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艾滋病問題的社會建構(簡體書)
滿額折

艾滋病問題的社會建構(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26 元
定價
:NT$ 756 元
優惠價
8765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從相對宏觀的社會分析的視角出發,以“艾滋病問題”在中國情境中被建構的過程為主線,首先從學理分析及其社會文化意義入手,再分析在被構建與最終被定格的過程中的社會力量的博弈,最後闡述本書的中心命題:“艾滋病問題”是中國社會重組進程的一個標識,而且只有在推動這一進程的努力中,才會有更大的可能性發現這個問題的最佳解決模式。

作者簡介

潘綏銘,1950年出生,北京人。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1993―2015年曾任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
從1985年開始,在中國創立與推廣了“性社會學”,奠定了其基本理論框架,並創立了該學科的基本概念以及“有性無別”的新型多元性別理念,被同仁稱為“性學教父”。
潘綏銘是實證研究方法的領軍人物。在定量研究方面,2000―2015年進行了4次全國成年總人口隨機抽樣的性生活調查;在質性研究方面,創立了“主體建構”的研究視角與方法論,落實于“社區考察法”“求異法”“最大差異的信息飽和法”等操作模式,以及社會調查的倫理原則。

目次

第一章 艾滋病問題的社會建構及其意義/1
第一節 艾滋病何以成為一個“問題”?/3
一、艾滋病問題的學理衝突及其社會文化意義/4
二、“最高政治定位”背後的博弈/9
三、“艾滋病問題”:中國社會重組的標識/16
四、解決問題的前景:推動中國社會重組進程/21

第二節 艾滋病恐慌:整肅性道德的最後武器/27
一、疾病,往往是政治的工具/27
二、恐慌必然推動傳播/28
三、我們需要理解艾滋病感染者的什麼?/29
四、怎樣做,才算是理解艾滋病感染者?/30
五、防治艾滋病的社會意義:對公民的生命負責/34

第三節 中國艾滋病防治事業的價值理念/37
一、政治理念:從“禦敵”到“負責”再到“維權”/37
二、社會理念:從“部門合作”到“社會動員”再到“社群為
主體”/39
三、文化理念:從“高危人群”到“去汙名化”再到“個人權利
伸張”/41
四、生活理念:從“潔身自好”到“參與社會”再到“公民
責任”/42
五、核心理念:從“救亡”到“健康”再到“幸福”/44

第二章 艾滋病防治中的“三國演義”/49
第一節 行動邏輯的雙向衝突:感染者的應對取向的三方共構/51
一、感染者為什麼會出現負面的應對?/51
二、感染者的自我定位及其行動邏輯的衝突/54
三、政策執行者與感染者,不同的行動邏輯/57
四、醫患雙方的行動邏輯衝突/59
五、個體歸屬:三方之間的不同行為邏輯/61
六、研究視角的啟示:多主體的共構/65

第二節 感染者對於“三國演義”的主體認知/66
一、如何讓感染者安全地說出心裡話?/66
二、感染者被誰歧視?被歧視了什麼?/69
三、感染者對CDC的工作怎麼看?/72
四、感染者對於醫院工作的評價/76
五、志願者,為人為己的貼身服務/82

第三節 艾滋病防治:從“三國演義”走向“三位一體”/88
一、我們要討論什麼?/88
二、在志願者眼中,“三位一體”進展如何?/90
三、CDC如何看待“三位一體”?/104
四、“三位一體”在醫院的眼中/113
五、“分久必合”=利益協調/116
六、推進“三位一體”的政策保障/125
七、且議且行,愈進愈明/134

第四節 電腦調查問卷、“三方”訪談提綱及定性訪談的總結
框架/137
一、電腦調查問卷/137
二、“三方”訪談提綱/160
三、定性訪談的總結框架/162

第三章 艾滋病的性傳播/165
第一節 性傳播風險:男人的“馬太效應”/171
一、為什麼要研究這個問題?/171
二、如何進行假設與檢驗?/172
三、四個視角分別檢驗,發現了什麼?/176
四、性社會學對於馬太效應的解釋/178

第二節 性傳播風險:女性的多伴侶/180
一、社會網絡中女性之性/180
二、假設與檢驗:什麼因素的作用更大?/181
三、女性主體的多因素選擇/184

第三節 性傳播風險:多人的性行為/185
一、交換性伴侶的現狀與分析/185
二、群交,什麼人在做?/187
三、性傳播的可能性有多大?/188

第四節 性傳播的新風險:新型毒品/190
一、新型毒品的現狀/190
二、新型毒品危害整體健康/193
三、新型毒品嚴重加劇性傳播/194

第五節 理論探討:性傳播,社會學的解決之道/197
一、性傳播是網絡化的/197
二、艾滋病傳播的“橋樑人群”/199
三、性傳播,依託於社會結構/201
四、風險,更來自非法“性產業”的組織形式/205
五、我們如何瞭解她們?/209
六、她們才是主體,我們僅僅是幫助/213
七、艾滋病社會學的理念與模式/216

第四章 艾滋病社會學的方法論/223
第一節 艾滋病調查的“過程控制”/225
一、生活環境的控制:添加調查點的全面考察/225
二、調查情境的控制:激發主體充分呈現/228
三、數據質性的控制:收集“主體的構建表現”/231
四、走向整合:過程控制的方法論意義/233
五、對於社會學方法的光譜式理解/235

第二節 艾滋病調查的整體真實度――檢驗問卷調查質量的新方
法/239
一、現有的檢驗手段,難以“驗真”/239
二、被調查者的自答設計/240
三、調查員現場監測的設計/241
四、使用回答時間進行檢驗的設計/243
五、整體真實度的確定與意義/243

第三節 社會學與公共衛生相結合:艾滋病發生率的討論/245
一、為什麼需要“自報發生率”/245
二、各個歷史時段的共性考察/247
三、歷史發展與社會階層的相互關係/253
四、哪些性行為的感染風險更高?/255
五、啟示:客觀測定與主體建構視角並行不悖/256

第四節 艾滋病給社會學帶來的新視角/258
一、個體究竟是怎樣被組織起來而存在於社會和參與社會的?/258
二、對於婚姻的劃分標準和概念體系,需要增加“性”的視角/261
三、應該用個體的細小社會行為對理論進行證偽/263
四、在實證方法上,艾滋病推了我們一把/264

第五節 艾滋病研究對於跨學科主張的啟示/266
一、跨學科,何以可能?/266
二、跨學科主張何以可能成為陷阱?/270
三、實現跨學科的三個層次的條件/275
四、跨學科的可行性究竟是什麼?/279

跋 走向生命社會學/283

附錄 性傳播的田野調查與感悟/291
一、我在現場:“相處式體驗”/292
二、性傳播的存在基礎/294
三、性傳播的客觀條件/297
四、性傳播的生活意義/302
五、性傳播的可能性/307
六、性傳播的另一半:男客/311
七、我瞭解到你的人生,你豐富了我的心靈/317

致謝/320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65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