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名流(簡體書)
滿額折

名流(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文娛|體育|政壇|商界
詳述——名流的興起與衰敗,成因與浮沉。
揭示——明星名流背後不為人知的痛苦經歷
道破——追星族狂熱追星內在的心理動因


這是研究名流現象及其成因、發展歷程以及對社會的影響的社科書。作者以獨到的觀點分析了諸多名流的興起、衰落乃至殞滅,揭示了他們不太為大眾熟知的痛苦經歷――身為名人的內在焦慮、恐懼與掙扎。書中列舉了大量這方面的實例,從好萊塢影星、體壇名宿到政界名流,如林肯、戴安娜、克林頓到“貓王”埃維斯·普雷斯利、約翰·列儂、邁克爾·傑克遜、保羅·紐曼、傑克·尼科爾森等,對豐富複雜的名人生活及其社會影響做了多維度的剖析。全書篇幅不大,短小精闢,卻把現代社會的主流文化――名流文化的來龍去脈及其多姿多彩清晰地呈現在讀者面前。

作者簡介

[英]克裡斯·羅傑克

英國社會學家,自1994年以來一直在斯塔福德郡大學擔任教授,在文化社會學和名人研究方面有特殊的專業知識,出版了14本相關的書。

名人/編輯推薦

1.書中收納大量美觀、極富衝擊力的圖片,直觀展現名利場上名流的風光與魅惑,在文字閱讀的同時不乏視覺緩衝和美感;

2. 作者在社會學、傳播學領域極具洞察力,基於多年學術研究和現實觀察,對社會名人做出多維度的深入剖析,幫我們透視名人;

3.在學術探討的高度來解析名人的生活、心理,一解大眾對社會名流的好奇和窺探欲,讓我們更能感受到名流不過是另一種形式的常人;

4.有“追星”執念的粉絲群體,會通過這本書看懂,自己是如何被吸引至深陷其中無法自拔的,會對明星、也對自己擁有更清晰、理性的認知。

5.書中列舉大量實例,從好萊塢明星、體壇名宿到政界名流,如林肯戴安娜、克林頓、”貓王“、約翰列儂、邁克爾傑克遜、瑪麗蓮夢露、保羅紐曼、鮑勃迪倫等,均對世界有深刻影響力,可滿足粉絲深入瞭解他們的期望。

目次

第一章 名流與類名流
名流、大眾傳媒與名流化 / 1
種種名流 / 20
類名流與虛擬名流 / 26
瞭解名流:三種方法 / 45
表面關係和名流介入盾牌 / 78

第二章 名流與宗教
薩滿教與名流 / 89
宗教、集體興奮與名流 / 94
名流的聖物箱與死亡儀式 / 97
聖多馬效應 / 105
名流與死亡 / 109
跟蹤者 / 112
搖滾樂和電影文化中的薩滿教 / 118
名流的升天儀式 / 131
名流的墜落和失敗 / 139
贖罪 / 153
娛樂崇拜 / 159
名流的置入及認可 / 161
名流文化的繁盛 / 166

第三章 名流與審美化
公眾面孔的提升 / 178
英國戲劇 / 193
自我拯救與名流 / 201
舞臺名流 / 208
攝影術與舞臺名流 / 217
文化經理人 / 227
文化經理人的公司化 / 241

第四章 名流與犯罪
暴力和名流競賽 / 257
“成就饑渴”及其結果 / 261
反英雄 / 279
正義的殺戮 / 284
惡名的魅力 / 301

第五章 名流與名流化
名流文化的先驗性 / 318
名流化進程 / 324
生活政治與名流化 / 332
致謝

書摘/試閱

本書中, 我所著力探討的是公共領域個體的魅力與惡名如何造就“ 名流”。所以, 有若干問題必須引起我們的注意。
第一,“魅力” 與“惡名” 通常被視為兩個對立的概念,例如, 巴西名模吉賽爾• 邦辰屬�前者, 而美國俄克拉何馬州聯邦大樓爆炸案的兇手蒂莫西• 麥克維無疑被歸類為後者。“魅力”意味著深受公眾的喜愛,而“ 惡名”卻不受歡迎。“惡名” 是名流文化的一個支系—— 儘管富於爭議, 但其重要性的確與日俱增。拋開道德因素不談, 邦辰與麥克維確實是存在共同點的, 那就是, 他們都對社會文化產生了極大的影響。由此, 我們可以簡化出一個等式:名流=對公眾意識所產生的影響。
這一等式無疑是需要加以修正的, 但作為對“名流” 進行定義的起始點而言, 它有助於我們對時下普羅大眾所迷戀的“名流” 現象展開討論。為什麼我們之中很多人都拿自己的價值與那些從未謀面的名人做比較? 為什麼在普通人中如此普遍地存在著對成名的渴望? 這些問題的答案無疑都與公共生活的建構方式有關。
雖然公共生活的內容是關乎政治和思想交流的問題, 但是媒體在其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情緒的調動、人際關係中對自我的展現、讓公眾對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種種技巧, 這些利用媒體使名流的形象人性化、戲劇化的手段, 已經深入日常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第二,“ 到底是誰造就了名流” 這一問題, 迄今沒有明確的答案。名流是社會文化的產物, 他們對公眾所產生的影響是深刻而迅速的。事實上, 名流無不受到所謂“ 吸引鏈”的微妙調節作用, 沒有一位名人不是在文化中介的幫助下成名的。
所謂的“文化中介”, 即那些經紀人、宣傳企劃員、市場營銷人員、攝影師、健身教練、服裝設計師、化妝師以及私人助理等, 他們的工作就是為名流塑造出極富魅力的公眾形象, 讓公眾——尤其是粉絲們——為之著迷。這樣一種操作方式, 同樣也適用於那些惡名昭彰的人。詹姆斯• 艾爾羅伊和傑克• 阿爾諾特的小說就為歷史上一些聲名狼藉的歹徒披上了閃閃發光的外衣, 這些歹徒包括李• 哈維• 奧斯瓦爾德1和克雷兄弟2。到了20世紀90年代, 電影導演如昆汀• 塔倫蒂諾和蓋• 裡奇( 麥當娜的丈夫), 也拍了一系列為歹徒罩上光環的黑社會題材的影片, 諸如《落水狗》《低俗小說》《傑基• 布朗》《兩杆大煙槍》以及《偷拐搶騙》等。
第三, 名流身份通常都意味著同一個人在私下裡與公眾面前是兩副面孔。社會心理學家喬治• 赫伯特• 米德認為,自古以來, 至少在西方世界裡,“ 主我”(I, 即真實的自我)和“ 客我”(Me, 即他人眼中的我) 的分裂狀態就已經存在了。3自我在公眾面前的展示往往是一種舞臺表演性質的行為,“ 演員”對他人呈現出自己的一個“ 表面”,並保留了“ 自我” 的另一個重要部分不予示人。
對於名人來說,“主我” 和“客我” 的分裂經常困擾著他們, 常有人因此抱怨自己的身份混亂, 慨歎真實的自我受到了公眾眼中那個“ 自我” 的奴役。加里•格蘭特曾經很有諷刺意味地說, 和他的影迷們一樣, 他自己也很想成為加里• 格蘭特那樣的人物。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 他也認識到自己身上真實的自我和公眾眼中的自我是不一樣的。
還有一些名人, 曾經飽嘗“ 喪失身份” 之苦。例如, 彼得• 塞勒斯1就曾抱怨, 每次拍完一部電影, 他都覺得自己隨著在影片中扮演的角色一起“ 消失” 了。這就意味著他對“ 真實的自我” 的感覺確實不存在了。相反,“ 真實的自我”也一直在做頑強的鬥爭, 試圖擺脫“公眾眼中的自我” 的奴役。這就導致了名人在“ 主我” 與“ 客我” 之間遊移不定,而“公眾眼中的自我” 也會使用更為激烈的手段, 以求人們注意到他們身上“ 真實的自我” 所具有的恐懼、羞愧與日益強烈的無助感。
“誰人” 樂隊的前鼓手凱斯• 穆恩和已故的影星奧利弗• 裡德都曾長期在這種雙重身份之間遊移—— 我們可以把這理解為一種病態, 因為這兩位名人“ 公眾眼中的自我” 都越來越依賴酒精的幫助, 穆恩又從酗酒發展到吸毒。
當然, 超越“ 真實的自我” 的欲望往往就是為成名奮鬥的主要動機。據報道, 約翰尼• 德普在拍攝電影《斷頭穀》( 1999) 時, 曾在倫敦的一家餐廳裡攻擊了突然闖入的攝影記者,並憤憤然道:“ 今天晚上我不願做你們想讓我做的事。”
關於成名,有過一個著名的悖論:對聲名的渴望會在你產生下面任何一種感覺時達到頂峰——或是你終於擁有了一張迎合大眾的面孔, 而你並不認為這張面孔所體現的是真正的自己; 或是更壞的一種情況:你在一張迎合大眾的面孔下喪失了自我, 反倒把真實的自我看作“不真實的”。
第四, 我們應該區分“名流(celebrity)”“惡名(notoriety)” 和“名望(renown)” 之間的不同。本書中,“ 名望” 指的是在一定的社交群體裡某個人所贏得的非正式的名譽。在任何一個社交群體裡,總會有些人因其智慧、容貌、勇氣、力量或成就脫穎而出。你可以把“名望”理解為依賴人際接觸或直接的准社會交往贏得的聲譽, 該聲譽僅限於這些人所在群體的較窄範圍。
相比之下,“名流” 的聲譽則無處不在。名流文化的特殊之處在於, 大眾對他們的熱情產生於他們和大眾之間並無直接交往的一種狀態。所以,“名望”來自人與人的直接接觸,名流與惡名昭彰之徒則是靠舞臺、銀幕或其他媒介贏得聲名——社會距離是他們得以成名的前提條件,這就導致名流與名流,名流與配偶,名流與子女、親屬之間較容易產生摩擦。那些贏得大眾掌聲與注意力的人,在私人生活中缺少贊許時往往會感到非常沮喪。伊麗莎白• 泰勒、弗蘭克• 辛納屈、傑恩• 曼斯菲爾德、歐內斯特• 海明威、理查德• 伯頓和朱迪• 嘉蘭都曾多次結婚又離婚, 他們似乎都在試圖與別人建立一種較為穩定的婚姻關係時遇到了困難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