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鐘振振講詞(精裝)(簡體書)
滿額折

鐘振振講詞(精裝)(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8 元
定價
:NT$ 348 元
優惠價
87303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9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鐘振振的詩詞課》選取42位詞壇名家的64首詞作,自敦煌曲子詞始,經唐、宋、元、明、清,解說了一千多年來詞史各階段的經典名篇。此外,本書還精校精編精題解注釋。鐘振振作為教育部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中國韻文學學會會長、中國宋代文學學會副會長、中國詞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詩學研究中心學術委員會委員,他對這些作品進行了精彩賞析,文字曉暢易懂、文采斐然,是提高廣大讀者在古典詩詞方面的鑒賞能力的必備之佳品。


作者簡介

鐘振振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丶博士生導師

兼任國家留學基金委“外國學者中華文化研究獎學金”指導教授

清華大學訪問教授

中國韻文學會名譽會長(原會長)

全球漢詩總會副會長

中華詩詞學會顧問(原副會長)

央視《中國詩詞大會》《中華好詩詞》學術總顧問

國家圖書館文津講壇特聘教授


自 序

長江流月去無聲。不知不覺,筆者在長江之濱的南京從事詞學研究與普及工作,已經四十三個年頭了。說來也有趣,詞學與我似乎有著某種神秘的因緣。

我的名字是我的太公,也就是我母親的祖父,給取下的。語出《詩·周南·麟之趾》“振振公子”。漢毛亨《傳》:“振振,信厚也。”(“信厚”,猶今言“忠厚老實”。“老實”是“無用”的別名。一笑。)漢鄭玄《箋》:“‘振’音‘真’。”可知“振振”二字當讀平聲。可是人們都以為它出自成語“振振有詞”,故稱呼筆者時誤作去聲讀。名字這玩意兒,所有權雖然是你的,使用權卻多半歸別人,一如現今人家新裝修的公寓裡備來給客人換腳的拖鞋。既然如此,我也只好從俗從眾,默認“振振有詞”之讀音與釋義了。

1963 年,南京外國語學校初建,筆者有幸成了它的第一屆學生,時年十三歲。那所學校創辦的目的,原是為外交部培養後備人才的。而從事外交工作,須得能言善辯。因此,名取“振振有詞”之義,倒也上上大吉。殊不料 ,1966 年開始的“史無前例”,最終斷送了我的“外交官”前程。1968 年,我懷揣一紙初中文憑,離開南京城,下鄉插隊務農。十年後,以同等學力越七級(高中三年、大學本科四年)成為共和國的第一屆碩士研究生,就讀於南京師範學院(今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古代文學專業。碩士畢業,工作三年,又回母校攻讀博士學位。從碩士到博士,都師從當代詞學大師唐圭璋教授,專攻詞學。1988 年畢業留校,教學之餘,亦主要從事詞學研究。至此,我才恍然大悟:原來“振振有詞”之“詞”,並非“行人辭令”之“辭”,乃是“詩詞”之“詞”。造化弄人不自知,冥冥之中,命運和我開了這麼個謔而不虐的大玩笑!

恩師唐圭璋先生,整整比筆者年長五十歲。老人與我,從名分上來說是師生,從輩分上來說卻是祖孫。因為老人與先外祖施肖丞先生,既是同鄉、同輩、同事,更是朋友。先外祖治小學,出章(太炎)黃(季剛)之門,曾任南京師範學院中文系古漢語教研室主任,十年浩劫中被迫害致死。他博學多才,善詩詞書畫,藏書頗豐。筆者自幼寄養在外祖父膝下,受其熏陶,十餘歲時便喜愛詩詞,常從外祖父的書架上亂抽各種詩詞讀本翻看(其中就有唐先生箋注的《宋詞三百首》等),許多名篇熟讀成誦,還無師自通地開始了詩詞創作。這一文學愛好,直到青年時期在農村種田,也沒有中輟。總而言之,筆者是從愛讀詞、作詞而走上詞學研究之路的。其所以後來報考唐先生的碩士生和博士生,執著於詞學,“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固已先兆於垂髫之年,絕非偶然。

四十多年來,筆者有過一些學術方面的著述,也寫了不少詩詞賞析的文章。前者是給從事學術研究的同行們看的,後者則是為中等以上文化水平的古典文學愛好者而作。比較起來,我對這後一類文字更為偏愛,因為它們的讀者面要廣大得多。中國古典文學的優秀篇章,是我們中華民族的寶貴遺產,也是世界文化殿堂裡的珍奇展品,屬於全人類。向盡可能多的人民大眾介紹我們民族的這些文學瑰寶,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我為自己能夠從事這項工作而感到光榮,同時也為自己工作的數量和質量都不能盡如人意而感到慚愧。

收在這個集子裡的唐五代宋元明清詞凡四十二家六十四首的 五十八篇賞析文章,是筆者從自己歷年來的此類寫作成品中挑選出來的。結集印行前,又做了不同程度的斟酌、修改。所鑒賞的詞作,除少量為人們所熟悉的名家名篇外,多是歷來操選政者所不怎麼注意的中小作家的佳制。其主要特點,一言以蔽之,曰“奇”:或題材奇異,或構思奇特,或筆法奇變,或措辭奇妙,還是很值得一讀的。

鄉前賢江寧陳匪石先生《宋詞舉》自敘曾言:“詞之為物,‘深者入黃泉,高者出蒼天,大者含元氣,細者入無間’。雖應手之妙,難以辭逮;而先民有作,軌跡可尋。若境,若氣,若筆,若意,若辭,視詩與文,同一科條。惟隱而難見,微而難知,曲而難狀。向之詞人,或懲夫雨粟鬼哭而不肯泄其秘,或鄙夫尋章摘句而不屑筆之書。否則馳恍忽之辭,若玄妙而莫測;摭膚淺之說,每渾淪而無紀。學者捫籥叩槃,莫窺奧窔,知句而不知遍,知遍而不知篇,不獨遊詞、鄙詞、淫詞為金應珪所譏也。”此言非深知讀詞之甘苦者不能道。詞,讀懂讀通其文字難;讀出其好處來更難;讀出其好處,且能為文將其好處說與他人,尤難;能為文將其好處說與他人,而其解說之文本身也很精彩,實在難乎其難。筆者是否讀懂讀通了所鑒賞之各篇詞作的文字並讀出了好處?賞析文章是否說出了它們的好處並說得很藝術?雖然我是力圖這樣去做的,卻不敢自信。敬請讀者諸君不吝賜教,匡我未逮。

若幹年前,筆者寫過一首關於說詩、讀詩的《踏莎行》詞(此調例用上去聲韻,筆者改用入聲韻,是新的嘗試):

和月分梅,帶霜采菊。

一肩挑出深山谷。

說詩人是賣花人,

賣花聲裡幽香撲。

不揀怡紅,不拈快綠。

斑斕五彩都收蓄。

讀詩人是賞花人,

賞花莫厭通宵燭!

廣義的“詩”,也包括“詞”在內。此詞用比興手法表達了筆者對自己的期許,對知音的期待,總算可讀,姑用之以為本文之結束。


書摘/試閱

敦煌曲子詞

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甘肅敦煌莫高窟石室中發現了大批古代寫本書卷,其中雜抄著相當數量的曲子詞。其寫作時代,大約在八世紀至十世紀之間,亦即唐、五代時期。除極少數可考知作者姓名的文人創作主外,絕大多數是無主名的民間作品。原件大部分於光緒三十三至三十四年(1907—1908)被英國斯坦因(原籍匈牙利)、法國伯希和劫取,今藏倫敦、巴黎。近人王重民編有《敦煌曲子詞集》。

定風波

攻書學劍能幾何,爭如沙塞騁僂㑩?手執綠沉槍似鐵,明月,龍泉三尺斬新磨。

堪羨昔時軍伍,謾夸儒士德能康。四塞忽聞狼煙起,問儒士,誰人敢去定風波?

征服僂㑩未足多,儒士僂㑩轉更加。三策張良非惡弱,謀略,漢興楚滅本由他。

項羽翹據無路,酒後難消一曲歌。霸王虞姬皆自刎,當本,便知儒士定風波。

【注釋】

攻書學劍:漢代司馬相如“少時好讀書,學擊劍”,見《史記》本傳。後遂以“書劍”為士子的特征。

爭:怎。騁:逞。僂㑩:聰明伶俐、機靈能幹。

綠沉槍:古代名槍。唐殷文圭《贈戰將》詩:“綠沉槍利雪峰尖。”綠沉,深綠色。

龍泉:相傳春秋時名匠歐冶子、幹將作鐵劍三枚,其一曰“龍淵”。見《越絕書》。後用為寶劍的泛稱。唐時避高祖李淵諱,改稱“龍泉”。斬新:嶄新。

康:大。當時西北方音讀作“科”。從任半塘先生說。

狼煙:即烽火。古烽火用狼糞為燃料,取其煙直而聚。

征服:原抄件作“征復”。竊以為當是“征夫”的音訛,不當改“征服”。功:任說當時西北方音讀作“鍋”。竊疑“未是功”是“未足多”(義即“不值得稱讚”)之訛。“多”字的俗寫與“功”字形近易混淆。《戰國策·趙策二》載趙武靈王曰:“而循禮未足多也。”

轉更加:轉,反而。加,超過、在上。

三策:原抄件作“三尺”,任校改“三策”。按《禮記·玉藻》載古代士人束腰絲帶長三尺。唐王勃《滕王閣序》:“三尺微命,一介書生。”“三尺”正與張良的儒士身份相符,可通,不必改。說見蔣禮鴻先生《〈敦煌曲子詞集〉校議》。非惡弱:不差、不弱。

翹據:原抄件即如此。不辭,待考。

一曲歌:《史記·項羽本紀》載項羽被漢軍圍困在垓下,飲酒於帳中,對愛姬虞美人、駿馬烏騅慷慨悲歌:“力拔山兮氣蓋世,時不利兮騅不逝。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史記》《漢書》均無關於虞姬自刎的記載,其事當出自後世傳說。

當本:原本。

這兩首詞的原抄件今藏巴黎。由於抄寫者的文化水平不高,因此錯訛甚多,幾乎不可卒讀。此處所錄,是任半塘先生校理過的文字(見任著《敦煌歌辭總編》卷三)。

從文義來看,它們應是兩個人的對唱。當我們司空見慣了文人詞中占百分之九十九的獨唱歌曲,再回過頭來讀一讀這兩首詞,不禁會產生耳目一新的感覺:原來,民間詞裡還有這樣一種生動活潑的藝術表現形式!

揣想當年演出時的情景,很可能是這樣的:甲乙兩人分別扮作文武二士,粉墨登場。“武士”斜眸白了“文士”一眼,露出鄙夷而不屑一顧的神態,挑釁地唱出了第一支曲子。他的唱詞可真夠尖刻的,一開頭就把文士們所致力從事的學業貶了個一錢不值——“你們這些儒生,讀幾卷詩書,學兩下劍術,能有什麼大出息?”貶低他人,自然是為了抬高自己,故順勢帶出第二句——“哪兒比得上俺們這些在邊塞沙場上大顯身手的武士啊!”接下去三句,進一步炫耀自己的勇武:“瞧,俺們武士手裡握著鐵一般堅實的長槍,寶劍磨得簇嶄新,寒光閃閃,好似天上的明月,那才叫威風哩!”十六個字只寫兩件兵器,不著一語去描畫人的形象,但武器精良如此,人物的剽悍更不待言了。這便是側筆的妙用,比正面寫人要來得精彩。上闋得意洋洋,風頭出足,相形之下,“文士”已顯得寒酸、猥瑣,黯淡無光;但“武士”似乎還覺得不夠盡興,下闋又加倍跌宕,換頭處再次折回去用直筆貶抑儒生:“往昔立下戰功的軍人們才值得羨慕,別瞎吹什麼儒士的德行和能耐了。”末三句更變本加厲,改用詰問的口吻:“聽說眼下四方邊塞都燃起了烽火,請問你們這班儒生,哪位有勇氣去平息戰亂?!”這一“軍”“將”得極狠,蓋上文云云,還不過是說文學不如武藝,本領高低,前途大小,見仁見智,無關宏旨,“文士”盡可笑而不答,以示自己的雅量;而一旦問題牽涉到敢不敢挺身而出,為國家戡亂,則事關儒士的人格和榮譽,非同小可,容不得裝聾作啞了,勢必予以回答。然而,這問題又實在不好回答。倘若硬充好漢,投筆從戎,以書生文弱之軀去衝鋒陷陣,即無異於羊入虎口;如果自認怯懦,作龜縮之狀,那麼從此再也別想抬頭見人——真是進有所不能,退有所不甘,進退兩難。在觀眾看來,“文士”已被逼到了墻角,無路可遁了。演出至此已進入高潮,人們當饒有興致地等著看那“文士”如何下臺。這時,只見他不慌不忙,脫口唱出第二支曲子來。

“你們武士那點本事算不了什麼,俺們儒士的能耐更在你們之上呢!”——反唇相譏,“文士”一甩手,也拋出兩句大話。何以見得?自有歷史為證:君不見漢高祖手下的頭號謀士張良乎?那張良體弱多病,從不曾率軍作戰,但他“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裡外”(《史記·留侯世家》),楚漢相爭,楚強漢弱,而終究漢興楚滅,可全虧了張良的謀略!“文士”拉出這面大旗只輕輕一晃,便化解了“武士”其來勢也洶洶的進攻招數。腳跟既已站穩,下闋就勢反擊:楚霸王項羽“力拔山兮氣蓋世”(《史記·項羽本紀》載霸王《垓下歌》),武功不可謂不高吧?然而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在張良的謀略面前,他還不是四面楚歌、走投無路,落了個烏江自刎的下場?——弦外之音是:你們武士誰還狠得過楚霸王?什麼綠沉槍、龍泉劍、“沙塞騁僂㑩”之類的話頭快快收起,休要再提了,匹夫之勇,何足道哉!一段為人們所熟知的歷史,正面的啟示,反面的教訓,都已說盡,最後便自然而然地遙應前篇,以直截回答“武士”的詰問作收:以古例今,從來就是儒士平息戰亂!俺們書生最“善於”定風波,豈止“敢去”而已?那“文士”成竹在胸,辯口捷給,眼見得這場“舌戰”是他贏了。如若曲子詞也援雜劇之例,須用小字注出演員臨場時規定的表情和動作的話,此處必定是以“‘武士’垂頭語塞科”而告結束。

從這兩首詞的創作傾向來看,作者當是下層社會的一位士子。創作動機也很明顯,大抵當時的社會風氣重武輕文,詞人的自尊心受到了刺激和傷害,因而借歌伶之口一吐憤憤不平之氣,到娛樂場上去謀取精神勝利。關於它們的寫作年代,任半塘先生《敦煌曲初探》推斷為唐玄宗開元、天寶之間(713—755),雖然沒有直接的證據,但看其中充滿著為國靖邊戡亂以建功立業的自信心,格調豪健爽朗,確實是有些“盛唐氣象”的。

平心而論,安邦定國自須文武並重,相輔相成,二士持論都不免失之於偏頗;然而“武士”既自負沙場野戰之勞在先,“文士”又何妨轉而標榜一下帷幄運籌的重要,以“過正”來“矯枉”呢?詞中喜劇式的爭執氣氛,活脫脫表現出“文”“武”二士好強斗勝的個性,質樸可愛,並從一個特定的側面反映了我們民族那種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

盡管這兩首詞的筆觸還顯得稚拙,但它們的藝術構思卻是很精巧的。玉蘊璞中,連城之價並不因表面的粗糙而遂掩沒。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303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