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冷戰國際史研究24(簡體書)
滿額折

冷戰國際史研究24(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38 元
定價
:NT$ 228 元
優惠價
87198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冷戰國際史研究24》主要內容包括:專題研究、青年學者論壇、書評書介、檔案研究信息、口述歷史及檔案文獻等。出版《冷戰國際史研究24》的目的在於推動我國冷戰史研究的深入,並進一步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冷戰國際史研究24》收錄了《中國援越抗美政策之再研究》《新視角、新材料與文化冷戰史再研究》》《21世紀以來緬北國民黨軍問題研究:新視角與新文獻》等作品。

作者簡介

李丹慧

1954年6月出生,1982年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現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研究所研究員、華東師範大學國際冷戰史研究中心研究員,並擔任《國際冷戰史研究》主編。近年發表中蘇關係史、當代中國外交史和冷戰史學術論文30餘篇,並主編了《中國與印度支那戰爭》(2000年)、《北京與莫斯科:從聯盟到對抗——中蘇關係論文集》(2002年)等著作。


本輯特邀冷戰國際史專家章百家教授評說新中國成長歷程中,一代中華人民共和國領導人外交觀念的變遷及其對中國外交方針政策制定的影響。這篇專論文章:《新中國成長歷程中外交觀念的變遷——從革命的、民族的視角到發展的、全球的視野》,總結概括了新中國成立後,中國領導人在不同階段觀察和判斷國際形勢的視角及其特點、外交觀念的層次及其與新中國外交戰略定位和外交策略取向的聯系。全篇考察史事全面,分析問題透徹,宏觀總結到位,可謂建瓴高屋,具有重要學術指導意義。另外,該文收官於中共十八大以來中國領導人關於中國外交戰略的新論述,認為“必須看到,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中國與其他大國在不少方面還存在差距,要成為一個成熟的大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強調“中國制訂外交政策時需要更客觀地評估自己,保持目標、手段與能力之間的平衡;更為重要的是要看清世界發展潮流,使自己的觀念與時俱進。”提出:“無論外部世界如何演變,中國最重要的目標是在國內,即在幾年後建成全面小康社會,在本世紀中葉實現現代化。決定大國博弈最終結果的,歸根到底還是各國內部的發展。為此,如何在國際上發揮作用,為實現國內目標創造有利的外部環境,走和平發展之路,將是對中國外交和中國智能的考驗。”這種認識,其啟迪價值不言而喻。
“講稿擷英”欄是本刊新推出的欄目,著力發表國內外著名學者演講的精彩內容。本輯接力第23輯(2017年夏季號)關於中國援越抗美政策演變的議題,繼續請冷戰國際史專家牛軍教授於其實證性研究之後,以《中國援越抗美政策之再研究》為題,從宏觀角度評估中國這一持續十餘年的對外軍事援助案例。該講稿圍繞“中國援越抗美政策與冷戰時期中國地區戰略的關係”;“中國對印支政策演變的復雜程度”;“中國印支政策發展與國內重大政治變動的聯系”:“印支問題上中國外交決策者意識形態的觀照”;“中國援越抗美方針的變化過程”;“研究援越抗美政策基本分析框架的建立”等六個方面,提出了自己新的思考,其參考價值頗高。

目次

卷首語

【特邀專論】

新中國成長歷程中外交觀念的變遷——從革命的、民族的視角到發展的、全球的視野/章百家

【講稿擷英】

中國援越抗美政策之再研究 /牛軍

【專題研究】

美國的政策與1989年革命(一) /托馬斯·布蘭頓

【青年學者論壇】

冷戰背景下越寮“特殊”關係的發展和演變(1959-1965)/ 遊覽

新中國初期海外華僑在廣東的投資活動及成效(1949-1955)/ 張小欣

華玲和談的實現與中國和平共處外交政策的形成與實施 / 賀艷青

迪芬貝克時期加拿大與中國小麥貿易探析(1957-1963)——基於對加拿大政府解密檔案的解讀 / 李瑞居

【書評·書介】

新視角、新材料與文化冷戰史再研究 / 趙繼珂

【檔案研究信息】

冷戰時期羅馬尼亞的社會制度轉型及其相關檔案文獻述略 / 劉勇

21世紀以來緬北國民黨軍問題研究:新視角與新文獻 / 陳洪運

【口述歷史】

上海小三線口述史選編(四) / 徐有威、韓佳、李帆

【檔案文獻】

東德國家安全部關於信息員克恩的卷宗(二)/ 童欣編譯


書摘/試閱

第五,最後回來談援越抗美政策。
首先是明確“援越抗美”是持續10餘年之久的大規模對外軍事援助政策,包括派遣軍隊間接參戰。10多年中,共有32萬支援部隊先後進入到北越,從事軍事工程、道路修筑、防空作戰等行動,後期還有海軍掃雷行動。1968年一年有17萬人進入北越。像朝鮮戰爭一樣,這場戰爭最初並非中國要打的,中國是對變化的形勢做出反應,最初是有些被動地卷入老撾危機和衝突。
關於朝鮮戰爭的發動者,國際學術界的結論是不可逆轉的——就是北朝鮮。關於越南戰爭,國際上,包括美國學者均認為,1956年之所以沒有按照《日內瓦協議》的規定實現普選建立聯合政府,以致出現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原因是吳庭艷政權單方面采取立憲行動,這起了惡劣的作用。出現長期分裂局面後,美國是不是就有理由向南越政權提供軍事援助?北方是不是就有合理的理由向南方派遣軍隊?這些都需要做專門研究,但有一點是肯定的,中方在1954年以後不希望印支發生戰爭。盡管1956年沒有實現普選,中國方面仍然認為,北方沒有面臨緊迫的安全威脅,應該集中精力於社會主義建設,不要將解放南方作為主要任務。當年陳賡專門率團訪問北越,系統闡述了中國領導人對越南安全形勢和國防戰略的判斷和建議。至於1958年開始在南方出現武裝斗爭,抵抗力量成分比較復雜,中方態度並不很明朗,至少到1958年是不清楚的。有論著提出,在1960年夏季,越南勞動黨中央曾向中蘇征求意見,要不要正式提出在南方開展武裝斗爭,推翻吳庭艷集團,即後來的綱領“解放南方”,中國才開始考慮這個問題。目前還無法看到越勞中央建議的文字記錄,有論著提到卻沒有注明出處,是否存在這件事是需要考察的。
戰後東亞大陸發生三場大規模的戰爭——中國內戰、朝鮮戰爭、越南戰爭——核心訴求都包括“完成國家統一”,中國和朝鮮都沒有實現,只有越南堅持實現了。越方這個訴求是一貫的,中蘇最初都主張越勞中央集中力量建設北方,高舉“和平統一”的旗幟,在南方采取靈活多樣的措施。國內很多檔案未能解密,對這個階段中國政策的研究不夠。1992年出版的郭明著《中越關係演變四十年》的有關部分影響比較大,其中引用的資料未注明出處。書中敘述了周恩來1960年5月份去河內訪問,提出要武裝斗爭與政治斗爭相結合,斗爭形式要靈活多樣。由於這段敘述放在支持南方武裝斗爭的部分裡,會使讀者認為中國支持南方開展武裝斗爭。現在來看這至少是誤導的。
外交部已經解密的檔案中有一份關於越南6月份的情況綜合報告,提到越勞第三次全國代表大會要討論調整政策,並事先征求中蘇兩黨意見。蘇聯是否定的,中國的意見是什麼也沒有說。《周恩來年譜》裡簡要摘錄了他這次訪問期間的談話,但含義很含糊,例如提出注意斗爭的靈活性。駐越南使館後來有份綜合報告,裡面提到越勞中央8月份召開兩次黨的幹部會議,胡志明發表了講話,內容包括在南方的斗爭要講究策略,要靈活,注意隱蔽,不能一味強調武裝斗爭等內容。中國使館的報告說,這是越南黨的新提法和新認識。從這個邏輯推斷,周恩來訪問河內後,越勞中央接受他傳達的信息包括了南方斗爭不能急於求成。中國領導人在1958-1962年間,經常談到南方“斗爭的長期性”。1964年8月發生了北部灣事件,美軍轟炸北越港口和軍事設施。胡志明在一次會談中對周恩來說,請你轉告毛主席,我們有決心打5年、10年,甚至20年。這就是越方對“長期性”的理解和堅持。實際上,越勞中央既定的戰略原則是政治、外交、軍事三管齊下,包括盡可能避免南方的戰爭導致美軍進攻北方,爭取將戰爭限制在南方,這是中越協調的產物。
……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98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