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美國戰爭文化(簡體書)
滿額折

美國戰爭文化(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86 元
定價
:NT$ 516 元
優惠價
87449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美國並不酷愛戰爭,但美國需要戰爭。

在過去的20年裡,美國是世界上唯一一個接連打過四場對外戰爭的國家。為什麼會如此頻繁地發動戰爭?地球人不懂,恐怕美國人民也不懂。

美國這個國家跟戰爭真乃難捨難分的一對。自打從一場獨立戰爭立國開始,這個國家似乎不征戰就無法證明自己的存在。兩個半世紀以來,美國向多個國家發動了60多場軍事干預,從古巴到伊朗,從日本到越南,當然還有兩次發生在歐洲的地盤上。一直以來,美國都在世界上佔據著霸主地位,它的霸權主義思想注定讓它與戰爭密不可分。

自“9·11事件”之後,美國開始了一場“反恐戰爭”。世貿中心彷彿依舊冒著濃煙,廢墟之上,美國戰爭文化重新升騰。它比任何時候都更迫切地想要重樹自己的霸主地位。《美國戰爭文化》以該事件為切入點,深入探討了美國戰爭思想和軍事文化對該國政治、外交、社會的滲透和深刻影響。

本書將美國的戰爭文化如實呈現在讀者面前,本書面向的主要是對美國歷史、文化和軍事感興趣的廣大讀者。

作者簡介

托馬.拉比諾(Thomas Rabino)

出生於1980年,是一名法國記者,同時也是一位專門研究法國抵抗運動史和美國文明史的歷史學家。畢業於馬賽第一大學(普羅旺斯大學)歷史學專業的拉比諾憑藉其碩士論文《安德烈·吉拉爾與卡特組織,逆流抵抗運動》(André Girard et le réseau Carte, une Résistance à contre- courant)初露鋒芒。2008年,他的第一部作品《卡特抵抗組織:反德、反戴高樂、反共、反合作的抵抗運動史》(Le Réseau Carte : Histoire d'un réseau de la Résistance antiallemand, antigaulliste, anticommuniste et anticollaborationniste)問世。《美國戰爭文化》是他的第二部作品,在此書中,作者用一貫犀利的筆鋒直觀唯利至上的美國,直觀美國的戰爭萬象。

奧古斯特·孔德認為,戰爭過後將迎來工業社會,工業社會的現代性終將把人們帶入一個幸福時代,使戰爭成為人類歷史的過去式。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及隨之而來的第二次世界大戰終結了他的這一預想,但他最後還是給我們留下了一絲“理想”,那就是:戰後,民主國家在世界範圍內雨後春筍般出現,並或許終將引領我們步入一條富有人權的發展軌道。世界從紀堯姆二世、俄國沙皇、希特勒、日本軍國主義分子,以及法國、英國殖民勢力手中解脫出來後,和平籠罩寰宇。後來,隨著這些國家財政赤字的出現、軍事預算的削減,其武裝實力有所下降。如今,歐洲人的精神狀態已十分接近孔德的這一理想。他們篤信和平,甚至都不願看到自己的盟友、庇護者,同時也是他們理想中的民主國家—美國,倒向完全相反的方向,他們不願看到孔德為人類發展所規劃的理想藍圖被徹底擊碎。

然而,本書作者托馬·拉比諾最終決定還是選擇直面事實。他在書中從全球視角問診美國社會的軍事化傾向,研究美國的國際行動,而沒有流於俗套地僅限於觀察美國在中東或其他地區為控制石油而進行的激烈戰爭。《美國戰爭文化》這部作品內容豐富,可列為必讀書目,它不僅是美國的一段社會史和文化史,同時也是美國的一部外交史和軍事史。

在書中,拉比諾懷著一股墾荒者般的熱情,圍繞美國戰爭文化展開了全面的研究:各大軍工企業的關係、國會中退伍老兵代表的問題、學校等場所國旗擺放的位置、美國的玩具和電子遊戲,以及電影-軍事聯合體(艾森豪總統任期臨近結束時提出了軍事—工業聯合發展的問題,而電影和軍事的結合,則是對這一問題在文化方面的有益補充)。他研究了軍隊對拍攝軍事類題材電影所作出的貢獻、電視連續劇中的虐待酷刑、軍事聯絡負責人樂於使用的不文明辭彙,以及彈藥中的貧鈾是否有可能危害公共衛生的爭論,等等。在研究過程中,他會盡可能地針對那些具有重要意義的現象之演變給出統計資料。

在美國,輿論是富於變化的,是具有愛國主義情懷和民主情愫的,也會根據時局的變化受控或抵制、依附或排斥官方言論。民意調查的行為和結果影響並引領著輿論的波動。雖然美國一直明顯處於戰爭狀態—龐大的軍隊數量、巨額的軍事預算、眾多的軍事基地、持續不斷的武裝干涉行動,這些都是最好的證明。但是,這個國家仍然是堅決的反對殖民主義的民主國家。美國的戰爭文化不同于通常意義上的帝國主義戰爭文化或者法西斯戰爭文化,甚至與老派歐洲的戰爭文化也大相徑庭。老派歐洲的戰爭文化,其歷史也極其悠久,悠久到戰爭對他們來說就像天氣預報一樣必不可少。而美國卻從未停止他們追求締結和平盟約的步伐,只不過是採用武力的方式。在此過程中,美國人民被認為是應該追隨、贊同、參與其中的,他們甚至可以迫使軍方取消行動,迫使美軍從越南和伊拉克撤兵,如今,美國民眾的力量越來越大。

拉比諾會關注具有較長時效性的現象,把我們從那些描述美國戰爭文化時慣常使用的新聞短語中解放出來。在關於伊拉克薩達姆·侯賽因的報告中,他對美國對外政策持續性的描述讓人印象深刻:從第一次海灣戰爭寫到美國通過聯合國、利用禁運控制伊拉克的石油出口,一直寫到禁運造成的可怕的人道主義後果,危機隨之升級,武力進攻因此成為必然選擇。在拉比諾看來,“9·11事件”並非是一個轉捩點,而是一次偶然事件,這次事件並不能從根本上影響美國人行動的持續性。歷史學家有不被一時的情感或者天花亂墜的電視節目左右的“特權”。

儘管如此,後“9·11”時代仍然標誌著某種提速—利用恐懼操縱輿論的現象

加速出現,利用敵人的非人道主義行徑鼓勵使用武力的現象加速出現。

今天的我們走到了哪一步?一心盼望永恆和平的歐洲人情願相信,奧巴馬的當選標誌著布希時代的插曲結束了,標誌著偶然偏離到軍國主義和反人道主義航線的終結。而拉比諾卻對此持懷疑態度。在本書的結尾部分,他在某種程度上認為,奧巴馬美好的願望和動人的演講都沒有真正地影響美國軍事行動的根本,淩駕于奧巴馬行為之上的是美國厚重的軍事文化,認識到這一點,應該會讓我們變得更為謹慎。對美國的批判往往是與其經濟制度、不平等現象有關,而拉比諾研究得更加深入,描述得更加精准。他告訴我們,未來的美國,終將是一個軍事國家。這個國家將以戰爭為生,並為戰爭而存在,我們必須保持對美國的警惕之心。

艾瑪紐埃爾·陶德(EmmanuelTodd)

2011年12月27日,載於Marianne.fr

目次


導言

第一部分 新神聖同盟,新戰爭
I. NOUVELLE UNION SACRÉE, NOUVELLES GUERRES
一政治—媒體的滲透
美國的避難地神話
“9·11事件”,正在上演的打擊
過早的戰爭動員

二 喬治.W.布什──“重生總統”,因戰爭而榮耀
時勢造英雄
人民的真實反應?困惑、痛苦和憤怒
國教
安撫、頌揚、開戰
反對者退避三舍:沉睡的民主

三 控制另一個美國
愛國主義浪潮湧動?
宣傳私有化
頑強的反對者,新的敵人與關鍵人物
強行一致與新一輪的排除異己
心理構圖
畢恭畢敬的好萊塢
紀念:綁架死者,間接劫機
明星與“星條旗”

四 恐懼因子
為達成共識服務的記憶反射
基地組織的“第五縱隊”
襲擊預報
真實恐懼與虛擬恐懼:從《24小時》到《危機四伏》──當電視節目危言聳聽的時候
專制普遍化──一個不講理國家的國家道理
仇外與政治
虐待:辯論與電視

五 從“黑色星期二”到伊拉克
石油、制裁與地緣政治
戰爭的12年
“伊拉克威脅”與美國心理:大規模殺傷性武器

第二部分 透視混亂
II. PERSPECTIVES DE CHAOS

六 讓敵人泯滅人性
想像中的恐怖主義分子
從語言暴力到軍事暴力:國家,軍隊框架
被妖魔化的敵人
國家謊言的事與願違
“殺人列車”

七 第二次海灣戰爭,第二次綜合徵
戰爭與公共衛生醜聞
遺忘貧鈾
現代戰爭與政治獻金
民主國家的髒彈
避蚊胺(DEET)醜聞

八 政治和社會軍國主義
當軍事撲向政治
戰爭記憶的衝擊
退伍軍人與權力
軍事化的消費社會
從“愛國主義”歌曲到戰爭歌曲
體育—理想的旗手

九 年輕人:當前的衝突與未來的衝突
戰時教育
“孩子們”的FBI、CIA、 NSA與DIA
學校系統中的軍隊
玩具,戰爭文化的副產品
拉人入夥的電子遊戲
連環漫畫,戰爭模範

第三部分 從完美戰爭到現實戰爭
III. D'UNE GUERRE ESTHÉTISÉE À LA RÉALITÉ DES COMBATS

十 “好萊塢”式戰爭:“五角大樓”版大片
“嵌入式”報導的聳人聽聞及戰爭信息
大型劇目的劇本:“需要拯救大兵林奇”和“一位名叫蒂爾曼的英雄”
薩達姆銅像:為了革命和民主的畫面
追捕舊政權成員:戰爭的紙牌遊戲

十一 戰場真相
戰略:“高新技術”野蠻行徑
野蠻戰爭:另一個時期的構想
活體“第一人稱 擊遊戲”:遊戲兵工廠
負傷與陣亡:騙人的報告
心理摧殘
伊戰泥潭
備戰不足的部隊
裝備匱乏

十二 決裂邊緣的士兵
士氣低落
志願部隊……被抓去當兵的人
士兵的不滿
拒服兵役者、逃兵……和戰士
網絡上的美軍士兵
多媒體上的戰爭:士兵2.0
五角大樓和社交網絡

第四部分 倒退的戰爭文化
IV. LA CULTURE DE GUERRE EN REFLUX

十三 振作的反對者,全新的抗議
伊拉克戰爭:痛苦的模糊回憶
民眾多元化抗議的增加
士兵的家庭
新聞媒體的懺悔,“第四力量”的覺醒
藝術家、知識分子和電影人反戰……沒有影響力?
左右為難的政治階層
法制:多重對抗,重振權威
戰爭和卡特里娜颶風:蝴蝶效應
全知全能的戰爭陣營

十四 奧巴馬幻象
引人注目的行動……及它們的局限
延續與傳統
“9·11”和第二次海灣戰爭的10年:奧巴馬的印記

結論
注釋
主要參考文獻
致謝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49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