫法,鮮活生動地還原出歷史人物在每一個當下情境的抉擇,這是譚伯牛這幾年深受歷史類讀者追捧的重要原因。

●同類作品中的經典標竿,羅輯思維、馮唐、張鳴、和菜頭、黃集偉等大佬傾力推薦,豆瓣知乎讀者高分好評。


《戰天京》是清史研究者譚伯牛關於晚清歷史的經典之作。在充分掌握歷史資料的基礎上,本書圍繞晚清中國的政治軍事大事件——“戰天京”這一清朝與太平天國之間的決戰來佈局謀篇,以嚴密的邏輯細緻釐清了這段歷史中的諸多誤讀,讓人有撥雲見日之感。

作者對歷史人物抱以“同情之理解”的態度,用深厚的史學功底和小說家般的想像力,描畫了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慈禧太后等晚清名人在大時局中的選擇與行動,還原了歷史事件中的“情與理”,也呈現出歷史人物的處事智慧與人生進階之道。本書在娓娓道來的敘事中始終做到字字有依憑、句句有出處,創造了歷史寫作的獨特範本,是一本經典的近代史入門讀物。

作者簡介

譚伯牛

知名近代史學者,1973年生,長沙人。致力於研究清史,尤長於太平天國史、湘軍史及曾國藩研究。先後出版《戰天京》《天下殘局》《湘軍崛起》《盛世偏多文字獄》《近代史的明媚與深沉》等作品。2016年於“荔枝FM”開設音頻講史欄目《牛史》,鉤沉近世史話,為讀者所喜愛,累計收聽超過2500萬人次。

名人/編輯推薦

成大事者不糾結。

——自媒體視頻脫口秀《邏輯思維》

 

《戰天京》所述的晚清軍政與湘軍故事,對曾國藩、左宗棠等人的政治生涯、情仇糾葛少了蓋棺定論,多了一些真實的關注與理解。

——鳳凰網

 

《戰天京》的男主角分別是曾國藩、左宗棠、李鴻章,他們組成了晚清軍政舞台上引人注目的三人行。全書緊緊圍繞湘軍與太平軍的戰爭,徐徐拉開晚清歷史的大幕。由戰爭入手,但落筆極遙遠,無異於一部晚清軍政檔案。

——《深圳商報》

目次

一、每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

三個湘鄉人

團練之弊

新軍

起隙

出長沙記

決裂

豬子出得湖

辦與朕看

二、祺祥故事

文宗繼位異聞

咱們旗人混蛋多

圓明園

清文宗不是漢武帝

“肅黨”和“後黨”

太后垂簾的陰謀論

祺祥政變

三、戰天京

勢圍和力圍

二李戰一曾

曾九呆子

奏摺速成培訓教材

李泰國艦隊事件

替補隊員李鴻章

李鴻章告別青澀歲月

蘇州殺降

曾九的禁臠

戰天京

四、白雲可殺不可留

奪槍

病退

入京

綁架

附錄:陳國瑞與譚廷襄書

五、相期無負平生(上)

忘八蛋,滾出去

“著名劣幕”

有忍乃有濟

湖南不可一日無左宗棠

出幕

迂瑣的郭巡撫

純剛與至柔

查辦親家

向親家訴冤

六、相期無負平生(下)

輓聯

左宗棠論奪情

偽幼主是死是活?

文人李元度

烈女怕纏夫

道旁苦李的蒂兒

相期無負平生

七、曾九暴富傳說

天京的聖庫

曾國荃在富豪榜上的排位

算術可以破謠

傳說的背後

引用及參考書目

書摘/試閱

每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

咸豐四年末,收復武漢後,湘軍水陸並下,在田家鎮大敗太平軍,隨即進攻九江、湖口。水師一部衝入鄱陽湖,被太平軍封鎖湖口,不得重返長江,水師遂被分割成外江、內湖兩部分。外江水師多大船,不能近戰;內湖水師多小艇,不利補給。太平軍堅守九江等處,又分兵攻擊武漢、江西,準備活生生把湘軍“枯”死在長江中段。從咸豐五年被困到七年二月丁憂回鄉,曾國藩一直困守江西,每日都處於愁苦淒涼的境況。軍事方面,名將塔齊布、羅澤南遞相淪謝,後繼無人,攻守俱憊。經濟方面,江西省官方吝於給餉,晉、陝、川、浙等處撥餉則多為空頭支票,全靠湖南協餉和辦捐收厘苦苦支撐。形格勢禁,師久無功,朝廷不僅不予諒解,甚至以“頓兵不戰,坐耗軍需”嚴詞詰責。

“每聞春風之怒號,則寸心欲碎;見賊帆之上駛,則繞屋徬徨”,這是曾國藩當日向皇上哭訴的哀辭。既是杜鵑泣血似的無奈心聲,也是精衛填海似的真實寫照。自湘軍創辦,迄於困守江西,差不多五年時間;這五年,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五年。

三個湘鄉人

咸豐二年八月,太平軍圍攻長沙,失敗。年底,巡撫張亮基隨即調令羅澤南、王錱率領一千零八個湘鄉農民組成的勇團進駐長沙,幫助防禦。恰在此時,在籍丁憂侍郎曾國藩接奉聖旨,命令在鄉辦理團練,於是實行拿來主義:在兵源上,全面接管這一千多人;在練法上,則藉鑑戚繼光的營製,開始籌建湘軍。

根據羅爾綱的統計,湘軍將領中,書生出身的占到58%的比例,在統領一路乃至多路人馬的高級將領中,這個比例更是達到了67%。湘軍草創,分別率領中、左、右三營的羅澤南、王錱和鄒壽璋,就全由書生起家。較之腐朽潰爛的綠營,文員帶勇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以道義相磨礪,稍存知恥、愛民之心,可以切實做到“不怕死、不要錢”。而時人稱為“羅山先生”的羅澤南,一生服膺宋儒,與同好此道的曾國藩氣味相投,一拍即合,更是在私交層面成全了這次資源整合。

羅山先生的學問志向,根據曾國藩的總結,是“不憂門庭多故,而憂所學不能拔俗而入聖;不恥生事之艱,而恥無術以濟天下”。羅澤南家裡很窮,窮得每要吃飯,就去當舖。他的命很苦,苦得十年之內,連遭十一次期功之喪。但是,再窮再苦,他也不放在心上,未嘗稍減問學求道之志。這麼嚴重的窮苦都能扛過來,以後在軍中創造出一種上馬殺敵、下馬講學的風範,無疑得益於這種鍛煉。他自己把這種心得稱為“亂極時站得定,才是有用之學”(臨終遺言)。至於一介書生,親臨行陣,而每每克敵制勝的原因,他總結為:“無他,熟讀《大學》'知止而後有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數語,盡之矣。”左宗棠不佩服羅澤南的理學,但是極為佩服他這種不學而能、觸類旁通的軍事天賦。塔齊布是湘軍名將,咸豐四年七月,曾經在岳陽和羅澤南合作,與太平軍展開遭遇戰。他本是瞧不起羅澤南這類“儒將”的,但是這次合作改變了他的看法。當日,羅澤南和弟子李續賓率領一千人守護岳州大橋,太平軍前來攻奪的軍隊卻有萬人之多。羅澤南從容調度,派五百人守營,五百人迎戰。前敵五百人又分為三路,每路不過一百多人,但是主攻、旁擊、抄尾,井井有條。就憑這種佈置,竟然數戰數捷,力保大橋不失。此後,塔、羅並稱,就再也沒人輕視湘軍裡帶兵的書生了。

王錱是曾國藩的老鄉,又是羅澤南的弟子。他長相“清癯”,但是“聲大而遠”,語速極快。師徒們圍坐講學,一旦進入自由討論時段,就只聽到他的大嗓門嘰里呱啦,滔滔不絕,別人根本插不上嘴。羅澤南不止一次地對他發脾氣:“璞山(錱字)盍少休,讓吾儕一開口乎?”王錱這才自笑魯莽,把“話語霸權”交還給老師。他嗓門大,志向也大,十四歲就提筆刷牆,寫下一段豪言:“置身萬物之表,俯視一切,則理自​​明,氣自壯,量自宏。”用大白話表示,就是崇尚力量,不為人下。這種性格和他老師那種帶有腐儒氣味的性理之學大不相同,既成就了日後他以一己之力防衛湖南的功績,也造成了他和曾國藩共事過程中產生矛盾,乃至決裂。

一開始,曾國藩很欣賞王錱這位充滿激情的血性男兒,稱讚他“真可愛也”,引為臂膀。但是,王錱不是“以利為義”、一味愚勇的武夫,而是有點哲學思想的人;他不但有身先士卒的狠勁兒,更有澄清天下的大志向。以湖南為大後方,以湖北為後勤中心,支援江、皖,肅清東南,這是初起兵時曾國藩和王錱都能設想的遠大前程。可是,戰略上能夠取得共識,不代表戰術方面能夠所見略同,更不代表實際操作的時候也能和衷共濟、事權明晰。具體來說,複雜微妙的人事關係決定了曾、王二人在戰術上不能達成統一,而針鋒相對的性格衝突則為日常操作設置了諸多障礙。

三個性格迥異的湘鄉人就這麼走到一起,開創了湘軍。

團練之弊

當日練勇的指揮權並沒有明確指定由曾國藩掌握,也就是說,曾國藩沒有被授權指揮哪些具體的將領和士兵。聖旨所謂“幫同辦理本省團練鄉民、搜查土匪諸事務”,實在是一個模糊的指令,實際操作起來難度很大。“幫同”的意思,就是協助巡撫辦理團練和剿匪,至於怎麼協助、協助到哪一步,就是天意高難問,只能摸著石頭過河,走哪兒算哪兒了。當然,這也不是說咸豐皇帝故意搞模糊政治,一開始就有提防不肖臣子擁兵自重、破壞中央集權制度的遠見卓識。導致這種模糊局面的形成,原因不在於咸豐,而要歸咎於咸豐的爺爺——嘉慶皇帝。

嘉慶元年,川、鄂、陝、豫四省交界地區,白蓮教起義開始蔓延,此起彼伏,越鬧越大。到了嘉慶四年,單憑國家正規部隊——綠營兵的實力,已經收拾不掉這個圍剿與反圍剿的僵局了。恰在此危急時刻,古意盎然的保甲制度經過改制,加入軍事和經濟概念,重新包裝,搖身一變為團練題材,在朝野熱炒之下,竟然連續漲停,托住大市,終於在嘉慶七年基本肅清白蓮教,為大清帝國接下來差不多五十年的國內政局,定下了不是大好還算小好的調子。白蓮教被團練制度幹掉了,咸豐皇帝自然要嘗試這個辦法,用來對付太平天國。所以,從咸豐二年十一月到三年二月,他一口氣任命了十個省共四十三位團練大臣,並刊刻嘉慶初年的《築堡禦賊疏》《堅壁清野議》以及相關指導性文件,頒發各省,號召大家邊學邊幹,苦練快上。可是,實際效果如何呢?

團練的精髓只有八個字:清查保甲,堅壁清野。清查保甲,可以有效防止城鄉士民與起義軍勾結呼應,讓剿匪部隊沒有後顧之憂,不用東堵西捂,手忙腳亂。堅壁,就是砌高壘,挖深濠,修繕城防;清野,則是拆除城牆外若干里內的房屋,清割農田作物,一可以斷絕起義部隊的糧食供應,二可以增大攻城的難度。這八個字紮實做到了,在沒有統一指揮,各自為戰,不佔領根據地的情況下,白蓮教起義軍想不成為“流賊”都不行。而一旦成為流賊,屁股後面總是跟著一隊獵人般的綠營兵,所到之處則是堅固的碉堡,質樸勇敢的民兵想歇腳都找不到地方。除了跑到荒山野嶺做“山賊”,再沒有別的出路。而一旦墮落成山賊,政府軍喘息已定,必然要步步為營,大舉圍剿。當此時也,外有重圍,內無定餉,更可怕的是人心惶惶,軍心搖動,隨時有不攻自潰的危險。這時候恐怕是求做“降賊”也不可得了。大致來說,各地白蓮教就是這樣被團練制度搞定的。

白蓮教和太平軍在朝廷眼裡,都是亂民暴民,都是黃巢、李自成,政治定性區別不大。而實際上,白蓮教和太平軍根本就是兩碼事:白蓮教沒有一個統一的指揮機構,多點並發,互不聯屬;太平軍自金田起事,就有一個緊密團結在洪秀全周圍、由拜上帝教和三合會骨幹分子組成的領導集體,進退有度,攻守有節。白蓮教像同治年間的捻軍,流動作戰,沒有根據地;太平軍則在南京建國,以江浙為根據地,橫行長江,從容進退。白蓮教自身沒有明確定位,做一天強盜跑一天路,是所謂“流賊”;太平軍則在政治、軍事、經濟方面都有自己的主張,與清朝分庭抗禮,儼然敵國,是所謂“竊號之賊”。團練能搞定白蓮教,也能搞定太平軍嗎?

毫無疑問,食古不化的鹹豐皇帝認為可以。只可惜,事實面前,人人平等。團練對付不了太平軍,這是客觀規律,皇帝說話也不管用。

對付太平軍,團練八字訣就不夠用了。自從咸豐三年從武昌戰略撤退,沿江東下,二十幾天內佔領南京,太平軍的性質發生了重大變化。下長江以前,可以歸其類為“流寇”,到南京後,就得算是“割據”了。下長江以前,太平軍一直被追殺,雖然攻城略地,一路席捲,但總顯得狼狽,不無屁股向後、平沙落雁的尷尬。一旦進入南京,改元建國,糧餉充足,士氣旺盛,就不滿足於僅僅偏安一隅,而有逐鹿中原的志向。定都以後,洪秀全立即派李開芳、林鳳祥率領北伐軍,胡以晃率領西征軍,北邊打到靜海,西邊打到武漢,就是這種戰略意圖的體現。更重要的則是,太平天國由始至終,在淪陷區民意擁戴指數上,不但遠高於綠營,也略高於湘軍和淮軍。當時沒有蓋洛普公司做統計,但是別的證據可以支持這個結論:胡林翼在湖北做巡撫,慨嘆湖北“莠民”每每“兵至為民,賊來從逆”。洪山民眾裡應外合,幫助石達開擊敗湘軍,羅澤南因此戰死;後來收復,胡林翼差點下達了屠城的命令。曾國藩困守江西,對各屬民眾“從逆如歸”甚為惱怒,乃至教導部下不妨“斬刈草菅,使民之畏我遠過於畏賊”。太平軍中石達開、李秀成不但善戰,而且能安撫民心,引為己用,眾所周知;其下層將領中,也不乏曾天爵、宋關佑那樣能行“仁義”的“君子”。太平天國在武昌、南京都舉行過科舉考試,開考之日,應者云集,其中就不乏劉鵬、王弢這樣學高才大的讀書人。圍城官紳中,固然有滿門自殺的忠臣孝子,也不乏進言上策的“貳臣”“劣紳”。曾國藩一直敬慕的桐城派古文大師梅曾亮、著有《藝舟雙楫》的包世臣和鼎鼎大名的魏源,就住在李世賢的侍王府,每日優游談宴,此間樂,不思蜀矣。

當日的太平天國,禮樂俱張,民眾擁戴,不讓“辮妖”,實在是一個很有實力的政權,一旦分兵四出,“吊民伐罪”,其威力大大勝過白蓮教,絕不是區區團練可以抑制的。團練本來只是正規部隊的補充,而咸豐初年的清朝正規軍——綠營的戰鬥力,已經墮落到聊勝於無、權當擺設的程度。從廣西到江蘇,從追繳到圍攻,派遣防剿的欽差大臣,如賽尚阿、向榮、琦善所率部隊,大多時候只是虛報戰況,苟且偷安,根本起不到抗衡太平軍的作用。詩人金和有一首《初五日記事》,我們可以具體了解到綠營腐朽的實在情形:

昨日黃昏忽傳令,謂不汝誅貸汝命,今夜攻下東北城,城不可下無從生!三軍拜謝呼刀去,又到前回酣睡處。空中烏烏狂風來,沉沉雲陰轟轟雷,將謂士曰雨且至,士謂將曰此可避。回鞭十里夜复晴,急見將軍天未明,將軍已知夜色晦,此非汝罪汝其退。我聞在楚因天寒,龜手而戰難乎難。近來烈日惡作夏,故兵之出必以夜。此後又非進兵時,月明如畫賊易知。乃於片刻星雲變,可以一戰亦不戰。吁嗟乎!將軍作計必萬全,非不滅賊皆由天。安得青天不寒亦不暑,日月不出不風雨!

綠營將領講究“天時”到了這種匪夷所思的程度,其他怯懦苟安的情狀就不難想像了。所以很多時候,只見到幾百號鄉勇對抗成千上萬訓練有素、軍械優良的另一支政府軍——太平軍,而看不見綠營的影子。太平軍旁出攻掠,都有後勤保障,而團練往往是星散各地,困守小城。內無長餉,外無救兵,和嘉慶年間相比,主客易位,攻守逆轉,不再是有備無患下的以逸待勞,而是內憂外困中的引頸待割。所以,練團數年,沒有一點成效,“從未見有團練能專打一股、專守一城者”。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35
絕版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