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0
0
【簡體曬書節】 單本79折,5本7折,優惠只到5/31,點擊此處看更多!
提醒您!您有折價券未完成領取,請盡速登入以保存至您的帳號。
黃陶樓先生日記(全2冊)(簡體書)
滿額折

黃陶樓先生日記(全2冊)(簡體書)

商品資訊

人民幣定價:278 元
定價
:NT$ 1668 元
優惠價
871451
領券後再享88折起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可得紅利積點:43 點
相關商品
商品簡介
作者簡介
目次
書摘/試閱

商品簡介

本書為《國家圖書館藏未刊稿叢書》之《日記編》之一,為清代名人黃彭年的日記。分上下兩冊。黃彭年(1824—1890)清代官吏、學者。字子壽,號陶樓,晚號更生,貴州貴筑縣(今貴陽市)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授編修。記述了那個時代的政治、人物、時事、風俗等等,有較高的史料價值。

作者簡介

黃彭年(1824—1890)清代學者。字子壽,號陶樓,晚號更生,貴州貴筑縣(今貴陽市)人。道光二十七年進士,授編修。同治元年入駱秉章四川幕府,官至湖北布政

使。嘗掌教關中書院、保定蓮池書院。 樊長遠,國家圖書館古籍部研究員,擅長古籍整理及版本研究,曾著有《日知錄》版本雜識,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國圖藏未刊稿整理與研究”。


黃陶樓先生日記(上)





中國國家圖書館以庋藏中國古籍善本宏富著稱,其中宋元舊槧、珍稀印本,向爲學界推重,頗獲利用。相較之下,約佔館藏善本總量三分之一的寫本類文獻,利用還遠遠不夠,堪稱有待發掘的文獻寶藏。國圖藏寫本文獻以著作稿抄本爲主,兼及日記、書札、題跋、校語、文書檔案等類文字形式,因多爲唯一傳本,故有別於刊印文獻,具有獨特的文物、藝術和文獻價值。根據館方專家調查,陳紅彥《國家圖書館藏抄本述略》,《國家圖書館學刊》,2016年第4期。館藏宋元抄本即有十五部,明抄本則多達一千二百四十六部,其中一百七十餘部爲內府所抄。如宋仁宗親撰《洪範政鑒》,僅此一部內府抄本秘藏宮內,從無刊刻傳抄,彌足珍貴。明嘉靖間《永樂大典》抄本,世存殘卷亦以國圖收藏最夥。許多早期抄本與原本成書年代接近,而原本或有亡佚殘缺情形,抄本遂具有無可替代的校勘與輯佚價值。國圖所藏明清抄本中,著名學者、藏家抄本佔有相當比例,許多是影抄宋元舊本和珍稀本,僅毛晉汲古閣影抄本即有近八十部。在清抄本五千餘部中,還包括有盧文弨、鮑廷博、吳騫、翁方綱、陳鱣、黃丕烈、焦循、管庭芬、楊守敬、王國維等名家手稿本。著作類稿抄本之外,國家圖書館還藏有明清以至民國一百五十餘家日記稿抄本,三四百種書札文獻,數千款金石題跋,以及數量不菲的圖卷題詠、批校文字、文書檔案等類寫本文獻。上述寫本文獻,除部分著作抄本之外,大多未經刊行,均可歸爲未刊稿之列。


寫本文獻存量稀罕,往往具有孤本性質,加之多數未經整理,字跡辨識不易,閲覽亦不方便,這都成爲限制其發掘利用的重要原因。有鑒於此,我們組織國家圖書館古籍館與北京大學中文系合作的學術團隊,在對館藏寫本文獻全面調查的基礎上,首先選擇具有重要學術價值、讀者利用不便的未刊文獻,予以整理刊布。並在國家社科基金申請設立“國家圖書館藏未刊稿整理研究”重大課題,以保證整理研究工作的實施。經過課題組同人的共同努力,陸續完成部分階段性成果,今擬分作日記、書札、金石題跋、題贊手卷、中法漢學研究所、著作諸編,依次予以刊布。


《日記編》整理收録顔懋價、葉鈞、張廷濟、何紹基、趙宗建、黃彭年、江標七位清人未刊稿本日記。其中如黃彭年、江標,不僅參與過重大政治活動,在學術領域亦有較高成就,屬於政學兼通的重要歷史人物。黃彭年《黃陶樓先生日記》、江標《笘誃日記》,所載均長達數十年,可稱一生行跡的詳盡記録,涉及朝章典故、交遊見聞、日常讀書生活等諸多內容,極其豐富。張廷濟《張叔未日記》、顔懋價《顔脩來日記》、葉鈞《壺中日記》、何紹基《東洲草堂日記》,雖然記述時間不長,但是內容各有所長,據之不僅可以考察日記主人的生平交遊,還可豐富清代學術史的場景。晚清藏書家趙宗建的《舊山樓日記》《非昔居士日記》《庚子非昔日記》,內容跨越清同治元年(1862)至光緒二十一年(1895)共三十多年的時間,記録了趙氏的日常生活、藏書收購及與衆多友人交遊情形,還有對圍剿太平軍的見聞記述,頗能反映江南地方士人的生活與眼界。


《書札編》從館藏各類書札文獻中選取黃彭年、趙宗建、張蔭桓、袁昶、王懿榮、吳重憙、繆荃孫、葉德輝等十餘家往還書札,予以整理刊布。因所涉人物都是晚清、民國間重要官員和學術文化界名流,書札內容豐富,且未經前人揭示,具有無可替代的文獻價值。如《黃子壽先生遺札》收録清光緒年間黃彭年在江蘇布政使任內與按察使朱之榛之間往來信件六十七通,涉及漕運與海運之流弊、來蘇流民之安置、正誼書院並藏書樓之籌建等諸多政務。黃彭年著述宏富,但大多未經刊布,本課題同時整理其日記、書札,預期將會推動學界對黃氏的深入研究。《趙宗建友朋書札》收録趙宗建光緒年間所撰詩歌、隨筆、抄經、墓志銘、祝壽帖及其友人李芝綬、季錫疇的書札共一百四十餘件,不僅內容豐富,還可與《日記編》所收趙氏三種日記互相參照,促進學界對這位重要藏書家的全面研究。《袁昶友朋書札》收録劉履芬、丁丙、馮煦、孫詒讓、楊守敬、沈曾植、戴望、張謇、李文田、孫衣言、張鳴珂、張之洞、陸潤庠、王頌蔚、王懿榮、翁同龢等人信札二百餘通,袁昶親自整理粘貼爲十二巨冊,涉及歷史人物衆多,堪稱是晚清學者的群體資料。《王懿榮往還書札》收録王懿榮與師友、親屬往還書札數百通,基本可以反映其後半生的主要經歷與交遊關係。王懿榮光緒年間授翰林院編修,三任國子監祭酒,博覽書史,精於鑒藏,與當世金石學者來往密切。書札所涉人物包括潘祖蔭、陳介祺、繆荃孫、吳大澂、盛昱、汪鳴鑾、孫汝梅、黃紹箕、吳重憙諸名流,以及女兒女婿等家人。書札內容多爲討論金石碑拓釋讀、古籍收藏、科舉學問,以及時務政治、爲人處世、家務瑣事,據之可以考察同光時期精英士大夫鑒藏金石之風尚,以及業餘生活趣味的豐富細節。《藝風堂同人尺牘》是晚清著名學者繆荃孫的友朋書札稿本集,收録惲祖翼、繆朝荃、劉炳照、吳慶坻、陳慶年等人致繆荃孫書札一百餘通。書札的撰寫時間多在光緒時期,內容比較廣泛,除家常瑣事之外,還涉及刻書、詩詞交往、方志編纂等方面,是研究繆荃孫學術交遊、晚清政治與文化教育的重要資料。葉德輝致松崎鶴雄書札(《郋園手札》)是著名學者葉德輝1910年至1920年間致日本學者松崎鶴雄的書信,涉及研治經學、小學等多方面內容,可稱現代中日學術交流史的重要文獻。


《書札編》收録書札出自名家之手,書法用箋考究,文獻價值之外,兼具有藝術觀賞價值,故採取録文整理與選擇影印結合的方式予以刊布。此外,我們還特邀白謙慎先生、薛龍春先生精選館藏十餘種名家尺牘,製作法書字帖,集爲《國家圖書館藏清代名家尺牘法書選刊》,以饗書法愛好者。


國圖收藏金石拓本豐富,題跋數量衆多。如宋元合璧拓本《廣政石經》即有名家題跋、批校百餘款,宋拓《嘉祐石經》亦有吳昌碩、丁晏、葉昌熾、沈曾植、羅振玉、陳寶琛、楊守敬、曹元忠、繆荃孫、柯劭忞等多人題跋和批校。《金石題跋編》甄選館藏金石題跋七十餘種,以拓本爲單位,撰寫提要,著録題名、拓本、裝幀、行款、書體、責任者、遞藏源流等項信息,並對題跋文字進行輯録整理,可爲金石證史、拓本源流研究、金石學者交遊研究提供全新的資料。


《題贊手卷編》率先刊布長達十六餘米的《明渤海孫氏積善堂題贊手卷》,該手卷是河北滄州孫楷第家族世守之寶,彙集明代前期朝廷重臣、翰苑侍從、書法名家四十三人的題贊墨跡,爲明代文化史、文學史、書法史研究的重要實物與文獻。諸家題贊,書法風格各異,可稱難得的藝術珍品。其中如明代第一大和尚姚廣孝的題贊,可能是其唯一的傳世手跡;而明初賢相“三楊”(楊士奇、楊榮、楊溥)和書法大家“二沈”(沈粲、沈度)的墨跡傳世甚罕,手卷所存可謂吉光片羽,彌足珍貴。此次刊布改卷裝爲經折裝,採用原版影印與題贊釋文相結合的整理方式,前半部分展示手卷原貌,後半部分爲題贊釋文、印章釋讀及題贊者小傳,既能滿足學術界對此珍貴文獻的研究需求,又可據之勾勒明初京師文化圈的面貌。


中法漢學研究所是法國中法教育基金委員會1941年在北京資助成立的漢學研究機構,設有民俗學組、語言歷史組、通檢組、圖書館、法文研究班等部門,開展文獻搜集整理和研究、翻譯工作。該研究所1953年撤離中國時,部分申請出關的圖書資料被中國政府徵購或沒收,輾轉存藏於國家圖書館。《中法漢學研究所編》對其中曾毅公《五十年來之甲骨學》、陸翔《敦煌學著述考》、傅惜華《漢代畫像全集》三編、徐宗元《古今本竹書紀年合校》、柯昌泗《漢晉石刻略録》、羅常培《蒙古字韻跋》、魏建功《完全本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初次的討論》等未刊論著稿本以及神禡相關資料,進行整理研究,以求揭示這批珍貴稿本資料的學術價值,豐富敦煌學、甲骨學、民俗學等專題學術史,爲深入瞭解中法漢學研究所的學術活動,探究現代漢學研究史,提供文獻幫助。


著作稿抄本在國圖館藏寫本文獻中數量居多,近年頗有影印出版,加之閲覽方便,已漸爲學界所關注,因此未列爲本課題重點物件。不過考慮到有些著作稿抄本學術價值很高,甚至關涉重要學術論爭,有必要予以刊布揭示,更便利學界研究,我們選擇方邁、王鳴盛、周廣業、孔廣栻、吳騫、王念孫、王引之、姚文田、李鋭、李文田等清代學者稿抄本予以影印,並分別撰寫研究解題。其中如李鋭《周易注疏校勘記》殘稿,是阮元主持纂修《十三經注疏校勘記》的重要文獻見證,有助於釐清當年校勘工作的緣起與修訂過程。《經義述聞》,涉及王念孫、王引之父子著作權的爭議,是清學研究界關注的熱門問題。爲便於展開深入研究,我們將國圖館藏《經義述聞》初刻、二刻、三刻所據稿本及《校書録》稿本合併影印。其餘諸家稿抄本,亦精彩紛呈,各有可觀。


以上未刊文獻,雖然形式有別,但是日記、書札、題跋及著作稿抄本內容多有關聯,甚至可以相互印證,子課題實際都是總課題的有機組成部分。我們希望通過對這批未刊文獻的發掘整理,爲學界提供第一手的資料,以推動明清以至近現代學術史研究的深入。在整理過程中,根據文獻樣式的不同,我們分別採取釋讀、點校、輯録、影印、解題、小傳等整理研究形式,以期最大限度地發揮未刊文獻的功用。因爲未刊文獻的隨意書寫特性,文字辨識、內容整理難度很高,整理成果想必仍有不少訛誤,期待學界同人不吝指正。此項整理研究工作得到國家圖書館古籍館、北京大學中文系的大力支持,浙江大學文化遺産研究院白謙慎先生、薛龍春教授在文字釋讀方面給予無私的幫助,鳳凰出版社慨允出版,謹表衷心感謝。





劉玉才

二〇一八年五月


目次

目録



上冊


第一冊道光二十七年九月


第二冊咸豐六年正月


第三冊咸豐六年二月


第四冊思朔録(咸豐六年五月)


第五冊思朔録二(咸豐六年七月)


第六冊思朔録三(咸豐六年八月)


第七冊思朔録四(咸豐六年十月)


第八冊思朔録五(咸豐七年二月)


第九冊思朔録六(咸豐七年三月)


第十冊思朔録七(咸豐七年閏五月)


第十一冊思朔録八(咸豐七年七月)


第十二冊思朔録九(咸豐七年九月)


第十三冊思朔録十(咸豐八年三月)


第十四冊咸豐八年八月


第十五冊趨庭録(咸豐九年正月)


第十六冊潞河紀程卷下(咸豐九年三月)


第十七冊趨庭録(咸豐九年七月)


第十八冊白雲編(咸豐十一年正月)


第十九冊遯庵日記(同治二年正月)


第二十冊遯庵日記(同治二年三月)


第二十一冊黎雅紀行(同治二年四月)


第二十二冊恥無藝齋日記(同治三年六月)


第二十三冊泛漣録(同治七年十二月)


第二十四冊翔鵠録一(同治八年六月)


第二十五冊翔鵠録二(同治八年八月)



下冊


第二十六冊同治八年十一月


第二十七冊遯庵日記(同治十年正月)


第二十八冊遯庵日記(同治十年十月)


第二十九冊遯庵日記(同治十一年六月)


第三十冊遯庵日記(同治十二年六月)


第三十一冊遯庵日記(光緒元年九月)


第三十二冊元甲録(光緒七年正月)


第三十三冊海行日記(光緒八年五月)


第三十四冊光緒八年六月


第三十五冊入秦記(光緒十一年六月)


第三十六冊秦藩日記(光緒十一年八月)


第三十七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二年十月)


第三十八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二年十一月)


第三十九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正月)


第四十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四月)


第四十一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五月)


第四十二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七月)


第四十三冊默化堂日記(光緒十三年九月)


第四十四冊入吳記(光緒十四年正月)


第四十五冊蘇藩日記(光緒十四年三月)


第四十六冊蘇藩日記(光緒十四年八月)


第四十七冊紫泥日記(光緒十五年七月)


第四十八冊蘇藩續記(光緒十五年九月)


第四十九冊遊山記(光緒十六年九月)


第五十冊下荊南日記(光緒十六年十一月)


第五十一冊陶樓書畫題跋


第五十二冊兩乙編


第五十三冊


書摘/試閱

【道光二十七年十月】


十月初一日,行五裡,過沙河。又四十裡,過正定府。又五裡,過滹沱河。又五裡,至十裡鋪,中火。五十裡,至欒縣宿。


伍、卓兩君候小宋,予以須合夥先行,獨行踽踽,曠野蕭條,自此始有離家之感矣。夜宿欒城,聞縣城五裡外武公車火牌車被劫,彌覺心惕。


初二日,行五十裡,至趙州,中火。五十裡,至柏鄉宿。


至趙州,遇入都人,託帶家信。入柏鄉境,過古鄗城。柏人,高祖所忌也,余至此,亦覺迫人矣。


初三日,行六十裡,至金提店,中火。五十裡,至順德府宿。


柏鄉南關外道分三叉:東通唐山,西爲至順德正道,應過內邱城,正南道無車轍,亦通順德。緣沙土深,車難行,故皆從西道而行,其實南道較近十裡,西道遠十裡也。余車始誤入東道,後改轍南行。緣道途多警,晚行可畏,重賜御者疾驅,日未落而至順德,人馬俱疲憊矣。金提,緣漢郭巨獲金以名。巨,孝子也。余以遠遊虧定省,愧殊深矣。順德(府治即邢國)至京千裡。自河南報災後,大雨十六日,自開封至順德,頃麥苗皆肥秀矣。


初四日,行三十裡,過沙河縣。又二十裡,至褡褳店,中火。二十裡,過臨洺關。又四十裡,至邯鄲縣宿。


沙河久旱而涸,轍深難行。臨洺關屬永年縣,倚山面河,正定爲畿南保障,此又正定門戶也。宋文貞墓在沙河縣北十裡,冉伯牛墓在臨洺關外,關內有冉廟,盧生廟在邯鄲城北二十裡。是日誦《文選》至吳質“西望邯鄲,懷廉、藺之風”之語。又見道旁盈車載小兒,問之,土人皆曰年饑不能自育而賣之也,感生於中,不覺涕下。過盧生廟,見壁間詩皆談夢幻,非余志也,率賦詩一首,別録。


初五日,行五十裡,過車騎關,至杜村鋪,中火。二十裡,過磁州。又三十裡,過漳水,至豐樂鎮宿,入河南界。


車騎關雄峻過於臨洺,然谿徑多,利於攻戰而不利於守,知地利者當駐兵於臨洺,而以車騎委之敵人,則全勝之策也。盛時無俟談兵,聊爲守土者陳有備無患之意。靖康中宗澤守磁州,繕城壁極堅固,今極凋敝,誰之責歟?漳水自河南林縣流入,河南、直隸於此分界。自出都來,墩鋪修整,定興之外惟邯鄲,然定興更鋪尚不若邯鄲更鋪之嚴肅。方出車時,武弁督兵役護送至天明而返,守土者之賢可知矣。道中見橋旁石碑題云“重修石橋碑記”,文云“道光二十六年六月重修石橋成,是爲記”,又見墓碑題“進士第河南知縣單君神道”,此二碑真絶妙好詞也,不覺失笑。是日大風。


初六日,行四十裡,過安陽縣。又十五裡,至魏家營,中火。三十五裡,過湯陰縣。又二十裡,至宜溝鎮宿。


安陽,古相州地,車騎輻湊,人物蕃昌,雖當大旱之後,不形凋敝,中州一大都會也。安陽城外河蓋亦漳衛之支流,記不詳,俟考。湯陰城外則衛水自淇縣流入也。湯陰城外石碑崗,曠土也,廣衍十餘裡,無居民,地不可耕,盜賊往往寇攘於此。此中不設更鋪,僅一墩臺耳,守土之罪也。在安陽拜韓魏公墓,湯陰拜岳武穆廟。經羑裡故城,在湯陰城北八裡。河陽古寺在安陽城南。路中遇童子,鄧姓,名成兒,年十五,與之食,不食,歸遺其母,孝子也。


初七日,行三十五裡,過淇水。又二十五裡,至淇縣,中火。五十裡,至衛輝府宿。


淇水在輝縣西北,接彰德府界,經湯陰縣,復南流,經淇縣入衛河,《詩》“淇水在右”是也。淇縣地方雄闊,水深土厚,殷故都。蓋自漢以後建都始取雄險,周以前則不尚險也。自此入汲縣,遙望蒼峪,逶迤數十裡,秀色迎人。自過漳水後始有山水之樂。在衛輝城外遙拜箕子廟、比幹墓。衛郡軍屯地勢低窪,每大雨後西南北三方水積,往往成災。道光四年,士人梁君名濟川倡捐田爲渠,名永濟渠,幸免水患,惜衹三岡外有此耳,若處處如此,豈非大利乎?三岡在汲縣北,龍岡、鳳岡、龜岡也,俗名黃土岡。是日路遇湖北同鄉魯君雲泉,談及沙河土雖瘠,然民去山居者甚富。磁州城壞,則因章丘地震。方知前日所記未盡得實。學問之難如此。到衛輝,訪糜太守,(名宣楚。)家君世交也。少君桐階來謝並餽贐,談及道途。近日清靜,緣糜太守八月統兵在滑縣與捻匪接仗,生禽十六名,中有賊渠四名,斃賊十一名,餘賊悉逃散,故行旅得免戒心,賢守也。淇縣城外有碑云“殷六七賢聖君故都”,殊可笑。


淇縣舊多資,自漢已然,蓋衛鄭之間風氣使然。今湯陰、淇縣、安陽居民多佩牛帶犢,惜無良有司如龔、虞者耳。衛河源出輝縣西蘇門山搠力泉,經府治、新鄉、汲、淇、濬、滑各縣,會漕河。


您曾經瀏覽過的商品

購物須知

大陸出版品因裝訂品質及貨運條件與台灣出版品落差甚大,除封面破損、內頁脫落等較嚴重的狀態,其餘商品將正常出貨。

特別提醒:部分書籍附贈之內容(如音頻mp3或影片dvd等)已無實體光碟提供,需以QR CODE 連結至當地網站註冊“並通過驗證程序”,方可下載使用。

無現貨庫存之簡體書,將向海外調貨:
海外有庫存之書籍,等候約45個工作天;
海外無庫存之書籍,平均作業時間約60個工作天,然不保證確定可調到貨,尚請見諒。

為了保護您的權益,「三民網路書店」提供會員七日商品鑑賞期(收到商品為起始日)。

若要辦理退貨,請在商品鑑賞期內寄回,且商品必須是全新狀態與完整包裝(商品、附件、發票、隨貨贈品等)否則恕不接受退貨。

優惠價:87 1451
海外經銷商無庫存,到貨日平均30天至45天

暢銷榜

客服中心

收藏

會員專區