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金融監管和合規科技:國際經驗與場景應用(簡體書)
滿額折

金融監管和合規科技:國際經驗與場景應用(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78 元
定價
:NT$ 468 元
優惠價
87407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2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金融科技在劇烈改變現有金融業的版圖,金融監管是簡單地抑制這些創新來控制風險,還是要因時而變,運用金融科技來提升金融監管和合規能力?答案無疑是後者。

本書聚焦當前金融發展新格局下監管科技的發展,闡述金融科技應對金融危機後復雜的監管要求及監管有效性問題,指出金融科技的發展加劇了不同市場金融業務的交叉融合,增強了金融風險的隱蔽性和傳染性。而科技手段作為拓展金融監管邊界、提高監管合規資源配置效率的窗口,監管機構和金融機構都應當以開放心態擁抱新技術給自身的組織模式、業務流程帶來的變革,推動監管科技逐步從理論走向落地應用。本書從國際經驗和場景應用兩個角度切入,探討監管科技背後的推動力量、目前的發展狀況和未來的發展方向。


作者簡介

巴曙松,北京大學匯豐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 中國銀行業協會首席經濟學家中國宏觀經濟學會副會長香港交易所集團董事總經理、首席中國經濟學家 曾經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主講專家,並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務。

巴曙松教授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並曾擔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經濟部副部長、中國證券業協會發展戰略委員會主任、中國銀行杭州分行副行長、中銀香港助理總經理、張培剛發展經濟學研究基金會理事長等職務


名人/編輯推薦

螞蟻暫緩上市,彰顯金融科技和合規監管之內在緊張。金融既要大發展,又要避免系統性風險,科技如何助力?有多少可以借鑒的國際經驗和場景?

目次

目錄

前 言

上篇 國際經驗

第一章 美國監管科技的發展現狀研究及經驗借鑒

一、美國金融創新與監管

二、美國監管科技的發展現狀

三、對我國監管科技發展的啟示

第二章 英國監管科技的發展現狀及經驗借鑒

一、“雙峰監管”為金融科技提供創新環境

二、英國金融科技的監管創新

三、英國監管科技在監管端的應用實踐

四、英國監管科技在合規端的應用實踐

五、英國監管科技未來展望及經驗借鑒

第三章 歐盟監管科技的發展現狀研究及展望

一、 歐盟的金融科技監管體系概述

二、歐盟各成員國金融科技監管概述

三、歐盟監管科技在合規端的應用

四、歐盟監管科技在監管端的應用

五、歐盟監管科技的展望



。。。。。


書摘/試閱

前 言

監管科技的崛起與金融監管和合規體系的重構

近年來,科技與金融的深度融合正在以前所未有的方式改變整個金融市場。金融科技的蓬勃發展在為金融業帶來新機遇的同時,也為金融監管帶來了巨大的挑戰。因此,當前除了討論金融科技,也需要加大對科技賦能金融監管——監管科技(Regtech)的探討。

監管科技通常被認為是金融科技的一個子集,是金融與科技緊密結合背景下金融監管體系改革中的一項顛覆性創新。監管科技具體可劃分為應用於監管機構監管端的監管科技(SupTech)和應用於金融機構合規端的合規科技(RegTech)。近年來,監管科技正逐步對整個金融監管體系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對於監管機構而言,面對金融科技背景下愈來愈復雜的金融市場環境,監管科技能夠有效提高監管能力,提升監管效率,降低監管成本;對於金融機構而言,監管科技作為強化自身風險管理和合規經營能力的重要手段,能夠幫助其更高效、更及時、更準確的滿足監管合規要求。

從全球範圍來看,自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後,監管演變與科技發展不斷改變整個金融市場,主要國家金融監管和合規科技因強監管政策的刺激進入快速發展階段。具體來說,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為應對日益增長的監管復雜性,全球監管機構不斷強化金融監管力度,先後推出了眾多的監管法案,如巴塞爾協議、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法規(Mi-FID)、歐盟市場基礎設施監管法 (EMIR)等。隨著一系列監管法案的推出,金融機構監管合規壓力逐步攀升,傳統的金融監管手段顯得捉襟見肘。而大數據、區塊鏈、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出現,為金融監管提供了新的可能性。以美國、英國、澳大利亞、新加坡等為代表的發達國家開始探索科技在金融監管領域的應用,旨在通過利用新技術來減低監管合規壓力、提高金融監管效率,多數國家監管當局已有或正在制定明確的監管科技發展戰略。據畢馬威數據顯示,自2014年至2019年間,全球監管科技的總投資額雖逐年波動,但交易數量逐年攀升,2019年全球監管科技市場總投資額為25億美元,交易數量為145宗。監管科技初創企業也致力於探索並豐富監管科技應用場景。2019-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的爆發,加速了金融業務從線下向在線轉移的進展,也為監管科技發揮作用提供了更大的需求空間。

聚焦國內,2017年5月,中國人民銀行專門成立了金融科技委員會,首次明確監管科技這一概念,指出要強化監管科技的應用實踐。同年6月,央行印發《中國金融業信息技術“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強金融科技和監管科技的研究與應用,監管科技開始全方位發展。2018年8月,中國證監會印發的《中國證監會監管科技總體建設方案》標志著中國證監會完成了監管科技建設工作的頂層設計,並進入了全面實施階段。2020年6月,證監會重構資本市場科技監管體系,正式成立科技監管局,負責統籌科技監管建設工作、推進監管科技應用落地實施。總體看,中國發展監管科技的積極性高,場景應用需求旺盛,為監管科技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盡管中國金融科技的發展在特定的領域依然具有一定的領先優勢,監管科技也在國內受到了廣泛關注,但整體上中國監管科技仍屬於起步探索階段,相關領域的應用還十分有限。此時,梳理國外監管科技發展經驗,探索監管科技應用場景顯得十分必要。從本書的內容來看,我們將本書分為了上下兩篇。其中,上篇主要聚焦研究監管科技的國際經驗,對美國、英國、歐盟、新加坡、日本等主要經濟體監管科技發展經驗進行分析和借鑒,並系統對國內監管科技發展現狀進行了評估;下篇則側重於研究監管科技的應用場景。在本書的研究中,我們嘗試在分析傳統金融監管方式在數據管理、生成報告、風險管理、身份認證、 虛擬助手、違法違規、反洗錢、數字貨幣等領域中的不足的基礎上,深入研究了監管科技在相應領域中的應用與實踐。

對於中國而言,監管科技是一個全新的領域,推動監管科技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與傳統金融監管手段相比,監管科技有助於推動金融監管實時化、標準化、信息化、數據化及智能化,監管科技的應用對維護金融體系的安全與穩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無論是監管端還是合規端都有必要加大對監管科技應用的探索。同時,在探索中國監管科技發展與美國、英國、澳大利亞等其他主要國家存在的“共性”時,也應注意到與自身國情相匹配的“特性”。基於此,監管科技領域還有許多非常有價值的問題值得我們去研究,本書的研究僅僅是個開端,未來需要更多學者參與到監管科技的實踐和研究中來。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407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