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黔滇道上(簡體書)
滿額折

黔滇道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98 元
定價
:NT$ 588 元
優惠價
8751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5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黔滇道上》完整收錄著名中國藝術史學者、民族學學者李霖燦先生在30年代中後期對黔滇地區考察所著述的文章與手繪寫生。在本書中,編者李在中先生進行了精心編排,將本書分為四個部分,第一部分1940年由《大公報》在香港出版的《黔滇道上》原文,第二個部分加入了李霖燦由貴陽步行到昆明的日記,這是當年書寫本書的原始素材,與書的內容相對照來看,更直觀還原了李霖燦先生當時所做的田野調查。第三個部分,是李霖燦先生當年為國立藝專“邊疆藝術考察團”所寫的田野調查報告及相關文章,也是此次黔滇之行的一部分。第四個部分附錄,是李在中先生精心編選的對《黔滇道上》的補充文章。在這本書中,我們可以看到一個中國藝術史大家在青年時期通過田野考察而對中國西南地區的地理地貌、博物生態、民族藝術、社會田野等各方面做出的記錄與思考,我們可以一窺是我們中國本土民族史、藝術史研究最初的探索。

作者簡介

李霖燦(1912-1999)1912年生於河南輝縣,1938年畢業於杭州藝術專科學校,後從事西南邊疆民族藝術調查。1941年進入中央博物院,從事傳統藝術尤其是繪畫的研究工作,後曾任臺北故宮博物院副院長。著有《中國美術史》《中國名畫研究》《中國畫史研究論集》等著作。
李在中(1949—2020)李霖燦先生之子,長期研究“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及臺北故宮博物院的發展歷史,兼及抗戰時期西南邊疆文史研究,多年來致力於文化交流活動。

“人是路走出來的”
李在中


老爺爺很喜歡登山健行,一日帶著小孫子去爬山,入山深了以後,山徑開始變得狹隘,野芒叢生,加上藤蔓交錯,荒蕪蔽徑,不易識別,小孩有點急了。
爺爺,前面快沒路啦!走不得了,怎麼辦?
沒什麼好怕的,沒有問題,勇敢地走吧,路是人走出來的!
噢!路是人走出來的……路是人走出來的……
回到家來以後,媽媽問,今天爬山好玩嗎?小孩因為不懂其意加上記不清楚,就說:
今天爬山可好玩了,走到沒路了,都不要緊,因為爺爺說“人是路走出來的”。
爺爺一聽高興了,說:
謙謙這個“人是路走出來的”話,還說的是真有深意噢 !
這是多年以前我父親與我兒子祖孫之間一段爬山的故事,覺得用來做介紹本書的開場特別有趣,因為這是一整本都在講“走路”的書。
《黔滇道上》最初是1940年在香港由《大公報》出版的,內容分成兩個部分:主要的部分是記錄我父親與藝專同學夏明、李長白他們一行三人從貴陽出發徒步前往昆明的一段經過;第二個部分就是四篇有關滇西北風情的文章——《洗馬塘》《大理清碧溪》《麗江隨筆》《古宗藝術之初步考察》。這四篇看似遊記,但其實都是為國立藝專“邊疆藝術考察團”所寫的調查報告的一部分。
此次的再版與原始版本不同的是,另外增加了三個部分:第一是加入了整段由貴陽步行到昆明的日記,這是當年書寫本書的原始素材,與書的內容相對照來看,感覺是更為直接也更為豐富。第二是加入了《貴州的苗民》及《西南洞天》這兩篇在這次黔滇旅途中的觀察所得,因為當時是發表在《今日評論》上,而不是《大公報》的副刊,所以後來也就沒有收錄在《大公報》出版的這本《黔滇道上》上,後補入一篇《蓮花洞——龍裡》。第三是加入了《中甸十記》,這也是“邊疆藝術考察團”報告的一部分,當年也發表在《今日評論》上,後來還曾出版過單行本。
回到前面一再提到的“邊疆藝術考察團”這個話題上,這個考察團是由當時藝專校長滕固先生主導的,雖然規模很小而且所知者甚少,但卻是我父親一生志業的開始,是他一生從事民族藝術研究事業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對他有著無比重要的意義,因此晚年回顧平生時,在一篇名為《高原之歌》的文章中特別加以著墨:
學校遷到了昆明之後,校長滕固先生對邊疆藝術慧眼獨具,頗想對南詔的宗教藝術有所探討,因為他是《唐宋繪畫史》的著作人,在德國留學時就對中國藝術史胸懷大志,如今身在蒼山洱海旁邊,就想到要派人前往試探一番。
我立刻就約下了兩位好友,計畫了一條考察路線,由昆明而大理而麗江,名之曰“邊疆藝術考察計畫”,由邱璽學長負責圖案、俞鵬負責音樂,我則負責圖畫文字,向學校提出了經費補助的申請。
滕固校長對這項申請十分重視,把我們叫去詳加討論了一番,還加上不少他個人意見的指示,臨出門時又把我叫住,對我說:董作賓先生是我的老朋友……對啦,他也是河南人,你去中央研究院拜望他一回,看他有什麼見解,龍頭村在鄉下,這裡有他的位址,你不會嫌遠吧?
那時候年輕力壯,二三十裡路不在話下,次日我就拿著速寫本子一面哼著歌就到了松花壩,還在龍頭村口畫了一幀速寫,就見到了這位當代聞名的甲骨文專家。
他才從天文研究所高平子先生處回來,在那裡他們核定了一個商朝日食的正確時間,歷史與天文密合無間,心下得意非常。聽到說我要到麗江去,便告訴我那裡有一種圖畫文字,很有供甲骨文做參考的價值,因為甲骨文在文字發展史上已經很成熟了,許多字源都迷失遺忘,正好可以用納西[ 納西族,舊稱“麼些”,在本書中兩種稱謂均有使用,為尊重作者寫作習慣,本書不做統一。
]族的圖畫文字來做參考資料。
我對著這位古文字學大師,意氣飛揚地打下了包票,因為我會“圖畫”,藝術學校的六年基本訓練,雖不能畫山是山、畫水是水,但是我心下篤定不疑,一定能畫雞是雞、畫狗是狗,絕不至於“畫虎不成反類犬”?也。
大約也正是我這股篤定不疑的“莽撞”之氣感動了董先生,他進城時就把茲事大有可為的說法傳遞給了滕固校長。記得是兩個禮拜之後,學校就批準了這項計畫,而且隨即撥下了經費催我前去支領。
事到臨頭,邱璽和俞鵬兩位學長都因事故不能前往,校長把我叫到辦公室,仔仔細細地交代了一番,臨走時,說道:他們不能去,這經費全歸你,可以多做一點工作,希望這是一個良好的開始。
1939年4月27日,我父親就在“迢邈榛莽路,關山我獨行”的決心中勇敢地離開了昆明,直指西北,走進了橫斷山脈。這是他第一次正式的人文調研工作,充滿了激情與憧憬。四個月後,父親於8月24日回到學校提交考察報告。在昆明停留兩個月後,難忘這片壯麗的河山與豐饒的文化寶藏,他再度回到金沙之濱、雲嶺之下的橫斷山脈,以麗江為基地開始潛心研究東巴文化,一去四年,直到1943年11月才回到中央博物院所在地四川李莊。
對滕固校長提攜的恩情,我父親終生不忘,因此在1987年出版其經典名著《中國美術史稿》時,開卷第一頁就寫道:
謹以此書獻給滕固校長!
從人生的軌跡上來看,這段滇西北的調查工作實際上是他自抗戰軍興,跟著學校從杭州出發經諸暨、貴溪、長沙、沅陵、貴陽、昆明一路走向西南,磨礪自己、蓄力以待的終點,也是鴻鵠展翅、翱翔高飛的開始。因此,在年逾古稀,桑榆暮景的回憶中,對這一段“雙足丈量西南江山”的經過感慨甚多,也頗為自豪,他說:
我為了多瞭解山川文物,就下定決心步行走向西南,穿過江西、湖南、貴州苗區內地,而有了中國之美在邊疆的感慨!這種歷練各地風土人情,放眼自然之美的感受,都不是從書本知識上可以獲得,而必須建立在一步一腳印的基礎上。
從後來發生的事都看得出來,這一路數千公裡的步行不但鍛煉出了父親堅強的意志、強健的身體,也孕育出了冒險進取不畏艱難的精神與極端愛國的情操。這些在後日終身事業的選擇上,發揮了決定性的影響。從當年父親日記中的記載所述,在從學校畢業後,在職業規劃上有四個選擇:最輕鬆的是留在學校;其次是可以跟著龐薰琹老師去苗區研究藝術;或者跟著常書鴻老師去西北工作;最困難的是獨自去麗江研究納西族。
最後的決定是走了一條最艱難、最沒有把握的路,他說:
多我一個不多,少我一個不少的事業,在我看來不容易有發展,不如不做,還不如到邊疆去闖個名堂!男兒不是應該志在四方嗎?記得當初我決定入山時,有人說我膽子太大,或覺得苦不堪言,但我卻覺得自得其樂!我一開始就是一個人默默地耕耘,不但學會了他們納西人的語言,簡直就像他們的人一樣了,就是這樣一步一步地兩年以後才引起學術單位的注意,也就是這樣走進了學術的研究工作。
孔子說:“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推薦我父親加入中央博物院的關鍵人物曾昭燏先生就是看到了這個“冒險犯難,不畏艱難,去邊疆闖個名堂”的勇氣,才向當時中央博物院籌備處李濟先生推薦了我父親,在其推薦信中就特別提道:
李君學問根柢或不甚深,然其冒險精神,在現代一般人中,百不得一,而又肯研究,肯從善言,將來必定有成,博物院得此等人必不為無用也,為念人才難得,故為陳懇,乞恕冒昧……
加入中央博物院是父親一生志業的關鍵所在,有了專業的指導與充裕的研究經費,終能在抗戰期間完成其“讀經八千,跋涉萬裡”的納西族研究,後來回到李莊出版《麼些象形文字字典》《麼些拼音文字字典》兩本納西學研究的奠基之作,晚年以出版《麼些研究論文集》一書從一而終。
有關走路的飽富哲理之語、睿智之言在東西方的文明史上其實也屢見不鮮,兩千多年前,中國偉大的思想家老子就講過:
九層之臺,起於累土;千裡之行,始於足下。
後來荀卿在他的《勸學篇》裡也有過一句話: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裡;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德不孤,必有鄰!”在西方,古典樂派大師貝多芬也是懂得走路散步的大家,他跟朋友談起創作《田園交響曲》的過程時說:
我就在這溪邊走路時,樹梢上的黃鸝、夜鶯和我一起來寫曲。
當代哲學最具影響力的哲學家尼采也說過:
所有真實偉大的想法都是與走路相伴而生的。
這些東西方哲人對走路的看法,在思維上的橫空交錯、“靈山一會”給了後世無比的激勵,鼓勵我們每天腳踏實地地走好每一步。我覺得這本講述走路的小書其真意也在於此,走路不但能增加見聞,開闊視野,也能移情轉性,豐富人生!
千裡之行,始於足下!謹祝諸君足下生風,走為上招!

寫於安省
2018年 孟冬

目次

黔滇道上 1
大火中由貴陽出發 1
平壩附近的石林景色 4
安順 6
理想的一日行程 10
關索嶺的形勝 18
盤江鐵索橋 20
江西坡過年 23
盤縣碧雲洞 28
亦資孔——貴州的最後一站 34
滇黔勝境 36
平彝到沾益途中 43
記赴曲途中的一個小女孩 44
曲靖 47
易隆和楊林 49
長坡的三個時期 51
接近目的地的欣喜 52
黔滇道上·李霖燦日記 54
1939年2月(20則) 54
1939年3月(3則) 117
貴州的苗民 123
西南洞天——牟珠洞 135
蓮花洞——龍裡 142
洗馬塘 146
大理清碧溪 163
麗江隨筆 173
玉龍山 173
麼些象形文字 178
麗江、鶴慶、劍川的婦女 181
古宗藝術之初步考察 186
中甸十記 203
金沙江上 203
海拔一萬尺的草原——中甸 207
偉大的喇嘛寺 210
松茂活佛 217
中甸的土官制度 220
縣政府 222
白水臺 224
虎跳澗 228
民間疾苦 232
歸途 234
附錄 236
編者按 236
步行湘黔的驚險 237
高原之歌 245
難忘的1938 年(李浴) 252
編後語 265

書摘/試閱

安順

由平壩起,我開始和徐霞客先生一道走,一部《徐霞客遊記》,是我最好的一位無言的朋友。遺憾的,只是這位朋友當日所取的路徑和現在的有些不同,不能仔細參證。然而,在行進中吃茶休息的時候翻看兩頁,便覺得很是個味兒。到安順的當天晚上又知道他也曾走過頭鋪,更覺得彼此親切得很。
安順城有一個很好看的外表,街道整整齊齊地全是用大小石塊砌成,市面也很繁華,在貴州省有“經濟上的貴陽”之稱。城外滿是極肥沃的泥土,一望無際的菜蔬麥苗,顯示出它的富庶。我相信,假如貴陽不是遭這次慘炸,安順城中恐怕難嗅到一點戰時的氣味。
現在不同了,我們到安順的當天晚上,縣黨部就在講防空,街上也滿是防空的標語,不過安順當局防空的辦法倒是很奇怪,不放警報,而是要人民看天色自動外出躲避,於是安順便幾乎等於每天在警
報中。
研究苗夷的人,時常以安順為中心。安順的苗夷的確是多在城廂附近的,占全人口的百分之四十。在外區的,就每每在百分之八十以上。很樂觀地,這裡的苗人漢人彼此之間的感情很好,不再像鎮遠、施秉那一帶那樣相互猜忌。因為全是務農的關係,除了苗人有保守一點特殊的習俗和服裝外,一切都在向漢化的途中邁進,就是服裝,也曾有一度被漢
化過。
七七事變以前,楊森氏的軍隊駐紮安順,因為他在滇邊一帶,看到英國人深入當地的苗夷間收到很大的效果,深有感觸,便由他的二十軍的政訓處辦了三個“中華小學”,專意收容苗夷子弟,一切用具服裝都由校方供給。一時苗夷子弟都來入學,那些以奇特豔麗著稱的苗家女郎,也脫下自己原來的服裝換上了漢服。
夷漢通婚的問題我們非常注意。楊森氏也曾有一種獎勵的條例,如果夷人和漢人結婚,每一邊都賞洋一百元。所可惜者,抗戰一起,楊森氏軍隊他調,這獎勵條例也便停止了。中華小學由縣政府建設科接辦,因經濟力量關係也不再供給
服裝。
工作,尤其是關於通婚的問題,政府應該有一個統一的獎勵條例。苗人應該是自由戀愛的始祖,他們的婚姻,完全不用父母媒妁來幫忙,全靠各人的真才實學,那就是唱歌的本領。在趕場(北方叫集,雲南叫街,廣西叫墟)的場上,在田野中,男苗看中了一個女的,便開始唱歌,這是全世界的定律,當然是以歌頌對方的美麗開始,女方這時雖然是不理會他,但是她也是在細細地聽,要由歌詞旋律中看出對方的一切,男方再唱下去,訴說出自己愛慕之深意。這時候,女的背向對方,總是先給他碰一個壁,然而她開口了,不過,唱的總是“不要糾纏不已,我要我的哥哥來打你……”這一類拒絕的歌詞。假如她真的不喜歡對方,恐怕不會有回答,男的便再固執地繼續唱下去,假如歌詞巧妙果然能打動了對方的心,女方的回答也就跟著來了,兩人的距離也就越來越近。最後,便坐在一起一唱一答,每每把家中的幾條狗、幾頭牛都唱了出來。聽說女方每每以問題難倒對方,大有蘇小妹三難秦少遊的情味,不過這從頭到尾都是歌唱的。試問,全世界哪裡有比這更音樂性的、詩意的戀愛!
家長裡短都用歌唱完了,雙方都認為滿意,大約就可以去度蜜月了。不過,一直要到生了小孩子,女的才會到男方苗家去“坐家”。
關於禁煙問題我們也注意。貴州真正不種鴉片還是這一兩年內的事,平壩一帶,在公路上有很大的橫木牌坊,寫著“違禁種煙 即處死刑”的大字,使人觸目驚心。在安順,知道自民國二十七年(1938)10月已將所謂“售吸室”關閉,現在因保甲制度漸趨完善,才算是真的不種鴉片。從前“西南周覽團”[ 指1937年的“京滇公路周覽團”,其目的是宣傳南京政府“統一化”的政策以及增加社會各界對西南邊區的瞭解。
]來的時候,當局用的是一種障眼法,將“西南周覽團”經過,一眼所及的地方的鴉片統統割去,使他們看不見,假如有一位團員走小路或爬過一個山頭,便可以看見山後仍是“芙蓉花開”的世界。
鴉片原是貴州的主要生產,是經濟源泉之一,禁煙後貴州更窮了。當局為補救計,正在設法勸他們改種雜糧,如山芋、包穀(玉蜀黍)之類。這當然沒有種鴉片來得利厚,但是,我們希望貴州的同胞為全體著想,忍痛吃幾年苦,重新建立一個良好正常的經濟基礎。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51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