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即日起~6/30,暑期閱讀書展,好書7折起
專利分析:方法、圖表解讀與情報挖掘(第2版)(簡體書)
滿額折

專利分析:方法、圖表解讀與情報挖掘(第2版)(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149 元
定價
:NT$ 894 元
優惠價
87778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2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名人/編輯推薦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系統收集了國內外常用的專利分析方法,並借鑒吸收了美、日、法、英、韓等國家及我國臺灣等地區的相關研究機構和人員的較新研究成果,還重點參考了國內外主要專利分析工具中采用的較為先進的專利分析方法,結合作者自身的研究成果以及實際工作實踐,首次對專利信息分析方法按照分析的物件、目的和深入程度進行了系統的歸納和梳理。本書設置了很多獨有的專利分析方法內容,為從事專利信息分析工作的人員提供了一本系統完整、具有一定理論深度和較強實用性的專利信息分析方法方面的教材。



作者簡介

主編:馬天旗

副主編:趙亞娟 黃文靜 張 弛 謝阿漣

李 杰 趙 哲 朱玉華 劉丹丹

張 叢 馬德剛 李 萍 盧寶鋒

郝政宇 裴 軍 王 冀 孫 敏

呂璐成 劉斌強 李 梁 邱俊杰

楊欣宇 闞 紅 董新蕊

主編:馬天旗,國家知識產權運營公共服務平臺副總經理,原國家知識產權局專利局機械發明審查部輕工機械處副處長,中國知識產權研究會高校知識產權管理與大數據中心副主任,全國專利信息利用師資人才,中國專利信息分析人員測評委員會成員,認證專利評估分析師,認證專利許可策略談判師,專利侵權判定咨詢專家庫專家,《中國發明與專利》審稿專家等。主編《專利分析》《專利布局》《專利挖掘》《專利轉移轉化案例解析》《高價值專利培育與評估》《高價值專利篩選》《國外及我國港澳臺專利申請策略》、編著《專利商戰啟示錄》等10多種書籍,作為課題組組長、負責人、指導專家參與專利信息分析、專利導航、專利預警、專利分析評議課題30多項。


名人/編輯推薦

1.國內唯一一本系統完整、既有理論深度又極具實用性的專利信息分析方法方面的教材;

2.專利信息聚類分析、專利引證數據分析、專利模型分析、專利大數據關聯分析、專利規避設計分析、專利技術挖掘分析、專利技術追蹤分析等章節內容為國內首次在相關書籍中出現的章節內容;

3.借鑒吸收了美、日、法、英、韓、我國臺灣等國家或地區的相關研究機構和人員的較新的研究成果;

4.重點借鑒和分析了國內外主要專利分析工具中采用的較為先進的專利分析方法;

5.對每種專利分析方法都配置了作者收集或親自參與的典型案例,方便理解和應用;

6.作者來自國家專利局從事專利分析的人員、專利信息咨詢機構的人員、企業一線的從事研發和專利管理的人員等,整個作者團隊知識結構合理,視野和角度全面;

7.本書組織多位知名的專利分析專家進行審校,以借鑒專家的主流思想並保證本書的學術嚴謹性。


編者序


據統計,世界上每年發明創造成果的90%~95%在專利文獻上記載。那麼,怎麼從文獻中提取零散的專利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組合,並利用統計學方法和技巧使這些信息轉化為具有總攬全局及預測功能的競爭情報,就成了知識產權行業中一項舉足輕重的研究內容。專利信息作為一種集技術、經貿、法律等於一體的高價值信息資源,可以用於輔助決策、指導技術研發、分析市場態勢、促進產業升級,具有很高的價值。專利分析是進行專利布局規劃、專利挖掘指導、高價值專利篩選、評估和運營等一切專利實務工作的基礎,甚至是貫穿其中,例如在企業專利布局工作中,需要進行多個方面的專利信息分析。毫不夸張地說,學好專利分析方法是每一位知識產權人的“基本功”。

鑒於此,“專利信息分析專業人員”作為一個確定的職業在2015年被列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18年還專門組織編制了《專利信息分析專業人員能力素質指導大綱》。在大綱的編制過程中,筆者有幸作為專家組成員之一全程參與其中,對專利信息分析人員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多個模塊都進行了深入研究。

截至2020年年底,國家知識產權局會同教育部批復建設23家高校國家知識產權信息服務中心,制定出臺知識產權基礎信息數據規範,持續拓展知識產權信息傳播利用渠道,專利信息傳播利用基地和文獻服務網點達到132個,新建30家技術與創新支持中心(TISC)。進行專利分析的主要障礙——專利信息的獲取得到了極大的改善,這為全方位、大規模、高質量地開展專利信息分析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要實現我國專利信息服務能力的科學發展,還需要對制約其發展的因素進行全面、深入、整體的思考,只有摸清造成我國專利服務機構高端服務能力明顯不足這一現象的各種深層次矛盾,才能發現內在的運行和發展規律,解決發展所面臨的根本問題。

我國專利服務機構的高端專利信息服務能力尚不能充分支持我國創新主體和市場主體的需求。而造成我國專利服務機構“缺鈣”最直接的原因之一是“缺血”,即缺乏專利信息服務高端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專利信息服務既需要能夠嫻熟地掌握專利檢索技能、專利信息分析預警方法、專利戰略制定決策能力的高端人才,又需要懂技術、懂經營、懂法律的復合型人才。

我國專利服務機構“缺血”的主要原因是“造血能力”不足,沒有構建完備的專利信息高端人才和復合型人才培養培育體系。而“造血能力”不足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批量的“造血幹細胞”——對專利信息分析和情報挖掘方法進行系統深入研究並能熟練掌握和靈活運用的師資隊伍。“造血幹細胞”的成長需要非常好的“營養環境”,只有組織人員對專利信息分析加工方法進行深入研究之後才能系統掌握和靈活運用,才能在此基礎上組建相應的師資隊伍,才能形成科學合理的課程體系和課程內容。

專利信息分析方法方面的核心研究成果不可能直接從國外獲得,需要靠我們自身進行系統且深入的研究來獲得。國外專利分析方法的研究成果主要以三種形式進行保護,一是作為技術秘密來保護,二是研發成特定的專利分析工具,三是申請專利。不管是何種方式,都不可能直接拿來免費使用。諸如專利價值評估模型等核心的專利分析方法,國外專利信息服務機構通常都是作為技術秘密來保護,即使購買到它的專利分析工具,我們也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再加上我國專利文獻具有專利年齡都比較短、缺乏系統的專利引證數據、中文語言屬性帶來的文本挖掘問題等一系列特殊情況,都需要我們開展針對專利分析方法的系統研究。

因此,制約我國專利信息服務機構服務能力提升的最關鍵、最根本性的問題是缺乏對專利信息分析加工方法進行系統深入的研究,缺乏普適性、基礎性和系統性的教材。

本書第1版的出版得到業界的極大關注,甚至有長期從事專利信息服務的國外知名機構購買此書。自2015年9月首印以來5年內已加印7次,被企業的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和服務機構的知識產權咨詢師親切地稱為專利分析方面的“紅寶書”。僅在“當當網”上就有超過2300條的點評,好評率接近100%。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書中有些案例和理論變得有些陳舊,有些新的分析方法有必要收入其中,再加上有上百條讀者的意見和建議反饋,因此最終決定啟動本書第2版的編寫工作。幸而這一工作得到了諸多本領域專家和好友的支持,修訂工作才得以完成。

在本書第2版的編撰過程中,馬天旗、朱玉華、趙哲、趙亞娟、謝阿漣負責統稿工作。馬天旗全面參與了各章節的修訂和案例收集工作,並主要參與了第1~3、6、8、10、13、19、22章的修訂;趙亞娟主要參與了第3、6、10、14章的修訂;張弛主要參與了第1~3章的修訂;謝阿漣主要參與了第5章的修訂,並撰寫第22章;趙哲主要參與了第9、10、12、16章的修訂;朱玉華主要參與了第8、9、20章的修訂;劉丹丹與孫敏主要參與了第4、5、7章的修訂;馬德剛主要參與了第11、17章的修訂;盧寶鋒主要參與了第4、5章的修訂;裴軍主要參與了第15、18章的修訂;楊欣宇主要參與了第23章的修訂。本次修訂對第1版中的時間節點的表述基本未做修改,請讀者結合上下文語境來理解。

專利分析方面的知識浩瀚如海,本書雖傾盡編者們心血,然仍難免有疏漏和差錯,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再次感謝黃清明和張利萍兩位編輯的辛苦付出,感謝陳燕、劉細文、劉介明、蘇平、何佳、王峻嶺、關典、潘曉梅和宋逸峰等專家為本書撰寫推薦語。



馬天旗

2021年2月


目次

目 錄

緒 論

第一節 專利分析方法的發展

第二節 專利分析方法的分類

數據分析方法篇

第一章 數據趨勢分析

第一節 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第二節 技術生命周期分析

第三節 專利集中度趨勢分析

第二章 數據構成分析

第一節 技術構成分析

第二節 來源地區和/或目標地區構成分析

第三節 類型構成分析

第三章 數據排序分析

第一節 技術分支排序分析

第二節 地區排序分析

第三節 申請人排序分析

第四節 發明人排序分析

第五節 其他排序分析

第四章 數據關聯分析

第一節 專利圖表關聯分析

第二節 專利指標組合分析

第三節 綜合數據關聯分析

第五章 數據聚類分析

第一節 數據挖掘與聚類分析

第二節 聚類分析的主要類型及案例

第三節 商業化專利分析工具中的聚類分析

第六章 專利引文分析

第一節 專利引文分析理論基礎

第二節 專利引文分析類型

第三節 專利引文分析指標

第四節 專利引文分析典型案例

第七章 專利分析模型

第一節 專利價值評估模型

第二節 專利申請趨勢分析模型

第三節 企業競爭力評價模型

第四節 基於失效/有效專利聚類的產業技術主題分析

第五節 企業/機構創新戰略分析模型

第六節 企業潛在研發合作伙伴遴選模型

技術分析方法篇

第八章 技術功效矩陣分析

第一節 功效矩陣的分析內容

第二節 功效矩陣的構建步驟

第三節 功效矩陣在技術手段發現上的應用

第四節 功效矩陣在專利挖掘中的應用

第五節 功效矩陣在分析技術熱點和空白點中的應用

第六節 功效矩陣在區域或創新主體技術對比分析中的應用

第九章 重點專利分析

第一節 重點專利衡量指標

第二節 重點專利的篩選方法及案例

第三節 重點專利的分析方法及案例

第十章 專利技術路線圖分析

第一節 專利技術路線圖的概念

第二節 專利技術路線分析圖的繪制方法

第三節 專利技術路線圖分析的典型案例

第十一章 權利要求分析

第一節 權利要求保護範圍分析

第二節 侵權比對分析

第三節 專利撰寫缺陷分析

第四節 專利穩定性分析

第十二章 專利技術規避設計分析

第一節 專利技術規避概述

第二節 專利技術規避分析案例

策略分析方法篇

第十三章 技術追蹤策略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技術追蹤策略的專利分析方法和流程

第二節 技術追蹤策略專利分析的典型案例

第十四章 專利挖掘策略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專利挖掘的理論基礎

第二節 基於研發項目的專利挖掘策略的專利分析案例

第三節 基於技術需求專利挖掘策略的專利分析案例

第四節 基於標準制定專利挖掘策略的專利分析案例

第五節 基於包繞核心專利挖掘策略的專利分析案例

第十五章 研發合作策略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研發合作策略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二節 研發合作策略專利分析的典型案例

第十六章 專利布局策略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專利布局策略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二節 專利布局策略專利分析的典型案例

第十七章 專利訴訟策略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訴訟主體的專利分析

第二節 訴訟可能性的專利分析

第三節 訴訟策略延伸的專利分析

第四節 以科創板上市為核心的專利訴訟策略分析

第十八章 專利運營策略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專利運營概述

第二節 專利運營策略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三節 專利運營策略專利分析的典型案例

應用分析方法篇

第十九章 技術引進中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技術引進中專利分析的必要性

第二節 技術引進中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三節 技術引進專利分析典型案例

第二十章 產品出口中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產品出口中專利分析的必要性

第二節 產品出口中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三節 產品出口專利分析典型案例

第二十一章 對抗競爭對手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對抗競爭對手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二節 對抗競爭對手專利分析典型案例

第二十二章 專利對標分析

第一節 專利對標分析的應用場景

第二節 專利對標分析的方法與流程

第三節 對標分析典型案例

第二十三章 專利預警及應對中的專利分析

第一節 專利預警概念

第二節 專利預警及應對中的專利分析方法

第三節 專利預警及應對專利分析典型案例

參考文獻

案例目錄

數據分析方法篇

【案例1-1】切削加工刀具領域全球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案例1-2】立體影像領域全球專利態勢分析

【案例1-3】某存儲器領域重點申請人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案例1-4】某公司在某技術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案例1-5】超高清終端圖像處理及接口全球專利申請趨勢

【案例1-6】在華石墨烯專利申請IPC數量變化情況

【案例1-7】全球石墨烯專利申請趨勢

【案例1-8】鉻修復中國專利申請趨勢

【案例1-9】打印成像領域技術生命周期分析

【案例1-10】LCD領域全球專利態勢分析

【案例1-11】空氣污染清潔技術各技術分支的技術生命周期

【案例1-12】TFT-LCD、閃存系統、個人數字助理技術的技術生命周期

【案例1-13】純電動汽車技術生命周期分析

【案例1-14】切削加工刀具領域申請人集中度趨勢分析

【案例1-15】LWD無線隨鉆技術領域申請人集中度趨勢分析

【案例1-16】智能手機觸摸屏專利集中度分析

【案例1-17】廣州開發區與張江藥谷的生物醫藥產業技術集中度對比

【案例1-18】國際人臉識別技術領域技術集中度分析

【案例2-1】 切削加工刀具領域專利技術構成分析

【案例2-2】 某技術領域主要專利申請人技術構成比較分析

【案例2-3】索尼集團全球專利申請技術構成

【案例2-4】天津市前10申請人各技術主題的構成情況

【案例2-5】4國3D打印材料技術研發側重點

【案例2-6】全球、中國、四川省醫藥產業技術構成分析

【案例2-7】工業機器人焊縫跟蹤技術領域專利來源國與目標國分析

【案例2-8】切削加工刀具領域專利申請流向分析

【案例2-9】鋰離子動力電池全球專利申請的區域分布

【案例2-10】空氣污染清潔技術國籍構成分析

【案例2-11】空氣污染清潔領域不同申請人五局申請情況

【案例2-12】小麥清理設備領域的中國專利申請類型分析

【案例2-13】 切削加工刀具領域專利申請人類型分析

【案例2-14】切削加工刀具領域國內外專利申請人構成比較分析

【案例2-15】3D打印材料產業專利申請人類型分析

【案例2-16】天津市不同技術分支的專利申請人類型構成情況

【案例2-17】天津中藥領域專利有效性分析

【案例3-1】金融科技領域專利技術主題分析:基於機器學習方法

【案例3-2】空氣凈化機領域技術排序分析

【案例3-3】石油和天然氣領域技術分支排序分析

【案例3-4】 某公司專利申請地域排序分析

【案例3-5】PCT申請量的省市排序分析

【案例3-6】生物藥產業四川省主要技術分支排序分析

【案例3-7】“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專利受理量排序分析

【案例3-8】某技術領域重點申請人排序分析

【案例3-9】LWD無線隨鉆領域主要申請人排序分析

【案例3-10】DRAM領域全球重要專利申請人

【案例3-11】移動支付領域全球申請人排序分析

【案例3-12】某技術領域發明人排序分析

【案例3-13】棕櫚油產業發明人排序分析

【案例3-14】引證US9616187的申請人排序分析

【案例3-15】石墨烯領域合作申請排序分析

【案例3-16】天津市生物醫藥產業主要申請人競爭地位分析圖

【案例3-17】棕櫚油產業專利族規模分析

【案例3-18】棕櫚油生產技術第二目標地排序分析

【案例4-1】工業機器人領域專利申請趨勢分析

【案例4-2】美國藥企技術併購物件甄選分析

【案例4-3】防治乙肝病毒(HBV)藥物專利組合分析

【案例4-4】聯發科技公司併購行為對其專利布局影響分析

【案例4-5】Silicon Image公司併購行為對其專利布局影響分析

【案例4-6】石化領域技術合作者篩選分析

【案例4-7】蘋果公司可穿戴設備專利影響力比較分析

【案例5-1】稀土萃取技術專利數據Lingo聚類分析

【案例5-2】蘋果公司專利共被引聚類分析

【案例6-1】核心專利篩選分析

【案例6-2】高被引專利分析

【案例6-3】基於引證矩陣的專利申請人技術角色分析

【案例6-4】微藻相關技術專利申請人之間引用網絡分析

【案例6-5】全球5G通信企業專利引證網絡分析

【案例6-6】燃料電池領域專利引證網絡分析

【案例6-7】基於專利引文路徑疊加網絡的超導材料領域發展軌跡分析

【案例6-8】核心專利的多級引證網絡分析

【案例6-9】基於引證關係的技術主路徑

【案例6-10】自動分辨錢幣金額專利技術的後期保護策略分析

【案例6-11】圍繞核心專利的布局策略分析

【案例7-1】半導體照明技術專利申請量的生命周期S曲線分析

【案例7-2】4家知名技術研究機構的創新戰略比較分析

【案例7-3】熱水器防水垢技術領域潛在合作伙伴分析技術分析方法篇

【案例8-1】農機領域技術詞匯及功效詞匯的概括歸納

【案例8-2】星表移動機器人領域技術功效矩陣輔助技術手段發現分析

【案例8-3】洗衣機領域技術功效矩陣輔助專利挖掘分析

【案例8-4】切削加工刀具塗層領域技術熱點和技術空白點分析

【案例8-5】3D打印技術的中國與美國專利技術分布對比

【案例9-1】某公司重點專利的篩選分析

【案例9-2】多點觸控技術領域美國專利分析

【案例9-3】ME/MC技術相關產品在美被訴專利分析

【案例9-4】從訴訟角度篩選分析LED領域的重要專利及其組合

【案例9-5】某公司地質建模技術專利分析中的重點專利分析

【案例9-6】多件專利組合保護範圍解析

【案例10-1】3D打印專利技術演進路徑

【案例10-2】刀具塗層結構領域專利技術路線分析

【案例10-3】微帶天線領域專利技術路線分析

【案例10-4】車用兒童安全座椅的靠頭調節領域專利技術路線分析

【案例10-5】光子晶體光纖專利技術路線及產業轉移路徑分析

【案例10-6】人臉識別專利技術發展路線及產品應用分析

【案例10-7】汽車生產與制造相關技術主題演化分析

【案例10-8】基於高頻關鍵詞的無線鼠標專利技術路線圖

【案例10-9】基於專利分析的染料敏化太陽能光伏產業未來技術發展路線圖

【案例11-1】某專利權利要求結構及要件分析

【案例11-2】某專利權利要求保護範圍影響因素分析

【案例11-3】多件專利組合保護範圍分析

【案例11-4】某專利授權許可技術方案之自由實施度分析

【案例11-5】輸送管專利侵權比對分析

【案例11-6】A芯片的專利侵權分析

【案例11-7】權利要求撰寫缺陷分析

【案例11-8】說明書撰寫缺陷分析

【案例11-9】專利授權確權程序中的意見陳述缺陷分析

【案例11-10】發明專利“公開不充分”分析

【案例11-11】發明專利不具備新穎性分析

【案例11-12】發明專利不具有創造性分析

【案例12-1】基於技術特征比較的技術規避設計分析

【案例12-2】發那科Delta並聯機器人的專利規避設計策略分析

【案例12-3】京東方觸控技術要素省略的專利規避設計分析策略分析方法篇

【案例13-1】切削加工刀具行業的技術追蹤策略專利分析

【案例13-2】蘭伯西與梯瓦的技術追蹤策略專利分析

【案例13-3】對某公司的專利技術追蹤策略分析

【案例14-1】谷歌公司移動視頻業務專利挖掘策略分析

【案例14-2】中藥企業技術機會識別36

【案例14-3】機器人伺服電機點焊鉗小型輕量化技術專利挖掘策略分析

【案例14-4】圍繞Mobile 3D標準制定的專利挖掘策略分析

【案例14-5】圍繞燃氣輪機葉片技術改進的專利挖掘策略分析

【案例15-1】 國內生物製藥行業研發合作情況分析

【案例15-2】基於研發合作情況的東麗公司技術薄弱點和研發方向分析

【案例15-3】 三菱材料公司的研發合作策略分析

【案例15-4】川崎重工業株式會社高鐵領域合作研發策略分析

【案例16-1】某公司指紋識別技術-時間布局分析

【案例16-2】多屏互動技術-空間布局分析

【案例16-3】多屏互動技術-競爭主體布局分析

【案例16-4】指紋活體檢測技術-時間-空間布局分析

【案例16-5】深度神經網絡語音識別技術競爭主體技術-時間布局分析

【案例16-6】氧化物TFT主要技術-團隊-空間布局分析

【案例16-7】三維NAND型存儲器企業專利布局競爭策略

【案例16-8】從光學膜專利布局視角分析企業轉型模式

【案例16-9】專利組合類型及專利組合布局解析

【案例17-1】迫使競爭對手的客戶采購本公司產品的訴訟策略分析

【案例17-2】競爭對手間專利反訴的訴訟策略分析

【案例17-3】NPE的專利組合訴訟策略分析

【案例17-4】被告的專利無效應訟策略分析

【案例17-5】被告專利反訴的應訟策略分析

【案例17-6】某領域重點專利申請人專利訴訟的可能性分析

【案例17-7】威盛公司專利訴訟可能性分析

【案例17-8】PATTERN技術美國專利訴訟可能性分析

【案例17-9】Apple與Nokia專利訴訟分析

【案例17-10】Apple專利訴訟情況分析

【案例17-11】基於專利訴訟情況的專利布局策略分析

【案例17-12】競爭對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破壞業務獨立性的訴訟策略與應對

【案例17-13】競爭對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破壞業務獨立性的訴訟策略與和解策略

【案例17-14】競爭對手發起專利侵權訴訟破壞業務獨立性的訴訟策略與迂響應對策略

【案例18-1】EOS公司反客為主的專利運營策略分析

【案例18-2】某藥物專利增值運營策略分析

【案例18-3】Alliacense公司的專利許可策略分析

【案例18-4】山東理工大學聚氨酯發泡劑技術專利運營策略分析

【案例18-5】MPEG LA專利池運營策略分析應用分析方法篇

【案例19-1】鍋爐領域專利技術引進中的專利分析

【案例19-2】某技術引進目標企業的技術實力分析

【案例19-3】某企業海外併購中的專利盡職調查分析

【案例20-1】上海鍋爐廠出口印度的專利風險分析

【案例20-2】某公司出口阿爾及利亞的垃圾壓實機專利分析

【案例20-3】某公司產品出口日本的專利風險分析

【案例21-1】我國農機行業的主要國外技術競爭對手分析

【案例21-2】某公司在中國Y型軋機領域的重點競爭對手分析

【案例22-1】室內除味產品領域的專利對標分析

【案例23-1】新技術立項階段的專利預警分析

【案例23-2】研發路徑選擇的專利預警分析

【案例23-3】產品出口中的專利侵權風險預警分析

【案例23-4】應對競爭對手的專利預警分析

【案例23-5】 產品出口前的專利預警分析


書摘/試閱

據統計,世界上每年發明創造成果的90%~95%在專利文獻上記載。那麼,怎麼從文獻中提取零散的專利信息進行分析、加工、組合,並利用統計學方法和技巧使這些信息轉化為具有總攬全局及預測功能的競爭情報,就成了知識產權行業中一項舉足輕重的研究內容。專利信息作為一種集技術、經貿、法律等於一體的高價值信息資源,可以用於輔助決策、指導技術研發、分析市場態勢、促進產業升級,具有很高的價值。專利分析是進行專利布局規劃、專利挖掘指導、高價值專利篩選、評估和運營等一切專利實務工作的基礎,甚至是貫穿其中,例如在企業專利布局工作中,需要進行多個方面的專利信息分析。毫不夸張地說,學好專利分析方法是每一位知識產權人的“基本功”。

鑒於此,“專利信息分析專業人員”作為一個確定的職業在2015年被列入我國《職業分類大典》。國家知識產權局在2018年還專門組織編制了《專利信息分析專業人員能力素質指導大綱》。在大綱的編制過程中,筆者有幸作為專家組成員之一全程參與其中,對專利信息分析人員需要具備的知識、技能和素質的多個模塊都進行了深入研究。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778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