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倒數三天!簡體曬書節單本79折,5本7折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滿額折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藝術的慰藉(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6折起
庫存:1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阿蘭•德波頓經典力作,發掘藝術七大療愈功能,解決生活難題,緩解焦慮,美好人生的生活指南
英倫才子阿蘭•德波頓的治癒系藝術著作,150件經典藝術品、四大人類主題,重新定義藝術功能
便攜易讀的治癒系讀物,細膩而富有哲思的文筆,百余幅精美插圖,重新解讀藝術,讓藝術為生活服務


【內容簡介】
人們常常說道,藝術非常重要,卻很少有人告訴我們它之所以重要的確切原因。現在,流行文化領域的兩位權威人士阿蘭•德波頓與約翰•阿姆斯特朗將解答這一困擾我們的平凡的難題。
我的工作為什麼沒有給我帶來更多的滿足感?
別人的生活為什麼看上去更加光鮮亮麗?
我應該如何改善與戀人之間的關係?
政治為什麼總令人沮喪?
……
阿蘭•德波頓選擇150件經典繪畫、建築與設計作品,在“愛情”“自然”“金錢”“政治”四大主題之間恣意穿插,深邃、機智、生動地以一種全新的角度闡述藝術的功能:藝術可以是一種療愈方式,為人生的諸多問題提出行之有效的解決方法,從而安然地面對人類最終的命運。

 

作者簡介

阿蘭•德波頓(Alain de Botton)
知名暢銷書作家、哲學家、製作人。1969年出生於瑞士,現居倫敦,畢業于劍橋大學歷史系,獲倫敦大學哲學碩士。23歲,發表處女作《愛情筆記》大放異彩,常銷200萬冊。1997年,出版散文作品《擁抱逝水年華》,穩居常銷書作家的地位。另著有《哲學的慰藉》(2000年)、《旅行的藝術》(2002年)、《身份的焦慮》(2004年)、《無聊的魅力》(2005年)、《幸福的建築》(2007年)、《工作頌歌》(2009年)、《機場裡的小旅行》(2009年)、《寫給無神論者》(2012年)、《新聞的騷動》(2015年)等,受到全球三十多個國家讀者的喜愛,他的作品已被譯成二十多種文字。
2008年,德波頓創建“人生學校”,以書籍、研討會、講座等方式為人們的日常生活建言獻策,後在倫敦、墨爾本與裡約熱內盧等地設立分處。2009年,他成立“人居建築”,旨在讓高品質的建築走進大眾。2009年,英國皇家建築師學會任命德波頓為榮譽院士。2011年,他當選為英國皇家文學學會院士。

約翰•阿姆斯特朗
1966年生於英國,他是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的哲學家、藝術理論家。著有《我想跟自己談談金錢哲學》《愛的22種底色》以及《尋找文明》等。

名人/編輯推薦

【媒體推薦】

《藝術的慰藉》是一份改善美術館的宣言。……這本書設計精美,書中的繪畫、雕塑、建築,與雋永的文筆相互呼應。德波頓以一種非常個人、治療的方式帶我們進入藝術的世界。
——《紐約客》

德波頓為我們打開了一扇藝術之門,讓我們重新認識、理解藝術。這本書值得人們駐足閱讀。
——《泰晤士報》

通過通俗易懂的文字,引領讀者向藝術家、經紀人、以及美術館的經營之道提出質疑。任何喜愛藝術之人都應該讀一讀這本書。
——《丹佛郵報》

《藝術的慰藉》設計精美,圖文並茂,阿蘭•德波頓呼籲以一種全新的方式運用藝術,治癒各種心理疾病。
——人生學校

極其樂觀的視角。……漫遊在愛情、自然、金錢與政治等主題之中。德波頓與阿姆斯特朗對愛情的看法值得慢慢品味。
——英國皇家藝術學院

思想深邃,耐人尋味,文筆優雅,配圖精美。
——《西雅圖時報》

阿蘭•德波頓以令人耳目一新、非學院派的方式敘述藝術,非常親近……這本書顛覆了藝術領域中自我指涉的文化,更大膽地讓藝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的中心。
——《出版家週報》

當我讀完《藝術的慰藉》後,再重新觀看過去一直很欣賞的畫作,仿佛透過一層自我認識和自我探索的濾鏡,突然了有了全然不同的理解。真是一本難得的好書。
——《Goop》

【編輯推薦】

★ “藝術,有什麼用?藝術,是治癒心靈的工具!”全球暢銷書作家,英倫才子,當代思想家、哲學家、製作人,人生學校的創始人——阿蘭•德波頓,顛覆以往的藝術解說方式,重新詮釋藝術的功能!
★ 妙筆生花、才華橫溢、機智生動,激活一次全新的閱讀體驗,開始一段不同以往的藝術之旅。
★ 沒有學院派的苦澀教誨,沒有高深莫測的玄談,德波頓為我們娓娓道來藝術如何在我們的人生中發揮作用,解決我們面對的各種難題。
★中央美院專家團隊審校譯文一一校對名詞與術語,譯文更嚴謹、更權威。
★ 全彩四色印刷,口袋本,輕便,易於隨身攜帶,讓藝術真正地走入生活。

書摘/試閱

【書摘】

P100-101
愛應該是人生中一個愉悅的部分,但最容易被我們傷害,也最容易傷害我們的人,卻正是我們所愛的對象。愛侶之間彼此傷害的殘忍程度,連針鋒相對的敵人也望塵莫及。我們希望愛能夠為我們帶來大量的滿足,但有時候愛卻不免充斥了冷落、得不到回報的渴望、惡毒的恨意與遺棄。我們因此心情低落或心胸狹窄、嘮叨不休或憤怒不已,從而在自己也一知半解的情況下摧毀了自己的人生以及我們過去聲稱自己心愛的人。
藝術能夠幫助我們嗎?
17 世紀法國道德家法蘭索瓦•德•拉羅希福可(La Rochefoucauld)說過一句名言,認為“有些人如果從來沒聽過世界上有‘愛’這種東西,絕對一輩子都不會墜入愛河”。這句話除了讓我們對自己盲從的模仿傾向感到莞爾之外,也為我們指出了一種在愛以外的領域也觀察得到的真實景象: 我們擁有各式各樣的不同情感,而且我們認定哪些情感應該受到認真看待,哪些又該置之不理,這是社會影響造成的結果,而不是個人獨自做出的選擇。隨著外在提示的引導,我們因此認為某些情感特別重要,對其他情感則是予以壓抑或忽略。不論拉羅希福可怎麼說,這種現象並不必然不好。
以18世紀為例,浪漫主義詩人把鄉間漫步這種看似微不足道的樂趣,重新塑造成心思敏銳的美好人生所不可或缺的一項核心體驗。20世紀的女權主義把父權態度變為一種不可接受的情形,並且指出這種態度無所不在,即便在愛侶之間的獨處時刻也不例外。在20世紀60年代,美國民權運動把種族歧視從一種尋常無奇的態度轉變為一種最卑劣的感受。浪漫主義、女權主義和民權運動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變革了我們認為自己的哪些情感應該受到注意,又有哪些應該避免。
我們如果認同引導人類情感是創造文明社會的一項重要元素,就應該承認文化與政治是達成這種效果的核心機制之一。我們聆聽的音樂、觀看的電影、居住的建築與掛在牆上的繪畫、雕刻和照片,正是我們細膩的引導者與教育者。


【前言】

藝術有什麼用處?
現代世界認為藝術非常重要, 它是一種與人生意義極為接近的東西。這種極度推崇的觀點可見於新美術館的設立、政府對於藝術品的製作與展示所投注的大量資源、藝術品保管者推廣那些作品的熱切態度(尤其是增加兒童與弱勢族群接觸藝術品的機會)、藝術學術理論的崇高地位, 以及藝術商業市場中的高價買賣。
儘管如此, 我們與藝術的邂逅卻不一定都那麼順利。我們可能在參觀過備受尊崇的美術館和展覽之後, 覺得無甚感動, 甚至心中充滿困惑, 仿佛少了些什麼,納悶著自己原本期待的那種足以改變人生的體驗為什麼沒有出現。在這種情況下, 我們很容易會責怪自己, 認定問題一定出在自己的學識或感受能力不足。
本書認為問題主要不是出在個人身上, 而是在於藝術界教導、販賣與呈現藝術品的方式。自從20世紀以來, 由於藝術體制一直不願回答藝術有什麼用處, 以致削弱了我們與藝術的關係。說來實在不公平, 想要瞭解藝術有何用處的問題, 竟然被人貼上了缺乏耐心、不具正當性, 甚至有點不禮貌的標簽。
“為藝術而藝術”這句話尤其排斥了藝術可能具有任何特定用途的想法, 因此導致藝術的崇高地位充滿了神秘性, 同時也脆弱不已。儘管欣賞藝術備受尊崇, 其重要性卻經常只存在於我們的假設當中, 而沒有得到解釋。至於其價值, 則是被視為眾人皆知的常識。這點實在令人遺憾, 不但對觀眾是如此, 對於藝術品的保管者而言也是一樣。
如果說藝術其實具有一種目的, 不但能夠清楚界定, 也能以簡單明瞭的字眼予以討論呢?藝術可以是一件工具, 而我們必須更把注意力集中在藝術是什麼樣的工具, 以及這件工具能夠為我們帶來什麼好處。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庫存:1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