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簡體書)
滿額折

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8 元
定價
:NT$ 408 元
優惠價
87355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工業互聯網是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重要基石。為探索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可行路徑,全面瞭解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狀和特徵,系統解析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發展全景圖,我們編纂了《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一書,主要圍繞“工業互聯網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建、如何應用”這條主線,從工業互聯網的內涵、體系構成、生態體系建設、發展現狀、產業鏈全景圖、市場發展前景、創新發展路徑、典型應用場景等方面進行解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本書可作為政府、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等社會各界理解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的重要參考書。

作者簡介

中國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研究院是直屬於國家工業和信息化部的一類科研事業單位。自成立二十餘年以來,堅持面向政府、面向企業、面向社會,致力提供決策諮詢、管理顧問、媒體傳播、評測認證、會展培訓和信息技術等專業服務,在此基礎上,形成了諮詢業、評測業、媒體業、信息技術服務業、會展培訓業五業並舉發展的業務格局。

前言
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興起,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與實體經濟融合步伐不斷加快,引發生產理念、生產工具、生產方式的深刻變革,推動構建軟件定義、數據驅動、平臺支撐、服務增值、智能主導的新型製造體系。工業互聯網是信息技術與工業技術融合發展的產物,正成為製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關鍵支撐和重要基石。發展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深刻揭示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核心特徵,樹立起了統攬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總綱。
近年來,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互聯網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戰略地位。2016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製造業與互聯網深度融合的指導意見》,明確了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的路徑。2017年國務院發佈了《關於深化“互聯網+先進製造業”發展工業互聯網的指導意見》,提出了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三步走戰略。在國家政策的強力支持下,我國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向縱深發展,湧現了一批垂直行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成為引領全行業轉型升級的星星之火。
為探索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可行路徑,全面瞭解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現狀和特徵,系統解析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發展全景圖,我們編纂了《工業互聯網創新實踐》一書,主要圍繞“工業互聯網是什麼、為什麼、怎麼建、如何應用”這條主線,從工業互聯網的內涵、體系構成、生態體系建設、發展現狀、產業鏈全景圖、市場發展前景、創新發展路徑、典型應用場景等方面進行解析。主要內容包括:
第1章分析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動因,工業互聯網的定位、內涵及體系構成,並對工業互聯網與“互聯網+”、智能製造、先進製造等相關概念進行了辨析。
第2章闡述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架構、構成要素及其邏輯關係,分層剖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技術。
第3章剖析了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現狀、發展特點及其制約瓶頸,剖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推廣的區域特徵。
第4章分析國外典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基本情況、平臺架構及其構成要素和未來發展計劃。
第5章勾勒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路徑,通過實施“建平臺”“用平臺”雙輪驅動;統籌“建生態”“補短板”兩翼發展,建立健全平臺公共支撐體系,全面增強工業互聯網平臺核心能力。
第6章探討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的建設。從“政府輸血、企業自我造血、產業補血”三個方面分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的建設機制,描繪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階段,分析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大產業瓶頸,提出了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大建議。
第7章勾勒工業互聯網產業鏈的全景。從設備層、網絡層、平臺層、軟件層、應用層、工業安全體系等層面,描繪了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全景,提出我國工業互聯網存在的痛點和難點。
第8章分析工業互聯網市場規模與競爭的格局。從產業驅動因素、市場規模、市場結構等方面,分析了2017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態勢及2017年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態勢,勾勒了我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競爭的格局。
第9章分析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企業。分析了工業互聯網投資熱點,以及工業互聯網領域投資100強,詳細分析了國內外典型的“獨角獸”企業。
第10章探討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的路線圖。從工業技術知識軟件化、邊緣計算助推生產智能化、下一代通信技術助推數字工業、工業互聯網平臺化發展、工業安全解決方案迎來爆發等方面,分析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路徑。
第11章分析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典型實踐。從信息通信技術企業、製造企業、裝備與自動化企業等不同的建設主體入手,從邊緣層、IaaS層、工業PaaS層、工業APP、開發者生態等層面,分析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創新實踐情況。
新時代,我國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揚帆起航。如何構築支撐兩個強國建設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是當前和今後的重大課題,需要發揮我國體制優勢和市場優勢,整合多方資源,開創我國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新局面。
本書重點闡述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建設和應用創新實踐,為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推廣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借鑒。本書可作為政府、企業、科研單位、高校等社會各界理解工業互聯網、建設和應用工業互聯網平臺、構建工業互聯網生態體系的重要參考書。

編 著 者

目次

目錄
第1章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及體系構成 001
1.1 工業互聯網發展的動因 002
1.1.1 技術突破煥發創新潛能,驅動工業互聯網快速發展 002
1.1.2 企業數字轉型加速,牽引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 003
1.1.3 先進製造業發展路徑明晰,推動工業互聯網步入發軔階段 003
1.1.4 生態系統勾畫國家競爭力新內涵,促進工業互聯網體系日臻完善 004
1.2 工業互聯網定位 004
1.2.1 工業互聯網是搶佔製造業國際競爭主導權和話語權的制高點 004
1.2.2 工業互聯網是促進我國製造業轉型升級的新引擎 005
1.2.3 工業互聯網是製造強國和網絡強國統籌建設的最佳結合點 005
1.3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及本質 006
1.3.1 工業互聯網的內涵 007
1.3.2 工業互聯網的本質 008
1.3.3 工業互聯網的典型特徵 010
1.3.4 工業互聯網的體系架構 012
1.4 相關概念辨析 017
1.4.1 “互聯網+”與工業互聯網 017
1.4.2 “製造業與互聯網融合”及工業互聯網 020
1.4.3 智能製造與工業互聯網 022
1.4.4 先進製造業與工業互聯網 025
1.4.5 概念辨析 027
第2章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體系架構及核心技術 029
2.1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定位和作用 030
2.1.1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定位 031
2.1.2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作用 032
2.2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體系架構 034
2.3 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技術 036
2.3.1 數據采集層的核心技術 036
2.3.2 工業IaaS層的核心技術 039
2.3.3 工業App(PaaS)層的核心技術 041
2.3.4 工業SaaS層的核心技術 043
第3章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現狀分析 044
3.1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的總體情況 045
3.1.1 從區域分佈看,主要集中在環渤海、長三角、珠三角三大區域 046
3.1.2 從行業領域看,以提供面向裝備製造、消費品等的行業級服務為主 047
3.1.3 從建設主體看,龍頭製造企業和大型ICT企業成為主導力量 048
3.2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特點 049
3.2.1 邊緣層數據采集和分析能力普遍提升 050
3.2.2 工業IaaS部署主要採取自建雲方式 050
3.2.3 工業PaaS平臺建設路徑日益清晰 051
3.2.4 工業APP培育和應用全面展開 055
3.2.5 開發者生態構建仍處於萌芽狀態 056
3.3 區域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情況 057
3.3.1 廣東:將工業互聯網創新應用作為新一輪技術改造的“升級版” 058
3.3.2 浙江:致力打造“1+N”的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 059
3.3.3 江蘇:“建平臺”“用平臺”雙輪驅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 060
3.4 我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中存在的問題 061
3.4.1 跨行業、跨領域平臺構建能力薄弱 061
3.4.2 平臺建設技術支撐能力亟待增強 061
3.4.3 面向新型工業APP的開發生態尚未建立 062
第4章 國外典型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現狀 063
4.1 通用電氣工業互聯網平臺Predix 065
4.1.1 Predix平臺的基本情況 065
4.1.2 Predix平臺架構及構成要素 066
4.1.3 Predix平臺未來的發展計劃 067
4.2 西門子工業互聯網平臺MindSphere 068
4.2.1 MindSphere平臺的基本情況 068
4.2.2 MindSphere平臺架構及構成要素 068
4.2.3 MindSphere平臺未來的發展計劃 070
4.3 SAP HANA平臺 070
4.4 ABB Ability工業雲平臺 071
4.4.1 底層的設備與傳感器 071
4.4.2 中間層的自動化系統 072
4.4.3 端到端的工業/企業數字化解決方案 072
4.4.4 開放的工業雲平臺 072
4.5 Bluemix雲平臺 073
4.6 EcoStruxure工作軟件平臺 074
4.7 Bosch IoT Suite 2.0物聯網平臺 074
4.8 Azure平臺 075
4.9 ThingWorx平臺 076
第5章 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和應用路徑 077
5.1 實施“建平臺”“用平臺”雙輪驅動 078
5.1.1 同步建設企業級、行業級、區域級平臺,打造跨行業、跨領域工業互聯網平臺 079
5.1.2 以企業核心業務和重點設備上雲為牽引,加快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應用推廣 081
5.1.3 以測試驗證為抓手,推動工業互聯網平臺的規模應用 086
5.2 統籌“建生態”“補短板”兩翼發展 089
5.2.1 著力補齊短板,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的核心能力 089
5.2.2 著力培育工業APP,打造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生態體系 092
5.3 建立健全平臺公共支撐體系,夯實工業互聯網平臺的發展基礎 096
5.3.1 建立健全標準體系 096
5.3.2 建立統計監測體系 097
5.3.3 加強工業互聯網平臺質量管理服務能力的建設 098
5.3.4 強化工業互聯網平臺基礎及創新技術服務的能力 099
5.3.5 提升工業互聯網平臺大數據管理服務的能力 099
第6章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體系 101
6.1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三大機制 102
6.1.1 建立政府輸血機制:聚焦平臺四庫建設、試驗驗證和應用推廣 103
6.1.2 建立企業自我造血機制:打造海量工業APP和海量用戶雙向迭代的雙邊市場 104
6.1.3 建立產業補血機制:夯實“一硬”“一軟”“一網”“一安全”平臺四基 106
6.2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階段 107
6.2.1 0~0.1階段:單點突破期,亟須推出“殺手級”工業APP 108
6.2.2 0.1~1階段:垂直深耕期,打造行業級平臺 109
6.2.3 1~10階段:橫向拓展期,打造跨行業、跨領域平臺 110
6.2.4 10~N階段:生態構建期,形成贏者通吃的格局 112
6.3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大產業瓶頸 113
6.3.1 設備聯網難,工業數據采集能力薄弱 113
6.3.2 數據不好用,工業大數據建模分析能力薄弱 114
6.3.3 模型跟不上,行業機理模型沉澱能力薄弱 115
6.3.4 應用數量少,現象級工業APP培育能力薄弱 115
6.4 工業互聯網平臺生態建設的四個著力點 117
6.4.1 堅持“建平臺”“用平臺”“測平臺”協同發展 117
6.4.2 加大百萬工業APP培育力度 118
6.4.3 加強開源社區建設 118
6.4.4 構建工業互聯網平臺產業支撐體系 119
第7章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全景 121
7.1 工業互聯網的歷史演進 122
7.1.1 “從無到有”―工業互聯網經歷漫長的發展 122
7.1.2 “未來製造”―工業互聯網正在逐漸落地 123
7.1.3 “技術爆炸”―工業互聯網承載更多產業 123
7.2 工業互聯網產業鏈全景圖 124
7.3 工業互聯網的主要環節分析 126
7.3.1 工業軟件 126
7.3.2 工業通信 129
7.3.3 工業雲平臺 129
7.3.4 工業互聯網基礎設施 131
7.3.5 工業安全 132
7.4 難點和突破點 133
7.4.1 產業定義不夠明晰 134
7.4.2 市場需求有待深挖 134
7.4.3 核心技術有待突破 134
7.4.4 政策理念有待提升 135
第8章 工業互聯網市場的規模及增長 136
8.1 2017年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概況 137
8.1.1 全球工業互聯網市場保持增長 137
8.1.2 歐美繼續引領市場發展方向 138
8.1.3 新技術應用進一步拓展工業互聯網市場 138
8.2 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概況 139
8.2.1 產業驅動因素 139
8.2.2 市場規模 141
8.2.3 市場結構 142
8.3 2017年中國工業互聯網市場的競爭分析 145
8.3.1 行業重大事件及影響分析 145
8.3.2 市場競爭格局 146
第9章 工業互聯網領域的“獨角獸” 152
9.1 工業互聯網投資分析 153
9.1.1 工業互聯網投資100強 153
9.1.2 工業互聯網市場熱點 158
9.2 工業互聯網“獨角獸”企業 161
9.2.1 國外“獨角獸”企業 161
9.2.2 國內“獨角獸”企業 164
第10章 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路線圖 172
10.1 工業技術知識軟件化 173
10.1.1 工業軟件已成為制約我國工業信息化發展的瓶頸 173
10.1.2 工業技術知識軟件化是工業互聯網的關鍵路徑 174
10.1.3 工業技術知識軟件化需要企業與政府共同發力 176
10.2 邊緣計算助推生產智能化 178
10.2.1 邊緣計算 178
10.2.2 邊緣計算面臨的挑戰 179
10.2.3 邊緣計算助力實現智能製造 181
10.3 下一代通信技術助推數字工業 182
10.3.1 物聯網是下一代通信技術的拓展重點 182
10.3.2 物聯網發展機遇 184
10.3.3 物聯網助推實現數字工業 188
10.4 工業互聯網平臺化發展 189
10.4.1 中國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面臨的挑戰 190
1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55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