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我所知道的馮玉祥(簡體書)
滿額折

我所知道的馮玉祥(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56 元
定價
:NT$ 336 元
優惠價
87292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8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馮玉祥(1882—1948),中國近代軍事家。他從第十六混成旅起家,經過十余年經營,逐步形成了雄踞我國北方的軍事集團,爾後走上了從舊式軍閥到愛國將領的蛻變之路。他治軍有方,又愛兵如子;身居高位,仍葆平民本色。在抗日戰爭期間,他奔走呼告,為求抗戰勝利而殫精竭慮。馮玉祥從士兵到將軍的人生歷程、護國愛民的畢生追求,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積貧積弱的舊中國如何在黑暗中艱難求索、救亡圖存。

本書收集了馮玉祥部下、舊交、親屬等人撰寫的回憶性文章,以彌足珍貴的“三親”(親歷、親見、親聞)史料,從政治逸事、軍隊建設、日常生活等角度,再現了馮玉祥將軍波瀾壯闊的一生。

作者簡介

張宣武(1907—1984),原名張明霖,生於1907年11月,河南泌陽人。1919年考入開封留歐美預備學校,1922年參加西北軍,跟隨馮玉祥轉戰南北,後來畢業於西北軍軍官教導團、陸軍大學將官班,官至國民革命軍中將軍長。1950年7月進入華東軍政大學學習,1984年4月當選民革山東省委員會主任委員。

名人/編輯推薦

愛國將軍的傳奇一生,風雨民國的真實剪影

目次

章 布衣將軍 戎馬一生

平民將軍的一生 張宣武 / 2

馮玉祥麾下十一年 李肈武 曾憲洛 記錄 整理 / 57

我所知道的馮玉祥 趙卓志 / 72

西北軍見聞 石仁麟 / 78

西北軍十年 李九思 刁則純 記錄 整理 / 92

馮玉祥逸聞 仝菊圃 / 105

親見馮將軍 姚銘樞 / 117

 

第二章 恩威並施 以教治軍

愛軍如命,愛兵如子 王贊亭 / 124

多管齊下,從嚴治軍 常輯五 李 朋 整理 / 140

官兵一致,不忘初心 吳高明 / 152

多方考察,審慎用人 仝菊圃 / 157

恩威並施的帶兵藝術 王式九 吳錫祺 / 163

 

第三章 輾轉奔波 不忘憂國

在開封除舊布新 陳浴春 / 172

在曉莊創辦教育 陳德全 / 177

在河南大興建設 安敦禮 / 181

遊膠東視察海防 李丕茂 / 189

遊臨汝考察國防 毛汝軍 賈廣興 整理 / 199

在重慶針砭時弊 王贊亭 / 202

在威遠發起獻金 黃崇哲 / 210

在江津募捐抗日 姜維翰 / 213

 

第四章 長者情懷 永葆本色

馮玉祥的日常生活 吳錫祺 王式九 / 216

讀書記 吳錫祺 / 222

在馮玉祥將軍身邊 孫冠賢 / 228

避居峪道河 王贊亭 李少畬 整理 / 237

將軍送我去讀書 楊荷亭 / 242

馮玉祥買燈盞 何寶善 / 247

合川獻金 李 震 / 250

憶先生二三事 陳興禹 / 254

讀家父《自壽詩》想起 馮洪達 余華心 / 260

書摘/試閱

金蟬脫殼

馮玉祥就任陜西督軍後,由於陜西本來就不富庶,加上陜南道被軍閥吳新田割據著,陜北道被軍閥井岳秀割據著,只剩下關中道,還被省長劉鎮華和大小土著軍閥分片霸占,馮手裡只掌握了七個縣,不要說養活全省許許多多的軍隊,就連他自己的第十一師的糧餉也難以維持。適值直奉戰爭即將爆發,馮主動請求辭去陜西督軍職,願赴前線殺敵。直系首領曹錕、吳佩孚允如所請,戰後以河南督軍位置相酬。河南遠比陜西富庶,又無別的軍隊需求糧餉,於是馮乘機招兵買馬,擴充實力。

開封兵工廠晝夜加班,趕制武器彈藥。除了原有的第十一師外,不到半年時間,就增加了六個新兵團,名義上編為河南地方保安部隊。這就犯了吳佩孚的大忌。吳看到馮野心勃勃,其志不小,為免養虎為患計,就免去了馮的河南督軍職,調任一個空頭銜陸軍檢閱使。所遺河南督軍缺,由吳佩孚的嫡系親信第二十四師師長張福來接任,並命令馮只許帶走第十一師,而不許帶走編為河南地方保安部隊的六個新兵團。吳佩孚還密令張福來嚴陣以待,如果馮要帶走六個新兵團,即以武力截留。當時吳佩孚位尊勢大,馮只好忍氣聽命,離豫赴京。但是,關於六個新兵團的去留問題,吳佩孚卻被馮玩了一個“金蟬脫殼”的把戲愚弄了。馮令六個新兵團打著第十一師的旗號,由二十一旅旅長李鳴鐘率領,先行開拔,由開封經鄭州,火車一列接著一列地向北京開去。張福來見是第十一師的部隊,當然放行,不能截留,並且還對李鳴鐘旅長以禮迎送。六個新兵團過完,真正久經戰陣的老兵第十一師,由老將二十二旅旅長張之江率領著開來了。張福來打聽清楚之後,始知這是真正的第十一師,才知道先頭開過去的是冒充第十一師的六個新兵團。這個真正的第十一師,其戰鬥力之強,張福來深知不是第二十四師所能解決得了的,所以他沒敢動手,只好放行。後來吳佩孚跺著腳把張福來大罵了一通。

吳佩孚把馮部調到京城附近,因沒有地盤,當然就沒有糧餉來源,以為不要多久,就會使馮部匱乏崩散。可是,馮到了北京之後,卻大受當時的大總統黎元洪的歡迎。原來黎元洪手裡沒有武力,不過是一個有職無權的傀儡大總統,馮帶著四五萬人馬來到他的跟前,他如能抓到手裡,就是一筆很大的政治資本。於是,他馬上把馮的那六個新兵團編為正式的中央陸軍,給以第七、第八、第二十五等三個混成旅的番號,同馮兼任師長的第十一師統受陸軍檢閱使的直接節制指揮,並給以每月可以收入一二十萬銀圓的北京崇文稅關,作為軍餉基本來源。就這樣,馮得到了一個相當長時期的安定環境,專心致志地把部隊整訓了三年。這三年,成了馮訓練部隊的黃金時代,為後來西北軍的大事擴充,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溝壘比賽

西北軍在平時練兵期間,每年陰歷除夕前一兩天,趁著夜間沒有月亮、天氣冷的時候,進行一次溝壘(戰壕)比賽。1923年那一次,是在南苑大操場舉行的。以團為單位,每團出三個營,每營出四個連,每連出官長四員、士兵100名,不準多,也不準少。十五六個團分布在一個大操場的周圍,每一個團所挖溝壘的幅度,就是實戰時一個團應該擔任的防御地段;溝壘的深度,是立姿散兵壕。白天,各個團按照檢閱使署參謀處統一規劃的圖案,用石灰經始畫線後,團長帶著營長,營長帶著連長,連長帶著排長、班長,班長帶著列兵,挨次查看地段,布置任務。入暮後,6點半鐘開始,至次日凌晨3點鐘停止,共進行八小時,中間休息半小時,就地吃一頓夜餐。競賽指揮部的綠色信號彈升起,一齊動工,紅色信號彈升起,一律停工,做不好,不許整修,做不完,也不許再做。動工期間,不許說話,不許點馬燈,不許擦火柴,不許打手電筒。只聽見撲通撲通的一片鑿地聲和叮叮當當的工具碰擊聲,只看見鐵器碰著石頭迸出的一閃一閃的火星,其他漆黑一團,什麼也看不見。

由於北京的氣候比較寒冷,臘月間的地凍厚度一般都有一二尺,要用鐵锨、鐵鎬撬開它,是不可能的,因此,每個連隊都是在鐵匠爐上把兩根鐵杠子的兩端擰在一起,打成鐵錐;每個鐵錐由四個人分頭抓著兩根鐵杠的中部,齊力鑿掘地面的凍層,凍層掘開之後,鐵锨、鐵鎬才有用武之地。由於天黑,伸手不見五指,正在用手挖土的人有被鏟土的锨鏟斷手指的,有被鑿地的鐵錐戳傷腳面的,也有碰破頭、傷著臂、傷著腿的,整個說來,受傷的數目是以百計的。

在比賽動工過程中,自馮以下各級軍官統統親臨現場,巡視督飭,而連、排長除指揮外,都同士兵一道參加勞動。盡管天寒地凍,由於操作緊張吃力,凡是參加操作的官兵都把棉衣脫掉,只穿襯衣,還是熱得汗流浹背。次日天亮後,馮親自領著幾位旅長和參謀人員,評判優劣。結果,那次比賽,第八混成旅第二團名列,除了對該團全體官兵頒發榮譽獎和物質獎以外,還獎給團長張維璽一座直徑50厘米、高達100厘米、紫檀木架子玻璃罩的大銀杯。這座銀杯原來是溥儀送給馮的,作為獎品,十分珍貴。1927年,張維璽任西北軍第十三軍軍長時,在甘肅天水舉行了一次全軍運動會,會上進行了營長以上軍官400米賽跑,營長藺九洲取得名,張就把這座銀杯轉手獎給藺九洲了。1930年,藺九洲任團長時,在陜西安康作戰中陣亡,這座銀杯就不知所蹤了。

此外,馮平時練兵,每屆年終,總要舉行一次“年終校閱”。舉凡學科、術科、內務、衛生、制式教練、戰鬥教練、野外演習和實彈射擊(包括戰鬥射擊),都要來一次大檢閱。連與連比,營與營比,團與團比,旅與旅比,優勝個人和團體,都有獎勵。獎品除書面通令嘉獎外,團體者有錦旗、銀杯、銀盾和獎金。個人方面,軍官多為文房四寶和成套裝箱的木工工具或鐵工工具等,士兵多為襯衣、鞋襪、毛巾和牙刷、肥皂等。

在南京

1928年北伐戰爭結束後,馮赴南京就任國民政府行政院副院長兼軍政部長職,蔣介石和行政院院長譚延闿、立法院院長胡漢民、司法院院長居正、考試院院長戴傳賢、監察院院長於右任以及張群、何應欽、吳鐵城等設宴為之洗塵。筵席非常豐盛名貴,山珍海味無奇不有,中外名酒羅列俱全。宴會剛一開始,馮張嘴大哭地說:“豫、陜、甘三省(包括青海、寧夏)的軍民,連草根樹皮都吃不上,今天這樣的酒菜飯食,我實在沒法下咽。”接著他說了一聲“謝謝”,起身而去。蔣介石一伙東道主想不到遭此一場奚落,個個氣得發昏,於是大罵馮是矯揉造作,不近人情。

馮在行政院大廈內辦公,中午下班時別人都回宿舍吃飯去了,唯獨馮把飯菜用飯盒提到辦公室,就在辦公桌上吃午飯。有一天,中午下班時,院長譚延闿走得晚一些,馮要吃午飯了,就請譚延闿一起吃。譚延闿一看,主食是棒子面窩窩頭,副食是白菜豆腐和疙瘩頭咸菜,他就說:“您請吧!”馮說:“我這種飯菜,恐怕您還沒吃過吧?在行政院大廈的辦公室裡,恐怕從來也沒見過這樣的飯菜吧?”據說,譚延闿這位大官僚是講究吃喝的人,經常是雞魚肉蛋不離嘴,隔不了幾天,就要吃一頓60兩銀子一盆的燕窩或魚翅,這就難怪他咽不下棒子面窩窩頭和白菜豆腐疙瘩頭了。譚延闿的廚師曹某,據說是全國有名的廚師。可是,譚延闿終於死在這位曹廚師的手裡了,傳說是蔣介石用重金收買了曹廚師,把毒藥下到食物內給毒死的。

1928年,國民黨中央委員會舉行全體會議,討論各級官員的薪俸問題。有人提議,現任官員和中央委員每人月薪應為銀洋800元。恰好那天輪值的執行主席是馮,提議者發言後,馮就以執行主席的身份說話了。他說:“現在是戰亂之後,民窮財盡,特別是豫、陜、甘一帶,連年旱澇成災,顆粒不收,老百姓連草根樹皮都吃光了,我們居上位者拿那麼多的錢,不顧人民的死活,於心何忍?!”馮的話音一落,那位提議者和一些附議者紛紛開腔了,他們說:“我們從廣州出師北伐的時候,也曾光著腳板,穿著草鞋,茹苦含辛地什麼罪都受過,什麼苦都吃過,今天革命成功了,我們應該享受享受了,月薪800元並不算高。”但是,不管他們怎麼說,馮一味推托,就是不予表決,這一天過去了。第二天,別人當了執行主席,提議月薪800元的人更多了,執行主席很快地付諸表決,除馮和極少數幾位委員反對外,絕大部分委員都是舉手、鼓掌通過。馮氣得頓足並立即退出會場,不再出席會議。

馮在南京時,南京市市長是劉紀文。劉是蔣介石任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時期的軍需處長,是蔣手下紅的一個人。他當上了南京市市長之後,炙手可熱,驕奢淫逸,貪贓枉法,無惡不作,市民有冤無處訴,有理無處申。馮到南京後,市民向他投告者,目不暇接。當劉紀文和中央大學校花許淑珍結婚時,趨炎附勢、乘機鉆營者,紛紛饋送金銀珍寶,作為賀禮。馮也不免俗,給劉紀文送了一個頗為精致的小匣子。劉紀文打開匣子看是什麼貴重禮物,不看猶可,一看登時嚇得面無血色,渾身打戰。原來滿匣子裡面裝的全是南京市民控告劉紀文種種罪行的狀子。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292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