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從邊緣邁向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簡體書)
滿額折

從邊緣邁向中心: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之路(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商品簡介

本書將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置於全球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宏觀視野之中,在融會貫通中英文政策和研究文獻基礎上,通過深入的田野調查,從學術人才的外流與回歸,海歸教師的學術職業發展,中外合作辦學,來華留學,城市高等教育國際化等多個維度深入考察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進程、路徑、模式與特徵,刻畫了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獨特景觀,為中國高等教育走向國際提供啟示,為世界認識中國高等教育發展打開一扇門窗。

作者簡介

李梅,香港大學比較教育博士,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高等教育研究所副教授,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訪問學者,自2013年任The Asia-Pacific Education Researcher資深副編輯。研究領域主要為比較與國際高等教育、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高等教育管理。在Higher Education、《教育研究》等期刊上發表論文三十餘篇,著有《高等教育國際市場:中國學生的全球流動》。刊於《教育研究》的論文獲上海市社會科學界聯合會“上海市社聯2018年度推介論文”。

名人/編輯推薦

站在21世紀步入第三個十年的門檻,我們需要用國際的視野和思維方式,系統回顧和梳理四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經驗與道路,向世界同行講述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獨具特色的中國故事,讓我們反思其中的“得”與“失”。本書試圖通過理論辨析、政策梳理,實踐分析來考察中國高等教育如何通過國際化的政策和實踐,不斷從世界高等教育體系的邊緣邁向中心,展現其融入國際高等教育體系的進程及其國際化各個維度的發展特點。

前 言

一、成書背景與書名含義
筆者自攻讀博士學位以來,一直對全球化背景下和世界體系中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進程和獨特道路抱持濃厚的研究興趣。這本著作即是我自2008年出版《高等教育國際市場:中國學生的全球流動》之後對於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的延續和拓展。第一本著作專注於高等教育國際市場上中國學生的全球流動,而這本書將研究的觸角深入到高等教育國際化多維度的政策和實踐之中,從來華留學教育、學術人才國際流動、海歸的學術職業發展、中外合作辦學、大都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等多個方面呈現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新景觀、新趨勢、新問題和新動力。新時代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呈現欣欣向榮面貌,但理論研究並未提供前瞻性、全域性、基礎性引導,政策制度不斷完善,政策實施不斷推進,但仍然難以適應快速而複雜的現實發展需要。本書集結了過去多年筆者在這個領域的些許探索和思考,希望為學界同行進行相關研究提供思考的素材和燃料。
本書所指的“從邊緣邁向中心”具有兩層含義。首先是指40年來中國高等教育藉由國際化策略而從邊緣大國邁向半中心乃至中心大國所經歷的歷史進程,而非指中國高等教育已然處於世界高等教育體系的中心。也就是說,本書呈現的是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主要維度的發展過程和特徵,並非是指中國高等教育處於世界高等教育體系“中心”的發展狀態。“從邊緣邁向中心”的第二層含義是指國際化策略從中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邊緣和局部位置,日漸成為高等教育部門,特別是其研究型高校發展的核心策略和關鍵特徵。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從單個機構的國際化,走向高等教育部門廣泛的國際化,乃至實現與地區社會經濟綜合發展進程相協同的發展狀態。高校內部,從局部的國際化,日漸發展為更綜合的國際化。當前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尚處於快速發展階段,其未來發展模式和道路雖初見雛形,但面臨更大的複雜性、多面性和不確定性,尚需要更長的時間去探索、實踐和反觀,亟需學界開展深入系統的研究以為實踐發展提供思想指引和理論資源。
二、本書的目的與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從世界高等教育體系的邊緣地位,經過四十年的持續發展和建設,已經邁入了高等教育大國,實現了大眾化並即將走向普及化,其規模和體量居全球之首,但較之歐美發達國家的高等教育,在結構與規模、投入和產出、類型與質量、管理與制度、公平與效益等諸多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距離。在此持續積累和穩定發展的進程中,國際化、市場化、多元化和大眾化是其主要特徵和趨勢。而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對外開放是我國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體系,提升其質量水平之關鍵戰略和發展路徑,對各方面都產生著不可低估的作用,需要全面梳理四十年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成功經驗和存在問題,為未來邁入高等教育強國之列提供經驗借鑒和理論支撐。站在21世紀即將步入第三個十年的門檻,回顧我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發展的經驗與道路顯得尤其重要。本書試圖通過理論辨析、政策梳理與實踐分析來考察中國高等教育如何通過國際化的政策和實踐,不斷從世界高等教育體系的邊緣邁向中心,展現其融入國際高等教育體系的進程及其國際化各個維度的發展特點。具體而言,本書的目的如下。
1. 闡述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經驗,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提供借鑒
本書旨在闡述和概括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從邊緣到中心”的發展經驗,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提供借鑒。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實現高等教育從世界體系的邊緣邁向中心的必由之路。國際化和對外開放是40年來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方面與策略,國際化使得高等教育從宏觀到中觀乃至微觀層面都發生了全面而深刻的轉變,也為社會經濟發展和融入國際體系提供了智力支撐、人才資源和科研基礎。但學界對這一深刻而重要的發展過程及其推動力量、變化特徵尚缺乏系統研究。中國高等教育邊緣崛起的實踐路徑是對內改革和對外開放,以改革開放促發展。通過對外開放,國際化的策略和實踐在中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地位、作用及影響程度日益深入到實質層面,成為關鍵策略。整體上高等教育機構在人才培養、科研和管理服務中,整合國際、跨文化、全球的維度的程度日漸深入系統。
2.描述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模式和道路
中國作為一個新興大國,作為一個非西方的亞洲大國,作為一個具有悠久文明歷史的社會主義國家,其高等教育國際化是在數十年來不斷探索和實踐過程中所走出的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道路。世界格局的全球轉型變幻莫測,像中國這樣非西方傳統意義上的發展中國家的高等教育國際化實踐道路和發展經驗,對於其他國家具有借鑒意義。在國際舞臺上,中國扮演著不可替代的角色,其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對於世界的整體發展,也產生了越來越重要的影響和作用。已有研究鮮有將理論考察、政策分析和實踐探索融為一體,整體勾勒高等教育國際化的多維景觀和各個向度發展狀態。本書試圖突破這種局限,為政府和高校從事高等教育國際化管理工作的管理者提供諮詢參考和決策依據,也為學界同行進行高等教育國際化研究提供參照。
三、內容與結構
本書試圖展現四十年來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政策演變和實踐特徵。受篇幅和精力所限,本書並不打算對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作面面俱到的刻畫,故有些國際化的方面,如課程與教學國際化、科研國際化、教育樞紐、孔子學院、境外辦學與“一帶一路”教育行動等,不作詳細探討。本書主要側重兩個方面的國際化,即“在地的國際化”( Internationalization at Home)與“學術人才的國際流動” (Transnational Academic Mobility)。在理論闡釋上,本書梳理了高等教育國際化界定、國際化理念、學術人才國際流動理論、跨國資本與海歸學術職業發展等理論文獻。在政策分析上,描畫了高等教育不同維度(來華留學、中國學術人才國際流動、海外人才引進、中外合作辦學、亞洲大都市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政策體系及其發展變化。在實踐考察上,通過數據統計與調查研究,分析和歸納了來華留學、海外人才引進、中國留美學者、海歸與青年千人、中外合作辦學、研究型高校國際化等方面的發展經驗與特徵。
本書共八章,第一章是總論,後面七章是關於高等教育國際化不同維度的分論。第一章概述本書的背景、理論基礎、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歷史階段、模式演變與展望。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章都是聚焦于學術人才的國際流動。第二章系統梳理了學術人才全球流動的理論基礎,以為闡釋第三、四、五章學術人才流動的政策與實踐提供理論背景。第三章著重分析中國學生和學術人才的國際流動,涵蓋其趨勢、特徵與影響。同時通過留美中國學者的調查,揭示其留美成因、歸國意向及職業發展狀態。第四章著重梳理海外學術人才的引進政策及其實施效果。概述了海外人才政策的變遷,重點考察了“青年千人”政策的實施狀況,並為完善政策提出了對策建議。第五章在文獻回顧的基礎上,通過對於普通海歸教師和“青年千人”的田野調查,刻畫和歸納了海歸的學術職業發展特徵以及中國高校的學術職業發展環境。第六章考察來華留學教育,側重討論來華留學教育政策的演變,國際學生教育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建議。第七章以三所中外合作辦學機構為案例,揭示其發展特點、管理制度與質量保障體系,並對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師資建設和國際師資狀況進行了統計分析。第八章對新加坡、香港、上海三座亞洲國際大都市的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進行了比較研究。

目次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從邊緣走向中心:全球化時代中國高等教育的國際化
第一節全球化時代的高等教育國際化
第二節邊緣變遷:中國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進程、模式與展望
第二章學術人才國際流動的理論透視
第一節學術人才國際流動的相關概念
第二節學術人才國際流動的理論視角
第三節學術人才跨國流動與跨國學術工作的新特點
第三章從外流到環流:中國學生和學術人才的國際流動
第一節中國學生與學術人才國際流動的狀況與特徵
第二節留美中國學術人才的調查分析
第三節中國學術人才國際流動的新趨勢與思考
第四章從引才到用才:海外學術人才引進政策及實施狀況
第一節海外學術人才政策的歷史演變
第二節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的實施狀況
第三節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政策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第五章從回歸到紮根:海歸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與樣態
第一節海歸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的文獻回顧
第二節海歸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的制度環境與境遇
第三節青年千人的跨國資本遷移與學術職業發展特點
第四節海歸教師學術職業發展的思考
第六章從外圍到主要接受國: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政策與實踐
第一節來華留學生教育的政策與發展特點
第二節上海高校國際學生的政策與發展特點
第三節上海研究型高校國際學生的調查分析
第四節來華留學生教育的存在問題與對策建議
第七章從數量發展到質量提升:中外合作辦學
第一節中外合作辦學的發展概況
第二節寧波諾丁漢大學與上海紐約大學的發展比較
第三節西交利物浦大學的質量保障體系
第四節中外合作辦學項目的師資建設
第八章亞洲國際大都市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比較
第一節新加坡、香港和上海研究型大學國際化發展比較
第二節三地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的特點、路徑與模式比較
第三節上海未來高等教育國際化發展構想
後記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