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盛世宰輔于敏中(簡體書)
滿額折

盛世宰輔于敏中(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8 元
定價
:NT$ 168 元
優惠價
87146
缺貨無法訂購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于敏中,清代最年輕的狀元,江蘇金壇人,出身科舉世家。他是乾隆皇帝親自配置起來的心腹,仕途充滿傳奇色彩:翰林院供職7年,4次扈從乾隆南巡,軍機處行走20年,以“兩定大小金川”、“赴緬甸”的戰役中的功勳彰昭為“文人武略”,主持編纂《四庫全書》。他死後,入祀賢良祠,諡文襄。本書以《清實錄》《清史列傳》和於敏中及其他人員的相關奏章為原始資料,闡述於敏中一生的發展過程,試圖全面反映和剖析於敏中其人。

作者簡介

曹春保

文史愛好者。 2001年以來發表文史隨筆數十萬字,主編《金壇文史資料》18~27輯及《茅山詩選》《金壇進士簡介》;聯合主編出版了《金壇名人》《金壇掌故》;主編出版《歷代名人詠金壇》;創作了長篇人物傳記《金壇才女賀雙卿》。

目次

第一章 縉紳之家書香門第
第一節 明代科考,壇邑於氏訇然而起
第二節 言傳身教,文章 道德千古流芳

第二章 身出名門幼年苦學
第一節 世家嬌子,幼年聰穎發奮苦學
第二節 鄉試中舉,少年神童會試落第
第三節 名師訓導,六年力學矢志不渝

第三章 狀元及第光耀門楣
第一節 丁巳恩科,乾隆皇帝欽點狀元
第二節 科舉仕進,忠孝傳家讀書繼世
第三節 最高榜名,民間亦有閒言碎語

第四章 翰林修撰潛心砥礪
第一節 任重道遠,精心設計仕進目標
第二節 審時度勢,精明得體頗受恩寵
第三節 仕途坦蕩,職務變遷循序而進

第五章 提督學政興學選人
第一節 不辱皇命,維護士子科考仕進
第二節 興學得人,朝野上下聲望日隆
第三節 唯人自為,扶持後進朝野稱頌

第六章 內閣學士扈從南巡
第一節 內閣學士,南巡任務選拔寒士
第二節 培植士類,實施以文治國方略
第三節 才思敏捷,民間流傳諸多趣聞

第七章 以忠事君獨享帝寵
第一節 匿報母喪,皇上親自為其辯護
第二節 與君相伴,察事周密可堪大任
第三節 逸氣橫發,秉性內斂委政受成

第八章 孺慕情懷尊賢有道
第一節 關心邑裡,授予縣令治政良策
第二節 尊賢有道,仕途不順非於之過
第三節 族人鄉里,秉公辦事不徇私情

第九章 武略安邦文治天下
第一節 文人武略,金川戰事功勳卓著
第二節 文治天下,高位作手無人替代
第三節 文翰著稱,貢獻不凡詩文才華

第十章 編纂巨書青史留名
第一節 積極策應,編纂叢書徵集古籍
第二節 欽定總裁,位尊權大精心傾力
第三節 知人善任,招賢納士精心編纂

第十一章 觸犯聖怒遭受處分
第一節 廣接外吏,探測上諭始遭懲詰
第二節 恩眷之隆,以換臣子感恩戴德
第三節 受懲被貶,和坤發跡脫穎而出

第十二章 營私玷職家積巨資
第一節 遺產之爭,引發查抄身後家產
第二節 厚裕臣僚,難抑官場風氣日下
第三節 徹查問責,民間追尋動機溯源

第十三章 捐監案發再遭處分
第一節 捐監舞弊,極言之利疑為元兇
第二節 行貪受懲,表裡難一雙面人生
第三節 昭示來茲,最終剝奪入祀資格

第十四章 功過是非各有評說
第一節 詔毀旁戲,巨資帶來覆巢之禍
第二節 仇官傳聞,野史戲說誤傷甚深
第三節 瑕瑜互見,文襄百年難覓聲跡
附錄:於敏中年表、大事記、簡歷
主要參考書目
後記

書摘/試閱

第一章縉紳之家書香門第
於敏中(1714一1780年),字叔子,號耐圃,江蘇金壇金城鎮人。
金壇設縣的歷史與科舉制度基本同步,在長達1280多年的科舉取士中,這裡形成了“於、王、許、段”等科舉世家,共產生230位進士,其中狀元3人、榜眼1人、探花2人。於敏中是乾隆二年(1’737)恩科狀元,在朝為官43年,官至首席軍機大臣、文華殿大學士、文淵閣領閣事,身兼多種要職,朝野曾以“金壇秉政”稱之。
第一節明代科考,壇邑於氏訇然而起
金壇於氏在明代的科舉取士中訇然而起,大放異彩,整個家族被蒙上一層神秘的面紗,這應歸功於家族中的兩位先祖。第一位是於鎰(字南金,號契玄),明成化十年(1474)於氏家族的第一位舉人。於鎰精通程朱理學,入仕後做過江西萬載縣的知縣,官階不算太高,但其主張“以德化民”,並著有《契翁中說錄》,對後裔影響較大。從於鎰開始,五世皆居王母觀的於氏,這一脈遷人了金壇城內的姚家巷。第二位是於湛(字瑩中,號素齋),明正德六年(1511)於鎰一脈中的第一位進士。於湛進士及第後,初授兵部主事,歷職方郎中,後調江西參議,再升貴州參政,官至戶部侍郎,花甲之年辭官回邑。於湛在族裔中的影響,是帶領族人在城南建起於氏家祠,並開創了“詩書傳家”之風。在他之後,整個家族在科考中訇然而起。
五世皆居王母觀
於湛在《於契玄先生祠堂記》中有一段追憶:我們於家,自樂善府君遷徙來此,而上代流傳久遠的家譜都遺失了,所以無從考證。自樂善府君後,又有洮溪府君、芳洲府君、月潭府君、漁隱府君已經五世相傳了。他們都居住在金壇城西南的王母觀村。我的父親契玄公官居中丞,始遷徙到金壇縣城的沿河街居住,還有宗族中其他人尚在故鄉王母觀,按譜諜推算尚有百餘人。於湛明確告訴族裔後人,他的爺爺和先祖都是種田為業的平民百姓。
王母觀位於長蕩湖的北岸,地勢平坦,河網密布,土地肥沃,是富甲一方的養殖基地和種植基地,一直被邑人視為“風水寶地”。王母觀之名緣於村中有座頗具規模的“廟”,不同時期的《金壇縣志》對此“廟”都不惜筆墨加以描述。歷史上的王母觀廟香火十分興盛,廟裡供奉著王母娘娘,民間族譜對此也有詳細的記載:王母上殿東西坐,著黃金褡辱,文采鮮明,光儀淑穆,帶靈飛大授,腰佩分景之劍,頭上太華,戴太真晨纓之冠,履玄鳳文之,觀之年方三十許,修短得中,天姿,靈顏絕世,真靈人也。
研究壇邑村志,很容易發現一種奇特現象,市井民間習慣將王母觀與數里之外的三星村合稱為“三星王母觀”。這一區域廣泛流傳著一個神奇的故事:遠古時期,女媧補天,眼看大功告成,但到最後關頭,卻不小心從手指縫中掉下三顆石子。這三顆石子在天空中隨風飄蕩,落在三星村北首變成三塊巨石。不知多少年後,王母娘娘去南海參加觀世音菩薩的“盂蘭”會,回來時途經江南,發覺茅山東麓有股光華直衝雲霄。王母娘娘落下云頭,駐足遠看,只見前方綠蔭叢中有三塊巨石閃爍著五彩光華。就這麼一停,王母娘娘所立之地便蝴蝶紛飛、紫竹斑斑、柳綠桃紅、樹木扶疏。自此往後,每年的“盂蘭”會,王母娘娘總要在此駐足觀景。後來,這裡聚集起人群,形成村落。為感謝王母娘娘的恩賜,村人在王母娘娘駐足觀景的地方建造了一座王母廟,取名王母觀,也就是於氏先祖五世居住之地。
王母娘娘在此流連忘返,很容易令人展開豐富的聯想,久而久之,便形成了“王母為觀,三星才立”之說。當然,傳說只能是聽聽而已,直到20世紀末,“三星村遺址”被國務院公佈為第6批全國重點文化保護單位。這裡發掘新石器時代各類文物4000餘件,才證實“三星”村的先祖創造出了豐富多彩的原始文明。一時還真讓人覺得王母娘娘這個女神在此“觀”景,並非空穴來風。
“王母為觀,三星才立”之說,讓後人驕傲,更值得炫耀的是,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村中的於、許、唐、莊等幾大姓氏,都有值得自豪的族史和值得推崇的名流。
於氏的先祖在王母觀種田為業,家境最初較貧寒,靠這方“風水寶地”安身立命,日子才一天天好起來,才出現了一批“讀書繼世”的後裔。正如於湛在《於契玄先生祠堂記》中所說,芳洲府君與他的二弟伯英先生、三弟伯成先生皆因德行好而被鄉人敬重。曾伯祖碧潭府君,入朝後官居某郡別駕(相當於副縣長)之職,雖然未能官位顯赫於時,然而詩書傳家的德澤流傳數代都沒有發生變化。到了明代契玄公,他的禀賦與常人不同,一生致力於程朱理學的研究,晚年又著《中說》一書,闡發天、地、人之間蘊藏的道理,啟迪後來的學者,居功甚多。於湛曾自豪地向後裔子孫申明,我因為是他的兒子,受到他的教誨,明白了許多事理,才考中進士,現在做官已40年了。
於鎰這輩最大的變化,是走出了王母觀,遷移到金壇縣城沿河街,成為金壇城裡的於氏始祖。自此以後,他的這脈子孫通過讀書頻繁步人仕途,家族日益興隆。到了明代的萬曆年間,這支於氏便成為名聞江南的科舉世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6
缺貨無法訂購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