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IP接入網(簡體書)
滿額折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IP接入網(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IP接入網是全IP化通信網絡的重要構成。IP接入網技術是當前全IP通信網絡發展與建設的重點,在全球廣受重視。 本書系統性地介紹IP接入網技術。全書內容由4篇(11章)組成,重點介紹IP接入網總體標準ITUT Y.1231和基於三平面架構的參考模型,接入控制系統與協議,各種有線接入技術和無線接入技術。 本書以系統架構和參考模型為綱,基於技術標準和標準系列的分析來討論接入網技術,標準協議介紹和協議背景分析並重,致力於知識獲取、技能提高和技術理念培養。 本書可作為通信工程、網絡工程、物聯網工程等相關專業的高年級學生或研究生的專業課教材,也可供網絡通信領域的高校教師、科研人員和技術人員參考。

目次

目錄

第一篇背景與基礎

第1章接入網的IP化演進

1.1接入網的誕生

1.2泛通信網絡IP化

1.3IP化的接入網

1.4參考文獻

第2章預備知識

2.1數字傳輸基礎

2.1.1香農信道定理

2.1.2帶寬還是速率

2.1.3奈奎斯特準則

2.1.4高階調製技術

2.2系統架構與參考模型

2.2.1系統架構基本
概念

2.2.2OSI系統架構

2.2.3802網絡系統
架構

2.2.4MAC技術概要

2.3小結

2.4參考文獻

第二篇IP接入網架構

第3章接入網系統架構

3.1背景

3.2IP接入網的三平面系統
架構

3.2.1新一代網絡的
三平面架構

3.2.2傳送功能架構

3.2.3系統管理架構

3.2.4接入控制架構

3.3G.902建議

3.3.1概述

3.3.2接入網的定義

3.3.3接入網的界定與
接口

3.3.4接入網的功能
架構

3.3.5小結

3.4Y.1231建議

3.4.1概述

3.4.2IP接入網定義

3.4.3接入網在IP網絡
中的地位

3.4.4接入網系統架構

3.4.5駐地網

3.4.6IP接入網的
協議棧

3.4.7IP接入網的三平面
架構

3.4.8小結

3.5小結

3.6參考文獻

第4章接入控制系統架構

4.1概述

4.2接入控制系統功能

4.3接入控制系統發展

4.3.1部署模式的演變

4.3.2控制協議的發展

4.4接入控制系統模型

4.4.1信息通道

4.4.2NAS模型

4.5接入控制協議環境

4.6小結

4.7參考文獻

第5章接入控制協議

5.1概述

5.2EAP協議

5.2.1協議概述

5.2.2協議標準

5.2.3協議分層模型

5.2.4分組格式

5.2.5協議運行

5.2.6EAP在接入控制
中的地位

5.3PPPoE協議

5.3.1協議概述

5.3.2PPP簡介

5.3.3協議接入模型

5.3.4協議分層模型

5.3.5分組格式

5.3.6協議運行

5.4IEEE 802.1X協議

5.4.1協議概述

5.4.2協議模型

5.4.3EAPOL PDU
格式

5.4.4協議運行

5.5RADIUS協議

5.5.1協議標準

5.5.2協議模型

5.5.3報文格式

5.5.4報文類型

5.5.5協議運行

5.5.6協議協同

5.6Diameter協議

5.6.1協議概要

5.6.2協議模型

5.6.3基礎協議

5.6.4應用協議

5.7小結

5.8參考文獻

第三篇有線接入技術

第6章以太網接入技術

6.1引言

6.1.1以太網的誕生與
發展

6.1.2以太網與IP的
匹配

6.1.3802.3標準浴火
重生

6.1.4以太網發展的
啟示

6.2IEEE 802.3標準

6.2.1基本標準

6.2.2物理層增補

6.2.3其他增補

6.3系統架構與參考模型

6.3.1系統架構

6.3.2參考模型

6.3.3IP承載

6.4MAC層

6.4.1共享信道的接入
控制

6.4.2MAC協議基礎

6.4.3CSMA/CD協議
概要

6.4.4全雙工以太網

6.4.5MAC幀

6.5物理層

6.5.1標準

6.5.2參考模型

6.5.3PHY規範匯總

6.5.4雙絞線接口

6.5.5光纖接口

6.6網橋與交換機

6.6.1網橋的系統結構

6.6.2網橋的運行原理

6.6.3以太網交換機

6.6.4交換式以太網

6.7虛擬局域網技術

6.7.1VLAN基本
知識

6.7.2VLAN加標幀
格式

6.7.3VLAN網橋的系統
結構

6.7.4VLAN網橋的工作
原理

6.7.5VLAN配置與實現
案例

6.7.6VLAN之間的
通信

6.8幾個附加議題

6.8.1PoE

6.8.2OAM

6.8.3功能平面屬性

6.9典型的接入應用

6.9.1基於PPPoE接入控
制的以太網接入

6.9.2基於IEEE 802.1X
接入控制的以太網
接入

6.10小結

6.11參考文獻

第7章光纖接入技術

7.1概述

7.2光接入網基本概念

7.2.1光纖的傳輸窗口

7.2.2光接入網系統
結構

7.2.3光接入網應用
類型

7.2.4光接入網的分類

7.3PON概要

7.3.1基本概念

7.3.2標準演進

7.3.3系統結構

7.3.4雙向傳輸技術

7.3.5多路接入技術

7.3.6物理拓撲

7.4EPON

7.4.1EPON概述

7.4.2EPON系統
結構

7.4.3EPON傳輸
原理

7.4.4EPON幀結構

7.4.5EPON參考
模型

7.4.6EPON的點到點
仿真

7.4.7EPON多點控制
協議

7.4.8MPCP控制幀

7.4.9EPON運維
管理

7.510G EPON

7.5.110G EPON
背景

7.5.210G EPON
概述


7.5.310G EPON技術
特點

7.5.410G EPON MPCP
控制幀

7.5.510G EPON
參考模型

7.6EPON的應用

7.6.1EPON典型應用
模式

7.6.2EPON組網
技術

7.7小結

7.8參考文獻

第8章電話銅線接入技術

8.1概述

8.2標準發展

8.2.1ADSL標準演進

8.2.2VDSL標準

8.3DSL接入網架構演進

8.3.1以ATM為中心的
早期架構

8.3.2以Ethernet為中心
的架構

8.4電話銅線接入技術基礎

8.4.1電話銅線的傳輸
性能

8.4.2用戶接入段上
技術的演進

8.5ADSL傳輸技術

8.5.1頻譜劃分

8.5.2調製編碼技術

8.5.3ADSL中的STM
和ATM模式

8.5.4ADSL成幀技術

8.6ADSL2傳輸技術的改進

8.6.1第三種轉移
模式: PTM

8.6.2傳輸性能提升

8.6.3功率控制技術

8.6.4抗干擾能力的
增強

8.6.5ADSL2+

8.7ADSL體系結構

8.7.1ADSL系統參考
模型

8.7.2ADSL.Lite

8.8ADSL的應用

8.8.1ADSL設備

8.8.2ADSL接入的典型
應用

8.9小結

8.10參考文獻

第9章HFC接入技術

9.1概述

9.2標準發展

9.2.1多媒體有線網絡
系統(MCNS)

9.2.2DOCSIS標準

9.3CATV網絡和HFC
網絡

9.3.1CATV網絡

9.3.2HFC網絡

9.4Cable Modem系統原理

9.4.1Cable Modem系統
組成

9.4.2Cable Modem與
CMTS交互操作
要點

9.4.3Cable Modem協議
模型

9.5Cable Modem物理層技術
要點

9.5.1下行信道物理層
規範

9.5.2上行信道物理層
規範

9.6Cable Modem MAC層技術
要點

9.6.1上行信道的分配

9.6.2上行信道的衝突
解決

9.6.3MAC層的同步

9.6.4MAC層幀結構

9.7基於同軸線纜的以太接入
技術

9.7.1早期EoC技術
簡介

9.7.2新一代EoC技術
概述

9.7.3ITUT G.hn
標準

9.7.4IEEE 1901

9.8小結

9.9參考文獻

第四篇無線接入技術

第10章無線局域接入技術

10.1引言

10.2802.11標準

10.2.1標準發展
歷程

10.2.2基本標準

10.2.3物理層增補

10.2.4其他增補

10.2.5關於WiFi

10.3網絡架構與參考模型

10.3.1無線傳輸
環境

10.3.2網絡基本
結構

10.3.3網絡服務

10.3.4服務組與服務組
標識

10.3.5WLAN系統
構成

10.3.6分發系統

10.3.7參考模型

10.4MAC層

10.4.1MAC服務

10.4.2MAC結構

10.4.3MAC幀
結構

10.5CSMA/CA協議

10.5.1概述

10.5.2時隙與幀間
間隔

10.5.3載波偵聽

10.5.4ACK與RTS/
CTS

10.5.5隨機後退

10.5.6多片陣發
傳輸

10.5.7DCF訪問
過程

10.5.8CSMA/CA
小結

10.6PHY層

10.6.1無線通信
基礎

10.6.2系統架構
與模型

10.6.3PMD系統
概要

10.7網絡安全性

10.7.1無線網絡的
安全環境

10.7.2802.11的安全性
標準

10.7.3安全技術
概述

10.7.4安全應用

10.8小結

10.9參考文獻

第11章無線廣域接入技術

11.1引言

11.2無線廣域接入體系

11.2.1無線廣域接入的
概念

11.2.2無線廣域接入的
類型

11.2.3無線廣域數據
業務

11.3陸地廣域無線數據通信
系統

11.3.1移動通信網的
發展概況

11.3.2陸地廣域無線
數據通信系統
的組成

11.4GPRS接入技術

11.4.1GPRS的技術
特點

11.4.2GPRS的網絡
結構

11.4.3GPRS的信道編碼
與數據速率

11.4.4GPRS的資源分配
與數話共存

11.4.5GPRS的協議
模型

11.4.6GPRS的數據
傳輸

11.4.7GPRS的
局限性

11.5CDMA20001X接入
技術

11.5.1CDMA20001X
的網絡結構

11.5.2CDMA20001X
的數據業務與
傳輸

11.6LTE/4G接入技術

11.6.1LTE/4G的
網絡結構

11.6.2LTE/4G的
業務與信令
概述

11.6.3LTE/4G協議
模型

11.6.4LTE/4G中UE
的接入過程

11.75G接入技術概述

11.7.15G標準

11.7.25G應用新
特點

11.7.35G新技術

11.8小結

11.9參考文獻

附錄A縮略語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