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劉一明丹道哲學思想研究(簡體書)
滿額折

劉一明丹道哲學思想研究(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69 元
定價
:NT$ 414 元
優惠價
87360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10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從維護身心健康的丹道養生角度出發,通過對道教史上影響深遠的劉一明思想的深層剖析,結合前人研究和田野調查,對於劉一明的生平、著作、思想背景、丹道養生思想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效果論等主要內容及其對於道家道教的貢獻和現代價值等方面予以比較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以期對我們能有所裨益。劉一明是明清時期甘肅地區的思想家,作者在對史料研究的基礎上,對劉一明曾經去過的地方進行了田野調查,本書對瞭解甘肅隴右地區文化及道家養生思想會有一定的幫助。

作者簡介

賈來生,甘肅鎮原人,甘肅天水師範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廈門大學人文學院中國哲學專業博士,碩士生導師,天水師範學院甘肅道教文化研究所所長。研究方向為中國哲學、道家道教思想和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出版成果有《鐵肩道義——劉一明大傳》《中國歷代張天師評傳·卷四》和《道教生育思想研究》等,另發表學術論文多篇。

名人/編輯推薦

本書從維護身心健康的丹道養生角度出發,通過對道教史上影響深遠的劉一明思想的深層剖析,結合前人研究和田野調查,對於劉一明的生平、著作、思想背景、丹道養生思想的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效果論等主要內容及其對於道家道教的貢獻和現代價值等方面予以比較深入系統的專題研究,以期對我們能有所裨益。劉一明是明清時期甘肅地區的思想家,作者在對史料研究的基礎上,對劉一明曾經去過的地方進行了田野調查,本書對了解甘肅隴右地區文化及道家養生思想會有一定的幫助。

任何一項學術研究都是在 前人研究的基礎上進行的 。首先讓我們回顧綜述一 下學術界對劉一明學術思 想的研究情況。目前學術 界對劉一明思想學術的專 題論著較少,多是綜合性 的著作。 (一)劉寧著《劉一明修 道思想研究》①。全書分 緒論、宇宙觀、生命觀、 修道價值與修道原則、金 丹修煉論、天人合一論、 三教合一論、結論共八個 部分組成。該書較為系統 地論述了劉一明的思想體 系,並做了總體評價,劉 寧的著作填補了國內學術 界系統研究劉一明思想體 系的空白。其中緒論交代 了劉一明的生平經歷及思 想背景,並論述了影響他 修道思想的幾個重要的因 素,分析了劉一明著作的 體系結構。第一章宇宙觀 通過道、先天真一之氣、 先天陰陽五行及後天萬物 論述了劉一明建構的先後 天二重化世界觀。第二章 論述了先後天精氣神、性 與命、先天五元五德和後 天五物五賊等幾個問題。 第三章論述了劉一明的修 道價值以及先窮性命之理 ,後了性命之功;從後天 人手,後天返先天;性命 雙修,先命後性的三個修 道原則。第四章金丹修煉 論是全書的核心部分,把 劉一明內丹養生分為煉己 筑基、凝結聖胎、脫胎出 神三個階段。第五章從天 人同一演化次第、天人同 素同構、人定勝天三個方 面論述了劉一明的天人合 一論。第六章論述了劉一 明三教一家、三教兼修的 思想。結論部分總結了劉 一明修道思想具有易道同 一、以易闡道;融合南北 、性命雙修兩個鮮明特點 ,並作了深人評價,指出 其貢獻和不足。 (二)劉 仲宇著《劉一明學案》① 。本書主要介紹了劉一明 的生平、論著略考、思想 評析、年譜、研究著作等 內容。 (三)白嫻棠著《信仰與 教化——劉一明的信仰之 道與教化之論》②。本書 主要著眼於教育教化的視 角,主要論述劉一明的信 仰和教化之間的內在關係 以及二者的相互促進作用 。 (四)李應存、王蘭桂著 《劉一明醫書釋要》③。 該書主要是輯錄並介紹劉 一明著作中的《眼科啟蒙 》《經驗奇方》《經驗雜 方》三本書以供經世致用 。 (五)丁述學著《劉一明 與興隆山》④。該書主要 是選編了劉一明的仙話傳 說、楹聯、年譜、碑刻以 及興隆山和榆中的景觀等 文章著作。 (六)卿希泰在《中國道 教史》⑤第四卷第十一章 第七節中分宇宙觀、人性 論、內丹說及修道論四部 分對劉一明的思想作了較 為系統深入的論述,其中 內丹說認為劉一明思想具 有吸收南北二宗,性命雙 修的特點,也分析了劉一 明內丹術語的確切含義。 (七)任繼愈在《中國道 教史》⑥第四編第十八章 中評價劉一明思想特點為 性命雙修、循序漸進。提 出了《修真九要》論述的 丹功九要為:勘破世事、 積德修行、盡心窮理、訪 求真師、煉己筑基、和合 陰陽、審明火候、外藥了 命、內藥了性。並論述了 《修真辨難》分丹法為上 中下三等,即上等“自在法” ,中等“權度法”,下等“攻 磨法”。 (八)蓋建民在《道教醫 學》①第三章第一節中重 點論述了劉一明醫道兼通 ,制備丹藥以及將醫家分 為神醫和人醫兩種類型的 思想。 (九)馬序、盛國倉的《 劉一明道教哲學思想初探 》一文②是一篇綜論形式 的論文,探討了劉一明思 想的淵源、構成部分以及 具體內容。 (十)何建明的《劉一明 道教易學簡論》③一文從 周易人手,深入分析了劉 一明思想中對周易的吸收 與融合及其特色。 綜觀目前學術界對劉一 明學術思想的研究,我們 不難發現,多數研究是一 般性的、總體性的綜論, 也有從教育教化和醫學醫 方的角度進行論述研究的 ,從養生哲學角度進行系 統深入的專題研究的著述 相對較少。對劉一明丹道 養生思想進行研究的專題 論文專著尚不多見。因此 本書擬從維護身心健康的 丹道養生哲學的角度出發 ,來深入挖掘劉一明思想 的現實意義。時至今日, 我們在身心健康、形體養 生、心理治療及信仰療法 等許多方面,大都能夠在 劉一明的丹道修煉思想中 找到寶貴的資源,得到深 刻的啟示。同樣,本書還 將深入探討劉一明丹道養 生思想的哲學基礎,進一 步闡明劉一明丹道養生思 想的深刻背景,使劉一明 丹道養生思想得以升華。 因而本書的學術研究是有 一定的學術價值和現實意 義。 本書的研究思路是以劉 一明的丹道養生思想為核 心和線索,以對其丹道養 生哲學思想的探討為重點 ,以彰顯其丹道養生哲學 思想的現代價值為落腳點 ,前後連貫,相輔相成地 對其思想體系予以詮釋和 深人剖析。本書將在比較 綜合的基礎上對劉一明丹 道養生思想的哲學基礎及 其貢獻予以系統深入的分 析總結,突出其思想特色 ,並重點挖掘其丹道養生 思想的現代價值和現實意 義,以期對今天人們的身 心健康的維護和諧有所裨 益。

目次

導言
第一章 劉一明的生平、著作及思想背景
第一節 劉一明的生平
第二節 劉一明的著作
第三節 劉一明的思想背景
第二章 劉一明的丹道養生哲學思想
第一節 養生本體論
第二節 養生認識論
第三節 養生方法論
第四節 養生過程論
第五節 養生效果論
第三章 劉一明丹道養生哲學思想的貢獻、現代價值和局限性
第一節 劉一明丹道養生思想的貢獻
第二節 劉一明丹道養生思想的現代價值
第三節 劉一明丹道養生思想的局限性
第四章 劉一明的傳承、仙話傳說、歷史地位及其影響
第一節 劉一明的傳承
第二節 劉一明的仙話傳說
第三節 劉一明的歷史地位及其影響評價
附錄 1 劉一明創建的甘肅興隆山宮觀田野考察報告
附錄 2 張陽志《素樸師云遊記》
附錄 3 國內外劉一明研究著作論文一覽
參考文獻
後記

書摘/試閱

這段材料表明了劉一明在內丹學、書法和醫學方面卓越的成就,還特別指出了劉一明積“四十餘年”之功德“梵宇募化重修”。興隆山道觀原為初建於東晉十六國和唐初的佛教寺院,宋徽宗趙佶興道抑佛時隨之演變為道教名山,當時“殿宇甚多,香火興旺,稱洞天福地”,④明末兵火,幾被夷為平地。據張文玲先生統計,劉一明從乾隆四十五年至嘉慶十九年(1780—1814)三十五年之間,依靠杰出的個人能力,“行醫募化,先後在興隆山興龍、棲云二山和鳳凰嶺新修、重建靈官殿六間……總共約四十八座(處)、二百九十八間(牌坊、拜斗臺除外)。購買香火田一百六十六畝,自己率眾開荒造田二百二十五畝。二十七種著作已版行於世”②。以一人之力興一方道觀,可謂神仙功德。
劉一明在其著作中對其生平經歷亦有記載,可為補充印證。他在《會心外集》中自稱:“山右鄙夫,新田懶漢,不喜榮華,只求恬澹。”“山右”是山西的別稱,“新田”是春秋時晉地,可證實其祖籍山西曲沃。光緒《重修皋蘭縣志》稱他出身巨富,“家累萬金,棄之錄道士籍”。⑧其父於甘肅鞏昌(今甘肅隴西)開藥店致富,並為其舉業於乾隆二十一年(1756)出巨資捐國子監,但劉一明棄家人道,動因起於求道治病。他在《會心內集·窮理說》中有如下記述:
悟元自十三四歲,即知世間有此一段大事因緣,可恨自己福緣淺薄,未得早遇高人。亂學亂問,裝了滿肚子古董雜貨。十七歲身得重病,百藥不效,次年赴甘省南安養病,愈醫愈重。當年所學,百無一用,直到臥床不起,幸喜真人賜方,沉疴盡除。死裡逃生,如在輪回走了一遭,可懼可怕。十九歲外遊訪道,自發誓願,若不究明大事,決不幹休。二十二歲榆中遇吾師龕谷老人,辟破旁門,口授心印。從前狐疑,冰消瓦散。後奉師命,暫盡人事。參看丹經,疑信今半,不能徹底通曉。蓋以離師太早,未聆細微,故有窒礙。因為此事,京都居住四年,河南二年,堯都一年,西秦三年,來往不定者四年,經十三年之久。三教經書,無不細玩,絲毫理路,無不搜求,未嘗一日有忘。然究於疑難處,總未釋然。壬辰復遊漢上,又遇仙留丈人,挖出造化根苗,提示天地心窩,當下從萬丈深溝提上千峰頂上。山河大地,如在掌上,黃芽白雪,即在眼前,逆順是道,左右逢原。舉步跳過苦海,展手扭轉斗稍,十三年疑困,到此一棒打為粉碎矣。
由此可知劉一明的出家緣由,拜師經過以及其間的心路歷程。劉寧先生把劉一明的人生歷程分為三個階段,即拜龕谷老人之前,1734年至1753年,為其“發心修道”階段;拜龕谷老人之後,遇仙留丈人之前,1753年至1768年,為其“修道”階段;其後是第三個階段,是其“證道和弘道”的階段。②這種分法結合其人生經歷,較為合理。
P6-7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60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